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8,自引:1,他引:57  
目的 探讨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 1997~ 2 0 0 2年 2 84 1例再次剖宫产(RS组 )和 5 6 82例首次剖宫产 (CS组 )病例导致术中出血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RS组的平均出血量、术中出血发生率 ,显著高于CS组 (P <0 0 5 ) ;导致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原因依次为胎盘因素、子宫切口的撕裂、宫缩乏力、子宫破裂 ;两次剖宫产相距时间 <2年、首次剖宫产有腹腔粘连和古典式剖宫产者 ,术中出血发生率显著升高。结论 首次剖宫产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切口位置的选择和胎盘附着的部位 ,对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时用肝针"8"字缝合子宫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疗效.方法: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而发生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产妇62例,32例采用肝针"8"字缝合术止血法(肝针缝合组);30例采用传统止血方法,其中15例采用宫腔填塞止血法(宫腔填塞止血组),15例采用盆腔血管结扎法(盆腔血管结扎组).比较3组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肝针缝合组与官腔填塞止血组和盆腔血管结扎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切除子宫数、术后感染、二次手术例数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宫腔填塞止血组与盆腔血管结扎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针缝合用于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术中能有效止血、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3.
卡孕栓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8,自引:0,他引:68  
目的观察卡孕栓用于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50例有发生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者,随机分为卡孕栓组及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术后30 min内经直肠置入卡孕栓1 mg.对照组无特殊处理,观察两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的差异.结果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而术后平均出血量实验组为147 ml,对照组为184 ml,差异有显著性(P<0.05).产后24 h出血量实验组平均为389 ml,对照组平均为422 ml,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卡孕栓促进子宫收缩作用明显,能很好地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且用药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术中出血的防治   总被引:78,自引:0,他引:78  
剖宫产术中出血是剖宫产术最常见且重要的并发症 ,应予重视。处理不及时或措施不力均可威胁产妇生命。肉眼估计的出血量往往低于实际出血量 ,上海产后出血研究协作组精确测量剖宫产产后 2 4h内的出血量为 (4 94 34±2 11 16 )mL[1] ,主要是术中出血 ,所测出血量为目测法的2 4倍。因此 ,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报道不一 ,为5 87%~ 5 1 2 0 %不等。剖宫产的术中出血与手术指征、术式 (如子宫下段剖宫产出血为 12 0 4 % ,宫体剖宫产为4 1 6 6 % )、损伤、手术熟练程度及手术经过时间等因素有关。1 切口因素1.1 出血原因切口裂伤 :①子…  相似文献   

5.
前置胎盘剖宫产子宫切口选择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比较前置胎盘剖宫产子宫下段横切口和子宫下段纵切口对产时并发症、产后出血量及围产期结局的影响。方法以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者为对照组(117例),以子宫下段纵切口剖宫产术为研究组(142例),分别记录两组研究对象剖宫产术时并发症、产时和产后24小时累计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围产期结局。结果年龄、孕产次、孕周及前置胎盘类型和胎盘附着位置等有关因素比较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的术时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子宫切口撕裂发生率、宫腔填纱条和子宫切除率、围产期结局的比较差异十分显著(P<0.01)。结论前置胎盘行子宫下段纵切口剖宫产术不仅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率,而且避免子宫切口撕裂、宫腔填纱条和剖宫产术时子宫切除率也明显减少,是前置胎盘剖宫产结束妊娠的首选切口。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术后早期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目的 探讨剖宫产早期产后出血的原因和影响出血量的因素。方法 对 1997~ 2 0 0 1年 5 5 6例剖宫产早期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主要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 (4 5 9% )、胎盘粘连 (30 8% )、子宫裂伤(18 7% ) ;②出血量 <10 0 0mL占 5 7 4 % ,出血量在 10 0 0~ 2 0 0 0mL之间占 2 9 9% ,出血量 >2 0 0 0mL占 12 8% ;③常规止血方法的成功率为 92 7%、子宫腔纱条填塞为 1 3%、盆腔血管结扎为 3 1%、子宫切除术为 4 0 %。结论 针对出血主要原因 :应选择快速、有效的止血方法 ,应加强胎盘植入的术前预测 ,以减少剖宫产术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患者,采用3种手术止血方式,分别为背带式缝合术(B-Lynch组,40例)、方块式缝合术(Cho组,40例)和宫腔纱条填塞法(对照组,20例),记录各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24小时出血量,观察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Lynch组与Cho组平均手术时间(68.46±9.53分钟和70.13±10.01分钟)及术中、术后出血量(342.19±26.33 ml、412.25±28.31 ml和351.27±27.16 ml、419.63±29.05 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术后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少(97.24±11.35分钟,526.49±31.13 ml、543.48±34.26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o组和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32.5%和35.0%)显著高于B-Lynch组(7.5%)(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中出血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能够有效止血,且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产后出血血管性介入治疗进展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 ,发生率为 5 %~10 % ,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占我国产妇死亡人数的 4 9.9%。产妇在胎儿娩出后 2 4小时内失血量达5 0 0ml为产后出血 ,产后 2 4小时以后在产褥期子宫大量出血为晚期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 ,阴道、宫颈裂伤及胎盘滞留 ,其次为生殖道血肿 ,子宫破裂或子宫内翻 ,胎盘植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晚期产后出血主要原因为胎盘残留 ,其次为宫腔感染 ,子宫复旧不良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裂开或缝合过密等因素 ,出血量超过 10 0 0ml或合并休克即可诊断为重度产后出血。重度产后出血是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实施新产程结合胎头下降处理产程对降低中转剖宫产率以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12月(研究组)和2013年1月至12月(对照组)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孕妇信息,以新产程标准结合胎头下降处理产程的研究组11338例,以旧产程标准处理产程的对照组5952例。比较开展新产程前、实施新产程结合胎头下降处理产程后的中转剖宫产率、母儿结局、中转剖宫产手术操作难度。结果:对照组产妇的中转剖宫产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研究组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率、产褥感染率、新生儿窒息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中转剖宫产产妇术前产房试产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 01);研究组中转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1000 ml)率、子宫切除率、新生儿轻度窒息发生率、术后感染率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中转剖宫产产妇术中子宫切口撕裂率、上行支结扎术率、子宫捆绑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实施新产程标准结合胎头下降处理产程,能降低剖宫产率,对减少母婴的不良结局也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中转剖宫产手术中裂伤的概率及手术困难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子宫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行子宫缝合术,观察组另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比较两组出血时间、出血量及疗效。结果观察组出血时间(14.88±4.21)min、出血量(48.35±20.14)m LVS对照组(48.35±20.14)min、(138.20±25.80)m L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0%VS对照组76.0%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疗效显著,可降低出血时间及出血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捆绑术处理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发生宫缩乏力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宫腔填塞术,观察组采取子宫捆绑术,对比两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催产素使用量、手术时间以及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8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子宫切除;对照组子宫切除1例(4%),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出血采取子宫捆绑术,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离体子宫平滑肌自发性收缩功能和收缩潜能的变化,并探讨子宫平滑肌组织中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活化水平和连接蛋白( CX43)表达变化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1月至2010年12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科择期剖宫产分娩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30例为病例组,另选同期无产后出血产妇30例为对照组.采用等长张力测定方法检测产妇离体子宫下段平滑肌收缩功能和缩宫素诱导的收缩潜能;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产妇子宫下段平滑肌组织中MAPK信号转导通路中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ERK1/2)、c-Jun N端蛋白激酶(JNK1/2)、p38磷酸化蛋白和CX43蛋白水平;采用RT-PCR技术检测产妇子宫下段平滑肌组织中CX43 mRNA表达.结果:①病例组离体子宫平滑肌自发性收缩的收缩频率、收缩活动力均低于对照组(P<0.05);缩宫素诱导后病例组的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频率、收缩幅度、收缩活动力和收缩潜能均低于对照组(P <0.05,P<0.01).②以子宫平滑肌自发性收缩活动力72.66g·次/h作为诊断点,评估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2.③病例组产妇子宫平滑肌组织中p-ERK1/2、p-JNK1/2、p-P38、CX43蛋白的表达量和CX43 mRNA的表达水平均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④两组产妇子宫平滑肌组织中p-ERK1/2、p-JNK1/2、p-P38、CX43蛋白表达量以及CX43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与其离体子宫的自发性收缩活动力呈正相关关系(P<0.05).⑤两组产妇子宫平滑肌组织中p-ERK1/2、p-JNK1/2、p-P38、CX43蛋白和CX43 mRNA表达量相互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功能和收缩潜能明显降低,其子宫平滑肌组织中MAPK信号通路活化水平及CX4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两者密切相关,提示MAPK信号通路活化受阻和CX43表达降低可能是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两者相互调控共同参与该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排钉式缝合术用于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2007年1月—2014年5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发生产后出血218例,回顾性分析其中因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82例经按摩子宫及应用缩宫素、欣母沛等保守治疗无效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实施子宫排钉式缝合术(观察组),20例实施B-Lynch缝合术(对照1组),22例实施宫腔纱条填塞术(对照2组)。全子宫收缩乏力患者联合子宫动脉、卵巢动脉结扎。比较3组患者止血效果,术后子宫切口愈合及子宫血运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子宫复旧情况、恶露排净时间和月经复潮时间。结果:观察组止血率100%,对照1组止血率85.00%,对照2组止血率81.8%,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子宫切口均愈合良好,子宫血流恢复良好,卵巢血流丰富。观察组产妇6例发热;对照1组3例发热,1例肠梗阻;对照2组6例发热,2例误将纱条与子宫切口缝合。3组产妇发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子宫复旧佳、恶露排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排钉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止血迅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易于掌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子宫背带式缝合治疗宫缩乏力性剖宫产术后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1月收治的宫缩乏力性剖宫产术后出血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止血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经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止血效果、产后出血量、手术时间、子宫切除率、产褥病率。结果 1观察组止血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止血有效率为80.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子宫切除率、产褥病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宫缩乏力性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疗效显著,产后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缩短,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Long Y  Bian XM  Zhu L  Teng LR  Li L  Lang JH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42(12):808-811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及产科相关因素对盆底支持组织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初产妇120例,其中阴道分娩72例(阴道分娩组),选择性剖宫产48例(剖宫产组),于分娩后6至8周间进行尿失禁问卷调查、盆底肌电图测定盆底肌肉收缩及舒张功能,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产妇分娩后SUI的发生率分别为21%(15/72)、10%(5/48).阴道分娩组盆底肌电图右侧活力值、功值分别为12.9±0.8和59±5,左右两侧平均功值为78±5;剖宫产组右侧活力值、功值分别为17.3±1.7和95±17,左右两侧平均功值109±15,两组各项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的年龄(P<0.01)、分娩前体重指数(P<0.01)、新生儿出生体重(P<0.01)及第二产程时间(P=0.003)是产后发生SUI的高危因素;年龄、分娩前后体重指数差、第一产程时间、会阴侧切口长度和角度对盆底肌电图的部分测量值有影响.结论 阴道分娩后SUI发生率与选择性剖宫产相似;产科相关因素可以影响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及盆底肌肉收缩及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产后出血治疗中使用经阴道无齿卵圆钳钳夹子宫下段及双侧宫旁组织(以下简称钳夹术),探讨其对产后出血止血效果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 ~ 2011年使用钳夹术治疗产后出血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钳夹术的方法、手术时间及疗效等指标.结果:38例患者中产后出血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19例(50.0%),胎盘因素16例(42.1%),凝血功能异常2例,软产道裂伤1例.37例患者治疗成功,保全子宫;仅1例患者子宫下段破裂,二次剖腹行裂伤修补术.发现产后出血在5~ 10分钟内行钳夹术共15例,平均止血起效时间8.8±3.9分钟,平均出血量890±149 ml;10分钟后行钳夹术共22例,平均止血起效时间19.8±6.2分钟,平均出血量1460±375 ml,两组患者止血起效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F =5.266,P=0.000;F=12.402,P=0.000).37例中有35例患者钳夹时间30分钟即已经止血.术后无一例出现由于钳夹术导致的损伤、感染和组织的坏死等并发症.结论:使用钳夹术的方法在子宫收缩乏力和胎盘因素等导致的产后出血的保守治疗中效果确切,且安全、方便、经济,建议在产后出血初发生时试用,尽早使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怎样预防剖宫产时大出血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剖宫产时的产后出血一般均较阴道分娩者多,因此,剖宫产时术前应做好出血的防治措施。1 对术时大出血要有充分估计1.1 子宫收缩乏力:剖宫产时常见的子宫收缩乏力原因如:子宫过度膨胀(双胎、羊水过多、巨大儿)、胎盘早期剥离、产程延长、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等均可影响子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科急性出血性疾病治疗过程中进行子宫切除术和动脉栓塞术的临床特点以及选择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产科出血因素行子宫切除或者动脉栓塞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子宫切除的患者中,胎盘因素10例,占62.5%(前置胎盘/胎盘植入7例,胎盘早剥伴有凝血功能障碍3例),子宫异常4例(子宫收缩乏力2例、子宫切口延裂致阔韧带血肿和子宫破裂各1例)占25%;羊水栓塞致DIC后切除子宫2例占12.5%。19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中,前置胎盘3例,占15.8%,子宫收缩异常13例(原发性宫缩乏力产程中剖宫产4例、双胎4例,急产产后出血2例,巨大儿1例,巨大子宫肌瘤2例)占68.4%,剖宫产并发症3例(子宫切口延裂致阔韧带血肿和子宫动脉瘤各1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1例)占15.8%,其中2例栓塞失败,分别行子宫切除术和开腹探查血肿清除术。子宫切除术平均出血量(4 593±2 727)ml,子宫动脉栓塞术时平均出血量(2 601±904)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切除组有11例出现了DIC表现占68.7%。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时发生DIC1例,占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者均为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手段,但是栓塞术作为保守治疗可以保留生育功能,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求尽早采用,一旦发生了严重的DIC和休克,则失去了机会。而保守治疗不能短时间见效,应果断行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足月妊娠阴道分娩的产程特征及母婴结局。方法选择福建省妇幼保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剖宫产术后足月妊娠阴道试产888例(16.63%)孕妇,其中经阴道分娩者767例(86.37%)为VBAC组,试产失败转剖宫产者121例(13.63%)为剖宫产组;以同期无剖宫产史阴道分娩者892为对照组,对产程时间、产程中异常指标、母婴结局等比较分析。结果无阴道分娩史的VBAC组总产程比对照组缩短(P 0.05);VBAC组人工破膜、胎盘早剥、急产、会阴切开、产后出血等发生率及产后2 h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P 0.05);VBAC组胎儿窘迫、人工破膜、胎方位异常、胎盘早剥、脐带异常、妊娠高血压疾病、子宫破裂等发生率及产后2 h出血量均低于剖宫产组(P 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过程应严密观察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20.
新式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的B超监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新式剖宫产子宫复旧和子宫切口愈合情况。方法两组各150例,观察组行新式剖宫产术,对照组行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于术后7天、30天分别行盆腔B超检查观察子宫复旧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病例术后7天、30天子宫各径线大小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30天宫腔积液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术后30天子宫切口回声区域的纵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0天子宫切口A型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术因子宫切口局部缝线少、异物反应小、吸收快,是有利于子宫复旧和子宫切口愈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