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南京市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现状,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7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鼓楼区40~70岁社区居民,采用《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筛查问卷》和桡骨骨密度结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筛查。结果有效调查1 784人,人群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知晓率仅9.5%,骨质疏松高危人群检出率73.7%,男性为83.5%,女性为69.6%,并随年龄的增长检出率明显上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文化程度低、患有慢性病、有骨折史、吸烟、饮酒、口味重的人群,骨质疏松高危人群检出率较高(P0.05)。结论南京市居民骨质疏松高危人群检出率较高,相关知识知晓率低。应积极宣传骨质疏松相关知识,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降低骨质疏松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南京市江宁区老年人骨密度状况,为制定骨质疏松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参加免费体检的≥65岁老人,采用定量超声测定桡骨骨密度。结果江宁区≥65岁老人骨量异常(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高危人群检出率为49.1%,年龄、体质指数、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是高危人群的重要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老年人群骨量异常检出率较高,且与常见慢性病相关,应积极开展骨质疏松早期筛查和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江苏省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分布特点,探讨与常见慢性病的患病关系,为开展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江苏省3个省辖市抽取40~69岁的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面对面询问进行调查,采用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测试题目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并对结果进行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骨质疏松自报患病率和高危人群检出率分别为2.3%、44.0%,两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χ2患病率=11.4,χ2检出率=134.36,P0.05),其中骨质疏松自报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χ2=4.11,P0.05),高危人群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χ2=96.65,P0.05);骨质疏松患者自报各种慢性病患病率最高,其次是高危人群,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质疏松患者和高危人群患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心脑血管病风险增加,OR值在1.158~1.412。结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检出率较高,与常见慢性病患病相关,建议利用现有的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网络,进行骨质疏松早期筛查和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重庆市40岁及以上城市居民骨质疏松流行现状,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6年7-9月在重庆市4个主城区共20个社区中随机抽取40岁及以上居民2 028名,应用BMD-1000P型超声骨质分析仪测量研究对象桡骨的骨密度,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日常生活方式和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应用SPSS 20.0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重庆市40岁及以上城市居民骨量减少、骨质疏松检出率分别54.89%、6.27%。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7.64%)高于男性(4.79%),随年龄增大骨质疏松患病率升高,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居民骨质疏松患病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饮用奶类及奶制品的频率、日均户外日照时间、饮食口味和服药习惯不同的居民骨质疏松患病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83,95%CI:1.56~2.16)、性别(OR=1.64,95%CI:1.10~2.44)是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重庆市40岁以上城市居民对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性表现、骨质疏松症的易患人群、预防骨质疏松的均衡饮食、骨健康基本补充剂以及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的知晓率分别为18.49%、3.75%、11.09%、32.84%和13.91%,其中骨质疏松人群对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性表现、骨健康基本补充剂的知晓率(分别为11.02%、22.05%)均低于非骨质疏松人群(分别为19.03%、33.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重庆市40岁以上居民中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检出率高,骨质疏松患病率较高,相关知识知晓率低,应重点加强对老年和女性居民的骨质疏松症知识的宣教和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及骨质疏松患者的健康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江苏省骨质疏松的诊断情况,自报患病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其预防和控制提供基础信息。方法依托南京市、徐州市和南通市3个《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健康促进项目》试点,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超声骨密度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相关流行病学信息,对结果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调查人群总体的自报患病率为2.2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区的居民自报患病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2),年龄越大、食用豆类及其制品每周≥3次、服用钙和维生素D营养补充剂的居民骨折疏松患病率越高(P值均0.05)。结论人群总体自报患病率较低,说明当前的诊断率处于较低水平;农村试点的自报患病率低于城市试点,应加强农村地区高危人群筛查;现患病人对于营养补充剂治疗的依从性较好,但对健康管理中改变日常生活方式的依从性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13年南京市部分居民骨质疏松患者及高危人群与常见慢性病的关系,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南京市3个社区抽取40~69岁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集中或入户进行面对面调查,采用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测试题目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结果骨质疏松自报患病率和高危人群检出率分别为2.9%和40.9%,两率均随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χ2患病率=8.89,χ2检出率=49.90,均P﹤0.05);高危人群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χ2=59.69,P0.05);骨质疏松高危人群检出率与文化程度呈反比(χ2=9.19,P0.05);骨质疏松患者自报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脑血管病均为最高,其次是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患者,患骨质疏松风险较高,OR值分别是1.40和1.68。结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检出率较高,与常见慢性病相关,建议加大骨质疏松危害的宣传力度,提高社区居民尤其是慢性病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了解合肥地区成年居民糖尿病高危人群以及糖调节受损筛查结果,为调整当地糖尿病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1年3—12月采用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合肥地区3 000户家庭的成年居民为研究对象,利用调查问卷、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检测筛查糖尿病高危因素,调查糖尿病高危人群现状以及糖调节受损情况,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该地区居民糖调节受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8 671名居民完成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有效率97.38%,其中男4 128人(47.61%),女4 543人(52.39%);年龄23~93岁,平均(55.6±10.9)岁。检出糖尿病患者914例,检出率10.54%。检出糖尿病高危人群6 190例,检出率为71.39%。其中血糖正常性高危人群3 043例,检出率35.09%;糖调节受损3 147例,检出率36.29%,其中空腹血糖受损(IFG)1 259例(14.52),糖耐量受损(IGT)1 427例(16.46%),IFG+IGT 461例(5.32%)。所有糖调节受损者均合并至少1项危险因素。年龄、糖调节受损史、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长期静坐、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情况不同的居民糖调节受损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糖尿病高危人群中具有2项和3项危险因素占比最高,分别为27.42%和28.14%;不同危险因素数目的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糖调节受损检出率随着糖尿病高危因素聚集性增加检出率越高(P<0.01)。结论 糖尿病高危人群进展为糖调节受损以及糖尿病的风险预防十分重要,应持续开展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工作,并尽早规范健康管理水平,为糖尿病防治分层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2020年沈阳市大东区东塔社区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20年5月在沈阳市大东区东塔社区抽取3 869例居民开展调查。筛查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分析危险因素暴露情况。结果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3 841份,问卷有效应答率为99.28%(3 841/3 869)。有效问卷中检出高危人群962例,总检出率为25.05%(962/3 841)。社区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检出率与性别和年龄相关,其中男性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高于女性,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吸烟、缺乏运动、血脂异常及糖尿病的暴露率在不同性别脑卒中高危人群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压、缺乏运动、脑卒中家族史、明显超重或肥胖及血脂异常的暴露率在不同年龄脑卒中高危人群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2020年沈阳市大东区东塔社区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和危险因素暴露率均处于中等水平,应根据高危人群的具体危险因素制订精准的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南京市鼓楼区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分布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为社区开展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鼓楼区3个街道抽取40岁~69岁的社区女性,进行面对面询问调查。采用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测试题目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结果鼓楼区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知识知晓率为9.19%;高危人群检出率为35.05%;高龄、饮酒、口味重、食用奶制品较少和体重超标的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检出率高(P0.05)。结论鼓楼区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高危人群检出率较高,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低,而控制体重、减少饮酒、调节口味、增加奶制品摄入等健康生活方式的开展,对预防骨质疏松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上海市某社区老年体检居民脑卒中高危因素筛查情况,了解该社区老年居民脑卒中危险因素分布情况,为脑卒中综合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参考。方法通过对参加上海市某社区2019年老年体检的9 140名居民进行脑卒中高危因素筛查,筛查问卷7 351份,分析该地区老年人群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及高危因素分布情况。结果 (1)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为26.6%。其中男性为31.0%,女性为22.5%,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脑卒中高危人群在不同年龄,不同婚姻状况及不同文化程度间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上海市某社区老年体检人群脑卒中高危检出率较高,且男性显著高于女性。未婚、离异、丧偶及文化程度低者脑卒中高危检出率更高,需要引起重视。同时加大筛查力度及加强综合管理措施,使脑卒中综合防控工作得到有力落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江苏省中老年居民预防骨质疏松健康知识现状及相关行为情况,为开展社区骨质疏松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5 537名社区中老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民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对骨质疏松的表现、易患人群、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的膳食、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的知晓率依次为6.23%、1.61%、3.16%和2.98%。知识得分40~49岁组得分高于50~59岁和60~6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得分略高于女性;文化程度越高,得分越高;脑力劳动者得分高于体力劳动者(P均0.01)。居民中与骨质疏松相关不良饮食习惯和缺少运动的比例较高。结论社区中老年居民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知晓率有待提高,应将老年人、妇女、低学历人群和体力劳动者作为开展骨质疏松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中老年女性人群骨密度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以2020年1—12月南京市鼓楼地区某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45岁中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理生化指标检测及骨密度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骨质疏松检出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骨质疏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8 550名≥45岁女性进行调查,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0.23±13.46)岁。共检出骨质疏松者1 303例,检出率为15.24%。年龄越大(OR=1.589)、BMI<18.5或≥24.0(OR=1.044、1.950)、绝经(OR=2.745)、血清铁蛋白异常(OR=1.754)、糖尿病(OR=2.125)、慢性阻塞性肺病(OR=3.108)、高血压(OR=2.12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1.655)的中老年女性发生骨质疏松风险较高;高尿酸血症(OR=0.448)、户外活动次数越多(OR=0.716)的中老年女性发生骨质疏松风险较低。结论 鼓楼区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较高,BMI、户外活动次数、血清铁蛋白异常、高尿酸血症、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情况、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均是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相关部门及医务人员应有意识地针对上述影响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何静  蒋琼 《现代医院》2014,(12):73-74
目的探讨定量超声骨密度测定诊断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近两年收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患者均接受定量超声骨密度测定诊断,观察诊断结果。结果随着年龄增加,患者超声波传导速度(SOS)、超声波振幅衰减(BUA)及硬度指数(QUI)水平相应下降,不同年龄段患者水平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患者QUI下降程度明显大于SOS、BUA(p<0.05)。结论定量超声骨密度测定老年性骨质疏松价值显著,能够作为老年性骨质疏松早期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儿童超声骨强度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儿童骨质疏松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1430名0~6岁儿童,用超声骨强度仪测定受检者胫骨中段或桡骨远端的超声速度SOS值,记录受检者的性别、年龄、孕周(是否足月)、服用维生素D及钙剂的情况,SPSS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不同性别、孕周、服用维生素D及钙剂频率的0~6岁儿童的骨强度超声速度SOS值均有明显差异。结论对儿童骨质疏松的防治应尽早从多方面进行,以免发生骨强度不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关村社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高危因素的情况,评价对该人群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中关村社区为干预社区,对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进行综合健康教育干预,选择学院路社区为对照社区。干预前后,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社区干预前后分别调查134人和126人,对照社区干预前后分别调查146人和140人,两组调查对象在年龄、性别、医保形式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调查对象的骨质疏松知识均较局限,干预后,干预组对12条骨质疏松知识点的知晓率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调查对象的居住环境都存在“楼道内有障碍物”、“房间内无夜灯”和“地面不平、堆杂物、较滑”等问题,干预后,干预组居住环境的安全问题明显减少。结论开展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对提高相关知识知晓率、改变危害健康行为、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本社区60岁以上居民的骨质疏松的健康教育情况,探讨各种护理对骨质疏松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12月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四组,每组35例,采用不同方式干预。第1组为饮食指导;第2组为生活方式指导;第3组为药物指导;第4组为综合方法(综合前三组的干预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填写调查表,每组由居民推选2名组长进行督导,建立数据库,比较患者骨质疏松的骨密度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第1、2、3组干预护理后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组的护理改善情况最明显,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达到无痛。结论: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患病率增高,居民对此病的认识度也慢慢的提高,但是很多居民预防骨质疏松的方法不全面,造成预防效果不明显,骨质疏松症状没有很大改观。为了让居民更全面了解骨质疏松有着更进一步的防治观念,以社区居民为平台的对比性健康教育有着更深刻理解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湛江市某社区中老年居民跟骨骨矿物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简称骨密度)及随年龄、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BSA)和体质指数(BMI)等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跟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测量449例湛江市某社区中老年居民的跟骨骨密度,同时测量其身高和体重。[结果]中老年居民随年龄的增长跟骨骨密度下降;男、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分别为37.0%和47.6%,女性高于男性;BMD与年龄、身高、体重呈负相关,与BSA呈正相关。[结论]湛江地区中老年居民骨质疏松患病情况为女性较男性严重,年龄、身高、体重和BSA是影响中老年人跟骨骨密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