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PCI)后心电图ST段和T波演变与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初发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术的患者72例,按术后1hST段是否回落≥50%和24hT波是否倒置各分为两组。术后1h ST段回落≥50%组48例,〈50%组24例,发病后24hT波倒置组50例,未倒置组22例。随访6个月,分别于1个月和6个月时测量心功能。用三维彩色多普勒技术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末内径(LVD),用多普勒心肌组织显像技术(DTI)测量并计算Em/Am。比较左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个月时ST段早期凹落组和T波早期倒置组LVEF、Em/Am值分别高于ST段未回落组和T波未倒置组(P〈0.05),而LVD无明显差异(P〉0.05)。6个月时ST段早期回落组和T波早期倒置组LVEF、Em/Am值均高于ST段未回落组和T波未倒置组(P〈0.05),ST段早期回落组和T波早期倒置组LVD值小于sT段未回落组和T波未倒置组(P〈0.05)。结论急诊PCI术后1h内ST段早期回落和24hT波早期倒置是反映左心功能恢复良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基因A9570G多态性与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及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收集25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外周血2ml提取DNA,多聚酶链扩增反应及限制性内切酶法检测ACE2基因A9570G基因型,按基因型进行分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比较不同基因型间患者LVEF,E/A,LVEDd及LVMI的差异。结果在男性,G基因型组LVEF、LVEDd、LVMI与A基因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9、3.527、2.063,P〈0.05),而E/A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女性,3种基因型间患者LVEF、E/A、LVEDd及LV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E2基因A9570G多态性与男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及心功能不全相关,ACE2基因A9570G多态性可能是影响心梗后心室重构及心功能不全的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min步行训练对患者心功能、心室重构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与血脑钠肽(B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心功能NYHAⅡ~Ⅲ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进行6min步行运动训练;对照组仅以药物常规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测定血脑钠肽(BNP),心功能(NYHA分级),心脏彩色超声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试6min步行距离.结果:治疗组BNP水平,心功能NYHA分级、心室重构指标及收缩功能(LVEDD、LVESD、LVEF)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值<0.01或P值<0.05);治疗组6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BNP减低(P值<0.01);治疗组在心功能NYHA分级、6min步行运动距离、LVEF及LVESD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0.01,P值<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配合6min步行运动训练,能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的进展,提高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且6min步行试验与血脑钠肽水平呈负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参松养心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及心室重构、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按照2014年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治指南给予急诊PCI治疗,术后给予控制血压、稳定血糖、抗栓、抗凝、降低心肌氧耗及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加用参松养心胶囊(4粒,tid,po)。观察急诊PCI手术开始至结束后24h内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术后第3个月,心脏超声检查2组患者心脏结构变化以及心功能差异。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性别、年龄、肌钙蛋白、梗死部位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急诊PCI术后24h内,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19/60,31.67%)比(28/60,46.67),χ~2=2.986]明显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个月,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Dd)[(50.51±4.86)mm比(53.85±3.87)mm,t=2.996]明显减少、E/A比值[(1.76±0.21)比(1.29±0.37),t=2.688]明显增加,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F[(53.12±4.28)%比(51.90±4.75)%,t=0.89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脏钠尿肽[(338.90±53.27)pg/mL比(597.10±48.46)pg/mL,t=3.096]明显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可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对于防治心室重构、保护心功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学游 《现代保健》2011,(28):50-51
目的主要对急性心梗溶栓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病理机制进行详细研究,以找到更加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以2008年1月-2011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心肌梗死部位、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病至冠脉再通时间及发病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心梗溶栓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病率为46.36%,急性心梗溶栓后6h内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比率显著高于6—12h者(P〈0.05)。大部分患者心律失常为单纯室早,还有部分患者属于短暂性室速、室颤或房室传导阻滞。结论急性心梗溶栓后,患者的胸痛症状会显著缓解,但是溶栓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较大,所以应该持续地观察患者心电图及血压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尿激酶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时间窗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将医院急诊收治的60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分为观察组(3 h内接受溶栓)和对照组(3-6 h接受溶栓),检测心肌细胞坏死指标及心室舒缩功能指标,并分析与溶栓时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TnT、LDH及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与溶栓时间呈正相关,E峰、E/A值、LVEF及LVEDD均高于对照组,且与溶栓时间呈负相关。结论:心肌梗死发生后溶栓治疗时间越短,治疗后心肌细胞坏死越少、心室功能恢复越好,临床价值也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长期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单纯静脉溶栓、静脉溶栓+延迟PCI以及未再灌注治疗患者,了解其心功能变化及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对AMI治疗的几种方法作出评价,更好地指导基层医院治疗。方法选择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137例,分为再灌注治疗组108例(包括急诊PCI组29例,静脉溶栓组43例,静脉溶栓+延迟PCI组36例)和未再灌注治疗组29例,连续观察3个月至3年,对其心功能变化及严重心脏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结果再灌注治疗组远期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组(P〈0.05);LVEF≥50%者高于未再灌注组(P〈0.05);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其中以急诊PCI组与3h内溶栓远期效果最佳。结论AMI后行再灌注治疗与未行再灌注治疗远期疗效有显著差别。其中3h内溶栓与急诊PCI组,溶栓失败后行补救性PCI与3h内溶栓及急诊PCI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针对不同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左室重构和近期心功能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来我院就诊的AMI且经过PCI治疗的患者200例,根据患者入院血糖水平分为三组,血糖正常组、血糖轻度增高组、高血糖组,分别采取介入治疗,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进行心脏超声测定,记录心脏不良事件及心率。结果高血糖组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并发率、再发心梗率、猝死率均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组与血糖轻度增高组,术后3个月,血糖正常组与血糖轻度增高组的LVEsV、LVEDV、EF有明显的改善,与高血糖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AMI介入治疗患者,临床上应高度重视血糖水平,对减轻左室重构及保护心功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参麦注射液在改善老年心肌梗死(心梗)后心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参麦注射液加基础药物治疗组(治疗组)和基础药物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共26例老年心梗后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76.92%),P〈0.05,治疗组血流动力学状况改善、心功能提高均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 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对改善老年心梗后心功能不全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参麦注射液在改善老年心肌梗死(心梗)后心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参麦注射液加基础药物治疗组(治疗组)和基础药物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共26例老年心梗后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76.92%),P〈0.05,治疗组血流动力学状况改善、心功能提高均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 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对改善老年心梗后心功能不全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诊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时间窗与心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进行溶栓治疗,并根据溶栓时间不同分为0~1h溶栓组、1~3h溶栓组、3~6h溶栓组,检测三组患者的心功能恢复情况并分析其与溶栓时间的相关性。结果0~1 h溶栓组患者的E/A比值、LVEF、LVEDD均高于1~3 h溶栓组和3~6 h溶栓组(P<0.05),且溶栓时间与E/A值、LVEF、LVEDD呈负相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越短,治疗后心功能恢复的越好,临床价值也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何裕森 《智慧健康》2022,(36):128-132
目的探究急诊与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对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AMI患者74例,其中对照组行急诊直接PCI再灌注治疗(37例),观察行择期PCI再灌注治疗(37例)。比对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左心室功能指标、血生化指标(NTproBNP、cTnI)及心功能等级(NYHA等级),术后2周及术后15周全心室壁运动指数(GWMI)、梗死区的局部室壁运动指数(RWMI),比较两组治疗1年后预后指标(院内心衰发生率、心绞痛发生率、再入院率及1年死亡率)。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功能指标LVESD、LVESV、LVEDD、LVEDV、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生化指标NT-proBNP、cTn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与术后15周,两组室壁运动指数GWMI组内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与术后15周,观察组室壁运动指数RWMI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5周,两组室壁运动指数RWMI低于术后2周(P<0.05);两组院内心衰发生率、心绞痛发生率、再入院率及1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MI时间窗内急诊行直接PCI可显著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且在发病12h内或者24h内仍伴有AMI症状者优先推荐急诊直接PCI再灌注治疗,且急诊直接PCI能有效抑制左心室重构,抑制心肌标志物生成,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FGF23水平与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心功能分级结果分为A组(心功能Ⅲ级,n=47)与B组(心功能Ⅳ级,n=43)。对心室重构参数,包括左室舒张末径(LVEDd)、舒张末容积(LVEDV)、室间隔舒张期厚度(IVSd)、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心质量指数(LVMI),行心脏彩超检查确定。并检测尿酸(UA)、血尿素氮(BUN)、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结果A组UA、BUN、LDL、NT-BNP水平均低于B组,HDL高于B组(均P0.05)。两组LVEDd、IVSd、PWT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LVEF高于B组(P0.05);LVMI与FGF23均低于B组(P0.05)。结论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心室重构程度不同,血清FGF23浓度的改变参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的病理生理过程,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程度的生物学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科素压、安体舒通及科素压与安体舒通联合用对大鼠心肌梗死后运动及静息心功能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AM I后存活的大鼠随机分为科素压组、安体舒通组、联合用药组及安慰剂组,并同时设假手术组。心肌梗死后6周,对各组大鼠进行运动及静息心功能、心室重构指标的观察。结果⑴心肌梗死后6周,安慰剂组静息心功能及运动心功能LVSP、dp/dt-、dp/dt均较假手术组降低(P<0.05),LVEDP较假手术组增高(P<0.05);科素亚组、安体舒通组及联合用药组静息心功能及运动心功能LVSP、dp/dt-、dp/dt较安慰剂组增高(P<0.05),LVEDP较安慰剂组降低(P<0.05);在联合用药组静息心功能及运动心功能LVSP、dp/dt-、dp/dt较科素亚组、安体舒通组增高(P<0.05),LVEDP降低(P<0.05)。⑵心肌梗死后6周末,安慰剂组VW/BW、LVW、LVW I及TDM均较假手术组增高(P<0.05);科素亚组、安体舒通组及联合用药组VW/BW、LVW、LVW I及TDM均较安慰剂组降低(P<0.05);联合用药组VW/BW、LVW、LVW I及TDM均较科素亚组、安体舒通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科素亚、安体舒通均可通过延缓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过程,改善运动及静息心功能;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探讨远隔肢体缺血对大鼠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及其机制的探讨。方法 实验选取大鼠196只,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7组,每组28只: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24 h组;夹闭股动脉24 h组;缺血再灌注72 h组;夹闭股动脉72 h组;缺血再灌注5 d组;夹闭股动脉5 d组。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2 h后采用轮流夹闭双下肢股动脉主干,2 min缺血/2 min再灌注,各5个周期,连续5 d进行夹闭股动脉。比较脑梗死体积,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phA2、β-淀粉样蛋白(Aβ)的表达。结果 MACO后再灌注与夹闭股动脉脑梗死灶体积均逐渐增大,5 d比72 h脑梗死体积均略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夹闭股动脉72 h、5 d脑梗死灶体积均比再灌注同时间组小(32.67±1.13比36.93±1.57;33.83±2.15比33.83±2.15);再灌注和夹闭股动脉各时间组大鼠脑梗死周围区域的EphA2及Aβ的阳性细胞数均比假手术组显著升高,再灌注与夹闭股动脉24 h组EphA2及Aβ表达均开始增多,72 h达高峰(38.40±1.82,25.50±1.29),5 d开始下降,夹闭股动脉72 h、5 d组比再灌注组同一时间EphA2及Aβ的阳性细胞数均较低(EphA2:25.50±1.29比38.40±1.82,21.67±4.92比32.93±2.53;Aβ:29.75±1.50比41.07±1.15,23.24±1.45比34.60±2.36)。结论 远隔肢体缺血的确存在减轻大鼠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脑梗死周围区EphA2和Aβ表达水平的降低或为对抗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发病6 h内急诊溶栓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首次发病6 h内急性前壁心梗患者50例,其中采用r-tPA急诊溶栓24例,急诊PCI术26例,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ST段回落≥50%的时间,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同时比较发病后1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径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数值.结果:两组患者心电图ST段回落≥50%的时间PCI组短于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再发心梗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猝死率PCI组优于溶栓组(P<0.05).1个月LVED及LVEF值PCI组明显优于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前壁心梗6 h内急诊行PCI术预后优于急诊溶栓,建议首选PCI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相关炎症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为急性心梗组、72例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为恢复期心梗组、7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为陈旧性心梗组以及70例非冠心病患者为非冠心病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4组患者的相关炎症因子水平,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心梗组、恢复期心梗组、陈旧性心梗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L)-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可溶性CD14(sCD14)高于非冠心病组,并且急性心梗组IL-6、sICAM-1、sCD14高于恢复期心梗组、陈旧性心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影响因素后,CMV IgG与IL-6、sICAM-1、CRP、sCD14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急性CMV感染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可能通过引起或加重冠状动脉的炎症反应,而参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益气化瘀汤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微血管保护作用。方法将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行介入治疗或溶栓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2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61)及对照组(n=61),观察组实施益气化瘀汤结合西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益气化瘀汤,有效提升患者的心功能,避免心肌血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张合民 《中国校医》2017,(5):370-370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在心肌梗死后左心功能不全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心肌梗死后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卡维地洛,观察并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5);治疗后2组患者超声心动图LVEF、LVEDD和LVESD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维地洛应用于心肌梗死后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显著改善其心功能,极具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发病24 h内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78例,40例行静脉溶栓(对照组)和38例行介入治疗辅以静脉注射溶栓(治疗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术前与术后心电图变化和血管造影结果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迅速改善心肌灌注,良好的心肌灌注可限制梗死范围,减轻心室功能障碍并改善心功能,且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