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比较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差异,探讨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以四川省未受地震影响的经济水平、外出务工情况具有代表性的某县548名农村初中一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心理健康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类分析将初中生分为高心理弹性高社会支持留守儿童组、中心理弹性中社会支持非留守儿童组、中心理弹性中社会支持留守儿童组、低心理弹性低社会支持组(内含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4组,不同组别学生心理健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50,P<0.01)。高心理弹性高社会支持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中心理弹性中社会支持非留守儿童组、中心理弹性中社会支持留守儿童组、低心理弹性低社会支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无明显差异,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能很好地预测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
刘静  杨晓妍  杨洋  周欢  卢文学  刘巧兰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1):1648-1650,1653
比较四川省南部农村初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变化趋势,为有效预防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纵向研究方法,以四川省未受地震影响的经济水平、外出务工情况具有代表性的效忠县2所农村初中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应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心理弹性量表、社会支持量表以及自行设计的基本情况调查表进行3a追踪调查,采用多水平模型及其他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级、照顾者的要求、父母关系、心理弹性及社会支持各维度(P值均<0.05).与七年级相比,八、九年级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15,0.163;与照顾者要求严格相比,要求宽松的回归系数为0.152;与父母关系良好的相比,父母关系一般和父母关系不好的回归系数为0.088,0.361;心理弹性的回归系数为-0.097;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及其他支持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64,0.137,0.173.结论 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留守”无直接关系.照顾者严格要求、父母良好的关系、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是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随着年龄增加,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均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齐齐哈尔市依安县4~6年级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及教育现况,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及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依安县2所小学360名学生,其中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按1∶1选取,采用自编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收集齐齐哈尔市依安县4~6年级留守与非留守儿童180对。心理健康状况: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遇到困难告诉谁、父母不在家的心情、身边好友个数及了解留守儿童与否问题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习教育状况: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与父母间关系、放学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在校成绩及是否参加补习班问题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和教育方面受到严重忽视。  相似文献   

4.
了解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活动和心理资本现状及其关系,为探讨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资本的途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湖南省1 606名农村学校三至九年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资本问卷进行调查,对其中797名农村留守儿童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农村留守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的运动量平均得分为(13.70±18.58)分,小、中、大运动量者所占比例分别为75.3%,16.3%,8.4%;不同性别的农村留守儿童在运动强度、持续时间、锻炼总分和锻炼等级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7,2.16,4.09,4.03,P值均<0.05);不同年级、年龄、上学方式的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活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体育活动的运动量与心理资本总分及5个维度之间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运动量与心理资本部分及5个维度呈正相关(P值均<0.01).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活动得分较低,心理资本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体育活动与心理资本呈正相关,是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资本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徐州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共调查小学生348名,初中生575名。运用Epi Data3.1建立数据库,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 923名调查对象中去除MHT量表7的问卷,得到有效问卷775份,有效回收率83.97%。其中留守儿童203名,数据显示心理健康状况正常176名(86.70%),心理状态欠佳23名(11.33%),心理问题较严重4名(1.97%)。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多于非留守儿童,不同性别留守儿童恐怖倾向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学习焦虑、过敏倾向、冲动倾向等方面初中生存在的问题明显多于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在独生与非独生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徐州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关系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目的 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为心理辅导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江西省4所中小学随机抽取的412名中小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并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及人格特征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留守儿童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焦虑,其中总焦虑倾向及学习焦虑的均分分别为39.52和8.51分.学习焦虑阳性检出率为70.20%;留守儿童的精神质、内外向、掩饰性量表得分均显著低于同龄常模,神经质量表得分留守男性儿童与同龄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留守女性儿童的神经质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同龄常模;留守儿童MHT量表的各内容量表与艾森克人格问卷各维度呈显著相关.结论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特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留守儿童、随迁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视力状况和戴镜状况方面的差异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关于不同类型儿童眼健康发展相关政策提供新的实证依据。方法利用2012和2013年在中国农村学校和城市打工子弟学校进行大规模随机抽样调查获取的339所学校21 661个4~5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χ2检验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农村留守儿童、随迁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视力状况和戴镜状况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留守、随迁和非留守儿童的视力不良发生率分别为23.46%、27.24%和28.88%,留守、随迁儿童的视力不良发生率显著均低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留守、随迁和非留守儿童的戴镜率分别为7.46%、4.68%和8.71%,留守儿童的戴镜率与非留守儿童没有显著差异,但随迁儿童的戴镜率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三类儿童在视力状况和戴镜状况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留守和随迁儿童的视力状况均好于非留守儿童;随迁儿童的戴镜状况差于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贵州省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方法对贵州省定新乡1所中学和4所小学的1 565名学生进行自制儿童问卷调查,对部分儿童进行智力、行为测试,对小学生进行体格检查。结果定新乡留守儿童比例为35.02%;留守与非留守小学男童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28.74、130.46 cm,平均体重分别为27.31、28.71 kg;留守与非留守小学女童的身高分别为128.52、131.54 cm,平均体重分别为27.26、28.77 kg;同性别留守儿童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均低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4.88%,非留守儿童为28.87%,其中处于青春期(12~16岁)的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41.40%,高于同年龄段非留守儿童的3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智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定新乡农村留守儿童比例较高,与非留守儿童比较,留守儿童生长发育较差,心理问题差异不明显,行为问题存在年龄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农村4~9年级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的方式,对农村4~9年级512名留守学生进行调查,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性别、年级不同的留守儿童,其心理健康的状况也有所差异,父母一方外出务工以及监护人的不同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影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农村留守儿童表现出读书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和冲动倾向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父母外出务工,造成儿童长期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农村在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12年11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麻城2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小学(只6年级)、初中(1~3年级)、高中(1~3年级)各1所学校共1 925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结果留守儿童725人(37.66%),心理健康得分为(128.58±39.25)分,非留守儿童1200人(62.34%),心理健康得分为(127.76±37.2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8);有心理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除社会能力、目标与志向因子外,其他因子及总分均明显低于无心理问题留守儿童(P0.05);不想念父母的留守儿童MMHI-60心理健康得分最高(153.58±44.88)分,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对父母外出务工持支持态度的留守儿童MMHI-60心理健康得分最低(121.18±38.04)分,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不同每月零用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每月零用钱50元的留守儿童MMHI-60心理健康得分最低(125.53±41.19)分,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级、对父母外出务工的态度及心理弹性是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结论心理弹性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高年级及对父母外出务工的态度淡漠是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艾滋病确证试验中确证标本和不确定标本的特征,分析确证标本、不确定标本的带型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08~2017年市辖区各类检测机构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的艾滋病抗体初筛阳性样本,按《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要求,使用蛋白印迹法(WB法)进行艾滋病抗体确证试验。结果十年期间,艾滋病初筛检测46 145份标本,艾滋病抗体确证阳性1 041份,阳性率为2.26%;抗体不确定为122份,2015年除外,不确定数逐年增加。各确证国产试剂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未见差异。结论蛋白印迹法广泛应用于艾滋病病例的确证,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蚌埠市城市社区居民存在的与慢性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的主要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现况,为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切合蚌埠地区社区居民的慢性病防治综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试点社区随机抽取206人,采用《社区居民营养与慢性病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蚌埠市试点社区人群慢病防治的知识、行为水平较低,分别为47.03%、54.77%。结论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十分必要,且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蚌埠市高中学生的亚健康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群选取蚌埠市某高中在校学生1409名,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亚健康状况检出率为58.34%,不同性别学生亚健康状况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学生亚健康状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经常熬夜、正在减肥、缺乏体育锻炼、学习压力大、学习成绩不理想、睡眠不足等12项。结论蚌埠市高中学生亚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李玉环  房云  谢琨 《中国学校卫生》2020,41(2):273-275,279
了解蚌埠市2010-2018年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情况与流行趋势,为完善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以及相关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登记的2010-2018年蚌埠市学生肺结核患者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描述蚌埠市学生肺结核疫情趋势、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医疗机构报卡情况.结果 2010--2018年蚌埠市共登记学生肺结核患者681例,年均发病率为12.98/10万.报告患者以15~19岁患者为主(424例),第1季度报告病例最多(199例).共报告发生4起聚集性疫情.学生患者发现方式以因症就诊为主要来源.患者平均就诊延迟率为48.60%,平均确诊延迟率为23.79%,就诊延迟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31.64,P<0.01),确诊延迟率呈上升趋势(x2趋势=15.76,P<0.01).681张报告卡中有248张不完整卡片,不完整率为36.42%,传染病报告卡填写的完整性呈逐年上升趋势(x2趋势=383.81,P<0.01).结论 蚌埠市学生结核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卫生、教育部门要加强协作,针对重点人群和高发时段开展重点防控,加强学校健康教育,落实体检和日常疫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蚌埠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动态水平,为放射工作场所的安全防护以及职业人员的健康监护提供依据。方法于2004~2007年以蚌埠市放射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热释光法监测,使用Excel等计算机程序对本地区的个人剂量数据分年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总体人均剂量当量为2.321msv/a;年剂量当量〈5msv的人员占监测人员的87.28%。工业X线探伤工作人员的4年平均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为2.617mSv/a,医用X线诊断人数占放射工作人员的80.98%,人均年剂量当量为乡镇、县级医院高于省、市级医院,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蚌埠市大部分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是安全的,今后要加强对乡镇卫生院和工业X线探伤防护的监督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蚌埠市居民进行大肠癌筛查,为该地区居民大肠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20年9月1日至12月31日对蚌埠市居民采用危险度评估问卷和粪便隐血试验进行初筛,对初筛结果阳性者进一步进行肠镜检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初筛结果及肠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肠镜检查异常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完成蚌埠市居民大肠癌初筛2 552人,年龄50~74岁,以60~69岁为主,占48.24%,男女性别比为1.07∶1,城市居民占51.88%。初筛阳性674例,初筛阳性率为26.41%,其中653例参加肠镜检查,肠镜检查依从性为96.88%。共检出病变392例,异常率为60.03%,以结肠息肉(65.57%)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2.252)、男性(OR=1.439)、粘液血便史(OR=6.197)、慢性便秘史(OR=4.162)、慢性阑尾炎史(OR=3.931)、吸烟(OR=3.083)的蚌埠市居民肠镜检出异常的风险较大。结论 蚌埠市居民中大肠癌筛查高危人群所占比例较高,肠镜依从性较好,肠镜异常检出率较高,异常以结肠息肉为主,影响当地居民肠镜异常率的因素较多,需加强大肠癌相关知识的宣教,并动员高危人群进行肠镜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蚌埠市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学生素质接近全市平均水平的蚌埠市第三十一中学七年级测查,有效样本306份。结果学生SCL-90平均分为158.87±45.21。总均分为1.76±0.51,阳性项目数39.20±1.73。306例学生SCL-90各因子分及总均分与常模组比较显示其总分及9个因子(不含"其他"因子)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偏执、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和精神病性的8个因子的分值均较全国常模分值高,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敌对分值亦较常模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蚌埠市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须引起高度重视,应在健康促进的理论指导下,对蚌埠市初中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蚌埠市居民自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蚌埠市居民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蚌埠市不低于18岁常住居民,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对影响居民自评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接受调查的3 294名居民中,1 536人(46.6%)自评健康为好,1 333人(40.5%)自评健康为一般,425人(12.9%)自评健康为差。多因素分析显示,与自评健康有关的因素有性别、学历、月收入、慢病家族史、现患慢病状况、两周患病情况、医疗保健费用占年收入比、饮酒、体育锻炼、心理健康状况(均有P<0.05)。结论 应加强对重点人群(如男性、低学历、低收入人群等)健康状况的关注,通过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等措施改善居民自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蚌埠市学生家长营养知识行为及学校午餐认知和满意度,为改善学生营养提供相关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蚌埠市区范围内(不含所辖县)分别从中心城区和周边城区各抽取4所中小学校中的二、五和八年级2 051名学生家长为调查对象,进行营养知识行为及学校午餐认知和满意度的问卷调查。  结果  蚌埠市学生家长营养知识合格率为13.0%,营养行为合格率为63.0%;营养知识行为合格率为25.1%;早餐包含3类及以上食物的比例为28.3%;营养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脑上网”,占54.6%;家长选择学校午餐的首要理由是“在学校吃比较方便”,占86.7%;家长对学校午餐的满意度达56.8%;  结论  应加强学生家长的营养知识教育,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以及家长与孩子的沟通。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饭店未婚女性流动人群性行为和高危性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合肥市12家饭店和蚌埠市14家饭店,以在饭店打工、农村户口、未婚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评估艾滋病相关知识、安全性行为自我效能、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结果调查对象年龄为16~31岁,平均(21.53±3.93)岁。调查对象性行为和高危性行为报告率分别为40.8%和29.9%。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为21~岁和26~岁者发生性行为的危险性分别是年龄为16~岁者的3.370倍和7.591倍,发生高危性行为的危险性分别是其2.263倍和4.212倍;自我效能均分和环境排外性均分的增加,均可降低性行为和高危性行为发生的危险性(OR=0.942、0.938;0.799、0.903)。研究对象社会网络数量为8~15发生性行为的危险性是社会网络数量为3及以下者的0.465倍;来自蚌埠市的调查对象发生高危性行为的危险性是来自合肥市者的2.112倍。结论降低环境排外性、提高艾滋病相关知识和安全性行为自我效能,尤其是推迟或避免低年龄者性行为、提高高年龄者安全套正确使用率,有利于促进该人群的生殖健康和预防控制艾滋病性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