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摸清贵州省农村厕所及粪便处理的现状,于1993年5~6月开展了贵州省农村厕所及粪便处理背景调查。全省共调查29个县(市),87个乡(镇),109个行政村,25343户119204人。调查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整群调查该村所有户厕、公厕、学校厕所。调查结果:家庭有厕率为86.6%;户厕类型连茅圈厕所占53.8%,浅坑式厕所占29.7%,改良后的厕所仅占0.8%。大部分户厕简陋,贮粪池渗漏,卫生厕所普及率仅达0.4%,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为1.1%。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掌握海南省农村厕所及粪便处理现状,为制定农村改厕粪管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按《全国农村厕所及粪便处理背景调查和今后对策研究》课题组的统一方法,对海南省5县(市)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如下:(1)农村家庭有厕率22.9%,自然村有公厕率17.1%,学校有厕率52.6%。(2)卫生厕所普及率3.2%,粪便无害化处理率6.8%,粪便资源利用率40.0%。卫生厕所普及率距离《我国农村"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规划目标》的要求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并对海南省今后的改厕粪管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按照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卫生部的要求,结合四川省实际,首次在全省17个市、地、州30个县(区),103个乡的346个村的范围内,对81236户的户厕,331个乡(镇)村公厕的背景情况及粪便处理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农户有厕率为98.7%,各型户厕中,连茅圈厕占65.6%,深坑、浅坑厕占27.7.%,三联式厕占5.0%。卫生厕所普及率为7.5%,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为7.0%,处理方法依频率为沼气发酵、三格化粪池及密封贮存池等。粪便用作肥料的为95.4%。非水冲式公厕占95.2%,其余各项统计结果与户厕近似。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切掌握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厕所普及率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为今后制定农村改厕粪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抽样调查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6个县、18个乡镇、54个村2496户的户厕及18个乡镇公共厕所的卫生状况及粪便处理情况。在调查的2496户中,有户厕2468户,其中,室外户厕2395所,室内户厕73所。卫生厕所有84所,占3.4%,不合格厕所2384所,占96.6%。卫生厕所普及率为3.4%,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为0.7%,作肥料用的户厕2405所,占96.4%。在调查的18所公厕中,粪便无害化处理合格的只有1所,作肥料用的16所。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宁夏农村改厕粪管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5.
按照人口分布、经济水平、调查人口不低于本省农业人口的1/300,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了20个县(市)、62个乡镇、169个行政村(以下简称村),45058个农户的厕所及粪便处理情况。结果表明,农村户厕有13种类型,以敞口缸式厕所为主,农户有厕率为94.7%,粪便资源利用率为99.2%,新建改建的厕所占25.2%,但卫生厕所普及率仅为4.9%,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仅为5.5%。有公厕的村占87.5%,有专人管理的为43.1%,粪便未经处理的占87.5%,卫生合格率为23.4%,卫生达标率为9.4%。  相似文献   

6.
对黑龙江省75个行政村的16455户农村家庭厕所和150个公共厕所及粪便处理现状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农村户厕普及率为97.4%,户厕硬件合格率为20.3%;卫生厕所普及率为11.8%;卫生达标户厕普及率为11.1%。农户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为8.1%。公共厕所硬件合格率为48.7%;卫生合格公厕合格率为29.3%;卫生达标公厕合格率为27.3%。同时分析了农村厕所发展现状,提出了农村当前改厕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对策建议,为各级政府部门制订农村改厕粪管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全国统一的调查表形式,对江苏省45290农户厕所和268个公厕及粪便处理现状结果统计表明,农户有厕率为74.9%,卫生户厕普及率仅为6.2%,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为5.4%,公厕卫生合格率为13.8%,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为18.7%。并同时分析了农村改厕粪管与经济、文化、风俗习惯以及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之间的关系,为有关部门今后制订农村改厕粪管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全国农村厕所及粪便处理背景调查方案的要求,对维吾尔自治区9个县(市)的27个乡、镇,93个村的6952户农民家庭厕所、107座公厕及粪便处理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家庭有厕率为84.5%;户厕类型以浅坑式厕所为主,占67.9%;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1.4%,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仅为1.6%。公厕以旱厕为主,占97.2%;公厕卫生合格率为4.7%。反映出维吾尔自治区农村家庭有厕率较高,但卫生厕所普及率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较低。建议进一步在维吾尔自治区推广卫生厕所,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调查了20个县市,31225户、有人口136478人。调查结果表明:农户有厕率为89.4%,卫生厕所普及率仅为3.2%。从不同地区可看出,皖中、皖南的有厕率、卫生厕所普及率、以及户主的文化程度、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皆高于淮北地区。从户厕类型分析,皖中皖南主要是深坑式、三格化粪池、沼气池和少部分水冲式厕所及皖南山区部分马桶。皖北地区是部分双瓮厕所及多数为浅坑式厕所。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为24.3%。粪便肥料利用为97.7%。粪便处理方法按不同地区有所差别,淮北地区主要采用高温堆肥,粪便处理效果好于皖中、皖南地区。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内蒙古自治区农村厕所及粪便处理现状,为今后制订农村改厕管粪对策提供科学依据。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5个调查旗县市的16个乡镇,49个自然村,11995户,50551人。其中有厕所9629户,无厕所2366户,有厕率为80.3%;卫生厕所普及率为0.6%;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为2.8%。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青海省农村学校饮用水与厕所卫生状况,探索农村学校改水改厕对策和方法。方法按"青海省农村学校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方案"的要求,对青海省6个县的60所学校和1 872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76.7%的学校采用集中式供水,23.3%的学校为独立供水,50.0%的学校饮用水不合格;学生饮水33.0%从家中自带,33.1%由学校提供,14.5%喝生水。93.3%的学校厕所为旱厕,40.0%的学校没有教师专用厕所,78.3%的厕所没有可使用的洗手设施,63.3%的厕所粪池无盖;厕所粪便63.3%用土掩埋,3.3%排入下水道,1.7%直接排入河塘。结论青海省农村学校饮用水和厕所均存在卫生安全隐患。需加大农村学校尤其是半农半牧区学校的改水改厕工作力度,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新疆喀什地区农村改水与人群肠道传染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评价新疆喀什地区农村改水对肠道传染病发病的影响效果。「方法」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饮用改水人群6545人和饮用未改水人群6266人的肠道传染病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改水人群介水传播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低于未改水人群。  相似文献   

13.
诸暨市居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与肠道传染病关系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诸暨市居民饮用水状况与肠道传染病发病率的关系.方法对居民饮用水状况利肠道传染病发病率进行调查.结果 2002年5~10月肠道传染病发病率,自来水普及率高的乡镇和低的乡镇分别为213.0/10万、167.8/10万,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分别为219.4/10万、89.8/10万.结论 2002年5~10月传染病发病率,在不同自来水普及率乡镇间无显著性差异,饮用集中式供水的人群则显著高于分散式供水的人群,三乡镇1985年、1990年、1995年和2000年4年的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与相应自来水普及率间未显示其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广西农村寄宿学校饮水微生物污染与介水传染病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掌握农村寄宿中小学校饮水微生物污染现状及其与肠道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密切程度,为预防和控制肠道传染病在农村寄宿学校的发生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1)对209所农村寄宿学校饮用水末梢水进行采样,并对3项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进行检验和评价;收集、汇总2000年01月~2005年11月的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现场调查核实由于饮水引起暴发性传染病的种类、次数和患病人数等,并对典型介水传播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进行相关描述和分析。[结果]农村寄宿学校饮用水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仅为35.89%,其中以乡镇水厂和无设施自备水源供水合格率最低,分别为26.92%和33.54%;乡镇供水水质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超标率依次为69.23%、57.69%和42.31%;无消毒设施自备水源供水水质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超标率依次为67.07%、63.41%和43.29%;有消毒设施自备水源供水水质合格率为68.42%,其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超标率依次为31.58%、31.58%和15.79%;2000年以来发生在209所寄宿学校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49起,81.63%为经水传播,疫情暴发和流行主要由于水源被生活污水污染以及未对饮水进行有效消毒引起。[结论]广西农村地区寄宿学校饮水受微生物严重污染,是导致多年来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疫情在农村寄宿学校发生的根本原因;必须采取有效消毒措施以保证农村寄宿学校师生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掌握四川省农村生活饮用水基本情况,保护农村群众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卫生安全,为农村改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四川省农村水质监测方案,选取全省农村水质监测40个县的农村饮水监测点调查。并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枯、丰水期水质进行检测。结果40个县中,有80.75%的人饮用分散式供水,其中的81.03%饮用地下水,并以机械取水为主的占49.23%;19.25%饮用集中式供水,有64.56%饮用地面水。在调查6059个集中式供水水厂中,有73.18%的水厂饮水未经净化消毒处理,部分消毒处理的只占5.2%;756份水样检测,有55%合格,检测的13项指标中,细菌总数合格率仅为71.5%,枯水期和丰水期水质合格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水质合格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农村饮水存在微生物超标,有导致肠道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安全隐患,政府应加快农村供水设施建设,以保障农村饮水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为保障供水质量、居民饮水安全和防病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监测点进行调查和水质监测,采样、检验及评价方法按照GB/T 5750—2006、GB 5749—2006。结果2018年调查54个监测点,覆盖人口为156735人,合格水质覆盖人口149910人,合格饮用水人口覆盖率为95.65%。全年采集108份水样(出厂水24份、末梢水84份),合格83份,水质总合格率为76.85%,其中枯水期合格率为87.04%、丰水期合格率为66.67%,枯水期水质合格率高于丰水期;水质共检测3720项,合格3646项,项目合格率为98.01%,其中城关检测420项,合格率为100.00%,农村检测3300项,合格率为97.76%。结论生活饮用水的水质状况及管理情况总体良好,但仍存在一些不合格,特别是农村小水厂及分散式供水点,在管理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应加强饮用水安全和防病知识的宣传,预防介水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实施农村改厕控制肠道传染病效果,为改进改厕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萍乡市安源区农村地区2008-2012年肠道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安源区农村地区改厕覆盖率由2008年的24.41%上升到2012年的49.75%,肠道传染病发病率由2008年的378.63/10万下降到2012年的248.67/10万,改厕地区与未改厕地区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04,P0.01)。结论农村改厕项目的实施,有效降低了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提高了农民健康水平。应继续加大改厕力度,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百色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况,对农村介水传染病发生和流行风险进行预测和预警。方法按水源类型、供水规模、水处理方式和覆盖人口等进行分层,按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百色市12县(区)范围内有代表性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209座、分散式供水取水点80个进行水质卫生状况调查,分别在枯水期(3月)和丰水期(7—8月)各采样监测1次。结果百色市农村生活饮用水以集中式供水为主,占总人口的56.05%;水源类型以地表水为主,占74.94%;生活饮用水综合合格率低,为19.71%,集中式供水出厂水合格率为21.05%,在检测的19项指标中,合格率较低的是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茵群,分别为29.37%、43.00%。结论百色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低,主要是受到粪便和生活污水污染严重,存在介水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汶川县、理县部分地区地震后卫生状况及居民灾后卫生与健康教育需求,为地震灾区卫生防疫与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地震发生后第14~36天,在四川省理县和汶川县部分城乡居民点进行卫生现状与需求调查,调查访谈受灾居民90人。结果城乡各安置点饮用水供应充足,食品供应基本充足。居民最急需的是帐篷(81.1%)。81.0%的居民认为厕所蹲坑数量能满足需要,66.7%的居民认为厕所比较脏或很脏。92.2%的居民地震后从不饮用生水。8.1%的居民能做到生熟刀板分开。24.6%的居民能将剩菜剩饭煮透后再吃。近一半农村居民没有获得过任何形式的健康教育。82.0%的居民希望获得传染病防治知识,地震后城乡卫生状况与居民卫生需求在多个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地震后农村地区厕所卫生、垃圾处理等问题较突出,农村居民卫生防病知识和技能还很欠缺。卫生工作者与村干部在健康教育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20.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of 976 households in 41 villages covered by the Rural Health Improvement Scheme in Sarawak was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state of functioning and utilization of rural water supplies. The survey was carried out by inspection and interview. About one-third of the systems were functioning well, one-third imperfectly, and the remainder were no longer functioning. The coverage of households by water supply varied with the type of water supply, the overall coverage being 81.3%. Usage varied with the type of water supply and access, the overall figure being 87.1%, and the overall utilization was 70.8%. The study showed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account for water supply usage in impact evaluation because not all households have access and not all those with access use the water supply.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define water use, depending on whether the health outcome is a reduction in diseases that are water-borne or related to washing with water, because the percentage of households using the water for drinking is different from those using it for bath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