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目的 探讨X射线对介入放射工作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和微核的影响,确保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选择363名从事介入放射学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未接触电离辐射的435名健康从业人员为对照组,采取微量全血培养法对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和微核进行培养、检测和分析。结果 介入放射组的淋巴细胞染色体总畸变率(0.11% ±0.373%)显著高于对照组(0.02% ±0.126%),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080, P< 0.01);无着丝粒体率(0.04% ±0.199%)和双着丝粒体率(0.06%±0.234%),也明显高于对照组(0.01% ±0.107%)、(0.00% ±0.0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693,4.529,P 均< 0.01);微核率(0.78‰ ±0.996‰)与对照组(0.65‰ ±0.853‰)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 = 2.000,P< 0.05)。不同工龄间的染色体畸变率、无着丝粒体率和双着丝粒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微核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工龄 ≥ 20a工龄组与其他组的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介入组与普通放射组(放射诊断、放射治疗、工业应用)相比,染色体总畸变率、双着丝粒体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P < 0.05),组间两两比较,介入组染色体总畸变率(0.10% ±0.299%)显著高于放射诊断(0.06% ±0.312%)、放射治疗(0.03% ±0.170%)和工业应用组(0.04% ±0.1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介入组染色体双着丝粒体率(0.06% ±0.234%)亦显著高于放射诊断(0.03% ±0.239%)、放射治疗(0.01% ±0.121%)和工业应用组(0.02% ±0.1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介入组与各组之间的染色体无着丝粒体率和微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X射线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有一定的影响。长期接触低剂量的电离辐射,可以导致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显著增加,并随着工作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迷走神经病变,从而为糖尿病神经病变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接受诊治的51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2例健康志愿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自主神经症状(SAS)量表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系统症状进行评价;采用超声测定迷走神经横断面面积,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迷走神经横断面面积差异,分析迷走神经横断面面积与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间的关联。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性别构成、年龄、身高、有吸烟史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2组研究对象体质量(t = 4.52,P < 0.01)、体质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21,P < 0.01)。5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37例出现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平均出现3.7 ±0.9种(1~9种)自主神经系统症状,总体症状影响评分平均为10.5 ±3.2分(0~25分)。2型糖尿病患者左、右侧迷走神经横断面面积平均为(1.55 ±0.44)、(1.97 ±0.66) mm2,显著大于健康对照的(1.37 ±0.37)、(1.61 ±0.540) mm2t = 2.20,P < 0.05;t = 2.87,P < 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迷走神经横断面面积与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对照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均无统计学关联(P > 0.05),且与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程、自主神经系统症状数量及SAS量表总体症状影响评分均无统计学关联(P > 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迷走神经增粗,迷走神经超声可用于自主神经病变早期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用于食管癌危及器官自动勾画的几何学和剂量学精度。方法 首先,选择100例食管癌患者基于连心人工智能平台建立图像数据库,每个患者包含5个已经手工勾画的危及器官。然后将其他20例患者CT图像传入人工智能平台,系统自动勾画危及器官作为目标图像,与手工勾画的危及器官进行几何学和剂量学比较。最后,分别比较两种勾画方式所需的时间、体积差异、重合度指标、相似性系数和剂量学差异。结果 自动勾画比手工勾画左肺、右肺、心脏、肝脏和脊髓分别节省时间98.83%、94.55%、84.9%、77.96%和94.1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3.28、4.92、-1.39、0.21,P<0.05)。左肺、右肺、心脏、肝脏和脊髓体积差异分别为(5.58±2.53)cm3、(8.57±4.36)cm3、(0.97±0.34)cm3、(1.47±0.65)cm3和(0.73±0.21)cm3DSC值为0.78~0.96,DSC>0.7,OR值为0.84~0.97,重合度好。自动勾画与手工勾画危及器官剂量学对比中,各项剂量学指标均符合临床要求,除右肺V5的剂量学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41,P=0.04<0.05),左肺,右肺,肝脏,心脏和脊髓的其他剂量学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3~3.11,P>0.05)。结论 食管癌危及器官的自动勾画几何精度高,剂量学差异小,时间短。AI在临床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升医师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长期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的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总体水平,为采取相应的放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9年1—12月504名资料完整的在岗放射工作人员为放射组,以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拟从事放射工作的105名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2组均采用常规培养法测定周围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分析比较检测结果。结果 放射组微核率高于对照组(P < 0.001);女性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率高于男性(P < 0.01);不同年龄组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年龄41~50岁的微核率高于21~30岁(P < 0.05);不同工龄组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21~30年的微核率高于0~10年(P < 0.05);不同工种间的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放射治疗岗位人员的微核率较其他岗位最高;不同级别的单位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率中,市级医院最高,其中省级医院与企业(P < 0.05)、市级医院之间(P < 0.01)的微核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的微核率高于非接触人员,女性的微核率高于男性,放射治疗的工作人员的微核率较高,应加强对此类人群的放射防护与日常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自动染色体收获仪在淋巴细胞微核试验中的优势。方法 采集80名放射工作人员的外周血,分别用全自动染色体收获仪和手工法收获淋巴细胞,吉姆萨染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淋巴细胞的微核。结果 对同一批标本收获淋巴细胞,全自动收获仪用时(185 min)小于人工组(350 min),使用收获仪得到的微核率(1.04‰ ±0.63‰)、微核细胞率(0.89‰ ±0.69‰)和微核阳性率(70.0%)均高于手工法(0.60‰ ±0.68‰,0.51‰ ±0.55‰,4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全自动染色体收获仪可以缩短实验操作的时间,减轻实验室人员的工作量,保护实验人员的身心健康;同时提高淋巴细胞微核的检出率,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检测数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BP)在放射性肺损伤模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将30只雄性C57BL/6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对照组小鼠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小鼠经20 Gy X射线单次胸部照射,构建放射性肺损伤模型,于照射后5周解剖。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及胶原的沉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采用qRT-PCR技术检测肺组织中CIRBP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肺组织中CIRBP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肺组织血管扩张充血、炎细胞浸润、部分肺泡间隔增厚,IL-6的表达[(187.22 ±34.77) vs (129.41 ±5.58),t = 3.179,P < 0.05]和TNF-α的表达[(187.02 ±19.16 )vs (137.52 ±23.53),t = 5.069,P < 0.05]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模型组肺组织中CIRBP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1.97 ±0.39) vs (1 ±0.08),t = 3.45,P < 0.05]。除此之外,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CIRBP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14.76 ±1.61) vs (9.32 ±1.26),t = 3.751,P < 0.05;(1.49 ±0.14) vs (1.13 ±0.17),t = 2.819,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IRBP在放射性肺损伤模型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其可能是放射性肺损伤过程中的重要促炎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头颈部恶性肿瘤(head and neck malignant tumors,HNT)精确放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2019年HNT患者9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同一固定体位方法、治疗医师及技师,分别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常规方法,施行医学科普、个体化教育、医患沟通后放疗定位、摆位。调查医疗依从性、观察放疗反应、分析摆位误差、记录占机时间。结果 依从性A组96.5% > B组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皮肤急性放射反应A组 < 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三维绝对摆位误差:A组(0.69 ±0.29) mm、(0.97 ±0.69) mm、(0.79 ±0.47) mm < B组(1.39 ±0.81) mm、(1.87 ±1.19) mm、(2.50 ±0.99)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三维传统摆位误差:A组(0.73 ±0.39) mm、(0.51 ±0.69) mm、(0.74 ±0.17) mm < B组(1.32 ±0.76) mm、(1.89 ±1.21) mm、(1.37 ±0.57)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定位占机时间A组(145.15 ±28.45) s < B组(240.38 ±50.45)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摆位占机时间A组(115.15 ±18.45) s < B组(173.38 ±24.45)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HNT精确放疗患者施行医学科普、个体化教育、医患沟通,可提高患者依从性,减轻急性放射反应,降低摆位误差,缩短定、摆位占机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测定和分析氟接触作业人员其尿氟水平。方法 以104名氟接触作业人员为观察组,以33名不接触氟的作业人员为对照组;采用氟的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方法测定尿氟水平,对尿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 104名调查对象尿氟平均值为(0.96 ±0.29)mg/L,男性和女性尿氟平均值分别为(0.98 ±0.33)和(0.91 ±0.18)mg/L;10名作业人员尿氟高于1.6 mg/L,超标率为13.7%,男性超标率高于女性(χ2=4.70,P > 0.05);氟接触作业人员尿氟平均值(0.96 ±0.29)mg/L高于对照组(0.13 ±0.06)mg/L(t=16.3,P < 0.05);不同性别、工龄组间未发现尿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防护措施和宣传教育,降低作业人员体内氟负荷。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真空灭弧室伴生X射线健康危害进行系统研究。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放射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检测、健康体检、个人剂量监测及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结果 真空灭弧室高压试验设备防护前处于分闸状态时,操作位平均辐射水平达到(10.13 ±6.11)μGy/h,最高达到20 μGy/h。防护网外30 cm处平均达到(31.36 ±15.78)μGy/h,最高达到75 μGy/h。改造前后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高压试验作业人员白细胞减少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防护改造前高压试验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1.25 mSv/a。与工业探伤人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防护改造后人均年有效剂量0.57 mSv/a,与工业探伤人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伴生X射线是真空灭弧室高压试验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必须纳入辐射工作场所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医疗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水平,为放射防护提供依据,以减少电离辐射引起的职业危害。方法 选取1 072名放射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放射组),以岗前职业健康体检拟从事放射工作的329名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采用微量全血法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放射组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放射组微核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 < 0.001);女性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细胞率、微核率及异常检出率均高于男性(P < 0.001);不同工种间的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微核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工龄组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微核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不同年龄组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与人群年龄呈正相关(P < 0.001)。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率与工种、工龄有关,与年龄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应加强长期从事医疗放射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尤其是高年资人员和女性放射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掌握河北省部分核医学放射工作场所防护现状和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现状,为加强放射卫生监督和制定核医学相关标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对河北省内16个核医学工作场所用X、γ辐射剂量仪测量周围剂量当量率,用α、β表面污染仪测量工作场所及工作人员体表的β表面污染;以热释光剂量法监测77名核医学工作人员的深部个人剂量当量Hp(10),并查阅这77名核医学工作人员最近两年内的职业健康检测报告。结果 SPECT(/CT)工作场所内各检测点之间辐射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F = 32.02,P < 0.05),其中给药窗口(护士操作位)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最高,为11.92~37.77 μSv/h,平均(19.19 ±8.78 )μSv/h;PET/CT工作场所内各检测点之间辐射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F = 56.72,P < 0.05),给药窗口(护士操作位)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为14.28~21.55 μSv/h,平均(16.55 ±3.87) μSv/h;16个核医学工作场所的β表面污染水平均符合标准要求,工作人员的工作服表面污染水平超过标准的有2个(占12.50%),工作人员手部皮肤表面污染水平超过标准的有8个(占50.00%);77名核医学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为(1.11 ±0.65) mSv;77名放射工作人员均未发现有皮肤表观异常,但有12人(占15.58%)在对电离辐射较为敏感的组织器官存在一些异常,核医学接触时间>20年的放射工作人员眼晶体异常和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与其他核医学接触时间组相比,未发现统计学差异。结论 本次调查的核医学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情况良好,但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有待加强;核医学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还需引起进一步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超声心动图和心脏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价值.方法 以137例肥厚型心肌病疑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先接受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随后接受心脏MRI检查,比较超声心动图和心脏MRI对肥厚型心肌病确诊病例的检出率.结果 根据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共有9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70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田湾核电站周边的饮用水中总放射性本底水平。方法 根据原国家卫生计划委员会方案要求在田湾核电站周围开展枯水期、丰水期饮用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监测,采集水样包括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及水库水。结果 2016—2018年共35个采样点监测水样200份。枯水期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分别为(0.038 ±0.033) Bq/L、(0.11 ±0.03) Bq/L,丰水期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分别为(0.038 ±0.024) Bq/L、(0.11 ±0.03) Bq/L。枯水期的水源水其他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年份的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距核电站不同距离的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田湾核电站周边的饮用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均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应坚持定期、定点、持续开展监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放射性核素监测和放射生态学调查等研究。考虑到我国核电站周边人员密集,应加强人员的核应急培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脑转移瘤全脑放射治疗(WBRT)3种放疗技术对中耳的剂量学差异,对比3种放疗技术在改善靶区剂量和保护中耳腔和咽鼓管峡部的优劣势。方法 选取2018年7月1日—2019年8月1日我院收治的30例脑转移瘤患者,分别设计固定野调强放疗(ff-IMRT)计划、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计划,要求处方剂量(40 Gy)覆盖95%的计划靶区(PTV)。对比分析3组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机器跳数等差异。结果 ff-IMRT计划的适形指数(0.93 ±0.02)优于VMAT计划(0.89 ±0.01)和3DCRT计划(0.73 ±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ff-IMRT、VMAT和3DCRT 3种计划的均匀指数分别为(0.05 ±0.01)、(0.08 ±0.1)、(0.08 ±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梯度指数分别为(1.77 ±0.1)、(1.61 ±0.07)、(1.39 ±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机器跳数分别为(1551.97 ±85.05)、(303.7 ±24.28)、(226.2 ±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ff-IMRT、VMAT和3DCRT 3种计划中耳腔最大剂量点(Dmax)分别为ff-IMRT(2557.54 ±477.39)cGy、VMAT(3107.9 ±362.28)cGy、3DCRT(4055.37 ±71.45)cGy;咽鼓管峡部Dmax分别为ff-IMRT(2425 ±380.4)cGy、VMAT(2902.4 ±526.3)cGy、3DCRT(3862.7 ±135.9)cG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全脑放射治疗中,ff-IMRT和VMAT与3DCRT相比明显减少了双侧中耳腔和咽鼓管峡部的照射剂量;而VMAT与ff-IMRT相比,明显减少机器跳数、降低了机器损耗,WBRT时推荐使用VMAT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行全乳放射治疗时4种放射治疗计划的靶区及危机器官剂量学差异,探讨保乳术后较优的放疗治疗方式。方法 随机选取23例左侧乳腺癌术后行全乳放射放疗患者,给予PTV 25分·次、50 Gy处方剂量;分别设计适形混合调强计划(Hybrid_IMRT)、限制铅门多野调强计划(restricted jaw,rj_IMRT)、双弧容积旋转调强计划(VMAT)和基于切线双弧容积旋转调强计划(tangent-based VMAT,t_VMAT)4种放疗计划。比较这4种计划的剂量学差异,包括靶区及危及器官OAR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靶区均匀性指数HI和适形性指数CI以及机器跳数MU。结果 4种计划比较,靶区HI:t_VMAT最大,且与其余3种计划相比有差异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靶区CI:VMAT的CI最大,0.967 ±0.016,与其它3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rj_IMRT的CI为0.942 ±0.018,优于Hybrid_IMRT和t_VMAT。危及器官方面:左肺平均剂量,rj_IMRT为(8.76 ±1.52) Gy,优于其他3种计划,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心脏平均剂量:rj_IMRT为(4.68 ±0.87) Gy,优于VMAT的(6.90 ±1.27) Gy,且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4种计划方式均可应用于临床治疗,计划制定者应考虑治疗设备限制、患者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结直肠管状腺癌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管状腺癌36例病例资料,术前行MRI、DWI及增强检查且均未行新辅助化疗或放疗,分别测量病灶ADC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统计ADC值与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低分化组2例,平均ADC值为(0.734±0.070)×10-3mm2/s;中分化组24例,平均ADC值为(0.966±0.157)×10-3 mm2/s;高分化组10例,平均ADC值为(1.244±0.156)×10-3mm2/s。ADC值与结直肠管状腺癌分化程度呈强相关(r=0.692,P=0.000),高中低分化的三组间ADC值对照无统计学意义,低-中分化组与高分化组进行对照(P=0.000),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分化程度的结直肠管状癌的ADC值均随着肿瘤的分化程度降低而减低,两者具有相关性,为术前评价结直肠管状腺癌分化程度提供有力依据,ADC值测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快捷地预判肿瘤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