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探讨中国汉族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视屏时间与20 m往返跑(20 m SRT)的关系,为促进我国儿童青少年心肺耐力提供参考.方法 从中国华东、华北、中南、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采用随机个案法选取12 221名10~ 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体力活动状况、视屏时间与20m SRT的关系.结果 在上下学方式上,积极类型(步行和骑自行车)女生的高等级20 m SRT成绩检出率高于消极类型(乘公交、出租车、地铁和家长接送)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53,P<0.05);锻炼时间>60 min/d男女生的高等级20 m SRT成绩检出率高于锻炼时间为<30,30~60 min/d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视屏时间>2 h/d学生的高等级20 m SRT成绩检出率低于视屏时间为1~2,<1h/d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锻炼时间>60 min/d、华东地区为中国汉族儿童青少年高等级20 m SRT成绩的保护性因素(OR值分别为1.65,4.24),视屏时间>2 h/d(OR=0.84)为危险因素.结论 视屏时间、体力活动状况与中国汉族儿童青少年心肺耐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分析与比较中日校园7~18岁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与心肺耐力的相关性,为促进中国不同营养状况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方法 在中国和日本共测试9 594名7~18岁儿童青少年的身高、体重和20 m往返跑(20 mSRT),采用随机个案法抽取其中4 80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中日两国儿童青少年BMI和20 mSRT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比较不同营养状况儿童青少年高心肺耐力的优势比,采用Pearson相关和线性回归分析BMI与20 mSRT的相关性.结果 中国儿童青少年消瘦、超重和肥胖组高心肺耐力的OR值分别为0.57,0.52和0.33,日本分别为0.49,0.36和0.16(P值均<0.05).中日两国儿童青少年BMI-Z分的范围是-2.72~8.76,不同BMI-Z分组20 mSRT-Z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中日两国儿童青少年20 mSRT-Z分随BMI-Z分先升后降,BMI-Z分较高或较低时20 mSRT-Z分较低.随着BMI-Z分降低,中国男生20 mSRT-Z分下降幅度更大.结论 相比中日正常体重的同龄人,消瘦、超重和肥胖儿童青少年高心肺耐力的概率更低,BMI-Z分和20 mSRT-Z分间呈“抛物线”变化趋势,消瘦对中国男生心肺耐力的影响相比日本更大.  相似文献   

3.
心肺耐力是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标志。6 min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 6MWT)是新兴的用来评估儿童青少年心肺耐力的方法,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有应用。本研究旨在综述6MWT在儿童青少年心肺耐力评估中的应用,分析6MWT的应用前景、注意事项,为6MWT在儿童青少年心肺耐力评估中的应用和推广普及,以及相关评价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探讨动作能力对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的影响,为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促进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有益的借鉴.方法 搜集国内外有关动作能力对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影响的相关研究,提取关键资料,进行质量评价,报告研究方法、结果及结论.结果 共纳入文献23 篇,证据水平在1a~ 2c 之间; 随机对照试验(RCT) 研究的PEDro 平均得分为7.5.从系统综述及纵向(队列) 研究结论可以看出,动作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儿童青少年未来的体力活动状况,但目前已发表的RCT 实验尚未完全证实发展动作能力可以提升儿童青少年未来的体力活动水平.结论 儿童青少年个体当前的动作能力可以成为未来体力活动水平的预测指标.建议开展更多高质量的RCT 实验进一步证实发展动作能力对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的具体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及教育机构应系统地将动作能力训练内容纳入到体育课程体系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中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与营养状况之间的相关性,为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依照中国行政区域划分的六大行政区(华东、西北、华北、华中、西南和华南),分别采用分层随机整体抽样法抽取22所学校4269名7~18岁儿童青少年,采用"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评价问卷"进行体力活动调查.采用x2检...  相似文献   

6.
了解济南市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为制定有效促进特殊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调查问卷》(Children's Leisure Activities Study Survey-Chinese edition,CLASS-C)对整群随机抽取的济南市5所特殊教育学校199名智力障碍儿童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济南市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学习日中高强度体力时间40.00 min/d,能量消耗为202.78 kcal/d(1 kcal=4.18 kJ);休息日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为25.00min/d,能量消耗为114.46 kcal/d.仅有28.6%的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儿童青少年每天至少进行60 min的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推荐量.结论 济南市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较低,与体力活动推荐量存在较大差距.应重视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促进工作,加大体力活动干预力度,改善体力活动不足现状.  相似文献   

7.
探讨体力活动和静态行为的独立和联合作用与儿童20 m往返跑(20 m SRT)的关系,为促进儿童心肺耐力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7年抽取广州市城区1所小学共1 144名6~12岁儿童完成问卷调查和20 m SRT测试.利用问卷收集体力活动、静态行为时间,20 m SRT测试成绩按年龄和性别计算标准z分.根据不同体力活动和静态行为水平,将研究对象分成6组.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别分析体力活动和静态行为的独立和联合作用与20 m SRT的关系.结果 中高强度体力活动≥60 min/d的比例为43.1%,静态行为高水平的比例为35.4%.体力活动水平低和静态行为水平较高与20 m SRT成绩呈独立负相关(β值分别为-2.99,-1.75,P值均<0.05).与体力活动水平高且静态行为水平较低者相比,体力活动水平低组或静态行为水平较高组20 m SRT为低等级的风险均增加(P值均<0.05),并且随着体力活动水平的降低和静态行为水平的升高,风险逐渐增加(P趋势<0.05).结论 体力活动和静态行为与儿童20 m SRT成绩独立相关,且体力活动水平的下降和高水平静态行为的联合趋势作用与20 m SRT成绩较差的风险增加存在剂量一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零食习惯、体力活动、静坐行为以及社会人口学特征与宁夏南部农村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宁夏南部5个地区3~9年级2 355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方差分析、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结果宁夏南部农村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为5. 1%;零食摄入频率高、体力活动频率低与女性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患病率有关(P0. 05),静坐时间长与男性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有关(P0. 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零食和体力活动是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OR=4. 31,95%=1. 34~13. 88;OR=0. 66,95%=0. 44~0. 98);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和静坐时间与家庭经济状况有关(OR=1. 39,95%=1. 02~1. 91; OR=0. 54,95%=0. 36~0. 82)。结论零食、体力活动和静坐行为是宁夏南部农村地区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且与家庭经济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9.
分析中国汉族7~18岁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和20m往返跑(20 m SRT)的相关性,为促进不同营养状况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中国各行政区(华东、华北、中南、西北、西南和东北)采用随机个案法抽取17 280名7-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运用20 m SRT进行心肺耐力水平测试,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线性回归等方法探讨BMI和20 m SRT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中国汉族男性儿童青少年20 m SRT总体成绩消瘦、正常、超重和肥胖组分别为32.20,35.23,28.84和22.29次,女生分别为25.22,26.13,23.36和18.39次,男女生成绩均为正常组>消瘦组>超重组>肥胖组(P值均<0.05).BMI-Z分范围是-3.0~8.0,无论男女,不同BMI-Z分组青少年的20 m SRT-Z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无论男女,BMI-Z分在接近正常范围区间,20 m SRT-Z较高;而在较高和较低区间时,20 m SRT-Z较低.结论 体重正常组汉族儿童青少年心肺耐力水平高于消瘦、超重和肥胖组,BMI-Z分和20m SRT-Z分之间大体呈“抛物线”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系统评价近10年内应用加速度计客观测量的中国儿童青少年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oderate-to-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MVPA)水平及静态行为(sedentary behavior,SB),为中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及公共卫生决策提供可靠的基线数据.方法 通过Web of Science、SPORTDiscus、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中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及静态行为相关的文献.依据基于PICOS原则制定的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严格筛选文献.采用基于STROBE声明修订的文献质量评价表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提取MVPA、SB时间等数据资料并应用CMA V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16篇文献(2012-2019年)进入Meta分析,样本量范围为96~2 163.Meta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儿童青少年日均MVPA时间为37.66 min/d,SB时间为539.61 min/d;男生MVPA高于女生(P<0.01);上学日的MVPA、SB均高于周末(P值均<0.05).结论 中国儿童青少年中高强度体力活动不足,静态行为较多;女孩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尤其不足,上学日的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及静态行为时间均高于周末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使用成分数据分析方法探究小学生24 h活动行为与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PA)水平、提高身体素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太原市迎泽区第二实验小学120名四、五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工作指导手册》指标和20 m折返跑评价小学生身体素质,采用加速度计结合问卷调查24 h活动行为,通过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行为与各体质指标的关系,探讨成分等时替代的效应。结果 女生1 min仰卧起坐成绩[(24.79±7.77)个]低于男生[(28.21±6.52)个],坐位体前屈成绩高于男生[9.00(5.00,14.00),5.20(1.00,9.75)cm](t/Z值分别为2.60,-3.15,P值均<0.05)。男生呈现较高的低强度身体活动(LPA)、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和较低的静坐行为(SB),女生则为较低的LPA、MVPA和较高的SB。小学生MVPA与30 s跳绳、20 m折返跑成绩呈正相关(β值分别为13.19,7.90,P值均<0.05)。睡眠(SLP)、SB、LPA与体质指标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将10 ...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中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的年龄、性别和地区差异,为提高中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  依照中国行政区域划分的六大行政区(华东、西北、华北、华中、西南和华南),于2018年9—12月分别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4 269名7~18岁儿童青少年,采用“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评价问卷”进行体力活动调查。  结果  中国儿童青少年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不足总体检出率为53.8%,其中男生检出率为50.8%,女生为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0,P < 0.05);不同年龄段中,10~12岁MVPA不足检出率最低(43.6%),16~18岁最高(63.0%),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3,30.79,P < 0.05)。总体体力活动、低强度体力活动、中强度体力活动、高强度体力活动、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的中位数分别为92.9,24.3,41.4,7.1,55.7 min/d。体育锻炼、家务活动、娱乐活动和交通活动的中位数分别为34.3,2.1,2.3,30.0 min/d,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95.03,74.99,300.26,64.16,P值均 < 0.05)。不同地区儿童青少年MVPA不足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91,P < 0.05),华北地区最低(44.0%),华东地区最高(65.9%)。  结论  中国儿童青少年MVPA不足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男生体力活动水平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青少年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oderate-to-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 MVPA)和静坐时间的日间变异程度,为探究影响青少年体力活动日常变异特征的可能因素和适宜的干预对策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初、高中学生148名,连续佩戴一周ActiGraph GT3X+型号加速度计,记录学生日常MVPA和静坐时间,并测量学生的身高和体重。  结果  青少年上学日的MVPA[(49.39±30.36)min/d]高于周末日[(34.24±30.30)min/d](t=6.61,P < 0.05),男生上学日和周末日MVPA均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4.42,2.18,P值均 < 0.05);上学日和周末日静坐时间分别为(566.48±156.84)和(588.55±152.93)min/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P>0.05);男生静坐时间均低于女生(t值分别为-8.20,-2.51,P值均 < 0.05);青少年MVPA的变异系数上学日(0.39±0.17)低于周末日(0.59±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P < 0.01),静坐时间的变异系数上学日(0.17±0.08)与周末日(0.15±0.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P>0.05)。青少年一周内MVPA的变异系数(0.52±0.18)高于静坐的变异系数(0.18±0.07)(t=14.43,P < 0.01)。  结论  上学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较高,周末日体力活动不足情况更明显;一周内MVPA时间变异程度较高,尤其周末日;静坐时间稳定处于较高水平。除学校采取积极措施增加青少年体力活动外,加强对女生、周末日的干预对增加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中国世居高原(西藏)藏族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PA)、体质健康水平特征,为藏族儿童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5—6月选取世居西藏高原7个市(区)8 945名藏族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测量法展开横断面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PA与体质健康水平特征。结果 藏族儿童青少年的PA、体质健康水平在性别、学段、居住区域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A得分男生(2.79±0.58)高于女生(2.51±0.56),体质健康水平得分则是女生(62.40±25.55)高于男生(59.26±26.55);农村藏族儿童青少年PA得分(2.59±0.55)低于城镇,体质健康水平得分(61.53±26.53)仅低于县城;七至九年级藏族儿童青少年PA得分(2.60±0.58)最低,体质健康水平(57.62±24.33)则是五至六年级学生最低。藏族儿童青少年的PA和体质健康水平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01,P>0.05)。结论 藏族儿童青少年的PA和体质健康水平欠佳...  相似文献   

15.
了解中国汉族7~18岁儿童青少年20 m往返跑(20 m SRT)成绩的年龄、性别和地区差异,为增强儿童青少年心肺耐力水平提供科学借鉴.方法 按照中国传统行政区域划分(华东、华北、中南、西北、西南和东北),在各区域抽取共计17 280名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利用LMS法构建7~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20 m SRT成绩的主要百分位曲线.结果 7~18岁男女生20 m SRT的P50值分别介于13.87~43.23和13.30~28.76次之间,最大摄氧量(V02max)P50值分别介于43.12~46.57和38.42~44.94 mL/(kg·min)之间.男、女生不同年龄组间20 m SRT(F值分别为416.992,210.266)和VO2max(F值分别为36.528,240.7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相同年龄组男生20 m SRT和VO2max均大于女生(P值均<0.05).各地区男女生20 m SRT成绩均值分别介于25.70~36.80和20.56~28.36次之间.华东、西北、华北、中南和东北地区男女生的20 m SRT成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西南地区男、女生7~12岁成绩较好,13~ 18岁呈下降趋势.结论 学生20 m SRT成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VO2max则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男生在各个年龄段均高于女生.学生20 m SRT成绩和VO2max均从11~12岁开始差距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中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PA)与体能指数(PFI)的相关性,为改善中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以及提升体能素质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18年9—12月采用整群抽样方式在华东、西北、华北、华中、西南和华南区选取4 269名7~18岁学生,收集体力活动等数据,并完成立定跳远、握力、50 m跑、改良坐位体前屈、30 s仰卧起坐、20 s反复横跨、20 m往返跑测试,采用χ2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数据。  结果  在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儿童青少年PFI的比较中,男生10~12和16~18岁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达标组的PFI值分别为(0.46±3.58)(0.75±3.00),MVPA不达标组的PFI值分别为(-0.69±3.64)(-0.61±2.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4,0.57,P值均<0.05);女生4个年龄段MVPA达标组的PFI值与MVPA不达标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不同体能等级下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状况比较中,健康体能组MPA和VPA时间、体育锻炼时间高于不健康组(Z值分别为-2.04,-4.93,-7.09,P值均 < 0.05)。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每日MVPA、体育锻炼与体能指数之间均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即体育锻炼与体能指数呈正相关,适当提高儿童青少年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水平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儿童青少年体脂率(FM%)、体脂指数(FMI)、去脂体质量指数(FFMI)和体质量指数(BMI)与身体素质的关联性,为探讨身体成分指标对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程度的潜在价值提供参考。  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3年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修订北京地区样本,采用Inbody 230对北京市4 069名6~20岁儿童青少年进行身体成分测定,用四分位数法将FM%、FMI、FFMI和BMI分别分成4组,用GraphPad Prism 8.0软件对4组的体测成绩进行差异性分析。  结果  男生FM%(20.03±10.39)和FMI[(4.35±2.84)kg/m2]均小于女生,而FFMI[(14.21±4.95)kg/m2]和BMI[(20.31±4.27)kg/m2]均大于女生(t值分别为-13.36,-7.66,11.49,8.16,P值均 < 0.01)。在男生中随着FM%和FMI增加,50 m跑、1 000 m跑、立定跳远和引体向上的成绩呈下降趋势; 随着FFMI增加,50 m跑、立定跳远和引体向上成绩有上升趋势。在女生中,随着FM%和FMI增加,50 m跑时间逐渐缩短,800 m跑时间逐渐增长;FFMI越大50 m跑时间呈现出下降趋势,而在800 m跑中未见FFMI的显著趋势性。4个体成分指标对于坐位体前屈和1 min仰卧起坐无明显预测作用。  结论  FM%、FMI、FFMI和BMI对于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有很好的预测作用。FFMI较高、FM%和FMI较低者在肌肉爆发力、肌肉耐力、柔韧性、有氧能力、无氧能力方面有更好表现,且这种趋势在男生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河南省中小学生的体能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2019年河南省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共调查42 734人。通过Z分法计算各项体能指标的Z值,相加得出体能指数(PFI),综合反映体能状况。比较不同组别学生的体能指标,并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对PFI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男生的肺活量、握力、立定跳远、50 m跑、50 m×8往返跑、PFI分别为[(2 552.1±1 226.5)mL、(26.0±13.9)N、(171.0±43.7)cm、(9.3±1.8)s、(132.1±22.6)s、(1.4±3.6)],均优于女生[(1 965.2±765.3)mL、(19.1±8.2)N、(142.4±26.6)cm、(10.5±1.4)s、(136.9±21.1)s、(-1.4±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9.35,62.66,81.87,-74.92,-16.72,85.96,P值均<0.01);而男生坐位体前屈[(7.0±7.5)cm]低于女生[(11.8±7.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57,P<...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宁夏银川市城区儿童青少年高三酰甘油腰围(HTW)表型与血压异常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及成人期高血压的识别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2020年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银川市1566名学龄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完成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血液生化检验.结果 调整年龄、吸烟、饮酒和高血压家族史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深圳市宝安区儿童青少年户外活动和视屏时间与20 m往返跑成绩的关联,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与促进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4—5月在深圳市宝安区6个街道选取14所学校的在校学生,使用自编问卷调查中小学生人口统计学特征、户外活动和视屏时间等信息;从每个学校每个年级抽取1个班级,共对3 192名一至十二年级中小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包括身高、体重测量及20 m往返跑成绩等体能指标。  结果  3 192名中小学生20 m往返跑成绩为优良的985人(30.9%),男生优良率(34.7%)高于女生(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3,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户外活动时间 < 2 h/d组相比,户外活动时间≥2 h/d组中小学生20 m往返跑成绩优良率更高(OR=1.38,95%CI=1.12~1.70);与视屏时间≥2 h/d组相比,视屏时间 < 2 h/d组中小学生20 m往返跑成绩优良率更高(OR=1.42,95%CI=1.17~1.71);与户外活动时间 < 2 h/d且视屏时间≥2 h/d的中小学生相比,户外活动时间≥2 h/d且视屏时间 < 2 h/d中小学生20 m往返跑成绩优良率更高(OR=1.97,95%CI=1.46~2.67)。  结论  增加户外活动、减少视屏时间有助于儿童青少年心肺适能的提升。促进体质健康应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2 h户外活动时间,严格控制视屏类电子产品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