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运脾止泻汤对脾虚型迁延性腹泻患儿肠道微生态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8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脾虚型迁延性腹泻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中药运脾止泻汤治疗,对照组口服西药思密达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 d。同期选择保健科健康体检儿童30例作为健康体检组。观察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种类及数量变化、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肠杆菌、肠球菌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类杆菌明显低于健康体检组;治疗后,治疗组肠杆菌[(6.42±1.20)copies/g]、肠球菌[(5.72±0.76)copies/g]明显高于对照组[(8.02±0.62)copies/g,(6.73±0.95)copies/g],乳酸杆菌[(0.08±1.25)copies/g]、双歧杆菌[(10.36±1.23)copies/g]、类杆菌[(10.36±1.23)copies/g]明显低于对照组[(7.86±1.17)copies/g,(7.71±1.36)copies/g,(7.79±0.48)copies/g];治疗组临床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00%vs 6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0.01)。结论脾虚型迁延性腹泻患儿存在肠道菌群紊乱,运脾止泻汤有助于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双歧杆菌是肠道的一种重要的生理菌。急性腹泻患者发病时,肠道菌群发生变化,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减少,而脱水患者更有甚之。使用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后,原菌群平衡恢复。最常见的急性腹泻是感染性腹泻,而感染性腹泻常见病原多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空肠弯曲菌及轮状病毒等等。本文研究双歧杆菌体外拮抗肠道致病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双歧杆菌对严重烧伤患者美罗培南应用后肠菌群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对烧伤患者大剂量应用美罗培南后,紊乱肠菌群调整作用.方法严重烧伤患者23例应用美罗培南(6 g/d)7 d后, 随机分为治疗组(n=11)和对照组(n=12);双盲法给予双歧杆菌悬液和生理盐水(100 ml/d),疗程5 d;分别于美罗培南应用前及用后0、1、3、5 d,常规方法检测粪便中双歧杆菌、真菌、大肠埃希菌量.结果美罗培南应用7 d,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量骤减近100倍,真菌数激增100倍;双歧杆菌治疗1 d,肠道双歧杆菌数增加100倍,3 d后真菌量减少约25倍;对照组在停用美罗培南后5 d 肠道菌群始基本恢复;腹泻患者口服双歧杆菌后3 d肠道菌群恢复,对照组5 d恢复.结论长期大剂量应用美罗培南可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停药后外源性补充双歧杆菌能较快恢复肠道生态,治愈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初乳对新生儿肠道双歧杆菌和肠杆菌生长的作用.方法 采用厌氧菌培养技术,对5~7天的32名初乳喂养儿和24名人工喂养儿的粪便做双歧杆菌和肠杆菌定量培养.结果 初乳喂养儿粪便双歧杆菌的数量明显高于肠杆菌;人工喂养儿粪便肠杆菌的数量高于双歧杆菌.结论 初乳对早期新生儿肠道菌群演替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促进双歧杆菌生长,抑制肠杆菌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腹泻患儿双歧杆菌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104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两组均应用双歧杆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的肠道菌群数量、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的乳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数量均多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退热时间、大便性状改善时间、止泻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有效提高腹泻患儿双歧杆菌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6.
初乳对新生儿肠道双歧杆菌和肠杆菌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初乳对新生儿肠道双歧杆菌和肠杆菌生长的作用。方法 采用厌氧菌培养技术,对5-7天的32名初乳喂养儿和24名人工喂养的儿的粪便做双歧杆菌和直菌定量培养。结果 初乳喂养儿粪便双歧杆菌的数量明显高于肠杆菌;人工喂养儿粪便直菌的数量高于双歧杆菌。结论 初乳对早期新生儿肠道菌群替发挥 发作用,它促进双歧杆菌生长,、抑帛杆菌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锌制剂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治疗小儿腹泻临床效果和对其肠道菌群、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月德清县人民医院200例小儿腹泻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补液和饮食治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锌制剂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治疗。检测两组患儿肠道菌群情况和体内锌的水平及免疫功能,观察并记录患儿腹泻的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肠道菌群正常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4.0%,腹泻持续时间(3.26±0.53) 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的(5.42±0.75) d,退热时间(0.71±0.22) 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的(1.14±0.36) d,呕吐消失时间(1.42±0.25) 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的(2.58±0.48) d,住院时间(6.82±1.22) 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的(8.96±1.36) d,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0.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清锌水平为(68.36±3.95)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58.63±2.1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Ig G、Ig M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锌制剂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治疗小儿腹泻患儿可提高血清锌水平和免疫功能,促进肠道内菌群恢复正常,加速呕吐、发热等临床症状的缓解,效果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8.
双歧杆菌V9对便秘和腹泻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益生菌双歧杆菌V9对便秘和腹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该菌株的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153例患有便秘或急慢性腹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双歧杆菌V9菌粉进行为期3 w的临床试验验证,菌粉服用剂量为1.0×1010cfu/d。试验期间,每3天记录一次受试患者的排便频率和粪便形态,并在试验前和试验后采集粪便,测定受试患者体内主要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试验结果证明,连续3 w服用双歧杆菌V9菌粉,对便秘、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3%、95.4%和89.9%,与试验前相比,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1),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和产气荚膜杆菌的数量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P<0.01),接近健康人群肠道菌群结构。结论临床研究表明,双歧杆菌V9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对便秘和急慢性腹泻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异麦芽低聚糖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顾清  杨溢  江国虹  常改 《卫生研究》2003,32(1):54-56
本研究观察了异麦芽低聚糖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动物实验 :BABL C小鼠 40只 ,随机分为 3个剂量组 (低、中、高 )和 1个对照组 ,每组 1 0只。每组动物经口给与相应剂量的异麦芽低聚糖 ,对照组给水 ,7天后留取各组小鼠粪便分析肠道菌群。人体实验 :30名健康成人 (女 1 5人 ,男 1 5人 ) ,每天服用 30g含异麦芽低聚糖的产品 (相当于 1 5g异麦芽低聚糖 ) ,7天后留取粪便进行肠道菌群分析 ,结果表明 :异麦芽低聚糖对BALB c小鼠和受试人群的肠道菌群均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对小鼠和人肠道的双歧杆菌、人肠道中的乳杆菌具有增殖作用 ,并具有抑制人肠道产气荚膜梭菌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雪松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6):3206-3207
[目的]观察喜炎平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小儿病毒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2月~2011年2月,112例病毒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采用病毒唑治疗,观察组56例采用喜炎平联合双歧杆菌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止泻、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平均止泻时间、平均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小儿病毒腹泻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婴幼儿迁延性腹泻病发病及预后的高危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婴幼儿迁延性腹泻病发病及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住儿内科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76例,以同期急性腹泻病患儿60例作对照,经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其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影响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有5个,即营养不良(OR=6.073)、贫血(OR=2.505)、1岁以下婴儿(OR=2.125)、使用抗生素(OR=1.091)、非母乳喂养(OR=0.329)。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有4个,即营养不良(OR=7.286)、体液免疫异常(OR=6.873)、肠外感染(OR=0.276)、病程(OR=0.062)。结论:对小于1岁婴儿,预防及纠正营养不良、合理使用抗生素、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可降低婴幼儿迁延性腹泻病发生;对急性腹泻病患儿,早期合理治疗,加强护理,预防病程中再次感染,纠正体液免疫异常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白蛋白辅助治疗小儿难治性腹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血白蛋白辅助治疗小儿难治性腹泻临床疗效。方法:60例符合小儿难治性腹泻诊断标准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在积极常规治疗小儿难治腹泻的基础上,治疗组施用人血白蛋白0.5~1.0 g.kg-1.d-1静脉滴注,连用2~3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6%,对照组总有效率7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治疗时间(5.9±2.7)天,对照组平均治疗时间(9.6±3.1)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低蛋白血症纠正率100.0%,对照组纠正率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难治性腹泻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施用人血白蛋白为机体提供营养,可缩短治疗时间,加快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作用机理,观察期临床疗效并分析.方法 将我院于2010年7月-2012年3月接收并治疗的秋季腹泻婴幼儿患者78例进行完全随机分组,对照组39例,实验组39例,用药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止泻时间和疗程变化及症状缓解度.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愈后较好,用药时间较短且有效率高达94.9%,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1%.结论 静脉小剂量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效果明显,用药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选取240例小儿腹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实验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的影响。方法将106例小儿腹泻患者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抗炎、抗病毒、退热、补液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还给予蒙脱石散保留灌肠,观察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明显高于对照组86.2%。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蒙脱石散保留灌肠对于小儿腹泻治疗具有一定好处。  相似文献   

16.
陈瑾  陈晓勇  王振迎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3):2024-2027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活血法对超排卵小鼠子宫内膜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小鼠予阿拉瑞林/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构建超排卵小鼠模型,并随机分成实验组(中药组)、阳性对照组(阿司匹林组)、阴性对照组,分别给予补肾健脾活血中药、阿司匹林、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干预。在小鼠种植窗期取子宫中段组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LI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中药组与阿司匹林组超排卵小鼠子宫内膜LIF 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LIF mRNA的表达高于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脾活血法可以提高超排卵状态下子宫内膜LIF mRNA的表达水平,改善超排卵状态下子宫内膜的容受性,效果优于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2011年西宁市腹泻病毒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青海省腹泻病毒流行株和流行趋势进行统计分析,为腹泻病毒引起的腹泻提供实验室资料,更好地控制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方法:用巢式PCR和多重PCR方法对西宁地区488例婴幼儿腹泻标本进行腹泻病毒检测。结果:西宁地区腹泻儿童中腹泻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轮状病毒A组阳性33例(6.76%),其中G9型15例、G3型13例、P6型1例、P8型2例、P9型2例;轮状病毒B/C组阳性3例(0.61%);杯状病毒阳性23例(4.71%),其中扎如病毒17例、诺如病毒GⅡ型6例;星状病毒阳性7例(1.43%)。结论:轮状病毒A组和杯状病毒是西宁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相似文献   

18.
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感染情况。方法:2006年1~12月采集门诊或住院≤5岁婴幼儿腹泻标本248例,利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轮状病毒抗原。结果:248例腹泻标本,检出轮状病毒133例,阳性率为53.6%。轮状病毒感染对象主要为24月以内婴幼儿,占94.7%,发病高峰在8~9月。结论:轮状病毒是乌鲁木齐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监测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小儿秋季腹泻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70例小儿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菌、止泻、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在腹泻、呕吐、退热等症状改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有效率为96.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29%,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干预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小儿秋季腹泻治疗疗效,在积极改善患儿症状的同时,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