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Dieulafoy病致上消化道大出血3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Dieulafoy病所致的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Dieulafoy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33例患者均行胃镜检查,其中26例诊断为Dieulafoy病,其余7例通过血管造影诊断;19例内镜下止血,7例血管栓塞,7例手术治疗均成功止血。结论该病临床特点为突发性、间歇性、难治性出血,应尽早行胃镜检查.治疗以内镜下止血、血管栓塞及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对门脉高压合并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 (Dieulafoy病 )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报告 4例门脉高压合并Dieulafoy病。 3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脾切除术 +胃楔形切除术” ,1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脾切除术 +胃黏膜局部缝扎术”。结果 随访 3例 3年未再出血 ,生活质量好 ,1例术后 1年出现黑便行胃大部切除术后痊愈。结论 当门脉高压定性后 ,术中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及脾切除术后血压持续不升而又排除酸中毒休克均应考虑合并Dieulafoy病 ,应行胃黏膜局部缝扎或楔形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on gastopathy,PHG)是指门脉高压症伴发的胃黏膜特征性马赛克样红斑的病变,主要发生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症状.其中约8%上消化道出血见于继发的PHG,食管静脉曲张与PHG均为门脉高压所致。我们回顾4年来204例老年肝硬化患者的胃镜检查资料,对诊断PHG的73例患者内镜下表现进行分析,以了解食管静脉曲张和门脉高压性胃病(PHG)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这些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以提高对老年人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诊内镜下诊断和金属夹治疗Dieulafoy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Dieulafoy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胃镜下病变特点及内镜下治疗方法.结果 37例患者均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病变位于胃小弯距贲门食管连接部6 cm以内占73.0%( 27/37).胃镜下主要表现为喷射性出血、血痂附着及破裂的血管残端.37例患者均进行急诊内镜检查和金属夹治疗,5例患者术后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13.5%( 5/37).内镜下再次进行金属夹治疗止血成功3例,另外2例止血失败转普外科手术.术后平均随访9个月,患者均恢复良好,无不良反应及再出血发生.结论 急诊内镜检查是早期诊断Dieulafoy病的首选方法,内镜下金属夹治疗Dieulafoy病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创伤小、可重复操作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ieulafoy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总结我院16例Dieulafoy病的临床、内镜下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病灶位于胃小弯12例,胃大弯2例,胃底2例。病灶直径2-5mm。6例行套扎治疗,3例予硬化治疗,2例热凝固治疗,1例予止血夹治疗,3例予内科保守治疗,均止血成功。1例止血夹治疗失败。结论Dieulafoy病是由于消化道粘膜下层恒径小动脉破裂引起的出血性疾病,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少见但并非罕见的原因,其临床表现与消化性溃疡等病变相似。对突发不明原因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应考虑到胃Dieulafoy病,该病诊断主要依靠胃镜,以内镜下治疗为主,同时予内科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有效止血方法.方法 我院自1996年213例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科保守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及内镜止血及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结果 经内科保首治疗131例,出血停止78例,有效率为59.5%.1年内再出血76例,再出血率97.4%.外科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58例,经内镜套扎或硬化治疗后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4例.全部病人术后上消化道大出血均停止,止血成功率100%.术后1年内无再出血病例,再出血率为0%.结论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只要正确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理想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男性多见.引起肝硬化病因很多,在我国以病毒性肝炎为主,目前慢性酒精中毒引起肝硬化的患者有增加趋势.各种病因引起正常肝小叶结构被假小叶代替.假小叶由再生肝细胞结节或残存肝小叶构成,假小叶内肝细胞有不同程度变性坏死,汇管区结缔组织增生而增宽.炎症细胞浸润,并有假胆管.引起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是肝硬化发展的两大后果.门脉高压造成的后果包括:①门-体侧支循环开放:食道和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痔静脉扩张.②脾脏肿大及脾功能亢进:血细胞三系(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有自发性出血倾向;贫血.③腹水形成.出现并发症时死亡率高.最常见并发症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常为大量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死亡率高,可诱发肝性脑病.门脉高压性出血的患者在第一次出血后,70%的患者在一年内再次出血,所以应积极预防再次出血.首选治疗方法为非手术治疗,包括内镜下治疗(如套扎、组织胶注射治疗)或药物治疗.目前在不能进行内镜下治疗的情况下,选用普萘洛尔降低门脉高压,是预防再次出血、患者经济可以承受、简单适用的方法.选取我院2010—2012年门脉高压症患者150?例,观察普萘洛尔防治门脉高压性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共有门脉高压症患者150例,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的75例门脉高压症患者使用普萘洛尔进行治疗,对照组75例患者未使用.结果?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可发现治疗组患者的再次出血明显减少.结论?对于门脉高压性出血的患者来说,在不能内镜下治疗时使用普萘洛尔是防治再次出血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套扎术治疗血吸虫性门脉高压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08年2月采用内镜套扎术治疗血吸虫病性门脉高压症患者74例的临床疗效。结果平均套扎血管3支,平均时间30min。治疗总有效率89.2%。术后1、2、3年随访再出血率为18%、30%、45%。结论内镜套扎术治疗血吸虫性门脉高压症具有简便、安全、效果显著、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彭玉超 《现代保健》2009,(36):76-77
目的 探讨胃Dieulafoy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观察笔者所在科收治的18例胃Dieulalby病。结果通过对胃Dieulafoy病出血患者给予内镜直视下注射硬化剂或1:1000高渗氯化钠-肾片上腺素溶液,止血效果确切,短期随访无明显不良反应,长期(3年内)随访无再出血发生。结论 对胃Dieulafoy病出血患者应尽早明确诊断,熟练掌握操作技术,联合应用注射硬化剂或1:1000高渗氯化钠-肾上腺素溶液,临床应用安全可靠,效果确切,不失为有效的治疗胃Dieulatoy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内镜对Dieulafoy病诊治方法。方法 内镜下对41例Dieulafoy病病灶分别行微波、射频或高频电凝、注射1:10000肾上腺素高渗盐水或5%鱼肝油酸钠、应用金属钛夹等治疗手段及对9例镜下见先明显出血仅给予常规静脉输液及洛赛克等内科药物治疗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评价内镜下对Dieulafoy病诊治价值。结果 内镜下止血治疗32例中,镜下即止血26例,成功率达81.3%(26/32)。常规药物治疗9例中仅1例于内镜检查1天后再出血,给内镜下病灶周边注射1:10000肾上腺素高渗盐水并钛夹止血成功。结论 内镜诊治是Dieulafoy病的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性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病因及急诊诊断方法,以提高其急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近十年来收治急性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患者276例资料,分析急诊诊断方法及结果,并将入院诊断与最后诊断对比.结果:48小时内参与B超检查阳性率50.61%(83/164),胃镜检查阳性率95.24%(100/105),血管造影100%(5/5).入院诊断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肿瘤、出血性胃炎、贲门黏膜撕裂、血管畸形和Dieulafoy病构成比分别为38.77%、45.65%、8.70%、6.52%、0.36%、0,而最后诊断分别为35.14%、34.78%、21.74%、2.54%、1.45%、4.35%;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3.20%、86.46%、20.00%、71.43%、25.00%、0,其中最高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最低是血管畸形和Dieulafoy病.结论:单凭病史作出急性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病因诊断可能存在一定误差,非创伤性B超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急诊胃镜及血管造影检查能作出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将21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设为A组,100例普通胃病患者设为B组。观察溃疡出血率、检出率、HP感染率、肝源性溃疡分期与门静脉高压的关系、溃疡易发部位、治愈率。结果:肝硬化并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一般胃病患者。此外,肝硬化并消化性溃疡的胃肠出血率明显高于一般胃病患者,肝源性溃疡大多发生在胃部。在治疗上,制酸剂(质子泵抑制剂)结合盐酸普萘洛尔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制酸剂。结论:多数肝源性溃疡临床症状不典型,其检出率、并发出血率均高于一般消化性溃疡,并且溃疡活动期的发生率与门脉高压有关。故在治疗肝源性溃疡时应注意降低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13.
李景扬 《职业与健康》2010,26(17):2008-2010
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治疗方法。回顾近年来相关文献,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及预防和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药物、内镜及放射介入治疗疗效确切、安全且不良反应少。应首先药物综合治疗,药物效果欠佳者及早使用内镜或放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50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86例定为观察组,其余64例定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的静脉曲张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高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静脉内径、门静脉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胃府静脉曲张程度、肝功能分级、门静脉压力、门脾静脉内径均为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对高危患者进行积极的干预措施,对预防和治疗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腹部超声诊断方案应用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诊断中的效果。方法: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17年8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门静脉高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腹部超声检验,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检验结果与胃镜检验结果进行比较采集,选择同期进行腹部超声检查的100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和门静脉高压患者门静脉主干内径和脾静脉内径等相关状况。结果:经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分级,可将患者分为0级、轻度、中度和重度等4个等级,其中0级患者14例,轻度患者31例,中度患者24例,重度患者31例,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发生率为86.00%;本文结果显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门静脉主干内径和脾静脉内径通过腹部超声检验得出相关值均比对照组高,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对胃镜和腹部超声检验结果进行比较能够得出,随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的增加,脾脏会有增厚的表现,脾静脉也会出现内径增宽,门静脉主干内径增宽,腹部超声检验结果和胃镜检验结果之间具有较好的相符性,P>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可以通过腹部超声对患者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症加以诊断和评估,对指导患者临床治疗工作具有显著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后评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李静 《中国医师杂志》2005,7(5):631-633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预后评估。方法 对1990-01~2004-09 502例住院病人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以男性及中老年人多发,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门脉高压性胃病、消化性溃疡为主要病因,易合并失血性休克、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饮酒及及非甾体类药物为主要诱因,内科治疗有效率(2周)为89、84%,死亡率为10.16%,主要死亡原因为失血性休克、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结论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与性别、年龄、季节等多因素相关,病因、肝功、合并症、年龄等因素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凝血酶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UGI.B)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肝硬化UGI.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泮托拉唑、凝血酶联合普萘洛尔治疗)与对照组(泮托拉唑、凝血酶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水平及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量.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59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行脾切除术患者,病例依据B超或CT影像学资料分为门静脉血栓形成组11例和无门静脉血栓形成组48例。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纳入研究,通过Logistic回归对其进行多元分析。结果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切除术后血小板(OR=5.87;95%可信区间1.263—27.301)和胆固醇(OR=5.44;95%可信区间1,072-27,581)与门静脉血栓形成有关。结论 血小板和胆固醇水平异常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对这类患者予以积极及时的救治。  相似文献   

19.
宫腔镜诊断与治疗绝经后子宫出血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郭银树  段华  李长东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6):2274-2275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对90例绝经后出血的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分析导致绝经后出血的宫腔内因素。对镜下诊断为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颈肌瘤及息肉的47例行宫腔镜手术治疗,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接受开腹手术,并最终获得组织病理诊断。随诊观察手术疗效。结果: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以子宫腔内良性占位病变居首位(子宫内膜息肉27例,子宫粘膜下肌瘤7例,宫颈管息肉13例)共47例,其次是萎缩性子宫内膜炎共31例,子宫内膜癌为第3位共9例。绝经后良性宫腔占位47例均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无一例手术并发症。结论:宫腔镜检查直观准确,是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病因检查的首选方法;宫腔镜手术创伤小、疗效高,是目前治疗绝经后宫腔良性占位所致异常子宫出血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0.
宫颈环形电切术诊治宫颈病变11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郦秀丽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9):4207-4209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和诊断宫颈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妇科细胞学、阴道镜及活检初步诊断为各种宫颈病变的112例患者,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切除全部宫颈移行区。切除组织全部送病理检查。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病人反应及术后修复情况。结果: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成功率为96.4%(108/112)。平均手术时间为5.2min,出血量9.1ml。无继发性出血和感染发生。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病变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尤其适用于C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