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凝血检验危急值在重症新生儿病房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300例重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凝血检验结果与凝血功能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300例重症新生儿中凝血检验危急值患儿32例(10.7%)。凝血检验危急值类型分布为Fg低值、APTT高值、PT高值、Fg低值合并APTT高值、Fg低值合并PT高值、APTT高值合并PT高值,构成比分别为53.1%、15.5%、12.5%、6.3%、6.3%、6.3%。32例凝血检验危急值患儿中Fg低值主要以新生儿重症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新生儿脓毒血症、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高胆红素血症疾病为主,构成比分别为47.1%、17.6%、17.6%、11.8%和5.9%;APTT高值主要以新生儿脓毒血症、新生儿窒息为主,构成比为80.0%、20.0%;PT高值主要以新生儿呼吸窘迫、维生素K缺乏症为主,构成比为75.0%、25.0%;Fg低值合并APTT高值、Fg低值合并PT高值和APTT高值合并PT高值中分别以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脓毒血症和新生儿呼吸衰竭为主,构成比均为100.0%。结论重症新生儿病房中通过测定凝血检验危急值具有重要的应用效果,可以及时地了解患儿的病情变化,极大地降低死亡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凝血检验危急值在重症新生儿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重症病房新生儿80例及8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将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将重症新生儿作为实验组,对健康新生儿及重症新生儿进行凝血检验,观察健康新生儿及重症新生儿之间对比的危急值发生率、危急值的低值及危急值的高值、对比各重症新生儿中各项疾病所占的比例。结果:对照组健康新生儿与实验组重症新生儿之间对比的危急值发生率、危急值的低值及危急值的高值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各项疾病之间占的比例均不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凝血检验危急值在重症新生儿病房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及时、有效的发现患儿病情的发展,减少新生儿死亡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患儿的凝血功能状况及病情严重程度,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7年6月黄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120例重症肺炎患儿,根据患儿脓毒血症发生情况将其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65例,其中观察组患儿为并发脓毒血症,对照组患儿为未并发脓毒血症。比较两组患儿白介素-6 (IL-6)、IL-10、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凝血功能指标、凝血检验危急值分布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患儿IL-6、CRP水平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IL-10、P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患儿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定量(F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患儿Fg低值、APTT高值、PT高值、Fg低值合并APTT高值、Fg低值合并PT高值、APTT高值合并PT高值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患儿Fg低值、APTT高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患儿极危重、危重、非危重比率分别为20. 00%、26. 15%、53. 84%,与对照组患儿18. 18%、27. 27%、54. 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068 1,P0. 05)。结论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患儿凝血功能失衡,其中PT、APTT、TT水平显著升高、Fg水平降低,重症肺炎病情严重程度与凝血功能紊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晚期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对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06例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进行测定,并和正常足月新生儿30例比较。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和正常足月儿的PT分别为(17.2±2.1)s和(12.8±1.7)s,APTT分别为(52.3±5.4)s和(40.7±4.6)s,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晚期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较正常足月儿的PT、APTT延长,而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赵捷  庄思齐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8):2765-2766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凝血相关指标的改变及临床意义,为临床早期干预异常的凝血象提供依据。方法:将276例新生儿分为4组,即正常足月儿(70例)、窒息足月儿(65例)、无窒息早产儿(77例)、窒息早产儿(62例)。在出生后24h内分别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等5项指标。结果:窒息足月儿与正常足月儿PT、APTT、Fg、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窒息足月儿D-二聚体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无窒息早产儿比较,除TT外,窒息早产儿PT、APTT均延长,D-二聚体升高,Fg降低(P<0.05);与窒息足月儿比较,窒息早产儿PT、APTT、TT均延长,D-二聚体升高,Fg降低(P<0.01)。结论:窒息足月儿大都存在以高凝为特征的前DIC或DIC早期,窒息早产儿更容易发生DIC。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胎盘早剥新生儿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指标变化对患儿凝血功能的早期监测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监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8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胎盘早剥新生儿73例设为观察组,筛选同期非胎盘早剥新生儿75例设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FIB、D-D、APTT、PT等指标变化,对其凝血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新生儿PT、APTT、D-D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新生儿,FIB水平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治愈、好转、死亡占比及出院时体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而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将观察组胎盘早剥新生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组43例、重型组30例,对比两组新生儿临床特征,轻型组患儿休克、贫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心肌损害、酸中毒、窒息等占比低于重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剖宫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胎盘早剥新生儿主要特征为新生儿窒息、缺氧性心肌损害、电解质紊乱、酸中毒、贫血,且患儿继发凝血功能紊乱表现为病理性高凝状态,预后结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7.
陈海燕 《中国卫生产业》2013,(30):141-141,143
目的 探讨各因素对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及其具体对策.方法 以我院2013年1-5月间血液检测样本100例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因素下进行PT、APTT、TT、Fib等凝血项目的检验.结果 标本放置时间对APTT、Fib及TT值有一定的影响,对PT值无影响;离心时间对PT、APTT值有一定的影响,对TT及Fib值无影响;溶血现象对PT、APTT、TT、Fib等检测项目均有影响.结论 患者进行凝血项目检验一定要在标本采集后短时间内进行,离心要控制好时间和速度,同时还应尽量杜绝溶血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观察目标,根据抽签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是96.7%,住院时间为(20.6±3.5)d,同对照组患儿的80.0%、(23.1±4.0)d进行对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效果更好,明显缩短了患儿的住院时间,可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普及.  相似文献   

9.
严强  古月 《中国卫生产业》2013,(27):120-120,122
目的探讨各种不同肝病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该院2010—2012年门诊和住院的172例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本院体检的40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空腹采集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的静脉血标本,在赛科希德SF-8100全自动凝血测试仪上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肝炎组、轻度慢性肝炎组、中至重度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APTT、PT、TT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各疾病组Fg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中至重度慢性肝炎组APTT、PT和TT较急性肝炎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而Fg水平较急性肝炎组显著降低(P<0.05)。中至重度慢性肝炎组APTT、PT和TT较轻度慢性肝炎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而Fg水平低于轻度慢性肝炎组(P<0.05)。肝硬化组APTT和PT显著高于中至重度慢性肝炎组(P<0.05),而Fg水平低于中至重度慢性肝炎组(P<0.05)。结论各种肝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异常,肝脏损伤越严重,APTT、PT、TT有升高趋势,而Fg水平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术前地塞米松肌肉注射对择期剖宫产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产科电子病例系统记录的孕37~38+6周剖宫产病历资料400例;随机挑选术前使用地塞米松6mg肌肉内注射,每12小时1次,共4次的患者200例为研究组,使用0.9%生理盐水10mL注射的200例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母亲一般情况,采用趋势检验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等情况.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新生儿Apgar 1分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4,P<0.05),而5分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和转入重症病房新生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83、3.55,均P<0.05).结论 对孕37~38+6周择期剖宫产患者施行地塞米松注射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患儿凝血功能紊乱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2年1-12月收住我院PICU的重症手足口患儿,按照疾病的转归分为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组,非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组,通过测定PT、APTT、FIB、TT,并比较二组间入院时PLT、D-Dimer,凝血指标的差异.结果 两组间第1、2、7d血小板计数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PT、APTT、TT、FIB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组之间的D-二聚体阳性率及数值有统计学差别.结论 与凝血功能相关的主要指标D-二聚体的检测对评估重症手足口患者病情严重度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 E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20年1月于西安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医学科诊断为N EC的15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进行常规内科治疗者为对照组(n=75),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者为观察组(n=75),比较两组患儿治疗48h后临床症状改善、炎症指标[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降钙素原(PCT)]及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变化、影像学改变情况、不良反应及住院结局.结果 与对照组同期相比,观察组治疗48h后腹胀、血便、肠鸣音减弱的比例均降低(χ2值分别为12.698、7.352、5.441,P<0.05),IL-6、IL-8、PCT水平均降低(t值分别为2.490、2.841、2.572,P<0.05),PT、APTT、D-二聚体均降低(t值分别为4.156、7.170、1.985,P<0.05),超声及腹部X线异常患儿的比例均降低(χ2值分别为3.972、6.700,P<0.05);两组出现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受损、注射局部发红或皮疹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比例、手术治疗比例、住院时间、禁食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χ2值分别为2.014、1.964、3.031、2.058,P<0.05).结论 乌司他丁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可改善N EC患儿预后,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检验危急值应用的评估与持续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挖掘检验危急值数据中隐藏的规律,通过临床联系和评估为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完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统计、分析、探索、评估适合医院特点的危急值项目和范围.结果危急值的发生率为0.14%;经过临床评估查实、统计分析,结合文献报道和咨询临床专家,检验科修改了PO2、GLU、PT、APTT的危急值范围;新增了新生儿K+、GLU、BiLi和AKT、MYO、CTnl,同时删除了AMY等危急项目,并报医务科批准和执行.结论 定期分析评估、不断总结、持续改进,使检验危急值报告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这样有助于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检验科的服务意识和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危重新生儿疾病的诊治水平,降低病死率。对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近8年来死亡患儿作死因分析。结果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0死因构成比增高,窒息、败血症、先天畸形仍是新生儿主要死亡原因。早期新生儿死亡原因以非感染性疾病为主;死亡患儿发生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者比例比55.7%。应预防早产,对危重病儿重视原发病的治疗,防治MSOF。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呼吸衰竭相关影响因素,为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88例呼吸衰竭患儿和190例非呼吸衰竭患儿资料进行病例对照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与同期重症监护病房住院非NRF患儿对照比较,居住地、分娩方式、多胎妊娠、早产、母亲疾病、宫内窘迫、羊水吸入、缺氧缺血性脑病、出...  相似文献   

16.
PT.APTT.TT.手工法与凝血仪法对比分析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工法与PABER-Ⅰ型凝血仪法,检测PT,APTT,TT在临床中特别是在手术前的常规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用PT,APTT,TT均在正常范围的患者40例,用手工法和凝血仪法进行配对试验;选用PT,APTT,TT均延长的患者各20例,用手工法和凝血仪法同样进行配对试验.用配对资料差值的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40例患者,手工法检测PT与凝血仪法检测PT,P>0.05差异无显著性;同样检测APTT,P>0.05,检测TT,P>0.05,差异无著性.20例PT延长的患者,手工法检测PT与凝血仪法检测PT,0.01<P<0.05,差异有显著性;同样检测20例APTT延长的患者,P<0.01,检测20例TT延长的患者,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用手工法检测PT,APTT,TT适用于单一疾病的患者,如阑尾炎,胆囊炎,骨折,外伤性出血,前列腺炎,正常分娩的孕妇等手术前的常规检查.肝病,肾病,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多发性骨髓瘤,阻塞性黄胆,SLE,DIC等患复杂性疾病的患者,则用凝血仪检测PT,APTT,TT;口服抗凝剂及溶栓治疗的患者必须用凝血仪检测PT,APTT,TT.  相似文献   

17.
妊娠晚期孕妇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含量、抗凝血酶(AT)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美国RaytoRT-2204C型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测定116例妊娠晚期孕妇和40例正常未妊娠妇女血浆中PT、APTT、Fg、AT及DD的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妊娠晚期孕妇血浆中PT、APTT比正常对照组明显缩短,而Fg则显著增高;DD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增高,AT活性显著减低。结论正常妊娠晚期孕妇凝血成分处于活化状态,纤溶活性增强,抗凝成分AT活性减低,这可能是引起孕妇高凝状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危重患儿在血压增高时微循环和凝血功能的变化,为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抽取本院住院危重新生儿血压增高的患儿30例,血压不波动的患儿为对照组30例,采用WX-10C微循环显微镜观察新生儿耳廓微循环,采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对结果进行两组比较。 【结果】 血压增高组管袢形态、血流状态积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增高组的PT、APTT和TT下降,Fib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危重新生儿在血压增高时往往伴随着微循环和凝血功能障碍,在治疗原发病及降血压的同时需兼顾到微循环障碍和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标本放置时间、离心时间以及溶血与否对凝血检测项目的影响,以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性。方法以我院2012年1—5月间血液检测样本100例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放置时间、离心时间下进行PT、APTT、TT、Fib等凝血项目的检验。结果标本放置时间对APTT、Fib及TT值有一定的影响,对PT值无影响;离心时间对PT、APTT值有一定的影响,对TT及Fib值无影响。结论患者进行凝血项目检验一定要在标本采集后短时间内进行,离心要控制好时问和速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县区级医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我院儿童急救中心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住入院的NRDS患儿46例,使用PS治疗者为观察组,因经济原因不能使用PS者为对照组,每组各23例.比较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6h的血气分析、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PaO2、pH值比对照组升高,PCO2比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以提高县区级医院NRDS的救治水平,降低本地区新生儿死亡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