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 分析体重指数、腰围与高龄老年人死亡风险的关联,为完善高龄老人的体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 CLHLS)2011—2018队列数据库4 508例样本,暴露变量为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和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 WC),结局为死亡。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体重指数、腰围和高龄老年人死亡风险的关联。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3.08年,死亡3 416人。按照BMI分类,体重过轻对高龄老年人死亡风险最大(HR=1.31,95%CI:1.19~1.43),超重是老年人死亡风险的保护因素(HR=0.85,95%CI:0.74~0.98)。按照WC分类,中心型肥胖是老年人死亡风险保护因素(HR=0.84,95%CI:0.76~0.93)。BMI和WC构建的综合体重表型结果显示,BMI超重合并腰围肥胖是老年人死亡风险的保护因素(HR=0.82,95%CI:0.69~0.97),而BMI过轻合并腰围肥胖是老年人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群感觉障碍程度与死亡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使用了来自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11—2018数据和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18数据,分别纳入8 268例和2 921例样本,将老年人的感觉障碍水平划分为4个类别,比较不同感觉障碍组的粗死亡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调整混杂因素,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汇总危险比,探讨不同感觉障碍人群的死亡风险差别。结果 在CLHLS队和CHARLS队列中,分别随访39 835人年(平均每人4.8年)和18 785人年(平均每人6.4年),发生了3 713例死亡事件(44.9%)和752例死亡事件。经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年龄、性别、居住情况、受教育程度、婚姻、吸烟、饮酒、心脏病及高血压等协变量后,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汇总危险比后,与无感觉障碍人群相比,仅听力障碍、仅视力障碍和双重感觉障碍的老年人的死亡风险分别增加了37%(HR=1.37,95%CI:1.23~1.51)、44%(HR=1.44,95%CI:1.20~1.73)、45%(HR=1.45,95%CI:1.3...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中国老年人抑郁患病情况,并探讨不同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共纳入全国150个县级单位,450个村级或社区单位60岁及以上老年人10 403例,应用Logistic回归对BMI与抑郁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中国老年人抑郁发生率为32.7%;控制社会人口学、健康行为方式、日常生活能力等因素后发现,在男性老年人当中,与体重正常组相比,超重组(OR=0.728,95%CI:0.593~0.893)和肥胖组(OR=0.582,95%CI:0.413~0.821)患抑郁的风险较低;在女性老年人中,偏瘦,超重和肥胖与抑郁的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在中国男性老年人中,BMI与抑郁相关,但这种关联不存在于女性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尤其是低体重人群中体重指数(BMI)与缺血性心脏病(IHD)死亡之间的关系.方法 数据来源于1990-1991年已随访15年共涉及中国220 000名40~79岁男性对象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在调整年龄、吸烟史及其他潜在混杂因素后,计算BMI与IHD死亡间的相对危险度(解).结果 基线BMI平均值为21.7 kg/m~2.15年随访期间,共有2763例对象死于IHD(占总死亡的6.8%).在排除了基线调查时已报告息有心脑血管疾病史的对象后,BMI与IHD死亡率之间呈"J"形关系.当BMI>20 kg/m~2时,BMI与IHD死亡风险呈正相关.BMI值每升高5 kg/m~2,IHD死亡率相应增高21%(95%CI:9%~35%,P=0.0004).而当BMI<20kg/m~2时,IHD死亡风险反而随着BMI的下降呈上升的趋势.在BMI值为20~21.9、18~19.9、<18 kg/m~2范围时,其对应的RR值分别为1.00、1.11和1.14.在排除了前3年随访中死亡的病例或将分析局限于从不吸烟者中,BMI与IHD死亡风险的关系仍呈现相同趋势.结论 对于处在所谓正常BMI范围值内(20~25 kg/m~2)的人群,BMI与IHD死亡风险呈正相关,但当BMI低于这一范围,两者的关联极有可能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我国老年人成功老龄化的现状,并探究不同性别老年人成功老龄化及其组成部分与死亡的关系。方法 数据来源为2010—2016年中国健康与养老全国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老年人成功老龄化之间的差异;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不同性别老年人成功老龄化与死亡的关系及其差异。结果 无论成功老龄化率和死亡率,女性均高于男性;就女性而言,与成功老龄化人群相比,未成功老龄化人群死亡风险是其2.702倍,低认知功能人群其死亡风险更高;无论男女,患慢性病、功能损失的人群其死亡风险更高。结论 不同性别老年人成功老龄化及其组成部分与死亡关系存在显著差异;相比男性,女性成功老龄化与死亡的关系更加显著;为促进健康老龄化,女性应不断注重心理健康,无论男女,生理健康的改善,有利于降低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中国农村≥60岁老年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与失能状况的关系,为今后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中2013年的全国调查数据,收集我国≥60岁农村老年人社会人口学特征以及慢性病患病情况、日常生活活动情况等;以洗澡、进食、上下床、穿衣、如厕、排便6个项目评估农村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判断其失能状况;慢阻肺患病情况则通过被调查者本人回答。采用χ~2检验比较患有慢阻肺与未患慢阻肺的老年人之间失能状况是否有差异,慢阻肺与农村老年人失能之间的关系则采用多个模型的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验证。结果在所有6 047个样本中,患有慢阻肺农村老年人的失能率(15.0%)与未患慢阻肺农村老年人失能率(10.4%)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1,P0.01);在校正模型之后发现,患有慢阻肺老年人失能的风险较之无慢阻肺老年人明显上升(OR=1.325,95%CI=1.073~1.638)。结论慢阻肺同其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关节炎、心脏病)一致,是影响中国农村老年人失能的可能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中国45岁以上中老年人认知水平与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调查2011—2018(CHARLS 2011—2018)数据,共纳入12 038例样本,将认知水平划分为4个等级,对不同认知人群生存率进行Log 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调整混杂因素,探讨不同认知人群的死亡风险差异。结果 7年共观察了72 662人年(平均每人6.0年),发生了996例死亡事件(8.3%),按认知水平从高到低死亡密度分别为7.6、10.9、14.3和20.9每千人年。经Cox回归控制调节人口学特征、吸烟、饮酒、社交活动、运动、BMI、糖尿病及高血压等协变量后,结果发现,以认知水平高为对照组,认知较低和认知水平低组的死亡风险分别增加29.6%(HR=1.296,95%CI:1.040~1.615,P=0.021)、40.3%(HR=1.403,95%CI:1.117~1.762,P=0.004)。结论认知水平低会增加中老年人死亡风险,对早期认知功能受损的中老年人应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8.
《rrjk》2014,(17)
<正>一项新研究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的身体质量指数(BMI)稍高一点,寿命往往较长。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如果BMI值在25以上,就是体重过重,BMI值在30以上就是肥胖。但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20多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从1990年到2013年的研究报告后发现,对老年人来说,如果BMI值在27.5左右,其死亡风险最低,如BMI值在22~23的正常体重范围,其死亡风险反而明显升高。研究人员指出,体重过重的老年人,与其将重点放在体重上面,不如更加重视饮食多样和营养均衡,感到饥饿时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温对老年人死亡风险的影响,并分析纬度对高温与死亡风险的效应修饰作用.方法 收集国外高温与老年人死亡风险关系的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合并效应值,再通过Meta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纬度对该关系的修饰作用.结果 共纳入7篇文章,共14个城市.高温天气温度每升高1℃,老年人死亡风险增加4.3%(95% CI:2.4%~6.3%).纬度0 °~29°、30°~39°、40°~49°、≥50°时温度每升高1℃,老年人死亡风险分别增加2.5%(95%CI:2.2%~2.9%),3.1%(95%CI:2.1%~4.2%),6.0%(95% CI:-0.9%~13.3%),6.0%(95%CI:5.1%~7.0%);纬度每升高5°,老年人死亡风险增加0.2%(95%CI:0.1%~1.7%).结论 高温会增加老年人群的死亡风险,中高纬度地区在高温天气时老年人死亡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我国≥60岁老年人抑郁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老年人抑郁症防治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urvey,CHARLS)2018年数据,采用抑郁自评量表(the Center for Epidemiologi...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成都市大气颗粒物(PM_(2.5))污染所致老年人超额死亡风险。方法收集2013—2016年成都市大气颗粒物(PM_(2.5))日平均浓度、死亡个案数据及气象因素,利用广义相加模型,控制时间的长期趋势、气象因素等混杂因素,分析PM_(2.5)浓度对老年人死亡的影响。收集2017年成都市大气颗粒物(PM_(2.5))日平均浓度和死亡个案数据,根据健康损失计算模型,估算2017年成都市PM_(2.5)污染造成的老年人超额死亡人数。结果单污染物模型显示成都市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老年人非意外总死亡风险增加0.36%(95%CI:0.25%~0.48%),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增加0.51%(95%CI:0.30%~0.72%),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增加0.36%(95%CI:0.16%~0.56%)。多污染物模型中,成都市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老年人非意外总死亡风险增加0.33%(95%CI:0.21%~0.45%),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增加0.48%(95%CI:0.26%~0.69%),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增加0.29%(95%CI:0.09%~0.49%)。2017年成都市老年人因PM_(2.5)污染造成的非意外、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超额死亡数分别为1 252、540、409人,占当年老年人同死因别总死亡数的1.95%、2.72%、1.94%。结论 PM_(2.5)污染增加老年人超额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PM_(2. 5)对老年敏感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环境健康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长春市每日人群死亡资料、环保监测资料(包括PM_(2. 5)、PM10、SO_2、NO_2、O3和CO)、气象资料(包括平均温度和平均相对湿度)。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评估空气污染物对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采用超额危险度(ER)评价空气污染物每升高10μg/m~3(CO每升高1 mg/m~3)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增加量。采用SPSS 13. 0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R3. 5. 0软件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结果 2014—2017年,长春市老年人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共26 498人,平均每日死亡18人; PM_(2. 5)、PM10、SO_2、NO_2、O_3、CO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5. 9、93. 3、30. 7、40. 8、89. 1和1. 0 mg/m~3,颗粒物超标情况较重,其他污染物超标情况较少。单污染物模型拟合结果,PM_(2. 5)在滞后1 d时对老年人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存在统计学意义(P0. 05),超额死亡风险(ER)为0. 378%;在累积滞后第1、第2和第3天均呈现出显著性(P0. 05),并在累计滞后第3天达到最大,超额死亡风险(ER)为0. 442%。NO_2在滞后1和3天以及累积滞后3 d时,O_3在当天以及累积滞后(1~3) d时,CO在滞后1 d以及累计滞后(1~3) d时,均可增加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多污染物模型拟合结果,在分别调整PM10、SO_2、NO_2、O_3、CO以及全污染物后,PM_(2. 5)对死亡的影响效应消失(P0. 05)。结论长春市PM_(2. 5)污染与老年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有关,但原因可能是PM_(2. 5)与其他各种空气污染物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PM_(2. 5)对老年敏感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环境健康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长春市每日人群死亡资料、环保监测资料(包括PM_(2. 5)、PM10、SO_2、NO_2、O3和CO)、气象资料(包括平均温度和平均相对湿度)。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评估空气污染物对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采用超额危险度(ER)评价空气污染物每升高10μg/m~3(CO每升高1 mg/m~3)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增加量。采用SPSS 13. 0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R3. 5. 0软件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结果 2014—2017年,长春市老年人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共26 498人,平均每日死亡18人; PM_(2. 5)、PM10、SO_2、NO_2、O_3、CO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5. 9、93. 3、30. 7、40. 8、89. 1和1. 0 mg/m~3,颗粒物超标情况较重,其他污染物超标情况较少。单污染物模型拟合结果,PM_(2. 5)在滞后1 d时对老年人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存在统计学意义(P<0. 05),超额死亡风险(ER)为0. 378%;在累积滞后第1、第2和第3天均呈现出显著性(P<0. 05),并在累计滞后第3天达到最大,超额死亡风险(ER)为0. 442%。NO_2在滞后1和3天以及累积滞后3 d时,O_3在当天以及累积滞后(1~3) d时,CO在滞后1 d以及累计滞后(1~3) d时,均可增加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多污染物模型拟合结果,在分别调整PM10、SO_2、NO_2、O_3、CO以及全污染物后,PM_(2. 5)对死亡的影响效应消失(P>0. 05)。结论长春市PM_(2. 5)污染与老年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有关,但原因可能是PM_(2. 5)与其他各种空气污染物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中国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受损情况,并探究身体素质与ADL之间的关系。方法 数据来源为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全国追踪调查(CHARLS),采用 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率的差异,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身体素质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 297例(6.6%)老年人存在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的情况,1 167例(26.0%)老年人存在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的情况。BMI、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活动能力都与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存在密切关系,而血压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不显著。结论 身体素质与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受损情况存在相关关系,BMI值过高或过低、肌肉力量较差、平衡能力和活动能力不佳的老年人发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的可能性高于身体素质较好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体质指数(BMI)与血脂异常患病关联强度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广东省中山市2个镇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老年人BMI与血脂异常的患病关联和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研究人群的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9.65%。调整混杂因素后,超重(OR=1.48,95%CI:1.35~1.63)、肥胖(OR=1.79,95%CI:1.55~2.07)和老年人血脂异常患病具有统计学意义。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老年人BMI增加血脂异常风险总体呈上升趋势,当老年人BMI>28 kg/m2时,血脂异常患病风险上升趋势明显,老年人BMI与血脂异常的患病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非线性检验P<0.001)。结论 超重/肥胖是老年人患血脂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人的BMI与血脂异常患病风险存在剂量依赖性,研究表明在老年人血脂异常防控中应重点关注BMI的具体数值,识别中高风险人群,而非传统BMI水平(消瘦、正常、超重、肥胖)。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中国中老年人自评健康(SRH)与心血管疾病(CVD)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资料来自2011至2012年启动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项目,采用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概率抽样,从28个省级行政单位的150个区(县)获取21133名研究对象,本研究最终将11701名对象纳入分析。基线调查中采用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和自评健康等资料,随访中收集研究对象自报CVD发病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SRH与CVD发病风险的关联,按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等因素分层进行亚组分析,采用似然比检验分析交互作用。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57.9±9.7)岁,男性占48.1%(5626名)。SRH极好、很好、好、一般和不好者分别占4.2%(487名)、13.5%(1583名)、33.6%(3932名)、35.4%(4147名)和13.3%(1552名)。随访累计42104人年,期间发生CVD 590例。与SRH极好(很好)者相比,SRH好、一般和不好者CVD发病风险的HR(95%CI)分别为1.36(1.02~1.80)、1.66(1.26~2.19)和1.89(1.38~2.59)。亚组分析显示,在45~59、≥75岁组、男性组、女性组和正常BMI组中,与SRH极好(很好)者相比,SRH不好者CVD发病风险的HR(95%CI)分别为2.00(1.32~3.04)、3.87(1.04~14.46)、1.76(1.07~2.91)、1.92(1.27~2.91)和2.30(1.42~3.72)。SRH与年龄、性别、BMI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中国中老年人群SRH与CVD发病风险有关,与SRH极好(很好)者相比,SRH好、一般和不好者CVD发病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现状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收集1995-2014年河北省某三甲医院具有完整资料的大肠癌患者1 037例,对资料进行生存分析和Cox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大肠癌患者切除术后1年生存率为91.2%,5年生存率为63.5%,10年生存率为54.2%,20年生存率为44.9%,Dukes'分期为A期、B期、C期、D期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6.63±0.52)、(13.52±0.36)、(10.80±0.48)、(3.29±0.38)年;Cox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大肠癌患者BMI位于18.5~24发生死亡的风险是18.5的0.41倍,BMI24发生死亡的风险是18.5的0.40倍;对于Dukes'分期,B期发生死亡的风险是A期的2.34倍,C期发生死亡的风险是A期的3.78倍,D期发生死亡的风险是A期的15.03倍;直肠癌死亡风险是结肠的1.27倍;有家族肿瘤史的患者发生死亡的风险是没有的1.40倍;有慢性便秘史的患者发生死亡的风险是没有的1.26倍;有肠梗阻史的患者发生死亡的风险是没有的1.23倍;术后无化疗的患者发生死亡的风险是有化疗患者的2.59倍。结论该三甲医院大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率与国外研究类似,BMI、Dukes'分期、化疗、家族肿瘤史、慢性便秘史、肠梗阻是大肠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国农村老年人失能状况并分析失能影响因素。方法以2013年CHARLS调查所获得的数据为基础,对中国≥60岁农村户籍老年人的失能状况进行分析,利用Katz指数量表评价农村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判断其失能状况;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失能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从CHARLS 2013数据库中选取≥60岁农村老年人样本,共7 629人,其中失能农村老年人668人,失能率为8.8%;洗澡的失能率最高5.8%,吃饭的失能率最低1.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80岁(OR=4.186,95%CI=3.364~5.210)、低经济收入(OR=2.689,95%CI=1.832~3.947)、患有≥3种慢性病(OR=2.301,95%CI=1.827~2.897)、睡眠状况较差(OR=1.727,95%CI=1.384~2.155)、心理健康状况较差(OR=2.511,95%CI=1.962~3.214)的农村老年人失能风险较高;每月饮酒超过1次对农村老年人失能具有保护作用(OR=0.530,95%CI=0.417~0.675)。结论中国农村老年人失能率较高,应针对高危人群开展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国长寿地区80岁以上老年人贫血及其3年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2009年6月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项目在中国7个长寿地区选取929名8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血生化检测,于2012年8月随访生存结局。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贫血和不同Hb水平对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 929名老年人贫血患病率为49.6%,贫血主要类型为正常细胞性贫血。经3年随访共计447人死亡,死亡率为49.8%,其中贫血组为56.0%,高于非贫血组的43.3%(P<0.01)。校正混杂因素后,贫血组3年死亡风险高于非贫血组25%(HR=1.25,95%CI:1.03~1.52),除正常细胞性贫血与老年人死亡风险的无关外,大细胞性贫血、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与老年人的高死亡风险相关联,高龄老年人不同类型贫血的死亡风险存在性别差异。与低Hb水平者相比,高Hb水平者死亡风险较低(HR=0.87,95%CI:0.77~0.99),且女性更显著。结论 贫血或低Hb水平与中国长寿地区高龄老年人较高的死亡风险相关联。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中老年人体质指数与死亡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北京市中老年人体质指数(BMI)与死亡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前瞻对列研究方法,于1991年对北京市40岁以上的自然人群共6 209人进行基线危险因素调查后,并随访至1999年12月.对在随访期间发生的所有死亡病例按ICD-9编码进行登记,并在个体水平对BMI与总死亡及几种主要死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近10年北京市中老年人前5位主要死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肺心病、消化道肿瘤、不明原因突然死亡、肺癌,其死亡构成比分别为33.3%、13.8%、11.2%、7.4%、5.6%.人群总死亡率及不吸烟者总死亡率均以BMI值23.6~26.2组最小,以此BMI组为参照,BMI<21.2组上述二组人群总死亡的RR值分别为1.7和1.9,在BMI≥26.2组以上二组人群总死亡的RR值分别为1.3和1.5.BMI与心血管病死亡呈正相关,BMI≥26.2组较BMI<21.2组心血管病死亡的RR值为1.2;BMI与肺心病、消化道肿瘤、肺癌、肺炎及不明原因突然死亡分别均呈U型关系,均以BMI值23.6~26.2组死亡率最低,与此BMI组相比,BMI<21.2组因上述5种疾病死亡的RR值分别为14.8、1.1、5.6、2.4和2.6,BMI≥26.2组因上述5种疾病死亡的RR值分别为3.0、1.9、3.7、2.2和1.5.各BMI组均以心血管病死亡构成比最大(28.0%~54.8%).结论北京市中老年人体质指数与总死亡呈U型相关;心脑血管疾病仍是目前影响人们健康的最主要疾病,其死亡危险性随BMI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