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增高在老年男性前列腺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96例临床检测血清PSA〉4ng/ml老年男性患者前列腺按病理诊断分为3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47例、前列腺癌前病变(PPC)23例、前列腺癌(PCa)26例。经直肠B超检测前列腺体积,分析各组患者血清PSA、游离PSA与血清PSA比值(FPSMPSA)、PSA密度(PSAD)等计量资料以及分区域计数资料与病理诊断结果关系。结果 各组患者血清PSA、FPSA/PSA、PSA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将患者按PSA、PSAD、FPSA/PSA值大小分区,各组患者在各区间人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血清PSA〉20ng,/ml并FPSA/PSA〈0.25、PSA为10~20ng/ml并FPSA/PSA〈0.15标准判断PCa,特异性为66.7%,灵敏度为85.7%。结论 PSA是早期诊断PCa的重要线索,结合FPSA/PSA比值对早期诊断PCa有较大意义,PSAD可以作为PCa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增高大前列腺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诊治。方法选取大前列腺体积(〉75ml)伴单纯PSA增高(〉4.00ng/ml,无其他前列腺癌迹象)的BPH患者共71例,采取B超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分别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复查血清PSA。结果穿刺活检发现前列腺癌8例(11.27%),BPH63例(88.73%)。所有BPH患者均行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均为BPH,术后1周有31例(49.21%)PSA降至正常[平均PSA(2.89±0.71)ng/ml,P〈0.01];1个月有46例(73.02%)PSA降至正常[平均PSA(2.36±0.65)ng/ml,P〈0.01],3个月有61例(96.83%)PSA降至正常[平均PSA(2.12±0.36)ng/ml,P〈0.01],1例PSA6.77ng/ml,1例PSA18.34ng/ml。2例PSA仍高患者予重复穿刺,1例为BPH,予继续观察,1例为前列腺癌。结论单纯PSA增高大前列腺体积BPH患者穿刺活检阳性率低,可不予行前列腺穿刺活检而直接行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术后定期复查血清PSA可预防前列腺癌的漏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前列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5例老年前列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免疫组化、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值、前列腺癌病理(Gleason评分)分级、出现激素非依赖时间等指标的相互关系及与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5例前列腺癌活检标本均有嗜铬素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突触素不同程度的表达.符合前列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诊断;4例患者确诊时有转移;5例中1例1个月死亡,1例6个月死亡,3例3年内死亡。患者5年生存率(0)明显低于同期不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前列腺癌患者(67%)。确诊时(未治疗)PSA值(4.10-18.25ng/ml)均高于正常.但并非随疾病进展而升高。患者最初对全雄激素阻断治疗有效,但很快出现激素非依赖情况。小细胞前列腺癌神经内分泌分化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病理(Gleason评分)分级相关。结论老年前列腺小组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预后差,前列腺癌神经内分泌分化相关的免疫组化和Gleason积分等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前列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前列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5例老年前列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免疫组化、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值、前列腺癌病理(Gleason评分)分级、出现激素非依赖时间等指标的相互关系及与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5例前列腺癌活检标本均有嗜铬素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突触素不同程度的表达.符合前列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诊断;4例患者确诊时有转移;5例中1例1个月死亡,1例6个月死亡,3例3年内死亡。患者5年生存率(0)明显低于同期不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前列腺癌患者(67%)。确诊时(未治疗)PSA值(4.10-18.25ng/ml)均高于正常.但并非随疾病进展而升高。患者最初对全雄激素阻断治疗有效,但很快出现激素非依赖情况。小细胞前列腺癌神经内分泌分化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病理(Gleason评分)分级相关。结论老年前列腺小组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预后差,前列腺癌神经内分泌分化相关的免疫组化和Gleason积分等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前列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PSA、人睾丸蛋白4在前列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70例为前列腺癌组,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42例为良性增生组,健康志愿者31例为对照组。采集各组外周静脉血4 ml,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PSA、游离PSA、人睾丸蛋白4水平。收集前列腺癌患者的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血清PSA、游离PSA、人睾丸蛋白4水平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PSA、游离PSA、人睾丸蛋白4在前列腺癌组明显高于前列腺良性增生组和对照组,前列腺良性增生组血清PSA(8.73±1.26)ng/ml、游离PSA(1.52±0.28)ng/ml、人睾丸蛋白4(73.39±13.15)pmol/m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PSA、游离PSA、人睾丸蛋白4水平在不同年龄、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SA、游离PSA、人睾丸蛋白4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结论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游离PSA、人睾丸蛋白4水平明显升高,可用于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CDFI)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检测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87例设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前列腺增生患者29例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CDFI、血清PSA水平检测,比较2组血清PSA表达水平,比较CDFI、血清PSA水平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前列腺癌的结果。结果研究组血清PSA表达水平为(14.61±3.42)ng/ml,较对照组的(6.42±2.39)ng/m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均高于CDFI、血清PSA水平单一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水平高表达,CDFI联合血清PSA水平检测可明显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上海市中老年男性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与体质指数(BMI)的关系,评价根据BMI水平制订不同的PSA界值的必要性.方法 随机选取于2010年1-7月参加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的591名40岁及以上、无前列腺癌史的男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取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患病及用药情况.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分数(IPSS)判断男性排尿障碍程度.对调查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和前列腺B超检查,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PSA值.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及偏相关分析,探讨BMI与PSA的关系.结果 调查对象年龄40~77岁,平均(58.5±7.2)岁.调整年龄,是否使用阿司匹林、利尿剂及其他抗炎药,是否有糖尿病、IPSS评分及前列腺体积(连续性变量)等混杂因素后,BMI< 24、24~、≥28 kg/m2的男性PSA的几何均数分别为1.01 ng/ml(95%CI:0.89~1.16 ng/ml)、0.84 ng/ml (95%CI:0.75~0.95ng/ml)和0.77 ng/ml(95%CI:0.66~0.90 ng/ml).BMI与血清PSA水平呈负相关(r=-0.158,P<0.01).结论 采用PSA值评估前列腺癌患病风险时应当考虑BMI对PSA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雄激素受体在前列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前列腺病变患者98例,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良性增生组47例和前列腺癌组51例;收集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法测定PSA水平,免疫组化检测雄激素受体表达情况。比较各组测定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前列腺癌组患者血清PSA水平为(14.80±1.93)ng/ml、雄激素受体阳性率为78.4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良性增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前列腺癌组血清PSA、雄激素受体、PSA+雄激素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增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PSA阳性、雄激素受体阳性、PSA+雄激素受体阳性均为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血清PSA与雄激素受体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单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增高大前列腺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诊治.方法 选取大前列腺体积(>75 m1)伴单纯PSA增高(>4.00 ng/ml,无其他前列腺癌迹象)的BPH患者共71例,采取B超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分别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复查血清PSA.结果 穿刺活检发现前列腺癌8例(11.27%),BPH 63例(88.73%).所有BPH患者均行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均为BPH,术后1周有31例(49.21%)PSA降至正常[平均PSA(2.89±0.71)ng/ml,P<0.01];1个月有46例(73.02%)PSA降至正常[平均PSA(2.36±0.65)ng/ml,P<0.01],3个月有61例(96.83%)PSA降至正常[平均PSA(2.12±0.36)ng/ml,P<0.01],1例PSA 6.77 ng/ml,1例PSA 18.34 ng/ml.2例PSA仍高患者予重复穿刺,1例为BPH,予继续观察,1例为前列腺癌.结论 单纯PSA增高大前列腺体积BPH患者穿刺活检阳性率低,可不予行前列腺穿刺活检而直接行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术后定期复查血清PSA可预防前列腺癌的漏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增高在老年男性前列腺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6例临床检测血清PSA>4ng/ml老年男性患者前列腺按病理诊断分为3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47例、前列腺癌前病变(PPC)23例、前列腺癌(PCa)26例。经直肠B超检测前列腺体积,分析各组患者血清PSA、游离PSA与血清PSA比值(FPSA/PSA)、PSA密度(PSAD)等计量资料以及分区域计数资料与病理诊断结果关系。结果各组患者血清PSA、FPSA/PSA、PSA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将患者按PSA、PSAD、FPSA/PSA值大小分区,各组患者在各区间人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血清PSA>20ng/ml并FPSA/PSA<0.25、PSA为10~20ng/ml并FPSA/PSA<0.15标准判断PCa,特异性为66.7%,灵敏度为85.7%。结论PSA是早期诊断PCa的重要线索,结合FPSA/PSA比值对早期诊断PCa有较大意义,PSAD可以作为PCa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血清游离PSA与总PSA比值(f/tPSA)、前列腺体积(PV)及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在早期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2例BPH患者和49例PCa患者的血清PSA值及相关检测结果。经直肠超声(TRUS)测定前列腺体积(PV),并计算f/tPSA和PSAD值。比较BPH和PCa组间血清tPSA、f/tPSA、PV和PSAD检测结果间的差异,分析这四项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诊断敏感性和诊断特异性的差异。结果PCa组患者tPSA、PSAD明显高于BPH组(P〈0.05),而f/tPSA、PV中PCa组患者明显低于BPH组(P〈0.01或P〈0.05)。ROC曲线下面积,血清tPSA(0.8013)、f/tPSA(0.7390)、PV(0.5613)三者检测诊断价值较低,PSAD(0.9214)值的检测诊断价值较前三者明显,即PSAD〉tPSA〉f/tPSA〉PV。当PSA取正常值高限4ng/ml时,诊断敏感性为91.49%,诊断特异性为51.05%,当f/tPSA取临界值0.16时,诊断敏感性57.78%,诊断特异性为78.72%,当PSAD取临界值0.15时,诊断敏感性88.24%,诊断特异性为81.52%。结论PSA、f/tPSA和PSAD都是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穿刺或随访的指标,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其中PSAD较PSA和f/tPSA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84例直肠指检可疑前列腺癌的患者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其中确诊为前列腺癌的52例为观察组,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的32例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进行血清PSA检测.并计算PSAD及PSAD—TZ。结果观察组PSA、PSAD、PSAD—TZ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KOC曲线AUC面积PSA〉PSAD〉PSAD—TZ,若以PSA≥4.38ng/mL为截点诊断前列腺癌,其敏感度为82.3%、特异性为54.2%:若以PSAD≥5.19ng×mL2来诊断前列腺癌,其诊断敏感度为61.5%、特异性为52.1%。结论PSA与PSAD联合能提高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OC)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81例前列腺癌患者根据核素骨显像诊断分为50例骨转移组和31例非骨转移组,对所有患者血清PSA、ALP和OC进行检测,分析2组患者PSA、ALP和OC的表达水平,比较和评价单个及指标联合检测时对疾病的诊断效能。结果血清PSA、ALP和OC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组样本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骨转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A、ALP和OC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参考值分别为40.60 ng/ml、125.26 U/L和3.96 ng/ml,检测灵敏度分别为78.4%、76.5%和68.6%,特异度分别为43.3%、46.7%和60.0%。PSA、ALP和OC的表达水平随着骨转移分级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A、ALP和OC检测能够用于前列腺癌骨转移早期诊断和预警,联合检测可提高其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8月接受检测的5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与50例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血清游离PSA(f PSA)、总PSA(t PSA)、f PSA/t PSA值。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计算单位体积PSA浓度(PSAD)与PSA年增长率(PSAV)。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96.0%前列腺癌患者f PSA值超过4 ng/ml,两组不同范围血清f PSA值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前列腺癌组f PSA、t PSA、PSAD、PSAV高于前列腺增生组(均P0.05),前列腺癌组f PSA/t PSA值低于前列腺增生组(P0.05)。结论前列腺癌患者与前列腺增生患者相比,f PSA、t PSA、PSAD、PSAV水平更高,f PSA/t PSA更低,PSA可作为前列腺癌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前列腺癌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对37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三维适形放疗,24例三维适形放疗前接受双侧睾丸切除,4例行放疗去势。20例同时服用艾去适内分泌化疗药物9~12个月。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照射前列腺靶区,5次/周,2Gy/次。肿瘤中位剂量72Gy(60~76Gy)。用Longrank进行单因素,Cox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27个月(6~107个月),随访率为95%。3、5a生存率分别为80%、7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治疗前PSA(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是否合并远处转移、靶区照射剂量及是否采用综合治疗对生存期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PSA水平、靶区照射剂量及是否采取综合治疗3个因素影响预后。结论 前列腺癌三维适形放疗安全有效,治疗前PSA水平、靶区照射剂量及是否采取综合治疗是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血清早期前列腺癌抗原-2(early prostate cancer antigen-2,EPCA-2)的表达与前列腺癌临床分期及内分泌治疗的关系。方法 2011年10月—2014年9月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EPCA-2在经病理检查证实的116例前列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临床分期Ⅱ期61例、Ⅲ期32例、Ⅳ期23例,检测34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中EPCA-2的表达情况。检测78例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3个月的血清EPCA-2的表达情况,临床分期Ⅱ期24例、Ⅲ期31例、Ⅳ期23例。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EPCA-2的血清含量: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组为(16.42±9.34)ng/ml;前列腺癌组为(41.60±18.59)ng/ml,其中临床Ⅱ期为(39.49±17.73)ng/ml、Ⅲ期为(41.40±19.27)ng/ml、Ⅳ期为(47.47±19.45)ng/ml;经内分泌治疗后前列腺癌患者的EPCA-2水平为(5.09±4.00)ng/ml,其中临床Ⅱ期为(4.45±2.63)ng/ml、Ⅲ期为(5.25±4.82)ng/ml、Ⅳ期为(5.54±4.04)ng/ml,前列腺癌组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前列腺癌临床分期各组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内分泌治疗后的前列腺癌患者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EPCA-2可能为新的诊断前列腺癌的血清学标志物,与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无关,内分泌治疗能够降低其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的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27例前列腺癌患者、63例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50例体检健康者的临床资料,采用ELISA检测血清MACC1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疾病对照组相比,前列腺癌组血清MACC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MACC1水平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与血清PSA水平、Gleason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有关(P0.05)。血清MACC1水平对患者预后预测的AUC为0.756,最佳截断值为58.76 pg/ml,敏感度0.767,特异度0.692。血清MACC1水平是影响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4.96,95%CI=3.14~8.02,P=0.000)。高血清MACC1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为65.12%(56/86),显著低于低血清MACC1患者的82.93%(34/41)(P=0.039)。结论前列腺癌患者血清MACC1水平明显上调,与前列腺癌TNM分期、Gleason分级、PSA水平、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血清MACC1水平对前列腺癌患者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吴俊勇  王炜  李彤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269-6270,6272
目的 探讨MRI联合PSA检测在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某院收入的前列腺癌患者共74例,患者入院后检测血清PSA水平及MRI情况,从而检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表达情况.结果 所有74例患者中,前列腺癌骨转移阳性共43例(58.1%),PSA≥20 μg/L组患者前列腺癌骨转移阳性率为69.6%,显著高于PSA< 20 μg/L组的22.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A≥20 μg/L组敏感度显著高于PSA(μg/L)<20 μg/L组,两组患者敏感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A具有较好的预测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作用,当PSA≥20 μg时,患者发生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概率显著增加.PSA≥20μg/L时再结合MRI检测,能显著提高前列腺瘤骨转移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经病理诊断的39例前列腺癌、6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血清TPSA,通过经直肠超声测定其前列腺的体积(PV)并计算PSAD。结果(1)前列腺癌组患者的TPSA、PSAD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2)TPSA、PSAD在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的面积大小分别为0.652、0.852:由ROC曲线确定的诊断前列腺癌的最佳临床判断值为TPSA〉8.35ng/ml、PSAD〉0.1885ng/(ml·cm^3);据此临界值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TPSA为61.5%、69.1%,PSAD为82.1%、83.8%。结论PSAD是TPSA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联合比卡鲁胺片治疗高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高龄前列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去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联合比卡鲁胺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清PSA水平、1年生存率。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P<0.05)。治疗前,两组的PS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PS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的PS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1年生存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P<0.05)。结论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联合比卡鲁胺片治疗高龄前列腺癌患者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PSA水平,提高1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