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如何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是围产医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提高围产保健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我市自1988年开始,每年坚持开展围产儿死亡病例评审工作,收到了显著效果。资料与方法一、资料来源自1988年1月~1989年12月,在本市4所医院中共有围产儿11274例,围产儿死亡182例,围产儿死亡率为16.14‰,其中,1988年为17.78‰,1989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期保健及产科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按照围产Ⅰ期标准,对我院8年间164例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年间围产儿死亡率为9.59‰。164例中:新生儿死亡占47.56%,死胎占42.68%.死产占9.76%。总新生儿死亡率为4.56‰,呈逐年下降趋势。导致围产儿死亡原因为早产、胎儿畸形、缺氧综合征,新生儿死因以畸形、缺氧综合征及呼吸道疾病为主。结论加强孕期保健,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2001~2007年南宁市某医院围产儿死亡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以便提高围产保健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2001~2007年在南宁市江南片妇幼保健院住院死亡的围产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7年合计,住院围产儿死亡173例,死亡率为16.67‰,每年分别为17.14‰、21.08‰、37.10‰、21.14‰、14.81‰、9.62‰、8.62‰(P<0.01).死亡的173例围产儿中,死胎占60.11%,死产占8.67%,优生性引产占12.14%,早期新生儿死亡占19.08‰.119例死胎、死产中,脐带因素62例,先天畸形17例,胎盘因素16例,母体因素9例,其他原因15例.[结论]辖区围产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脐带因素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178例死亡围产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晋花  孙美英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0):2622-2622
我院2001-2004年分娩围产儿10218例,围产儿死亡178例,统计表明,占同期围产出生新生儿17.42‰。我们提出干预措施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减少围产儿死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杭州市围产儿死亡的流行趋势和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杭州市2004-2009年4个省级卫生监测点内发生的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年围产儿死亡率为11.69‰,死胎、死产、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分别是8.71‰、0.40‰,2.59‰,其构成比分别为74.45%、3.42%、22.12%,6年中监测区内围产儿死亡率呈波动下降,死胎在历年死亡中居第一位,出生缺陷居历年死亡原因首位,占死亡总数的42.61%.结论:要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关键是加强围产保健工作,提高产前诊断水平,有效控制出生缺陷的发生和出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率与死亡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变化情况和出生缺陷对围产儿死亡的影响。方法:调查对象为孕28周~产后7天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围产儿,调查围产儿死亡率与死亡围产儿中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结果:自2004年1月~2008年12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共出生围产儿16602例;出生缺陷儿308例,围产期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8.55‰;围产儿死亡237例,围产儿死亡率为14.28‰;在导致围产儿死亡的原因中,出生缺陷呈逐渐上升趋势,平均为46.41%。结论:出生缺陷在死亡围产儿中的比例逐年上升,成为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为提出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围产期标准,对78例围产儿死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儿10752例,死亡78例,围产儿死亡率7.25‰,其中死胎38例,占48.71‰;死产10例,占12.82‰;出生7d内新生儿死亡30例,占38.46‰,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胎儿畸形。结论: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加强围产期监护,重点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筛查与监护,积极治疗高危妊娠和高危新生儿,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流动人口的围产保健现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的围产保健现状。方法:对2001~2002年发生的围产儿死亡及院外分娩的产后出血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年共分娩围产儿2116例,死亡52例;本地分娩围产儿死亡率为8. 2‰,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为28‰,两者有显著差异。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中,85. 71%未行系统产前检查;13例院外分娩的产后出血产妇均为流动人口。流动人口中不可避免的围产儿死亡率为8 .57‰,与北京市的平均水平相近;而到医院分娩可以避免大多数的产后出血。结论:流动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率和致命性的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北京市的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缺乏围产期保健和临产后未到医院分娩。  相似文献   

9.
婚检取消对长沙市某区围产儿死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军  徐慧兰 《实用预防医学》2006,13(6):1596-1597
目的 了解婚检取消对长沙市某区围产儿死亡的影响,探讨降低其发病率的措施,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预防和健康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4-2005年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登记,对围产儿死亡情况相对危险度及人群特异百分比分析.结果 监测长沙市某区2004-2005年围产儿共7 353例,其中进行婚检的孕妇围产儿4 688例,围产儿死亡22例,围产儿死亡率4.7‰,未进行婚检的孕妇围产儿2 665例,围产儿死亡26例,围产儿死亡率9.8‰.结论 婚检人数的减少可能导致传染病、性病和出生缺陷率的提高.根据婚检自愿的要求,应加强宣教,提高群众的婚前保健意识,转换婚检机构的观念,加强婚前业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正> 本文对1990年武汉市1310例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以找出围产保健中存在的问题、为行政决策部门制定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结果 (一)、围产儿死亡率 1990年我市围产儿死亡率为15.25‰,城区为15.11‰;农村为15.34‰;城乡围产儿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我市死胎、死产、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4.35‰、2.92‰和  相似文献   

11.
围产儿死亡率是反映社会医疗卫生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与产科质量密切相关。通过对广州市东山区 1994~ 1996年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统计分析 ,对影响围产儿死亡的高危因素 ,提出了干预措施。1 资料来源与方法资料来源于 1994~ 1996年东山区围产保健卡 ,3年中活产儿 112 2 4名 ,围产儿死亡 149例 ,其中 114例在本区 6家医院产科分娩 ,35例在东山区外其它 12家医院分娩。围产儿按围产儿 标准 ,资料统计分析采用χ2 检验。2 结果2 .1 死亡情况  3年围产儿总死亡率为 13.2‰ ,1994~1996年各年的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 14.2‰。 13.6‰、11.9…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了解苏州市立医院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影响围产儿死亡的原因,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围产保健质量。方法以2006-2013年在苏州市立医院分娩的产妇为对象,以产房《分娩登记本》和电子监测信息系统登记为依据,统计围产儿死亡及死因情况。结果 2006-2013年苏州市立医院本部、北区、东区共分娩围产儿147 201例,围产儿死亡1161例,围产儿死亡率7.89‰。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出生缺陷、脐带胎盘因素、母亲疾病、早产低体重、原因不明。多胎妊娠围产儿死亡率高于单胎妊娠围产儿死亡率。外地户籍人口围产儿死亡率高于本地户籍人口围产儿死亡率。结论规范外地户籍人口和高危妊娠管理,加强优生优育指导,规范围产保健管理,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强化围产期保健预防早产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9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以来的3274例产妇为系统围产保健组;选择2007年10月-2009年9月,未开展系统围产保健的2902例产妇为对照组,对各级孕产妇系统管理报表及围产儿死亡报表进行核查,统计建卡情况、围产儿早产及死亡登记.结果 系统围产保健组围产儿早产率为5.01%,死亡率为11.00‰;对照组早产率为9.44%,死亡率22.05‰,两组围产儿早产率、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产儿死亡的原因为:早产、新生儿窒息、先天畸形、脐带因素等.结论 强化围产期保健、定期产前检查、孕期健康教育,可及时识别早产的危险因素,通过一定的医疗措施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以降低或防止早产发生.  相似文献   

14.
围产儿病死率已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医疗卫生及妇幼保健工作水平。为降低围产儿病死率,提出预防保健措施,现对我县近三年围产儿死亡统计分析如下: 资料统计与分析 1.围产儿病死率:1990年1月1日~1992年12月31日三年,我县共分娩围产儿13882例,死亡210例,围产儿病死率15.13‰,〔表1〕。其中农民职业139例,占91.9%;其他职业17例,占8.1%。 2.围产儿病死率与胎数的关系:单胎13970例,围产儿死亡204例,其病死率为14.60‰,双胎92例,死亡6例,双胎围产儿病死率65.76‰,是单胎的4.4倍(u=10.185,P<0.01)。双胎多数为不足月低体重儿,因发育未成熟,并发症多,故病死率高。 3.围产儿病死率与胎儿体重的关系:围产儿病  相似文献   

15.
2003—2006年嘉兴市围产儿死亡监测与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嘉兴市2003—2006年围产儿死亡现状及动态变化趋势,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围产保健水平及出生人口素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3—2006年度在嘉兴市行政范围内出生的86899例围产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624例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3—2006年国产儿死亡率分别为7.97‰、7,46‰、6.65‰、6.70‰,平均围产儿死亡率为7.18‰,处在较低水平。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工作、减少出生缺陷、进一步提高产科、新生儿科医疗质量水平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早期围产保健预防早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围产保健预防早产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08年8月施行围产期保健的1 637例产妇为系统围产保健组,选择2006年1月~2007年4月未施行围产保健的1 451例产妇为对照组。对各级产科报表、孕产妇系统管理报表及围产儿死亡个案表、孕产妇死亡个案表进行核查,统计建卡情况、围产儿早产及死亡情况。结果:系统围产保健组围产儿早产率为5.01%,死亡率为11.00‰;对照组早产率为9.44%,死亡率为22.05‰,两组围产儿早产率、死亡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产儿死亡的原因为:早产、新生儿窒息、先天性畸形、脐带因素等。结论:系统的早期围产保健、定期产前检查、孕期健康教育可及时识别早产的危险因素,通过一定的医疗措施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以降低或防止早产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我县围产儿死亡情况,进一步改进围产保健工作,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我们对费县1994年~1996年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1994年1月至1996年12月我县25所乡镇医院及三所县级医院围产儿资料,共出生围产儿38301例,死亡622例,死亡率为16.24‰。1.2 方法(1)围产儿统计按围产期I计算方法进行计算;(2)对死亡的围产儿按WHO公布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围产儿死亡率逐年下降,发达国家为7‰~10‰,我国为26.70‰[1].为了解南京市鼓楼区围产儿死亡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对1994年1月~2003年12月发生的围产儿死亡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重点分析了我院1990~1994年围产儿死亡原因,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1 资料及来源 研究对象为在我院产房出生的、胎龄满28孕周、出生时体重在1000克以上的活产婴儿生后7天内死亡者。统计资料来源于1990年1月1日至1994年12月31日我院产科分娩登记本及围产儿死亡登记卡,对新生儿死亡病例及尸检报告进行调查核实和统计分析。 本院近4年来分娩婴儿总数为3835例,围产新生儿死亡40例,围产儿死亡率10.43‰。其中胎死宫内13例,占总死亡围产儿人数的32.5%;早产儿死亡7例,占围产儿死亡人数的17.5%;死产2例,占5%;早期新生儿死亡18例,占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围产儿死亡率逐年下降,发达国家为7‰~10‰,我国为26.70‰。为了解南京市鼓楼区围产儿死亡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对1994年1月~2003年12月发生的围产儿死亡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