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 了解云南省艾滋病高流行区留守妇女艾滋病高危行为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5年3~5月,采用按规模大小成比例抽样法(probability proportionate to size sampling,PPS)抽样法对云南省德宏州、临沧市的500名留守妇女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收集相关信息。结果 留守妇女艾滋病知晓率为71.0%,35岁以上年龄、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在婚、汉族、现居临沧市、未曾接受艾滋病干预服务者知晓率较低。近一年28.6%留守妇女有过丈夫以外的性伴。多性伴行为危险因素:年龄35岁以上、少数民族、丧偶、现居住德宏州、未曾接受艾滋病相关服务、配偶有吸毒行为。临时性行为、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20.7%、58.3%。1.4%留守妇女吸毒。67.4%接受过艾滋病干预服务。结论 云南省艾滋病高流行区留守妇女艾滋病知识认知程度较低,多性伴比例较高且安全套使用率较低,今后应加大对艾滋病高流行区农村留守妇女的干预力度,尤其是少数民族、低文化水平、未曾接受过相关干预服务者的干预,重点关注多性伴、有吸毒行为留守的妇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阴性配偶HIV新发感染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009年2月至2014年12月,在HIV/AIDS的阴性配偶中建立前瞻性队列,每年随访一次,进行问卷调查及HIV检测。结果 至2014年12月,共纳入研究对象2091例,其中1692例研究对象至少随访一次,34例研究对象新发感染HIV,累计观察时间为5494.52人年, HIV新发感染率为0.62/100人年。2009-2010、2011-2012、2013-2014年HIV新发感染率分别为0.79/100人年、0.62/100人年、0.47/100人年。Cox回归分析显示,HIV新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不坚持使用安全套(HR=4.64,95%CI:1.89~11.40,P=0.001);与阴性配偶入组时间相比,HIV/AIDS开始抗病毒治疗时间晚一年以上(HR=3.70,95%CI:1.44~9.49,P=0.007),HIV/AIDS未进行抗病毒治疗(HR=3.62,95%CI:1.14~11.51,P=0.029)。结论 德宏州HIV/AIDS阴性配偶中HIV新发感染率相对较低。仍需在阴性配偶人群中进一步宣传坚持使用安全套的重要性,并尽早对HIV/AIDS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跨境婚姻家庭HIV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以17 594户登记在册的跨境婚姻家庭为研究对象,开展全员筛查为目标的横断面调查,以问卷形式收集调查对象的信息,并同时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 有32 400名研究对象完成HIV抗体检测, HIV感染率为2.27%(736/32 400),中国籍和缅甸籍的HIV感染率分别为2.44%(375/15 372)和2.12%(361/17 028)。夫妻双方HIV检测结果均已知的13 853户跨境婚姻家庭中,双阴性、双阳性和单阳性家庭数分别为13 415(96.84%)、142(1.03%)和296户(2.13%),单阳性家庭分为仅丈夫阳性家庭167户(1.20%)和仅妻子阳性家庭129户(0.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跨境婚姻家庭中,丈夫感染HIV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吸毒史和高危性行为史,而妻子感染HIV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危性行为史。结论 德宏州跨境婚姻家庭的HIV感染率较高,需加强HIV检测、预防和行为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州未婚孕产妇艾滋病流行趋势,探讨影响未婚孕产妇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5-2010年间进入德宏州各级医院和计划生育服务站就诊的未婚孕产妇的社会人口学、行为学和HIV感染信息,对HIV阳性者血清进行BED-捕获酶联免疫试验(BED-CEIA)以检测其是否系新近感染者。结果:德宏州2005-2010年间共调查12 742例未婚孕产妇,HIV感染率和新近感染率分别为0.71%和0.25%。2007年HIV感染率和新近感染率最高,分别为1.13%和0.8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缅甸籍(AOR:2.57;95%CI:1.13~5.84)未婚孕产妇HIV感染率较高,而高中/中专文化程度(AOR:0.19;95%CI:0.06~0.58)、"丈夫"/男朋友无吸毒史(AOR:0.18;95%CI:0.04~0.75)未婚孕产妇HIV感染率较低。结论:德宏州未婚孕产妇HIV感染率及新近感染率较高。缅甸籍、"丈夫"/男朋友吸毒史、文化水平低是导致未婚孕产妇感染HIV的高危因素。有必要加强未婚孕产妇人群艾滋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检测发现前配偶之间HIV传播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2011-2014年云南、广西、四川、河南和新疆5省份新报告已婚有配偶的HIV感染者的信息,其中HIV双阳性夫妻中选择研究确定的先感染者。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测发现前配偶之间HIV传播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应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不同年份HIV双阳性夫妻构成变化趋势。结果 共纳入新报告病例48 931人,其中24.6%(12 051/48 931)在首次检测阳性前将HIV传给了配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45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农民或民工职业、注射吸毒或异性传播途径感染、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个、自我报告非安全性行为者检测发现前发生HIV配偶间传播的比例较高。经异性传播途径感染的病例在检测发现前将HIV传给配偶的比例从2011年的28.9%(2 631/9 102)降至2014年的25.5%(3 009/11 787),传播比例缓慢降低。结论 不同特征的艾滋病感染者在检测发现前将HIV传给配偶的比例不同,需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减少传播,重点是加强高危人群行为干预,促进艾滋病早检测,尽早将HIV感染者纳入随访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14-2015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瑶族自治县(河口县)嫖客HIV感染、相关危险行为及相关因素。方法 2014年6月至2015年11月在云南省河口县开展4次连续横断面调查,采用方便抽样方式招募嫖客作为研究对象。调查问卷收集嫖客人口学特征、性行为及吸毒行为等信息;采集血液和尿液样本检测HIV/STD及毒品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与Exhaustive CHAID分类树模型分析嫖客HIV感染相关因素。采用SPSS 22.0和Clementine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次调查共有776名嫖客,HIV感染率为2.06%(16/776),与商业性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嫖客占68.81%(534/776)。相比中国籍嫖客,越南籍嫖客吗啡阳性率较高且最近1个商业性性伴均为越南籍暗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 50岁(与<30岁者相比,OR=8.11,95% CI:1.26~52.16)和吗啡尿检阳性(与吗啡尿检阴性者相比,OR=7.35,95% CI:1.42~38.06)是嫖客HIV感染风险的危险因素。分类树模型判断年龄≥ 50岁是男性嫖客HIV感染的首要相关因素。结论 云南省河口县嫖客的HIV感染风险受到毒品与商业性性行为的双重影响;≥ 50岁嫖客HIV感染率较高,干预工作需关注嫖客年龄较大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开远市美沙酮维持治疗(MMT)在治者HIV/HCV感染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4年6月MMT在治者为研究对象, 获得HIV/HCV感染率, 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014年6月, 开远市MMT在治人数为275人, 美沙酮平均治疗时间为(4.0±2.4)年, 入组时HIV阳性者142人, 感染率为51.6%, 美沙酮治疗期间未发现HIV新发感染。入组时HCV阳性者222人, 感染率为80.7%, 美沙酮治疗期间共发现17例HCV新发感染, 新发感染率为32.1%(17/56);HIV/HCV混合感染135人, 混合感染率为4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未婚/离异/丧偶(调整OR=2.39, 95%CI: 1.29~4.43)、有注射毒品史(调整OR=5.52, 95%CI: 2.69~11.35)、有共用注射器史(调整OR=2.32, 95%CI: 1.04~5.18)及吸毒时间长的MMT者感染HIV的风险更高;对于HCV感染, 注射吸毒史为其独立危险因素(调整OR=11.54, 95%CI: 4.79~27.80)。结论 开远市MMT在治者的HIV、HCV、HIV/HCV混合感染率均高于云南省其他地区。应加强注射吸毒人群中清洁针具交换及HIV/HCV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云南省艾滋病高流行区HIV阳转病例特征及其感染前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方法 于2016年1-3月,采用普查法对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临沧市和大理白族自治州2012-2015年451例HIV阳转病例开展调查。结果 在451例HIV阳转病例中,感染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92.5%,417/451);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73.0%(329/451)。得知感染前1年内,最近1次与固定性伴、临时性伴、商业性伴及男男同性性伴发生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48.7%(167/343)、4.2%(7/165)、9.9%(15/151)、0.0%(0/3)。与固定性伴未使用安全套危险因素包括:居住在大理州、农民、非在婚状态、月收入≤ 1 000元、感染前生活在城镇地区且不知晓艾滋病相关知识;临时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危险因素包括:居住在德宏、红河、临沧地区、年龄≤ 30岁、职业为非农民。得知HIV感染前,有注射吸毒行为者占8.2%(37/450)、接受过艾滋病相关干预服务者占75.5%(340/450)。结论 云南省艾滋病高流行区HIV阳转病例中异性性传播感染比例较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安全套使用率和接受干预服务比例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我国2014年新报告MSM中HIV感染者(MSM感染者)婚姻及配偶感染现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2014年新报告、经男男性行为途径感染HIV、≥22周岁的MSM感染者基线和随访信息。根据确诊后180 d内配偶首次HIV检测结果,分为“检测发现前发生配偶传播”和“检测发现前未发生配偶传播”两种感染类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测发现前发生配偶间传播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有22 337例MSM感染者纳入分析,22.7%(5 081/22 337)为已婚有配偶者,3 715例感染者确证后180 d内其配偶进行首次检测,7.6%(282/3 715)配偶为HIV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检测发现前发生配偶传播的相关因素包括MSM感染者年龄≥60岁(OR=2.64, 95% CI:1.50~4.65)、少数民族(OR=1.93, 95% CI:1.13~3.29)、CD4+T淋巴细胞(CD4)≤500个/μl[CD4<200个/μl: OR=2.91(95% CI: 1.82~4.65);CD4为200~349个/μl: OR=1.98(95% CI: 1.22~3.23);CD4为350~500个/μl: OR=1.69(95% CI:1.00~2.86)]、自我报告不安全性行为(OR=1.92, 95% CI: 1.44~2.58)。结论 应加强MSM感染者中的已婚有配偶者的行为干预和HIV检测,尽早发现感染者,减少其传播给配偶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012-2016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新报告中国籍和缅甸籍HIV感染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德宏州有针对性开展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12-2016年德宏州所有新报告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应用SPSS 22.0软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2-2016年,德宏州共新报告HIV感染者5 692例(纳入研究对象5 592例)。中国籍和缅甸籍新报告HIV感染者所占构成比分别为43.3%(2 419例)和56.7%(3 173例)。中国籍和缅甸籍新报告HIV感染者在年份、年龄、性别等社会人口学特征的构成上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类感染者均以20~49岁、男性、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已婚有配偶、农民、CD4+T淋巴细胞计数≥ 350个/μl等特征为主。中国籍感染者的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缅甸籍感染者的感染途径以注射吸毒传播为主。结论 2012-2016年德宏州的中国籍和缅甸籍新报告HIV感染者在流行病学特征上存在差异,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州静脉注射毒品者(IDU)中HIV新发感染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004年10月招募HIV检测阴性的245名IDU进入队列,启动IDU人群艾滋病流行病学队列研究,于2006年底进行第一次随访检测确定HIV发病率.自2007年1月起,不断纳入新发现的HIV阴性的IDU,扩大流行病学研究队列,并每半年进行一次有关毒品使用和性行为等暴露因素的随访调查,同时血清学检测确定HIV新发感染率.结果 截止2008年底,共招募入组760名IDU,至少随访1次者有540人,累积观察1153.6人年,新发现HIV感染者47人,HIV新发感染率为4.07/100人年,其中2004-2006年为4.45/100人年,2007年为4.50/100人年,2008年为2.54/100人年.随访期间,研究对象中IDU比例和HIV新发感染率均有显著下降.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景颇族[风险比(HR)=2.56,95%CI:1.06~6.19]和除傣族以外的其他少数民族(HR=3.26,95%CI:0.89~11.96)的HIV感染风险高于汉族;随访期间注射毒品但未共针者(HR=2.27,95%CI:0.98~5.25)以及有共针注射毒品行为者(HR=5.27,95%CI:2.25~12.34)的HIV感染风险高于随访期间没有注射毒品者.结论 云南省德宏州既往IDU人群中注射吸毒的比例和HIV新发感染率近4年来均呈现下降趋势.共用注射器吸毒仍是IDU人群HIV感染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不同民族IDU的HIV感染风险不同.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传播模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对云南省德宏州当前艾滋病疫情的传播模式做出初步判断.方法 对德宏州1989-2007年艾滋病监测(检测)覆盖人群数量及其构成比、报告的感染者(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应用SAS 8.0软件进行分析.将德宏州1989-2007年的人口规模、高危人群规模及高危行为数据、2000-2007年出生性别比、总和生育率等人口学数据带入模型,对德宏州艾滋病传播模式进行判断.结果 病例报告中经性途径感染的比例2005年为39.1%,2006年为46.9%,2007年1月1 日-9月20日的1636例感染者(患者)中约52%为经性途径传播.对1989-2007年监测(检测)人数的构成比标化后结果显示,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阳性检出率呈下降趋势,而经性途径感染的HIV感染者呈上升趋势.亚洲艾滋病流行模型(asian epidemic model,AEM)显示,2005-2007年新发感染者中通过性途径感染的比例分别为50.6%、52.3%、52.7%,经吸毒感染人数比例分别为48.9%、47.2%、46.7%.Workbook模型显示,2007年成人现存活的HIV感染者中,经注射吸毒感染的占50.3%,经性途径感染的占48.4%.结论 德宏州艾滋病疫情经吸毒传播快速上升势头得到初步遏制,艾滋病的传播模式已由经静脉注射吸毒为主转换为经性途径和注射吸毒传播两种途径并重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德宏州美沙酮维持治疗者HIV新发感染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州美沙酮维持治疗(MMT)就诊者中HIV新发感染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将德宏州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间所有入组MMT且HIV检测阴性的海洛因成瘾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队列观察其HIV阳转情况,计算HIV新发感染率并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3154名对象符合队列纳入标准,截至2011年6月,共有1023人(32.4%)入组MMT后从未接受过HIV随访检测,属于“失访”;另有2131人(67.6%)接受过至少一次HIV随访检测,累计随访观察4615.86人年,期间22人发生HIV抗体阳转,HIV新发感染率为0.48/100人年.无业、无婚史、自认入组前有注射毒品史者以及入组时HCV检测阳性者的HIV新发感染率较高,随访期间尿检结果均为阴性者中无一例HIV新发感染.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在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入组前无注射毒品史者的HIV感染风险显著低于入组前有注射毒品史者(HR=0.29,95%CI:0.11~ 0.76).结论 德宏州MMT在减少HIV经吸毒途径传播中初显成效,需重点关注入组MMT前有静脉注射毒品行为以及治疗期间偷吸海洛因的MMT就诊者中HIV新发感染,加强随访和HIV检测力度.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德宏州HIV感染者的阴性配偶中新发感染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德宏州HIV感染者的阴性配偶中HIV新发感染率.方法 2005年11月始在HIV感染者的阴性配偶中建立前瞻性队列,每6个月随访,进行问卷调查和HIV检测.结果 至2008年6月底共纳入研究对象790人,随访观察702人,2006-2008年随访期间发病密度为2.58/100人年,各年度发病密度分别为2.22/100人年、2.95/100人年、2.74/100人年.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与发病风险有关的因素有:居住于盈江县[风险比(HR)=4.37,95%CI:1.48~12.90,P=0.008 ]、有吸毒史(HR=3.49,95%CI:1.09~11.18,P=0.035)以及配偶(指感染者)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HR=3.60,95%CI:1.41~9.16,P=0.007).结论 德宏州HIV感染者的阴性配偶中HIV新发感染率较高,针对某些地区以及本人有吸毒史、或其HIV阳性配偶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配偶仍需加强HIV预防干预.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德宏州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溯源调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新报告HIV感染者的高危接触者进行逐级追踪调查和HIV检测(溯源调查),评价其作为一种艾滋病检测和防控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云南省德宏州2008年8-10月新报告的HIV感染者335例及其高危接触者(接触者)进行溯源调查.结果将335例中的309例以及从接触者中发现的148例HIV感染者纳入本次溯源调查.累计报告接触者3395人,其中有联系信息的接触者704人(20.7%);704人中成功追踪调查361人(51.3%);其中67.6%(244/361)为HIV感染情况不详;有83.2%(203/244)接受HIV检测,新检出HIV阳性56例,阳性检出率为27.6%(56/203).HIV感染者的配偶有联系信息的比例和追踪调查率分别为68.8%(280/407)、68.2%(191/280);远高于商业性伴1.2%(24/1978)、16.7%(4/24),非商业非配偶性伴37.3%(202/542)、22.3%(45/202),以及共用针具者34.1%(140/410)、56.4%(79/140).结论 溯源调查新检出的HIV阳性率高;但是对商业性伴和非商业非配偶性伴的追踪调查存在难度;开展溯源调查有助于发现更多的HIV感染者、掌握和控制艾滋病疫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探讨BMI与恶性肿瘤发病的关联性及其强度。方法采用2006年开滦集团体检人群队列(收集基线调查时人口学、生活方式和身高、体重等测量指标信息).通过主动和被动随访相结合方式,收集肿瘤发病、死亡等结局信息。排除随访时问<1年的新发病例后,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低体重、超重和肥胖与肿瘤发病的风险比(HR)和95%CI,调整变量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吸烟、饮酒和HBsAg(仅在肝癌中调整):对男性肺癌、肝癌和女性乳腺癌分别按吸烟、HBsAg和绝经状态分层后纳入模型重新分析。结果至2011年12月31 Et,随访人群纳入队列133 273人,其中男性106 630人(80.0l%)、女性26 643人(19.99%),共随访570 531.02人年,平均随访时间为4.28年。男性低体重(BMI<18.5kg/m2)2 387人(2.24%),正常体重(BMI 18.5~23.9 kg/m2)45 090人(42.29%),超重(BMI 24.0-27.9 kg/m2)43 774人(41.05%),肥胖(BMI≥28.0 kg/m2)15 379人(14.42%);女性低体重858人(3.22%),正常体重14 037人(52.69%),超重8 507人(31.93%),肥胖3 241人(12.16%)。共收集肿瘤新发病例1 647例,其中男性1 348例,女性299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表明,与正常体重者相比,男性低体重者胃癌(a//R=3.82,95%CI:1.97。7.38)和肝癌(棚月=3.00,95%C1:1.36~6.65)的发病风险增加;男性肥胖(aHR=2.75,95%C1:1.25.6.06)和超重(a//R=1.98,95%CI:1.03,3.82)者结肠癌发病风险增加;男性膀胱癌病例中,超重为保护性因素(aHR=0.44,95%CI:0.23-0,84);男性肺癌病例中,超重和肥胖均为保护性因素(超重:aHR=0.59,95%Cl:O.46一O.76;肥胖:aHR=0.64,95%CI:O.44。O.92)。而较之体重正常女性,女性肥胖者乳腺癌(aHR=1.86,95%C1:1.05~3.31)的发病风险增加:分层分析显示:刘‘于男性肺癌,超重对不吸烟者和吸烟者均起保护作用(小吸烟者:aHR=0.50,95%C1:O.35-0.72;吸烟者:aHR=0.70,95%CI:0.50一O.98),肥胖仅对男性不吸烟者起保护作用(a//R=0 57,95%CI:O.33~O.97),而男性吸烟者与肺癌发病风险不存在相关性(aHR=0.72,95%C1:0.43~1.21)。按女性绝经状态分层后,肥胖增加了绝经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aHR=1.97,95%CI:1.01~3.82),而与绝经前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MI与恶性肿瘤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因肿瘤不同而存在差异。低体重与男性胃癌和肝癌的发病风险存在相关性,肥胖与男性结肠癌、女性绝经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病风险存在相关性,而超重可能刘‘于男性肺癌和膀胱癌发病起到保护作用,肥胖可能对于非吸烟男性肺癌发病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