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当前云南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仍比较突出。如何培养具有胜任力的预防医学人才,是云南高等公共卫生教育面临的核心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了基于胜任力的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出适应边疆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能够应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复杂多样的公共卫生挑战,能够解决公共卫生实际问题的应用型高素质预防医学人才;同时实现以教学促实践、以实践促科研、以科研促创新,有效提升学生的胜任力,进而提高高等医学院校公共卫生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2.
从云南省公共卫生工作实际入手,阐述了新医科背景下协同创新开放性实践教学应用于边疆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理论。公共卫生实践教学中存在预防为主和治病救人的矛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矛盾、实践教学与学生岗位胜任力的矛盾。并指出了未来实践教学改革的走向,通过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系统性,构建公共卫生实践教育系统,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实践教学评估制度,以期推动公共卫生教学改革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健康观念和意识不断增强,大卫生大健康的理念受到关注。公共卫生医师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承担者,其知识、能力与素质对于"健康中国2030"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公共卫生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的研究及其转化应用势在必行。此文旨在对已构建的中国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进行全面的解释,阐述模型自身及构建过程中的特点。该模型可以明确公共卫生医师胜任岗位所必需的各项特质,对改进公共卫生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为公共卫生人才招聘、员工招聘、人员晋升与绩效考核和薪酬设计等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可以为公共卫生医师确定合适的职业生涯目标和职业生涯发展路线;对公共卫生人才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改革提供依据;为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规培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深化产教融合、院校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现代学徒制是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为贯彻落实国家对护理职业教育的新要求,适应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常态,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从高职护理招生、与医疗机构合作、选拔双导师、学生管理、改革课程体系、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和构建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全面进行护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基本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校主体、医院参与"四位一体的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成效,有效提高了临床技能、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提高了护理人才培养质量。在高职护理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有利于深化产教融合、院校合作,其人才培养模式,顺应了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培养适应社会需求,有较强岗位胜任力的高水平护理职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共卫生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历史短,培养模式不够完善,存在培养特色不鲜明、应用能力不突出、师资力量不雄厚等问题。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以公共卫生人才岗位胜任力培养为主线,从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搭建职业能力培养平台、构建"双师型"导师队伍、扩宽国际视野等方面进行培养模式创新,构建了能满足公共卫生应用型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的实践基地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6.
培养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将为建设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提供重要的人力支撑,基于新时期抗击新冠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实经验,国家政府层面和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当前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人才的培养。课程地图可通过构建公共卫生硕士人才培养课程地图的总体要素,总体结构图和课程时序图等,展现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方案,帮助学生学用合一,加深对公共卫生专业的认知,合理制定学习生涯规划。本文将通过引入课程地图探析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实践能力和岗位胜任力,以期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专业人才,护卫公众健康。  相似文献   

7.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等医学教育只有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岗位需求的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医学人才,医学毕业生的出路才能得到切实保证。在当今教育中,以就业为导向,拓展医学生的综合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的主导。医学院校可采用优化课程体系、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活动等策略密切医学生素质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衔接。医学生自身必须从树立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的理念、构建适应岗位需求的知识体系和技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等方面,加强自身素质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增强未来就业的社会适应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公共卫生硕士(master of public health, MPH)毕业后的岗位胜任力情况,为优化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自制岗位胜任力问卷,回顾调查2016―2020年MPH培养模式中选修课程、专业实践及学位论文等内容,综合分析MPH培养模式与毕业入职后岗位胜任力之间的关系。  结果  共调查69人,其中53人从事公共卫生相关工作,平均年龄为(37.5±2.3)岁,平均工作年限为(2.0±1.6)年。学院MPH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基本满足公共卫生岗位胜任力的需求,但需在专业实践的时间和方式等方面改进,以提高MPH毕业后岗位胜任力。  结论  加强核心课程建设,夯实专业实践环节,强化科教卫协同培养,是提升公共卫生人才岗位胜任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本文围绕医学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进行探索,为人才培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地方医学院校的改革和实践,探讨卫生事业管理本科教育临床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改革的可行途径,为构建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需要的,能培养具有一定临床医学知识与技能的卫生事业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刘茜  蒲川 《现代预防医学》2021,(8):1426-1429
目的 基于目前疫情防控新形势下提出医防融合的策略建议。方法 分析在疫情防控形势下医防融合的新内涵和主要障碍,并根据疫情防控的现实情况提出相应建议。结果 医防融合的障碍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缺乏有效协调衔接机制、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仍需加强、医院未重视公共卫生职能、基层传染病防控基础较薄弱。结论 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来进行医防融合。其中,宏观层面包括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增强社会氛围;中观层面包括提高医院公共卫生工作积极性、增强基层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能力、促进医防信息的融合;微观层面则关注人员的融合,即提高公共卫生人员地位与待遇、进行医学教育改革,培养“防治结合”型人才、打通疾控与医疗机构人员互通渠道。  相似文献   

12.
基层卫生人才培养问题已成为当前制约基层卫生改革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地方医学院校应充分发挥在学科和专业的人才队伍优势,以服务基层卫生人才培养为着力点,积极拓宽高等医学教育服务职能,延伸人才培养途径.为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供基层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讨论了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对构建现代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整合教育模式的反思及其对策措施.透过SARS危机,暴露出我国现行医学教育体制上存在的医防分离的严重性,提示我们应借鉴21世纪医学生培养目标与要求,改革医学教育模式,促进多学科、跨专业的合作,建立以社区为目标、以问题为中心的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整合教育的全新综合化课程体系;积极推广计算机辅助教育(CAI),加强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建设以社区实践为主要内容的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整合教育基地,加强高职高专医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以构建新型高职高专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防治结合的新型实用型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产业变革以及公众对健康需求的提高,医学教育如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多学科背景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对以“群体疾病与健康”为研究对象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本研究发现了福建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探索了适应社会需求的预防医学教学改革,以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5.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湖南省率先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采取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防控和救治举措,确诊病例的总体治愈率在全国名列前茅。但此次新冠肺炎的暴发也暴露出了湖南省公共卫生人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人员经费投入不足、人员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等突出问题。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建设意见:深化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改革,为公共卫生事业提供人才支撑;完善公共卫生人才准入原则与使用办法;加大公共卫生的政府投入,提高人员待遇保障;完善公共卫生人员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增强人员工作效率和发展高质量公共卫生服务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国卫生经济学教育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和问卷调研法,从学科、专业、课程3个层面分析我国卫生经济学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结果:在综合性高校,卫生经济学具有较强的学科基础,然而,医药类院校的医疗卫生的专业实力雄厚,经济学却是发展短板。在课程设置方面,开设层次与学科专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开设单位和授课对象多元化。教材选用以国外教材居多,国内教材的内容较为系统全面。卫生经济学的师资团队呈现高学历和跨学科的特征。教学模式以传统讲授模式和研讨式教学模式为主,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和案例教学模式运用相对较少。讨论与建议:步入新时代,新医改政策助推卫生经济学教育。我国的卫生经济学教育应顺应变化趋势,在确保学科独立地位的同时,在条件成熟的高校设置健康经济学这一特设专业,为国家的卫生事业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等院校是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摇篮,疫情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人群健康促进新要求,也促使反思高校在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中如何改革。本文落脚我国各类公共卫生人才培养高校的建设及分布、培养规模、培养导向、培养内容等多环节关键问题,提出加强高校公共卫生实力均衡发展、多学科交叉、技术及研究型人才精细化培养、校内外联合拓展培养、公共卫生师资引育并举建设等相关建议,从而更好发挥高校在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根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健康中国战略对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教育也必须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在大健康视域下,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打出医学人才培养“组合拳”。文章分析了大健康视域下医学人才培养的“三大转变”,即医学教育培养目标从“治病为中心”到“健康为中心”,卓越医生培养计划从“1.0版”到“2.0版”,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从“医学”到“医学+X”;总结了近年来复旦大学医学教育模式改革产出的“三个一流”,即“一流学科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教学成果”;提出了我国当前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组合拳”的三种模式,即“强医计划”“萃青计划”和“MD+PhD”双学位计划。  相似文献   

19.
在医学院本科教育阶段,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不仅对学生过渡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对医学院学生本科毕业后进入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工作同样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就医学院本科教学建设而言,遵循本科教育规律的同时,如何加快实施本科教育模式的改革,探索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是教育者不断深入探究的问题。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一直被高校所关注。教学工作是高等院校教育工作的基础,科研工作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构建科教融合的和谐关系,促进人才培养,提高高校办学质量是高等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只有将二者的相互融合,科研工作紧密围绕教学核心,理论教学不断促进科学研究的深入,才能实现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不断深化公立医院行政人员管理模式改革是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内容之一。分析了目前公立医院行政人员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在医改政策的指导下,树立医院行政人员职业化理念,推行行政人员职员制,实行管理方式多样化,建立全面考核评价体系,细化行政人员的“选、用、育、留”等建议,为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行政人员管理模式创新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