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上海市长宁区疟疾防治历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疟疾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53—2014年上海市长宁区疟疾疫情资料及消除疟疾工作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长宁区20世纪60年代初期曾有疟疾的暴发流行,年发病率超过了1 000/10万,其中1962年发病率更是高达1 768.79/10万,1966年疟疾疫情得到控制,之后的疫情比较平稳,疟疾的年发病率维持在较低的发病水平。1982年达到了基本消灭的标准(年发病率低于10/10万),1996年以来疟疾年发病率一直控制在1/10万以下。2008年出现最后1例本地疟疾病例。结论 62年来的防治经验为消除疟疾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影响疟疾发生的自然因素并没有完全改变,加强输入性疟疾防控工作是今后疟防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消除疟疾的可行性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广东省疟疾流行、防治现状,提出消除疟疾的策略。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53-2008年广东省疟疾疫情报告、调查和监测数据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过近60年的有效疟疾防治,控制了疟疾在广东省内的流行,受疟疾威胁的人口范围日益缩小;消除了恶性疟和三日疟流行;降低了疟疾发病率,由1953年全省发病率的4022.8/10万降至2008年的0.12/10万,疟疾占法定传染病数的比例逐年下降,由1953年疟疾病例数占传染病总数的81.61%降至2008年的0.038%。结论所采取的有效的控制疟疾传染源和传播媒介的防治措施和策略是可以阻断疟疾的传播,最终实现广东省2020年达到消除疟疾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四川省攀枝花市疟疾防治历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疟疾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50—2014年疟疾防治资料,对不同年代发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攀枝花市疟疾疫情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为严重,1965年盐边县疟疾发病率为841.2/10万;米易县655.9/10万。经防治发病率逐步下降。到1989年该市已连续10年发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达到国家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2005年出现最后1例内源性疟疾病例。2000—2010年由到疟区务工人员引发138例输入性病例,2007年发病率达1.86/10万。2014年初通过省级验收,达到国家消除疟疾标准。结论攀枝花市2014年初已达到国家消除疟疾标准,但发生外来疟疾疫情的风险将持续存在。流动人口疟疾防控是工作重点,应持续开展蚊媒监测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湖南省疟疾流行规律与防治历程,总结评估消除疟疾策略及措施。 方法 对湖南省历年疟疾防治疫情数据报表、文件、工作计划、防治策略与措施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总结,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的要求,从保障措施、技术措施、防控效果3个方面对消除疟疾工作进行评估。 结果 湖南省曾发生过3次疟疾大流行,1954—1956年、1962—1965年和1971—1973年,发病率分别为87.45/万~156.04/万、39/万~ 58.98/万和44.46/万~69.51/万,通过及时调整防治策略和措施,大多数地区疟疾流行得到了有效控制。在启动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以来,通过不断地落实各项疟疾防治策略和措施,疟疾发病率持续稳定在1/10万以下。2010年湖南省报告最后一例本地感染病例后,已连续多年未报告本地感染病例。至2016年,全省122个县(市、区)和14个市(州)均通过了消除疟疾的县级考核和市级评估,2020年通过国家评估达到消除疟疾的标准。 结论 湖南省经过多年疟疾防治,保持连续11年无本地疟疾病例,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巩固工作重点是加强输入性病例监测,降低本地再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泉州市消除疟疾防控策略与成效,为今后疟疾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系统收集疟疾防治历程资料,总结消除疟疾进程,分析防治策略与成效。结果通过几代疟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泉州市疟疾发病率由1954年最高峰的826.78/10万,下降至2014年的0.06/10万,自2002年起未再发生本地感染;原有传播媒介微小按蚊得到有效控制;建立了有效的疟疾防控机制,2015年通过消除疟疾省级考评。结论泉州市针对不同时期疟疾的流行特征采取的防控策略成效显著,如期实现消除疟疾目标,应持续坚持以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忠县疟疾防治措施效果,为消除疟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忠县1950~2011年疟疾疫情及防治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忠县疟疾年均发病率,1950~1958年为2122.54/10万,1959~1962年为103.57/10万,1963~1975年为28.54/10万,1976~2002年为4.64/10万;1979~2002年各年发病率均低于10/10万,输入性病例占69.35%;2003~2011年11例均为输入性病例。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疟疾的流行程度和流行特点,采取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相结合但各有侧重点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疟疾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于1981年达到基本消除标准,2005年达到消除标准。[结论]忠县疟疾防治措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时期疟疾的发病水平,探索不同的传疟媒介在传播疟疾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各阶段采取的组织与技术措施,对控制疟疾流行、降低发病率和消除疟疾取得的成效。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三明市1950—2014年监测、防控及消除疟疾资料进行效果分析。结果 1950—2014年治愈疟疾70多万例。在2个大流行阶段和后期监测管理过程中所采取的组织与技术措施得当,并取得显著的防控效果。已有10年未发生本地感染病例。结论经过65年的积极防治,疟疾流行得到有效控制,已达到卫生部颁发的消除疟疾标准。仍应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加强政府领导、输入性病例的管理、发热病人血检和传疟媒介监测,有效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大邑县疟疾防治效果,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50-2006年大邑县疟疾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并对疟疾防治效果的相关因素及防治的演变过程进行全面剖析.结果 疟疾发病率随防治进程逐渐下降,1950、1960、1970年代疟疾发病率分别为456.00/10万、264.37/10万、181.16/10万,1996年降至10/10万以内,防治效果明显.结论 大邑县的疟疾防治已达到基本消除标准,除长期的综合防治外,当地生产生活、社会经济及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自我防病能力的增强也起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烟台市疟疾防治综合措施的实施效果,以便推动今后的疟防工作。[方法]对1951~2008年烟台市疟疾疫情报告、监测资料等进行分析。[结果]烟台市疟疾发病率由1971年的170.41/10万降至1984年的0.43/10万。1985年全市以县为单位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此后的20多年发病率持续控制在1/10万以下,无内源性病例,未发生输入性继发病例。[结论]烟台市疟疾综合防控措施效果显著,达到了控制和基本消灭疟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海宁市1950 - 2018年疟疾的流行特征,为海宁市今后疟疾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海宁市疟疾疫情数据、报表等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950 - 2018年海宁市共报告疟疾病例95 36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54.3/10万,死亡病例27例。2007年为最后1例本地病例,2008年起海宁市无本地疟疾感染病例报告,均为输入性病例。海宁市流行高峰分别在1954年和1960年出现,发病率分别为2 481.02/10万和7 219.20/10万,1977年第2个流行周期结束,发病率为17.91/10万。除在1963 - 1964年2年间发现过50例恶性疟病人和2014年后报告的6例病例为输入性恶性疟病例外,其余均为间日疟,恶性疟病例占全部病例的0.06%。中华按蚊是我市疟疾传播媒介。结论 海宁市近年来疟疾的流行特征以输入性疟疾为主,在今后的疟疾防控工作中要抓好以输入性传染源监测为主的疟疾防治工作,加强疟疾病情的动态监测,持续开展疟疾健康教育和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巩固消除疟疾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广西靖西市消除疟疾后,开展疟疾监测的必要性与措施,为制订疟疾监测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950-2014年靖西市疟疾疫情监测、传疟媒介监测等疟疾防控进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靖西市经历64年疟疾防治工作,疟疾防治效果显著,疟疾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年报告疟疾发病率从1958年的259.39/万下降至2000年的零发病,2000-2014年连续15年疟疾监测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报告为0。结论应建立健全疟疾监测体系,加强疟疾防治队伍能力建设,重点加强输入性疟疾监测管理,及时发现控制疟疾传染源,防止输入性疟疾传播,是消除疟疾后巩固疟疾防治成果、防止疟疾死灰复燃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王程强  孙震 《现代预防医学》2016,(13):2305-2306
目的 分析武汉市洪山区45年来疟疾病例的发病和流行特征,为巩固疟疾防治成果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70-2014年全区所有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70年发病率最高,后逐步下降,年度变化百分比为-40.84%。1980年发病率为93.82/10万,1986年为9.94/10万,以后呈现较低发病率趋势。2000年疟疾发病率下降至3.07/10万,之后一直维持在2/10万以下水平,2007年后所有疟疾病例均为输入病例。5-9月为发病高峰。病例男女性别比为2.91∶1,以20-29岁的青年人群发病数最多,占所有发病数的33.07%。本地感染以间日疟为主,输入性病例以感染恶性疟为主。结论 1970-2014年武汉市洪山区疟疾防治成效显著,但近年来输入性疟疾防控形势复杂,疾控机构应与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加大健康教育和防治培训力度,做好出国务工人员及流动人口管理和疾病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睢宁县2000-2009年疟疾流行形势和防控效果,为制定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2009年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表及疟疾防治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睢宁县疟疾年发病率为0.26/10万~5.6/10万,2007年最高;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平均为0.18%;小学生间接荧光抗体检测(IFA)阳性率平均为2.5...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杨浦区的疟疾疫情和防治过程进行回顾性研究,为进一步做好疟疾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杨浦区1952—2018年的疟疾疫情资料和防治策略,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1952—2018年杨浦区疟疾总发病率为102.5/10万。1962年达发病顶峰,发病数达13 423例,发病率为1 678.27/10万。1990年至今,杨浦区疟疾发病率均在1/10万以下。2002年杨浦区出现最后一名本地感染病例;2015年杨浦区顺利通过上海市消除疟疾的验收。杨浦区的疟疾防治分为六个阶段:流行阶段、控制阶段、基本消除阶段、监测阶段、消除阶段和消除后维持阶段。【结论】加强输入性疟疾的监测,尤其是留学生的疟疾监测,对于消除疟疾后状态的维持,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南平市疟疾防治过程采取的防制措施,研究此项工作措施的科学意义。方法收集南平市1950年至2014年各阶段采取的防治措施及历年发病率资料进行研究。结果经过1950—1966年抗疟技术探索、1966—1979年控制疟疾流行、1980—1987年区域联防和1988—1995年基本消除疟疾实践,从1996年开始,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2000—2009年巩固监测和2010—2014年消除疟疾,2014年通过了省卫生厅的消除疟疾考核评估。结论6个阶段的实践证明,在不同时期分别采取的以传染源治疗为主、消灭按蚊媒介为主以及后期以流动性人口输入性病例管理为主等综合性防治措施科学有效,成绩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和评估宜昌市消除疟疾技术措施和实施效果。方法收集宜昌市1951年—2015年疟疾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评估各阶段疟疾防控措施及效果;采用国家消除疟疾标准对宜昌市消除疟疾进行验收。结果宜昌市自2011年起未再发现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已达到国家消除疟疾标准。消除疟疾后的主要问题是输入性疟疾防治。结论在中华按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疟疾流行区,采取以控制和消除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治效果明显,能达到消除疟疾标准,但输入性疟疾防治任务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漯河市召陵区消除疟疾工作成效、存在问题及对策,为消除疟疾后工作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结合现场调查结果,对1952-2015年消除疟疾工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召陵区曾是间日疟高发区,在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曾出现过两次大的流行(1964年、1971年,发病率分别为1363.12/万、1045.65/万)。七八十年代(1972-1982年)各级政府加强了疟防工作,使发病率连年下降,至1985年发病率降至万分之一以下(0.90/万),之后时断时续低水平发病,2009年以后未再发生本地感染病例。结论召陵区疟疾防控工作成效显著,输入性病例是今后疟疾防控的重点和难点,各项防控措施应持续加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河北口岸2010-2014年输入性疟疾流行特征与趋势,为口岸输入性疟疾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河北口岸2010-2014年输入性疟疾病例相关资料,对疟疾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共检出疟疾22例,均为输入性疟疾,检出率为24.83/10万。其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临床多高热,以恶性疟为主,其中15例患者有疟疾史。发病人群以青、中、壮年男性为主,主要是境外务工人员,感染地均为非洲国家。结论根据河北口岸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在疟疾防控工作中应重点关注赴非洲劳务输出群体,加强疟疾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加大口岸卫生检疫查验力度,有效阻止输入性疟疾的传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1952-2015年宛城区疟疾流行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制定疟疾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阅收集我区历年来疟疾防治资料,包括疫情报告、各乡镇卫生院疟疾诊断、治疗及文史资料等,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宛城区疟疾发病率由1952年的91.89/万下降到2015年的0/万,最高为1970年的发病率高达4 555.83/万,从2011年连续5年无本地新发疟疾病例,达到了消除疟疾的标准。结论宛城区经过六十多年疟疾防治,保持连续5年无本地疟疾病例,达到了消除疟疾标准,但从2010年开始出现输入性疟疾病例,须加强对疟疾高流行区外出人员的管理,巩固消除疟疾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四川省冕宁县1951-2015年疟疾发病情况的分析,对该地区疟疾流行和防治历程进行总结,并做出效果评价。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65年期间的各年度疟疾发病率进行复核,按不同时段的病情进行统计比对,并以阶段性防治工作为主线,对消除疟疾的措施和效果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价,为疟疾防治的可持续性提供借鉴。结果冕宁县疟疾防治工作自1951年起至2015年各个年度均保留和收集有完整的病情记录,1951-1956年为高密度流行时期,累计发病10 229例,年均发病率为126.65/万;1957-1986年(最后1例本地感染病例确诊)为病情平稳下降阶段,年均发病率为3.21/万;1987年至2015年除少数年度有零星输入病例报告以外,再无本士病例出现。结论截至2015年冕宁县已经连续29年无本地感染疟疾发生,近3年无外源性输入病例出现,表明该地区已经构建和形成了该病种防控工作的公共卫生基础,达到疟疾消除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