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对比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创伤性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90髋)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创伤组34例(36髋),非创伤组46例(54髋),对患者进行临床及影像学评价,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假体松动率的差异。结果80例患者均获随访,创伤组随访(7.50±1.13)年,术前、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4.4.00±2.06)分、(93.22±1.10)分,优26髋,良8髋,可2髋,优良率94:4%,术后异位骨化1例,假体松动1例;非创伤组随访(7.20±1.16)年,术前、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42.85±1.97)分、(92.48±1.44)分,优34髋,良16髋,可4髋,优良率92.6%,术后异位骨化2例,l例术后第3天假体后脱位,假体松动4例。非创伤组松动率(7.4%)明显高于创伤组(2.8%),两组随访时间、术前及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效果满意,但晚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松动率较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高,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传统的保守疗法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远期疗效比较分析研究.方法 筛选近似年龄,相同骨折类型髋臼骨折伤后5年以上,平均10年100例,分成保守疗法组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每组50例.进行影像学、临床症状等综合分析研究.结果 传统保守组25例(50%)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其中4例股骨头坏死(8%);6例髋关节骨性强直(12%).切开复位内固定组8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16%),其中2例发生髋关节骨性强直(4%);1例发生股骨头坏死(2%).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优于保守疗法,因此,外科手术治疗应成为主要髋臼骨折治疗方法,保守疗法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及严重性明显高于外科手术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 对8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46例)和股骨头坏死(36例)的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并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随访的80例患者中按照Harris评分:优59例、良13例、可7例、差1例,优良率为90%(72/80).结论 通过严格的术前综合评估,合适的假体选择和固定方法,髋关节置换术能够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中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效果.方法:收取60例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使用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服务,将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给予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减少髋关节脱位、压疮、便秘等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交通及工伤事故的增多及人口老龄化,髋臼骨折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围绕髋臼骨折分型、治疗方法选择、疗效评估以及预后判断等方面的研究逐步深入,使得治疗的成功率显著提高[1-2]。然而某些特定类型的髋臼骨折无论初期采用何种治疗方法,其预后均可能很不理想。比如,部分髋臼骨折病例经初期切开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治疗,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可分别高达30%和40%。髋关节功能严重受损后,通常可采取的治疗措施包括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或…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人工全髋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6年1月我院收治的278例65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例,其中156例采用人工全髋关置换术,122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并采用Harris评分比较这两种手术方式对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2组病人经过平均3年的随访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远期并发症和再手术率高,而人工全髋关置换术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较高。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适和于高龄全身状况较差的患者,而人工全髋置换术适于身体状况较好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近年收治的62例股骨头坏死的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恢复情况良好,髋关节活动能力基本恢复,能够进行正常的活动.结论 通过严格的术前综合评估,合适的假体选择和固定方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效果明显,能够减少病患痛苦,维持正常运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再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0例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治疗组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法治疗.结果:按照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治疗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关节功能评分为92.1±6.7,显著性高于保守组的70.4±4.3,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73.3% (P <0.05).结论: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力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收治的股骨头坏死病例应用经微创小切口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股骨头坏死患者54例,均为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髋关节全置换术,观察组采用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比较总有效率、髋关节功能评分、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置换术患者总有效率为96.3%,高于对照组的74.1%;观察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4%,低于对照组的2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应用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方案治疗,可增强临床效果和手术质量,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且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何澄  郭慧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887-2889
目的探讨不同髋关节置换方法治疗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远期疗效差异。方法选自某院收入的髋臼骨折术后并发创伤性关节炎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38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THR组及HRA组,各19例。术后行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分,并通过总分确定优良率。对术前、术后髋关节活动度进行对比、随访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HR组及HRA组患者术后1月、术后3年Harri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R组优良率为84.2%,HRA组优良率为79.0%。THR组及HRA组患者术后3年髋关节屈曲、外展、内收、外旋及内旋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R组患者经关节置换后1例术后3年出现II区X线透亮带,1例出现III期X线透亮带,4例患者术后存在深静脉血栓。HRA组患者3例患者术后出现深静脉栓塞。结论对于骨缺损严重患者可选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而对于部分具备条件患者,选用全髋表面置换治疗可以为患者保留足够的骨量,并提供更佳的运动能力,从而为保证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和保守治疗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髋臼骨折患者60例,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有患者30例,所接受的治疗方式分别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及保守治疗,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对其进行随访,观察治疗的长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髋关节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髋臼骨折的患者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再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取得显著的长期疗效,患者髋关节功能良好,生活质量好,临床应加以重视并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优质服务护理在股骨头坏死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96例股骨头坏死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48例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8例患者行优质服务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疼痛护理、并发症护理、功能锻炼指导.自行编制患者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83.34%,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5.8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采用优质服务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并对其预后进行分析.方法 将82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诊断后行早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40例,诊断后行延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其5年生存率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髋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屈曲度、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提高幅度更大,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髋关节活动度:175.25°±15.52°比122.95°±16.26°;髋关节屈曲度:85.65°±5.33°比70.78°±4.97°;Harris评分:(86.08±5.41)分比(73.92±6.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感染1例,脱位0例,假体松动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14%(3/42);对照组术后出现感染5例,脱位2例,假体松动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7.50%(11/4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8.34,P< 0.01).观察组术后1,3年生存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48%(38/42)比70.00% (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7.57,P<0.01).结论 早期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强直性脊柱炎并发的髋关节强直具有显著的疗效,且早期手术疗效优于延迟手术.  相似文献   

14.
雷剑文 《药物与人》2014,(10):171-171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股骨头坏死患者计123例(136碗),均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冶疗,观察并记录手术前后ARCO分期、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等,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入组患者术后随访2至4年不等,均约2.8年,出院后半年Harris评分68至95分,平均91.5分,术中并发症计3例,术后并发症2例,给予相应处理后均纠正。结论:对于股骨头塌陷严重、关节功能受损严重或疼痛难忍的患者推荐使用全髋关节置换,但应完善术前评估厦术中处理。  相似文献   

15.
新型人工关节—髋支撑关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髋支撑关节”是一种临床骨科用于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症的新型非永久型假体。它保留了原始的股骨头,解除全髋关节置换术给患者带来的诸多烦恼。  相似文献   

16.
据有关文献报道,我国类风湿关节炎发生率为0.3%,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发生率不断增加,而且约10%患者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为了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股骨颈头下型骨折。而做好此类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至关重要。1一般资料2003年1~11月,我院骨科共收治7例髋关节疾病患者进行了全髋或半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手术均成功。其中严重创伤性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髋关节半脱位1例,股骨头下型骨折4例;男2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63岁。2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2.1心理护理术前医务人员应与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方法2000年-2004年收治股骨颈内固定术后病例25例,9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6例骨折不愈合,年龄38-65岁,平均年龄55岁,男性16例,女性9例,均采用内固定取出同时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方法治疗.结果随诊1-3年,按Harris评价,优19例,良5例,差1例,有1例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经治疗后好转.结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尽早手术取出内固定及同时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是治疗股骨颈骨折后骨不连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两大并发症的有效治疗措施,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术中应重视出血等问题,术后积极防治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因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回顾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间38例因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人术后的护理体会。结果:临床资料中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通过临床诊疗及骨科护士的精心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没有发生院内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结论:通过遵循临床诊疗指南及标准化护理流程,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采取了专业的护理措施进行了有效的专科护理,同时预防住院期间并发症的产生,对股骨头坏死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创伤及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置换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的可行性。方法择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天津市泰达医院收治的,接受创伤髋关节置换术及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自愿使用PCIA为减轻术后疼痛,开展PCIA镇痛效果分析及可行性。结果 I~II级者共96例,占96.00%,III级有4例,占4.00%,无IV级疼痛患者。镇痛过程中,外周静脉炎1例、尿潴留共9例、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共7例,恶心呕吐者共4例,总不良反应率为21.00%(21/100)。结论对于创伤髋关节置换术及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使用PCIA镇痛效果较好,可行性较强,安全性较高,效果比较显著,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至2008年3月行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mith-Peterson切口.结果 本组平均手术时间(3.2±1.2)h,术中平均输血(620±120)ml.术后36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2.0±6.0)个月.其中1例下肢深静脉栓塞,1例肢体不等长达1.5 cm,其余患者术后均无感染、肺栓塞、假体脱位、松动、下沉等并发症.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88.0±3.6)分,较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的(28.0±4.2)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满意.严格病例选择、充分术前准备、重视手术操作、防治术后并发症及积极的术后康复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