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 对2007年4月至2009年10月行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患者均行一期彻底清创,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假体置入后旷置,感染控制后行二期翻修术.术后采用Harrs髋关节功能评分、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1例患者一期清创到二期翻修平均间隔5.6(4 ~ 11)个月,术后平均随访34(24~48)个月,未出现感染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术前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17~43(30.71±13.52)分,术后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72~96(84.38±12.85)分,手术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6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达90.91%( 10/11).结论 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能有效保留关节功能,感染清除率高,是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并比较一期及二期翻修在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1年4月至2009年6月因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共56例.根据修复方式不同分为一期翻修组及二期翻修组,每组28例.患者术后随访,并复查红细胞沉降率(ESR)以及C反应蛋白(CRP),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X线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均行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12~ 20( 15.3±4.4)个月.两组患者细菌培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翻修组和二期翻修组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76.5±8.9)、(94.2±5.6)分]均较术前[(21.3±53)、(20.3±4.8)分]显著提高(P<0.05),且术后二期翻修组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一期翻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ESR、CRP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手术前后组间ESR、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一期翻修比较,二期翻修能够显著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二期翻修疗效优于一期翻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成年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髋臼重建问题.方法 选择30例(30髋)成年人DDH的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平均Harris评分52.8(25~58)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平均Harris评分88.9(75 ~ 96)分,随访时间为8个月至5年,优20例,良6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达87.7%,术后髋臼植骨均骨性愈合,未见感染、无菌性松动,无翻修病例.结论 选择合适的髋臼重建方法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26例(30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其中双侧4例,单侧22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5个月,患者均能下地行走,生活自理且恢复日常工作。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6.7±10.5)分恢复到术后1年的(90.5±7.5)分,(t=19.72,P〈0.05)。术后并发症,脱位1例,精神症状2例。本组病例无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47(22.6±2.0)个月,X线检查示假体位置良好。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3~2007年应用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99例,全髋关节置换术73例,半髋关节置换术26例.对患者术后功能进行Harris评分.结果 随访3~50(24±5.4)个月,随访97例,疗效优69例,良20例,可7例,差1例,围手术期死亡2例.Harris关节功能65~95(86±3.8)分.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皮下感染1例,固手术期死亡2例;周围异位骨化4例.结论 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髋关节功能佳、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可靠办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切口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成年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002年8月至2006年11月采用小切口外侧人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成年人髋关节发育不良(Crowe分型Ⅰ~Ⅱ型)患者31例(37髋),并对其进行术后随访.临床评估以Harris 评分为标准.结果 切口长度(8.7±3.3) cm,单侧手术时间(60±25) min,术中失血量(370±173)ml.29例患者获得3年以上随访,随访时间(56±20)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的6~58(41.4±17.0)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82~100(93.9±6.0)分.所有患者均能正常行走.结论 对于成年人髋关节发育不良Crowe分型Ⅰ~Ⅱ型的患者行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是可靠而有效的方法,且具有创伤小、失血少、恢复快、瘢痕小、外形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并对其预后进行分析.方法 将82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诊断后行早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40例,诊断后行延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其5年生存率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髋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屈曲度、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提高幅度更大,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髋关节活动度:175.25°±15.52°比122.95°±16.26°;髋关节屈曲度:85.65°±5.33°比70.78°±4.97°;Harris评分:(86.08±5.41)分比(73.92±6.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感染1例,脱位0例,假体松动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14%(3/42);对照组术后出现感染5例,脱位2例,假体松动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7.50%(11/4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8.34,P< 0.01).观察组术后1,3年生存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48%(38/42)比70.00% (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7.57,P<0.01).结论 早期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强直性脊柱炎并发的髋关节强直具有显著的疗效,且早期手术疗效优于延迟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5年6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30例(30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均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Harris评分25~58分,平均52.8分.结果 随访8个月至5年,平均2.9年,术后Harris评分75 ~ 96分,平均88.9分,优20例,良6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达86.7%(26/30),术后无股神经麻痹,髋臼植骨均骨性愈合,未见感染、无菌性松动和假体下沉等并发症.结论 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尤其伴股骨头高位脱位的患者,术前如能制定严密的计划,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策略.方法 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35例37髋因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Harris评分30~64分,平均45分.采用软组织彻底松解、原位髋臼、股骨不截骨的方法行全髋关节置换术.Crowe Ⅰ、Ⅱ型髋臼发育不良者,选用常规的非骨水泥压配型假体;CroweⅢ、Ⅳ型髋臼发育不良者,选用适当小号的、Zweym ü ller系统的非骨水泥双锥面螺旋臼和细而直的SL矩形股骨柄.结果 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2~60个月,平均24个月,未出现关节脱位、假体周围骨折、股神经及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无假体松动的临床和X线征象.术后Harris评分60~95分,平均85分.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彻底松解,一般能在真臼处放置髋臼假体,并恢复肢体长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50例老年股骨颈股骨患者分为实验组(全髋关节置换术)25例,对照组(半髋关节置换术)2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疼痛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年,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但实验组术后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髋与半髋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均有良好疗效,应根据不同患者的身体状态、合并症及骨折损伤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李广伟 《中国保健营养》2012,(16):3061-3062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原因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1997年8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各类髋关节疾病患者82例(87髋),首次均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87髋),术前及第一、第二次术后(末次随访时)行Harris评分,分析比较术前、术后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2例患者中有10例(11髋)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无疼痛组(72例)Harris评分由术前的(35.2±4.9)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90.5±2.4)分,效果满意。疼痛组(10例)保守治疗4例,末次随访Harris评分(87.5±2.1),与治疗前(55.3±3.6)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12.
朱亮    刘莉  张建梅    蒋红英    杜春萍    魏全   《现代预防医学》2021,(5)
目的 探讨术前预康复在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患者关节功能和运动耐力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80例THA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前教育,实验组接受预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均在入院、术前1天、术后第2天、术后1周、术后2周使用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 (HHS)、Charnley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HS)和6分钟步行试验(6MWT)来评估患者的关节功能及运动耐力状况。使用t检验、重复测量分析评估其干预效果。结果 经预康复训练后,实验组不同时间点HHS、CHS和6MWT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别和时间在HHS、CHS和6MWT上有交互作用。实验组HHS在术前1天、术后1周、术后2周均优于对照组(t=3.594、2.437、5.891,P<0.05);实验组CHS在术前1天、术后1周、术后2周均优于对照组(t=2.318、3.724、6.439,P<0.05);实验组6MWT在术前1天、术后1周、术后2周均优于对照组(t=3.878、5.891、8.750,P<0.05)。简单效应示,术前预康复对改善患者的HHS、CHS和6MWT直接及持续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预康复可改善THA术后患者关节功能和提升运动耐力,且随着时间改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骨水泥型与生物型假体在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采用生物型假体进行置换术,对照组40例采用骨水泥型假体进行置换术。从手术时间、出血量、假体存活率、Harris评分等方面评价两组手术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为(98.7±18.9)min,对照组为(140.7±51.9)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血量为(280.0±60)mL,对照组为(360.0±100)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假体存活率为95%,对照组为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研究组平均Harris评分为(91.7±9.8)分,对照组为(82.9±1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采用生物型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稳定性高、中远期疗效满意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感染的患者病历资料,对其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在本组中行保留假体清创术共6例,对失败的4例患者行二期翻修术,行二期翻修术5例,3例行一期翻修术;患者术后随访率100.0%,随访时间2~45个月,平均时间24.6个月,未见感染征象;12例患者均获一期愈合,术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50.6±6.42、68.2±1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期翻修术患者间隔时间为2.1~4.6个月,平均间隔时间2.2个月;采取二期翻修术患者随访未见感染征象.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感染临床治疗较复杂,针对术后感染患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进行二期翻修术,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一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双侧髋部病变的疗效。方法对20例40个髋关节一期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1.6分,双下肢不等长0~3.8cm,平均2.12cm。结果术后无感染,髋关节无脱位,假体周围无骨折,双下肢不等长0.4~1.5cm,平均0.96cm,髋部疼痛缓解,关节功能活动满意,恢复正常的13常活动,最后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85.4分。结论一期双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双侧髋部病变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对全身情况较好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研究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施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中远期疗效,总结此类患者的手术治疗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01年1月-2012年1月因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治疗,并施行髋关节置换的18例患者,将随访3年以上的1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术前、最后1次随访HHS进行配对t检验,计算P值。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通过对Harris髋关节评分、并发症、假体松动及留存率等因素进行总结分析,观察中远期疗效。结果 平均随访(6.67±2.61)年。死亡8例。术后5年生存率为78.6%,中位生存时间为8.00年。术前及最后1次随访平均Harris评分分别为(22.33±20.42)、(81.60±14.01)分,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41,P<0.05)。死亡病例为死亡前最后一次随访评分。所有病例无感染、假体脱位并发症。发生股骨柄假体无菌性松动2例,臼杯侧无松动病例,假体松动率13.3%。发生假体周围骨折1例。结论 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髋关节置换患者,手术并发症多,假体松动率及病死率高。但大多患者在生存期内髋关节疼痛明显减轻,髋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所以髋关节置换手术是此类患者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技术措施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8年4月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且获得完整资料的6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伤后曾行内固定术治疗者11例.应用Harris评分标准及x线片测量行术前、术后疗效评价.结果 随访时间3个月至8年.Harris评分由术前(17.5±8.4)分恢复到随访时的(78.1±8.5)分(P<0.05).术前患肢缩短(2.52±1.09)cm,术后缩短(0.81±0.73)cm,偏心距手术前、后较对侧缩小值分别为(2.34±0.72)cm及(0.78±0.57)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治疗老年性或既往治疗失败的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疗效确切.对骨折后病程较长者的疼痛症状缓解更为明显,但随着病程延长,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肢体缩短的矫正能力有所局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Ⅰ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R)与内固定失效后再行THR的疗效,探讨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内固定失效后行THR的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2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因移位型股骨颈骨折Ⅰ期行THR的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Harris评分及KPS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获得随访,两组各有1例患者死亡,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关节感染、翻修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手术时间(114.82±32.13) 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90.63±16.24) min,术中出血量(551.73±241.62) ml,明显多于对照组的(314.46±156.72)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Harris评分、KPS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Ⅰ期行THR手术风险低于内固定失效后再行THR,但在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两种方法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