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儿童门诊经常遇到家长含着泪水述说孩子的问题,可又不知道如何寻求帮助: △孩子看着聪明,但却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 △孩子看着懂事,可是脾气急躁、粘人、爱哭闹; △孩子也很可爱,就是胆小害羞、缺乏自信; △孩子动作不协调,有些笨手笨脚; △老师经常召见我,向我抱怨孩子不听话…… 面对以上这些问题,家长和老师已极尽良好的教育方法,仍收效甚微,一般的儿科检查也大多正常,这类问题长期困扰着家庭、学  相似文献   

2.
冯志颖 《健康文摘》2008,(10):24-24
逆反,顾名思义就是叛逆和反抗的意思。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带有强烈抵触情绪的心理活动。这种情况在青少年学生中较为常见。例如,有的学生由于上课不注意听讲、贪玩、学习成绩差,久而久之则厌烦学习,对老师的批评如同耳旁风。老师找家长则更激怒于老师.或认为是老师总盯着他,产生消极的对抗情绪.形成逆反心理。最后竞向家长提出更换班级或学校。  相似文献   

3.
进入9月,孩子们结束了惬意的暑期生活,开始新学期的生活。面对新学期,有不少学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诸如不善于交流;莫名其妙的孤独感、自卑感;甚至本来健康的体质也差了,爱生病了……这往往是孩子患上了"开学综合征",家长和老师可要注意了。  相似文献   

4.
在多年心理咨询工作中,我发现家长来心理咨询时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孩子的学习了。有的家长说:“这孩子,老师们都说他聪明,如果他能把1/3的心思放在学习上,就能当班上的尖子,可他就是贪玩,不爱学习,成绩差,经常挂红灯……”有的家长说:“这孩子看上去挺聪明,老师说她上课能用心听讲,回家也认真做作业,学习够努力了,可是不知为什么,她总是学不好……”  相似文献   

5.
君君 《婚育与健康》2010,(8X):49-49
<正>宝宝初入园,常常会出现许多不适应症,也会发生一些棘手的状况。如果家长不放心,可以为宝宝准备一封"介绍信",既可以让老师有针对性地对宝宝进行帮助、指导,也能让老师及时联系到家长。下面是一份介绍信模板,为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下午离园,家长接孩子时,经常会听到有的老师这样说:“你家孩子今天又打人了。”、“哎呀,怎么回事?你家孩子太调皮了,爱捣乱,老师说的话根本不听。”、“你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总是和小朋友说话,你回家管管吧。”……老师向家长诉说幼儿在园犯错误的现象比比皆是。以前,我也不例外会经常向家长告状,但收到的效果甚微,有些孩子反而调皮的越发不可收拾,更难管理。后来发现向家长“告状”这一举措实为不妥。  相似文献   

7.
跨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儿童多动症这个病名逐渐在家长、老师中普及开来。孩子不安稳、老爱动,是不是多动症?不好好做作业、学习成绩不好,是不是多动症?尤其是一些调皮的孩子,老师动不动就请家长:查查你们家的孩子是不是多动症!  相似文献   

8.
学龄前期或学龄初斯的儿童由于意志力发展不完善,其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还较差,因而,相互间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是不可避免的,而这无疑会引起家长、老师的担忧。国内外一些社会和心理学家曾对那些被家长或老师认为是“乖孩子”,且从未同别人发生争吵的孩子做过调查,发现这些孩子中的50%左右有智力或性格发育问题;而那些被家长或老师认为是调皮  相似文献   

9.
农村家长的观念:孩子应该早点接触知识 2009年,我们幼儿园对农村周边地区的父母做了一个调查,内容是希望幼儿园老师教给孩子们什么?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城区父母希望孩子能在幼儿园时期培养起良好的生活习惯,而大多数农村父母则希望幼儿园老师能敦孩子学习数学、语文等知识. 城区家长和农村家长观点的差别,其实是有原因的.九堡镇的家长群体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当地各村的家长,他们的文化素养普遍比较低;一类是外来做生意的商人,他们的知识水平也不是很高;还有一类是拥有经济适用房的家长.大部分家长自身的文化水平不高,于是对下一代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10.
<正>多动症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身边经常听到有同事或朋友抱怨,孩子在学校不好好听课、经常和同学打闹、学习成绩差,在家里也是调皮捣蛋、精力过剩、不服从管教。于是一知半解的家长和老师会把孩子的这些行为解读成多动症。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孩子多动,就一定是多动症吗?带着这个问题,编辑部特地采访了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主任医师胡幼芳。多动症病因多样得知我们的来意,胡主任介绍说:尽管很多孩子的确很好动,但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北京市崇文区学生的午餐现状以及满意度,为政府制定改善和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崇文区的37所学校开展学生午餐现状调查,同时抽取3所学校的学生(511名)和家长(504名)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62.16%的学校为外送营养餐,从出餐到食用平均用(1.89±0.62)h;在学生剩菜种类中,以素菜(81.08%)和主食(35.14%)为主;女生吃完午餐的比例低于男生;18所学校食堂中,44.44%的学校有营养师。23.29%的学生认为午餐好吃;11.31%的家长综合考虑对孩子的午餐表示满意。分别有49.01%和34.72%的家长认为午餐一般和表示不满意。结论学生午餐以营养餐外送和学校食堂供应为主,学生和家长对午餐满意度不高,学校应加大对供餐单位的督导,以改进饭菜质量;应加强对学生、老师和家长营养知识的培训,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监督指导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12.
徐红 《家庭育儿》2009,(9):20-21
由于职业的原因,我会经常观察和思考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有不少家长都觉得与老师沟通很困难,或是沟通后觉得不愉快。  相似文献   

13.
<正>我在高校及其一些中学咨询时,常有很多同学问:"不知道如何与陌生人相处"、"很想想和别人交往但不知道如何交往"、"对自己不满意,在公共场合放不开"……有些家长和老师也反映青春期的孩子:孩子变得很沉稳了,回到家,就关上门;  相似文献   

14.
"我的孩子是高二的一名学生,现在的英语成绩越来越差,我跟他沟通问原因,他说不喜欢现在的英语老师,因此不想学英语,但是我认为他是在找借口."一位家长这样陈述自己孩子的学习状况,很多家长也经历过类似的问题,处理方式也各有不同,但是真正解决好这个问题的并不多.面临孩子因为讨厌老师而排斥学习,家长会怎样和孩子沟通呢?  相似文献   

15.
进入9月,孩子们结束了惬意的暑期生活,开始新学期的生活。面对新学期,有不少学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诸如不善于交流;莫名其妙的孤独感、自卑感;甚至本来健康的体质也差了,爱生病了…… 这往往是孩子患上了“开学综合征”,家长和老师可要注意了。  相似文献   

16.
奚玫 《现代医院》2008,8(11):149-150
目的通过对学龄前儿童的家长及其幼师的口腔保健知识的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情况,以利于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口腔健康教育课,提高学龄前儿童的家长及幼儿园教师在口腔保健知识方面的整体素质。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选取广州市第一幼儿园的教师及小班和中班的儿童家长,进行口腔保健知识问卷调查,收集资料,统计分析。结果幼儿园教师对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情况较好98.6%~100.0%,而在刷牙时间的知晓率方面:老师为67.6%,中班的孩子家长和刚入学孩子的家长占38.0%和27.5%;对氟防龋和防病胜于治病的知晓率:老师为79.7%和89.2%;中班的孩子家长:73.10%和80.60%,小班的家长:37.60%和29.40%。结论老师及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普及口腔保健康教育,应从老师及家长做起,培养孩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以及学习口腔保健知识应从小抓起,学龄前儿童群体口腔预防保健综合模式应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难养育儿童这一概念于1986年提出,指一组具5个气质特征,即无规律性,对陌生人或刺激的最初反应为退缩、低适应性,高反应强度和情绪消极的儿童。这样的儿童较易发生反应性行为问题。处于这种气质状态的儿童还常发生功能性腹痛和遗尿;在学习时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学习成绩差;外出时外伤等意外事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正是存在这些方面的异常表现,常被他们的家长、老师或看护者视为最难以养育或难于管理  相似文献   

18.
“厌学”解     
一位家长带着个男孩来找王老师。 家长:王老师,请您治治我这孩子吧,他厌学! 王老师(向孩子):你几年级? 男孩:五年级。 王老师:你不喜欢学习? 男孩点点头。 王老师:那你喜欢什么? 家长:只要不说学习,什么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北京市流动和户籍小学生及家长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不同学校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健康知识和行为的影响,分析不同学校学生及家长的健康教育需求。方法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相结合,采取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2个区的8所小学,对4~6年级学生及其家长共4088人进行问卷调查,对24名校医和班主任进行访谈。结果 50%以上的学生和家长自感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一般,户籍小学优于打工子弟小学。户籍小学家长健康知识和行为指导率高于公办打工子弟小学家长,后者又高于民办打工子弟小学家长;公办打工子弟小学老师的指导率最高;家长和老师在用眼姿势和时间方面的指导情况最好,刷牙方法时间和带孩子体育锻炼指导率偏低。34.1%的民办打工子弟小学表示没有上过健康教育课,这些小学健康教育老师、课时频率和资料都不固定,没有常规体检和健康档案。结论北京市流动和户籍小学生及家长健康教育的需求较大,疾病预防和饮食营养方面的需求远高于疾病治疗。学校的健康教育课程时间和教师配备需要规范,特别是民办打工子弟小学,学生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和学校的配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3~6岁儿童家长对儿童忽视的认知和健康教育需求,为防治儿童忽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个人深入访谈方法,对20名3~6岁儿童家长进行访谈。结果 20名被访家长中,18名家长没有听说过儿童忽视名词,15名家长认为打骂自己的孩子不算忽视;多数家长认为对儿童进行忽视的是家长和老师;所有被访家长均认为,儿童忽视会严重影响儿童心理和生长发育;绝大多数家长对被忽视儿童同情、但不是自己的孩子也管不了、有心无力、怕认为多管闲事;认为应是政府、社会、家长、老师、全民共同防治儿童忽视。非常有必要、也需要普及相关教育,且应尽快实施;应运用电视、讲座、网络、书报、传单、手册的形式在幼儿园的家长会、社区、公共场合等加大宣传的力度和广度。结论 3~6岁儿童家长对儿童忽视的认知匮乏,相应健康教育缺失,有强烈的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