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小儿呼吸衰竭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儿科呼吸系统重症疾病,也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小儿呼吸衰竭大多由吸道梗阻、肺实质病变和呼吸肌异常所致。患儿表现为低氧血症,或合并高碳酸血症。临床对于小儿呼吸衰竭往往需要进行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改善患儿通气或换气功能,提高患儿体内氧和水平。对于不同呼吸衰竭类型,需要不同的器械通气方法,本文对小儿呼吸衰竭呼吸机不同通气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小儿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机械通气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间收治的88例急性呼吸衰竭患儿,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44例),一组为对照组(44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并给予患儿血管活性类药物保护脏器。两组患者均采取经口腔气管插管。对照组采取常规有创性通气治疗,观察组采取机械通气治疗。对两组患儿进行治疗中的PaO_2、SaO_2、PaCO_2值动态进行监测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相关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机械通气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可以明显改善患儿PaO_2、SaO_2、PaCO_2等呼吸系统的相关指标,治疗效果比较显著,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与体征,值得在临床工作中继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呼吸衰竭利用机械通气方法进行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呼吸衰竭新生儿40例,将这两组患儿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患儿利用传统通气方法来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儿利用机械通气方法来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中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中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存在;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以及完成治疗之后,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均顺利完成治疗,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存在。结论对于新生儿呼吸衰竭,利用机械通气方法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高,并且在治疗过程中不会有不良反应产生,有较高的安全性,在临床医学上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可进行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小儿重症肺炎予机械通气前后的血气特点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择我院从2010年10月到2011年10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50例,并采用机械通气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结果在经过机械通气治疗后,患儿在各项指标上与上机之前相比有明显的改善,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重症肺炎采用机械通气的方法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5.
机械通气是抢救和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机械通气包括有创通气和无创通气.有创通气患者痛苦大,生活质量差,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率高,故临床上常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它在很多方面优于有创通气.其操作简便、迅速,能有效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患者痛苦小,院内感染机会少.但应用机械通气常常并发腹胀.腹胀可导致或加重限制性通气障碍,影响机械通气的效果和患者的预后.作者2009年3月-2011年3月护理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就有30例发生了腹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成都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患儿80例,依据机械通气治疗结果将这些患儿分为成功组(30例)和失败组(10例)两组,对两组患儿的呼吸机参数、不同时间点的血气分析结果、上机后并发症及合并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成功组患儿的PIP、PEEP均显著低于失败组(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儿上机后2 h、1 d、2 d的PO_2、PCO_2、HCO_3~-、Sa O_2、p H均显著高于上机前(P0.05);组间比较,上机前成功组患儿的HCO_3~-显著高于失败组(P0.05),但两组患儿的PO_2、PCO_2、Sa O_2、p H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上机后1 d成功组患儿的PO_2显著高于失败组(P0.05),上机后2 h、1 d、2 d成功组患儿的HCO_3~-、Sa O_2均显著低于失败组(P0.05)。成功组患儿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出血、肺不张、过度通气、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失败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机械通气联合东莨菪碱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63例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内科综合基础治疗措施,治疗组加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联合东莨菪碱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24例(75.0%),对照组治愈19例(61.3%),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机械通气联合东莨菪碱是临床救治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后机械通气期间吸痰时机的选择。方法观察临床护士采用不同吸痰时机为50例患儿共吸痰350次,比较不同时机吸痰后患儿的通气效果。结果不同时机吸痰的机械通气效果不同,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听诊有痰鸣音、安静状态下是此类患儿吸痰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分析危重呼吸衰竭患儿的救治以及护理方法。方法对该院2010年—2013年收治的危重呼吸衰竭患儿共有50例,以回顾性的方法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患儿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有针对性的选择有创通气或者无创通气治疗方法。对所有患儿进行一般护理以及症状护理,密切监测动脉血气分析,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合理调节参数,在护理方面应为患儿提供良好的一般护理及症状护理。结果患儿在经过治疗的平均总通气时间为(12.6±6.2)h,其中有创通气时间为(8.2±4.1)h,有1例患儿出现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概率为2.0%(1/50),住院时间平均为(16±7)d,无患儿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对于危重呼吸衰竭患儿通过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能够收到显著的治疗效果,另外护理应该提供良好的一般护理以及症状护理,密切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并且合理的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相似文献   

10.
罗文恒 《现代保健》2013,(2):135-136
目的:分析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失败的原因,为更安全、更有效地使用无创通气。方法:对本院26例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使用无创机械通气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不能得到纠正或加重15例;不能耐受者5例;胃肠胀气4例;漏气量大2例。结论:掌握好适应证及禁忌证,在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沟通的基础上,治疗过程严密观察和动态调节参数是提高无创通气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肺出血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9年3月~2011年11月住院的32例急性肺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及分析。结果:小儿急性肺出血的病因呈多样性,感染、异物吸入及各个系统的原发疾病均可能引起小儿急性肺出血,其中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肺出血16例(50%),占首位。经机械通气及综合治疗后,24例治愈,6例死于继发性呼吸衰竭致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因延髓不可逆损伤家属放弃治疗。结论:小儿肺出血有多种病因,感染占第一位,早期合理的机械通气和正确的综合治疗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治疗儿童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机械通气的11例危重症儿童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临床资料,根据机械通气的选择时机分A组7例为早期机械通气组,B组4例为常规机械通气组。对该病机械通气指征、呼吸机参数、机械通气时间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A组在出现气促、胸片两肺出现模糊影、血气示过度通气即予正压通气,呼吸机参数吸气峰压(PIP)达22 cm H2O、呼气末正压(PEEP)达7 cm H2O、氧浓度(FiO2)40%~50%即可改善低氧血症,总上机时间4~5天,全部治愈。B组出现明显低氧血症、肺部大量湿罗音、胸片示两肺白肺、血气示Ⅰ型甚至Ⅱ型呼吸衰竭时上呼吸机,呼吸机参数PIP高达25 cm H2O、PEEP高达10 cm H2O、FiO280%~100%仍不能改善低氧血症,机械通气持续24~48 h后经皮氧饱和度方升至90%以上,总上机时间7~10天,1例死亡、3例安全撤机。结论:早期机械通气是治疗儿童甲型H1N1流感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途径;以最小的PEEP达到适宜的氧合指标是提高机械通气成功率、防止肺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57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机械通气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57例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中,机械通气治疗失败率为31.58%(18/57)。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NT-proBNP高表达、合并基础疾病、低pH值是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失败的独立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失败与血清NT-proBNP高表达、合并基础疾病、低pH值密切相关,临床需对上述危险因素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俯卧位机械通气对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所收治的96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样本。现按照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以及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选用仰卧位实现机械通气,观察组患者选用俯卧位实现机械通气,分析结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血气分析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相关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情况明显更好,P<0.05;对照组疾病好转率为75.00%,观察组疾病好转率为58.33%。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胸片好转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应用俯卧位机械通气法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疾病能够取得满意效果,该法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数,提升疾病治疗有效率,安全性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鉴于此,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比较传统治疗方法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方法在治疗肺尘埃沉着合并呼吸衰竭中临床效果差异,从而为临床治疗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本文以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入院治疗的152例肺尘埃沉着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采用治疗方法的不同,对患者进行了随机分组,分别为常规治疗组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组。结果两组患者在实施不同治疗方法以后,在平均住院时间上,住院病死率上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上,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常规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明显的高于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组患者的水平,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肺尘埃沉着合并呼吸衰竭的过程中,与传统常规治疗方法相比较,采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是临床治疗肺尘埃沉着合并呼吸衰竭的安全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6.
急性有机磷中毒并发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应用机械通气治疗42例急性有机磷中毒并发呼吸衰竭.结果:在使用机械通气过程中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心电图、血压、阿托品用量等并调整呼吸机参数结果.42例中,11例一次停机,25例逐步停机,2例死亡,4例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结论:机械通气是急性有机磷中毒并发呼吸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合理应用阿托品,防止并发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120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瑾  廖胜香  谢雪霞 《现代医院》2005,5(9):100-101
目的 总结120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 对120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全过程的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治愈好转率达90%。结论 呼吸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及时给予机械通气,加强人工气道的管理,保持气道通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心理护理和胃肠营养的管理,落实各项基础护理措施是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周丽  陈建  徐洪山 《现代保健》2011,(21):68-69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价值。方法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平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祛痰、平喘、呼吸兴奋剂、低浓度持续吸氧、雾化吸人及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等指标。结果双水平正压无创机械通气对提高Pa02和降低PaC02效果好,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水平正压无创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好,值得l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