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缩短外科手术接台时间中的应用。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外科手术接台延时原因进行分析和改进。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外科手术接台时间由71 min下降至42 min。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缩短接台时间,优化接台流程,提高科室人员的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缩短临床医用气体故障报修平均处理时间。方法成立“GAS圈”,按照“主题选定”“现状调查”“原因解析”“目标设定”“对策拟定及实施”“效果确认”“讨论与改进”等步骤进行品管圈活动,缩短临床医用气体故障报修平均处理时间。结果供氧吸引中心平均故障处理时间由43.41 min降至21.83 min,有效保障了临床科室工作的正常开展,提高患者满意度。结论“品管圈”方法是提高后勤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法,可以在提升医院后勤各项品质管理方法中进行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缩短眼科患者手术交接时间、提高患者满意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缩短眼科患者手术交接时间"为主题,对200例眼科手术患者交接时间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制定并落实相应的对策。结果手术患者交接所需时间从原来的12.4 min缩短到7.2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在缩短眼科患者手术交接时间中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术间利用率,降低手术间开放成本,并提高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检验危急值首次出现到临床接收平均周转时间进行改进。通过现状调查、目标设定、解析等制定策略,包括加强送检标本信息化管理,多措并举提高复检工作效率,优化HIS系统危急值接收功能,设置个性化临床危急值标准等,并逐步实施。结果发现,检验危急值报告平均周转时间从15.62 min缩短至9.25 min,实现了检验质量指标提升,获得了临床认可,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缩短疗养员入院手续办理时间的效果,旨在提高疗养服务质量。方法由医师、护士组成品管圈活动小组,对2013年6月1—3日来院疗养员的入院手续办理时间进行现场调查,并对影响办理时间的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加强圈内学习交流、优化服务流程、更新医疗仪器、建立绿色通道、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等改进措施。结果经过品管圈活动,疗养员入院手续办理的平均时间由原来的11.5 min,缩短至5.3 min。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的缩短疗养员入院手续办理时间,提高疗养员的满意度,并有助于医护人员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急诊护理中保障急诊绿色通道畅通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品管圈,针对选定的主题,借鉴QCC手段进行解析和质量持续改进,在活动实施3个月后对其结果进行对比与评价。结果该次品管圈活动有效地找到了问题,在确定主题的同时,分析了原因,然后逐条进行改进,使先前的各类问题得到解决,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大幅缩短了急诊转运时间,而且保证了护理安全。同时,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组织计划能力,增强了创造活力,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门诊患者投诉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门诊患者投诉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门诊患者投诉由平均每周发生46次(千人/周)下降到平均每周发生21.5次(千人/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对门诊患者投诉进行管理,不仅提高了患者对门诊部工作的满意度,还为医院打造品牌提供了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缩短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从手术结束至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进行把握和解析,并制定针对性措施加以改进。结果腹腔镜子宫切除 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从13.02小时缩短至6.12小时。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缩短了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降低了平均住院日,提高了住院患者满意度,在患者受益的同时实现了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降低重症肌无力患者吞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开展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通过对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查检、原因解析、对策拟定等,从风险管理规范化、风险评估精准化、营养支持个性化3方面进行改进。结果 重症肌无力患者吞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从活动前的62.32%降低到活动后的15.18%,使重症肌无力吞咽障碍患者得到了精准评估、精细护理。结论 品管圈活动开展可以降低重症肌无力患者吞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进而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Ⅰ期心脏康复路径化管理模式。方法按照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活动步骤逐步展开。结果患者6 min步行距离均值由282.43 m增加至335.92 m,自理能力百分比由62.35%提升至94.10%,焦虑抑郁发生率由28.20%下降至10.32%,再住院率由10.91%下降至7.65%,平均住院日由5.46 d缩短至5.10 d。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构建了AMI患者Ⅰ期心脏康复路径化管理模式,促进了患者心功能快速恢复,提高了运动耐力和自我效能,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焦虑抑郁发生率,提高了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降低急性中毒患者血液净化过程中仪器报警发生率,提高治疗效率。方法 开展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通过现况查检、原因解析、对策拟定,从增设体位按摩装置、实施精细化约束评估、增设管路防滑缚带3方面进行改进。结果 急性中毒患者血液净化过程中仪器报警发生率从31.0%降低至11.8%,血液净化过程中的仪器报警现象得到了显著改善。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急性中毒患者血液净化过程中仪器报警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依照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活动步骤,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恐动症多学科协作管理开展品管圈活动。构建了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恐动症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使恐动症发生率由34%降低至10%,膝关节功能改善率由49%上升至86%,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由48.7 h缩短至21.5h,平均住院时间由14.5天缩短至11.3天。多学科协作管理有助于降低恐动症发生率,加快膝关节功能恢复进程,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依照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活动步骤,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性猝死急救管理现状,基于结构化思维与金字塔原理,构建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性猝死急救管理体系。这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提升至 71.4%,1 min内电除颤率提升至 100%,萨勃按压部位精准率提升至100%,心肺复苏开始时间缩短至9 s,萨勃启动时间缩短至23 s,呼吸机启动时间缩短至29 s,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率,改善了患者生命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保证医师交接班记录完整性中的作用,以提高交接班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方法按照品管圈活动的基本操作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医师交接班记录的完整性进行调查,分析医师交接班记录不完整的原因,提出并落实改进对策,将活动开展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医师交接班记录不完整率从活动前的47.1%下降至19.3%,活动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医师对责任心、品管手法运用等自我评价均较活动前提升。结论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显著降低了医师交接班记录的不完整率,提高了医师交接班质量和效率,增强了圈员自我质量管理意识和品管工具运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基于三级预防的糖尿病足全程管理模式。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开展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活动。结果构建了基于三级预防的糖尿病足全程管理模式,使Wagner 3级以上糖尿病足患者大截肢率由4%下降为1.76%,Wagner 3级以上患者平均住院日由25.3 d缩短为15.7 d,平均住院费用由22 580元降低为16 780元,糖尿病高危足早期筛查率由68%提升为90%,患者满意度由56%提升为85%,糖尿病足MDT年会诊量由112人次提升为268人次。结论基于三级预防的糖尿病足全程管理模式改善了糖尿病足预后,  相似文献   

16.
运用品管圈方法,组建多学科协作小组,针对提高围手术期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进行改进,包括完善资料、修订流程、落实培训与考核等。改善后,胰岛素泵操作规范率由32.7%提升至96.0%,非内分泌科胰岛素泵资料完善率由30.2%提升至95.0%,胰岛素泵操作正确率由35.0%提升至83.0%,患者及家属糖尿病知识知晓率由35.0%提升至83.0%,护士对专科知识知晓率由51.8%提升至96.0%,围手术期血糖控制达标率由45.0% 提升至76.5%。品管圈活动开展可有效提高糖尿病住院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达标率,使全院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血糖护理标准同质化,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