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 CT 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老年性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 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72例被证实为无法手术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研究组38例,对照组34例。研究组采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TP 方案静脉化疗4周期,2周期静脉化疗后,用三维实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其粒子治疗计划,在 CT 定位引导下,经皮穿刺,按照治疗计划系统(TPS)将放射活度为0.65~0.8 mci的放射性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肿瘤内持续照射,处方剂量为90~120 Gy。对照组采用TP方案静脉化疗4周期。结果:治疗结束后1、3、6、9个月,研究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7.4%、55.3%、50.0%、42.1%,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7.1%、35.3%、23.5%、17.6%;研究组与对照组1、3个月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6、9个月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延长了3.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TP方案静脉化疗治疗老年性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取得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轻微,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超分割后加速放疗鼻咽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48例经CT或MRI确诊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超分割后加速放疗组(研究组)和常规放疗组(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每周5次,每次2 Gy,总量70Gy/7周;研究组1.2 Gy/次,每周5天,每天2次,间隔不小于6h,剂量48 Gy/40次,后2周采用后加速超分割:1.5 Gy/次,每周5天,每天2次,间隔不小于6h,剂量30 Gy/20次,整个疗程总剂量为78 Gy/60次,共6周完成.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36个月及60个月复发率分别为12.5%、20.8%和25.0%、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5年转移率为33.3%,研究组5年转移率为20.8%,差异显著(P<0.01);对照组5年总生存率为62.5%,研究组5年总生存率为83.3%,差异显著(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皮肤3级和4级损伤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粘膜2~4级损伤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晚期损伤在耳聋、放射性脑病和颈部纤维化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超分割后加速放疗治疗鼻咽癌提高了疗效降低了复发率和转移率,提高了生存率,提高了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方剂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局限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的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和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NK细胞、Karnofsky(KPS)评分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125I粒子植入治疗,研究组50例给予清热解毒方剂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统计两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血清CEA、CYFRA21-1、NK细胞、KP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62.00%,显著优于对照组40.00%(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CD3+、CD4+和CD4+/CD8+水平、NK细胞活性以及KP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且研究组均较对照组升高幅度更明显(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CD8+和血清CEA、CYFRA21-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研究组均较对照组降低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清热解毒方剂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局限中晚期NSCLC,疗效显著,同时能明显改善T细胞亚群水平和NK细胞活性,降低血清CEA、CYFRA21-1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3I粒子植入治疗老年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方法 收集同期78例老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采取自愿接受治疗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采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粒子活度为29.6 MBq,处方剂量90~110Gy;对照组37例采用最佳支持治疗;所有患者均复查并随访,观察其近期疗效、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2.7%(38/41),疾病控制率97.6%(40/41),对照组有效率0,疾病控制率16.2%(6/37).治疗组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老年人晚期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食管鳞癌的安全性、疗效及影响患者生存率的因素.方法:我院收集2001年-2006年间100例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食管鳞癌患者(根据术前CT分期标准:Ⅱ-Ⅲ期)临床资料,剔除姑息性切除及转流术患者5例,最终入组95例食管鳞癌根治性切除联合125I粒子植入患者,并对其进行分析.患者均依据TPS所制定的剂量,在术中直视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选用0.3-0.7mCi的125I粒子10-40粒,总活度在7-28mCi,肿瘤匹配周边剂量40-80Gy.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因素.结果:截止2011年6月30日,95例患者均获随访,40例仍存活.患者术后粒子验证质量评估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患者死于手术或粒子植入治疗,局部复发率11.6%,远处转移率41.1%.1、3、5年患者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5%、58.9%、42.1%,中位生存期38个月(95% CI:25-51个月).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组(P =0.0006)、肿瘤分段(P =0.0013)、术前CT分期(P=0.0003)、粒子活度(P=0.0026)和肿瘤匹配周边剂量(P =0.0021)以及术后病理分期(P=0.0001),均影响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患者的长期生存率.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后显示与预后有关的因素为粒子活度(P=0.017)和肿瘤匹配周边剂量(P=0.000)以及术后病理分期(P =0.0000).结论: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食管鳞癌简单、安全、有效,可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其中粒子活度、MPD和术后病理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125I粒子单粒活度0.5-0.7mCi,肿瘤匹配周边剂量60-70Gy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和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微波凝固治疗(PMCT)与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效果。方法46例原发性大肝癌患者接受TACE联合PMCT治疗,20例接受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后2个月、3个月分别行动态增强CT复查。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毒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综合治疗后3个月,TACE联合PMCT组的有效率为82.61%,明显高于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的有效率55.00%(P〈0.05)。两组的临床总控制率分别为93.47%、85.00%(P〉0.05)。两组发生的毒副反应无明显差异,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TACE联合PMCT及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均为原发性大肝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两组毒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当,前者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华蟾素片联合放射性125I 粒子植入术对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7年2月我院84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与研究组(n=42),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42例设为健康组。对照组采用放射性125I 粒子植入术,研究组采用放射性125I 粒子植入术+华蟾素片,持续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统计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入院时及疗程结束后对比三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血清AFP、CEA水平、生存周期。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后三组血清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且研究组CD3+、CD4+、CD4+/CD8+水平较对照组高,CD8+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后三组血清AFP及CEA水平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AFP及CEA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脱发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9.52%(4/42) vs 14.29%(6/42)]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平均生存期及中位生存期较对照组长(P<0.05)。结论:联合采用华蟾素片及放射性125I 粒子植入术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效果显著,可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清CEA、AFP水平,且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较少,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放射性粒子125I和103Pd植入治疗肝癌的计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国内外关于放射性粒子125I和103Pd植入治疗肝癌的计量学研究。方法:应用Medline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系统,以"肝癌,碘-125,钯-103"为关键词,检索2000-01-2010-06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125I和103Pd的物理学和生物学性质;2)125I和103Pd在治疗肝癌的相关计量学;3)疗效评价及适应证、禁忌证。根据纳入标准分析28篇文献。结果:粒子植入治疗肝癌简单易行,抑瘤效果明显,总体抑瘤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可以达到>70%,并发症很少,止痛效果好,疼痛缓解率>70%,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粒子植入治疗肝癌关键是设置合理的周边匹配剂量,125I的周边匹配剂量(MPD)设置在80~100 Gy,103Pd的MPD为90~130 Gy是合理的。迄今为止,125I和103Pd粒子植入治疗肝癌没有统一的剂量标准,更没有形成系统性规范,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结论:制定出适用于125I和103Pd植入治疗肝癌精确、科学的剂量学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老年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方法 收集同期78例老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采取自愿接受治疗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采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粒子活度为29.6 MBq,处方剂量90~110 Gy;对照组37例采用最佳支持治疗;所有患者均复查并随访,观察其近期疗效、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2.7 %(38/41),疾病控制率97.6 %(40/41),对照组有效率0,疾病控制率16.2 %(6/37)。治疗组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老年人晚期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治疗兔VX2肝移植癌的疗效及其病理变化,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肝癌的可行性.方法:建立荷瘤兔肝移植癌动物模型.对照组(A组)植入空白剂量(OmCi)125I粒子,B组植入1.0mCi125I粒子,C组植入0.7mCi125I粒子,D组植入0.4mCi125I粒子.观察植入前后各组肿瘤体积并计算抑瘤率,切除肿瘤组织进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各治疗组肿瘤大小在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均小于同期对照组(P〈0.01).在不同观察时期抑瘤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抑瘤率变化显著;各个组间抑瘤率差异在治疗后2周最为明显(P〈0.01),以后减小,但均高于D组(P〈0.01).病理切片显示靠近125I粒子处肿瘤细胞坏死,但远离粒子处仍可见存活肿瘤细胞.1.0mCi粒子对正常肝组织损伤较大.结论: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肝癌有效,单个粒子活度以0.7mCi左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 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 材料与方法: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 结果: 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 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院1975年6月~1990年7月共收治食管平滑肌瘤10例,占同期食管肿瘤总数的0.192%(10/1092)。位于食管上段2例,中段5例,下段3例。X线食管钡餐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行食管粘膜外肿瘤摘除9例,食管部分切除1例,效果良好。本文就其诊断与手术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材料与方法: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中晚期贲门癌148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贲门癌手术治疗影响生存率的因素 ,提供今后工作参考。方法 对 14 8例经手术治疗的贲门癌患者进行术后并发症、绝对生存率的X2 检验。结果 本组切除率为 94.5 9% ,近半胃切除占 72 .14 %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67.9%、45 %和 2 4.3 %。病期、外侵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对 5年生存率有显著影响 (P <0 .0 1)。术后并发症以吻合口瘘及肺癌并发症为多见 ,其发生率为 3 .6% ,手术死亡率 1.4%。结论 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根治手术和术后积极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胆囊癌的防治方法。方法分析29例胆囊癌病人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结果。结果术前诊断明确者21例,剖腹探查发现已属晚期,9例为Ⅳ期行根治术,12例为Ⅴ期未行根治术,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术前怀疑胆囊癌者5例,剖腹探查冰冻切片证实为Ⅴ期及Ⅳ期者各1例,Ⅴ期未行根治术,Ⅳ期行根治术,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Ⅲ期者3例,行胆囊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10月、13月、17月死亡。2例术中冰冻切片发现的Ⅱ期胆囊癌,行胆囊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23月、26月死亡。1例意外胆囊癌属Ⅰ期胆囊癌,术后5年半死亡。结论要减少胆囊癌危害,重在及时治疗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17.
食管贲门癌切除术黏膜层单层吻合法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食管、胃及空肠黏膜单层吻合法预防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返流性食管炎的效果.方法 1996年3月~2002年8月手术治疗食管癌235例,贲门癌195例,采用食管-胃及空肠黏膜延长、黏膜单层缝合法.结果术后10 d X线吞钡照片示钡剂通过顺畅,吻合口直径1.5~2 cm.术后随访1年,吞咽顺利,未见吻合口狭窄.结论该术式吻合口径宽,对预防吻合口瘘、狭窄及返流性食管炎效果显著,是食管及胃肠吻合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对恶性肿瘤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接受到更规范更多线的治疗.更多线的化疗及靶向治疗,使一部分恶性肿瘤肝转移患者的肝脏发生类似肝硬化的形态学及临床改变,称之为假性肝硬化.由于假性肝硬化罕见,对于它的认识多来自于个案报道.因此,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关于假性肝硬化的个案报道及相关研究,对其发生机制、影像学及临床表现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胆囊腺瘤癌变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OC曲线,计算胆囊腺瘤癌变的肿瘤大小临界值。应用χ2独立性检验,计算胆囊腺瘤癌变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临床表现与肿瘤位置的相关性。结果:肿瘤良恶性临界值为2.27 cm。胆囊腺瘤癌变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合并结石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大小、肿瘤数目、形态、超声下是否有血流(P<0.05)等临床病理特征有明显相关性。临床症状与肿瘤是否位于胆囊颈部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胆囊腺瘤在超声扫描下表现为单发、无蒂、有血流、直径大于2.27 cm,应高度怀疑已有恶变。肿瘤位于胆囊颈部可引起右上腹胀痛、疼痛向右背部放射、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20.
Otoacoustic emissions have been advocated in the management of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However, otoacoustic emissions cannot differentiate different types of hearing los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find factor that can differentiate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from other common causes of hearing loss in children. Children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and divided in four groups consisting of 25 ears each after pure tone and impedance audiometry: (1)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group, (2) Normal ear group, (3) Sensory-neural hearing loss group, (4) 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 group. Otoacoustic emissions were recorded and results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The normal hearing group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rom other groups but total band reproducibility of 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s did not show any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cases groups. In 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 group 1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rom group 3 and group 1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rom all other groups at 4 kHz. The study did not find any factor that differentiates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from other diseases. Although, 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 can indicate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but impedance audiometry should be the main tool in the management of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