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忠国  王辉  宋纯 《中国肿瘤临床》2007,34(14):815-81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外科治疗后的预后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本院1995年1月至2000年12月158例经病理证实、随诊资料完整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例临床资料,对影响患者生存的12项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根治性切除67例(42.4%)、姑息性切除53例(33.5%)、探查术或最佳支持治疗38例(24.1%) 术后化疗82例(51.9%)、术后未化疗76例(48.1%) 切缘阴性132例(83.5%)、切缘阳性26例(16.5%) 中位生存期41个月,5年生存率27.0%.单因素分析表明,外科治疗方式(P=0.013<0.05)、原发瘤N分期(P=0.003<0.05)、转移灶大小(P=0.037<0.05)及分布(P=0.032<0.05)和切缘(P=0.000<0.001)、辅助性治疗(P=0.041<0.05)为预后影响因素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仅有原发瘤N分期(P=0.004<0.05)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淋巴结转移的相对危险度为2.086.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根治性切除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有效治疗手段 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应恰当选择病例,力求一期根治性切除 不适合一期根治性切除者,应采用新辅助化疗手段,降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期,以期提高根治性切除率,提高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毕春璐  姜青云  蔡琴 《中国肿瘤》2017,26(12):986-994
摘 要:[目的] 系统评价腹腔热灌注(HIPEC)联合直肠肿瘤根治术(CRR)及静脉化疗治疗Ⅱ、Ⅲ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万方数据,纳入国内外采用腹腔热灌注联合直肠肿瘤根治术及静脉化疗(CHC)对比结直肠肿瘤根治术联合静脉化疗(CC)治疗Ⅱ、Ⅲ期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7年2月。采用RevMan 5.3 软件对纳入文献的1、2、3、5年生存率及2年局部复发率进行Meta 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 11 个 RCT,共933例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CHC组2、3、5年生存率均优于CC组,两组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2年生存率OR为3.06(95%CI:1.54~6.11,P=0.001);3年生存率OR为2.60(95%CI:1.76~3.83,P <0.00001);5年生存率OR为2.37(95%CI:1.38~4.07,P=0.002);1年生存率OR为1.51(95%CI:0.56~4.07,P=0.42);CHC组2年局部复发率低于CC组,OR为0.20(95%CI:0.08~0.47,P=0.0002)。[结论] 与CC模式相比,CHC模式可以有效提高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利用循环肿瘤细胞(CTCs)评估结直肠癌肝转移微波消融治疗的疗效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在南京市第二医院因结直肠癌肝转移行肝脏病灶微波消融治疗的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纳入术前与术后CTCs检测结果。计数资料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结果 经影像学评估,29例患者局部病灶微波消融的近期疗效为完全消融者8例、部分消融16例和进展5例。29例患者微波消融术后CTCs测量值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89,P=0.013);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后CTCs升高与否、结直肠癌原发部位、同时性或异时性肝转移与微波消融近期疗效均无关(P>0.05)。微波消融术后CTCs数目<7个/ml患者局部肝转移病灶的近期疗效优于术后CTCs数目≥7个/ml者(P=0.031)。29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OS)为30.0个月(95%CI:10.7~49.3个月)。入组患者的年龄、结直肠癌原发部位及肝转移后的治疗方式与中位OS相关(P<0.05),而性别、同时性或异时性肝转移、术后CTCs升高与否及术后CTCs值/ml与中位OS均无关(P>0.05)。结论 微波消融是结直肠癌肝转移局部治疗的有效手段,治疗前后CTCs数量的监测可能有助于评估其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癌术后放化疗联合DC-CIK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放化疗联合树突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对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行放化疗联合HPS70(Heat Shock Protain70)负载的DC-CIK细胞疗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1∶1配对的方法 ,以性别、年龄、部位、病理分期、AJCC(1997)中临床分期、术后辅助化疗方案、是否接受术后辅助放疗为指标,在同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但未行DC-CIK细胞疗法的患者中选择51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OS)和3年无病生存率(DFS)。结果 DC-CIK治疗组及对照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88.2%和68.6%,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DC-CIK治疗组及对照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3.1%和27.5%,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放化疗联合DC-CIK细胞疗法,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局限性肝转移多种治疗方法的价值。[方法]对我院1987年-2000年收治的原发癌根治术后的引例结直肠癌局限性肝转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原发癌加肝转移灶切除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46.9%、32.1%,而肝转移灶未治疗的患者分别为26.7%、0、0,两者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肝转移灶微波固化和无水酒精注射及肝脏区域化疗合并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74.2%、42.9%、19.2%,其与肝转移灶切除组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肝转移灶未治疗组的1、3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结直肠癌局限性肝转移患者,应尽可能彻底切除原发癌和肝转移灶,肝转移灶微波固化和无水酒精注射及肝脏区域化疗是其治疗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期指导外科治疗决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1994年8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231例,分析其预后与临床病理凶素的关系.结果 确诊时合并肝转移患者占同期结直肠癌患者总数的8.46%(231/2732).该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2%、21.9%,和11.4%,中位生存时间19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周径(P=0.017)、浆膜侵犯(P=0.000)、肝转移分期(P=0.000)、浸润深度(P=0.010)、肿瘤分化程度(P=0.007)、手术方式(P=0.000)和化疗(P=0.041)影响患者预后.肝转移H1组患者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8.4%、39.7%和21.3%,肝转移H2组分别为64.1%、15.7%和7.8%,肝转移H3组分别为55.0%、9.2%和0.0%(P<0.01).根治性手术组患者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4.6%、37.9%和19.8%.姑息手术组分别为60.2%、24.0%和0.05%,减状手术或者未手术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7.0%、0.09%和0.0%(P<0.01).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肝转移分期(P=0.000)和手术方式(P=0.010)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结直肠癌肝转移分期影响预后.应早期发现和诊治.对于结直肠癌仅有肝转移的患者应尽可能手术切除原发灶和肝转移病灶.化疗可以改善姑息术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手术、化疗及局部治疗等对结直肠癌异时性肝转移预后的影响,并对结直肠癌异时性肝转移其他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3-01-01-2008-12-31收治的137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结直肠癌异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用Kaplan-Meier法及Cox模型分析生存情况,并对治疗方法、转移灶位置及数目以及CEA水平等相关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37例异时性肝转移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23.81个月,1年生存率为68.61%,3年生存率为19.71%,5年生存率为5.11%.其中手术组5年生存率为23.81%,明显高于非手术组的2.5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x2=8.776,P=0.003)、KPS评分(x2=20.420,P<0.001)、转移灶分布(x2=8.513,P=0.004)、血清CEA水平(x2=22.009,P<0.001)、肝外转移(x2=5.316,P=0.021)、原发灶浸润深度(x2=11.474,P=0.001)、淋巴结转移(x2=15.881,P<0.001)及治疗方式(x2=8.670,P=0.003)与患者的预后相关;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617,95%CI:1.126~2.323,P<0.009)、KPS评分(HR=1.917,95%CI:1.316~2.793,P=0.001)、血清CEA水平(HR=2.185,95%CI:1.495~3.194,P<0.001)、淋巴结转移(HR=1.915,95%CI:1.120~1.853,P=0.004)、肝外转移(HR=0.562,95%CI:0.379~0.833,P=0.004)及治疗方式(HR=1.325,95%CI:1.459~2.300,P<0.001)是结直肠癌异时性肝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对于具有手术指征者优先考虑手术联合化疗,综合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高建新  路夷平 《癌症进展》2019,17(9):1094-1097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5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125)与研究组(n=125)。对照组采取单纯化疗,研究组采取手术联合化疗,统计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并分析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5个月,长于对照组患者的14个月(P﹤0.05);且研究组患者1年及2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转移病灶累及肝叶数目、转移病灶直径、治疗前癌胚抗原(CEA)水平、治疗前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介入治疗次数及有无其他部位转移、是否接受局部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肝转移病灶累及双叶、治疗前CEA﹥5 ng/ml、治疗前CA19-9﹥37 U/ml、单次介入治疗、未接受局部治疗为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采取手术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可延长患者生存期,且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肝转移病灶累及双叶、治疗前CEA﹥5 ng/ml、治疗前CA19-9﹥37 U/ml、单次介入治疗、未接受局部治疗,临床可针对上述因素及时采取对应防治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赵爽爽  许青 《现代肿瘤医学》2016,(24):3953-3956
目的:探讨首次化疗前 D -二聚体水平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检测62例复发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前 D -二聚体水平,分析其与临床因素、化疗疗效、总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D -二聚体低水平组与高水平组在各临床因素间、化疗疗效间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 CEA 水平、D -二聚体水平是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HR =3.454,95% CI =1.151~10.369, P =0.027;HR =2.380,95% CI =1.082~5.253,P =0.031)。结论:D -二聚体水平可作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期的预后因素,但不足以预测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10.
c-metprotoncogene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早期诊断肝转移对结直肠癌预后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c—metprotoncogene(c—met)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关系,评价其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无肝转移、术时合并肝转移和术后发生肝转移各30例结直肠癌组织、30例癌旁正常粘膜组织中的c—met表达水平,分析与性别、年龄、Dukes分期等临床特征之间的联系,比较无肝转移、术后肝转移、术时肝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c—met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c—met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术前CEA和CA19-9无关(P〉0.05),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met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粘膜组织(P〈0.05);c—met在术时肝转移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无肝转移组(P〈0.05),术后肝转移组与无肝转移组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met过度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肝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为防治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本院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 604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呼吸道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n=40)和对照组(n=1 564)。比较两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为2.5%(40/1 604)。感染组术前白蛋白水平<35 g/L的患者比例较对照组增高(27.5%vs 13.1%,P=0.0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白蛋白水平<35 g/L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OR=2.121,95%CI:1.019~4.416,P=0.044)。结论 术前白蛋白水平<35 g/L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CEA E-cadherin表达与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CEA和上皮粘附分子E-cadherin在结直肠癌的表达及其对肝转移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动态检测6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血清CEA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术后标本E-cadherin表达。结果:在26例肝转移组中24例(92.3%)患者出现不同程度CEA升高,在34例非肝转移组中共有9例(26.5%)患者出现CEA升高(P=0.004)。结直肠癌原发灶分化程度不同E-cadherin表达也有差异。但是不同T分期和N分期同E-cadherin表达无明显联系。E-cadherin表达阳性肝转移率明显低于阴性肝转移率,生存分析显示不同表达状态其肝转移出现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EA水平检测同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相关;组织E-cadherin表达同结直肠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和术后肝转移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肺转移根治性切除术后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根治性切除术的60例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患者肺转移瘤切除术后和结直肠癌切除术后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3.7%和74.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转移瘤数目和无瘤间期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总生存率有关(均P<0.05),肺转移瘤切除前癌胚抗原(CEA)水平、肺转移瘸数目、有无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与肺转移瘤切除术后患者的生存率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转移瘤数目和无瘤间期是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2.691,95% CI为1.072~6.754;OR=0.979,95% CI为0.963~0.994),肺转移瘤数目、有无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是肺转移瘤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3.319,95% CI为1.274~8.648;OR=3.414,95% CI为1.340~8.695).结论 经过严格选择的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尤其是单发肺转移及无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可获得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灌注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结直肠癌肝转移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每组2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灌注术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86%(P <005);观察组1 a 生存率为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 <005)。观察组疾病进展时间为为(84±03)个月,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04)个月(P <005)。观察组总生存时间为(156±06)月,略高于对照组的(148±09)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O 05)。骨髓抑制、转氨酶升高、恶心呕吐、周围神经毒性为2组的主要毒副反应。结论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灌注术可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存。  相似文献   

15.
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静脉化疗联合早期腹腔化疗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静脉化疗联合术后早期腹腔化疗对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及肝转移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68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身静脉化疗 术后早期腹腔化疗(联合化疗组)34例;单纯全身静脉化疗(静脉化疗组)34例.观察两种治疗方法两组患者肝转移率和生存情况及毒副作用.[结果]联合化疗组3年生存率73.5%,静脉化疗组为61.8%(P<0.05).联合化疗组肝转移率为29.4%,静脉化疗组为44.1%(P<0.05).联合化疗组的胃肠道反应率、骨髓抑制率及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67.6%、55.9%、29.4%,大多为Ⅰ、Ⅱ级,与静脉化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身静脉化疗联合术后早期腹腔化疗能明显减少大肠癌的复发和肝转移,提高生存率,联合化疗毒性虽然比单纯静脉化疗重,仍在可以耐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术前5-FU化疗及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血液CK20mRNA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普通外科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术前化疗组各15例。术前化疗方案:CF 200mg ivgtt d1-d3、5-FU 500mg ivgtt d1-d3,化疗结束次日进行手术。两组患者均取术前(化疗组为化疗前1日及术前)、术中癌灶回流至门静脉血,术后首日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各5ml;另设15份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标本作为正常人群对照。以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血标本中CK20mRNA含量。结果:15例健康体检者中,CK20mRNA均未检出;30例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前外周血指标检出率如下:CK20mRNA为80.0%,其含量与肿瘤浸润深度(T)、淋巴结转移(N)、远处转移(M)、术后病理分期(TNM)、脉管或淋巴管癌栓正相关(P〈0.05),而与分化程度、神经侵犯、性别、年龄无关。化疗组患者化疗前后CK20mRNA(P=0.055)含量降低,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对照组手术前后外周血中CK20mR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与术前外周血中CK20mRNA含量,化疗组指标降低病例数多于对照组,且CK20mRNA含量的变化具显著意义(P=0.004)。结论:外周血CK20mRNA为结直肠癌微转移检测的敏感指标。就观察术前化疗效果而言,CK20mRNA有明显下降。术前5-FU化疗可以降低外周血及回流入门静脉血中微转移的程度,提示对TNM II、III期结直肠癌患者开展规范新辅助化疗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肝转移作为最常见的转移途径之一,尚缺乏有效的预测、评估指标,本文即探讨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比较术后2年发生肝转移107例Dukes B或C期结直肠癌患者与术后2年无肝转移100例患者的血清CEA水平、分析病理切片分化级别、转移淋巴结、淋巴管侵袭以及静脉侵袭的情况。结果:发生肝转移患者远距离淋巴结转移、淋巴管侵袭及镜下静脉侵袭发生率升高,术后CEA持续升高,与无肝转移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直肠癌术中未发现肝转移但有远距离淋巴结转移、淋巴管侵袭或镜下静脉侵袭以及术后CEA持续升高,预示发生肝转移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术前放疗对可切除直肠癌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探讨术前放疗在可切除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在Pubmed及CNKI数据库中检索"术前放疗"和"直肠癌"的相关研究,抽取及计算直肠癌术前放疗与单纯手术生存率的比值比(OR)和95% CI,运用荟萃分析估算汇总的OR值及95% CI,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分层分析及发表偏倚的检验.结果 发表于1990年至2013年间的17篇文献纳入到本研究中,包括4 489例术前放疗患者和4 521名单纯手术患者,术前放疗的总剂量在15~50 Gy之间.和单纯手术组比较,术前放疗可显著延长直肠癌术后患者的生存时间,汇总后OR值为1.18(95% CI为1.08~1.29).分层分析显示在亚洲人群和使用常规分割放疗方式,术前放疗在延长直肠癌术后患者的生存时间方面,未显示出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直肠癌根治术前辅助放疗可提高可切除直肠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杨光  杨奕  何东风 《陕西肿瘤医学》2011,(10):2036-2038
目的:研究中晚期肝细胞性肝癌切除术前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是否能够降低术后复发及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100例术前辅以介入治疗(介入组),另外100例作为同期对照组(未介入组),比较两组的累计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结果:介入组和未介入组1、2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1、2年生存率(83%、62%)亦高于未介入组(47%、33%),两组术后累计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患者均未出现与介入治疗相关的肝、肾毒性或影响手术的不良反应。结论:中晚期肝细胞性肝癌术前辅以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可显著提高术后生存率,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20.
Raf 激酶抑制蛋白在Ⅱ期结直肠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RKIP在Ⅱ期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30 例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RKIP在原发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合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RKIP的表达水平与Ⅱ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RKIP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相应癌旁组织(P<0.001)。 与无复发转移患者相比,复发转移患者癌组织中RKIP的表达明显降低(P=0.034)。 RKIP高表达组的10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明显优于RKIP低/中表达组(89% vs 75% ,P=0.032);与RKIP低/中表达组相比,RKIP高表达组的10年总生存期有延长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71% vs88% ,P=0.058)。 RKIP表达下降(HR0.37;95% CI:0.13~0.99;P=0.040)和术前CEA 水平升高(HR3.50;95% CI:1.30~9.37;P=0.013)是Ⅱ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RKIP在Ⅱ期结直肠癌原发肿瘤组织中表达下调,高表达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明显延长,提示RKIP表达水平是Ⅱ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