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肺癌已成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肺癌病死率已居肿瘤死亡率首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的80%以上,且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因此内科治疗仍是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近十年来以化疗为主的治疗手段并未使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获得突破性进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不断深入,其中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肿瘤血管生成作为靶点的药物为主,部分药物已经在晚期NSCLC治疗中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21世纪分子靶向治疗已取得了飞跃的进展,许多新的靶向性治疗研究为NSCLC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途径.本研究将从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为靶点药物,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以及多靶点抗肿瘤药物3个方面就目前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胡嘉芮  李占林 《中国肿瘤》2023,32(8):617-623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是NSCLC最常见的驱动基因突变。EGFR突变促进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TME),但研究发现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后TME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可能为优化随后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提供线索。临床前研究提示抗血管生成药物可以通过促进效应细胞浸润、减少免疫抑制等改善TME免疫抑制状态,增强ICIs疗效,ICIs也可促进血管正常化,两者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EGFR-TKI耐药机制相对复杂,在缺乏特异性耐药机制患者中,单纯化疗或单纯ICIs获益有限,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ICIs相关临床研究提示对于晚期EGFR-TKI耐药NSCLC患者可改善预后。全文就晚期EGFR突变NSCLC的TKI治疗对TME的影响、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ICIs的生物学原理、EGFR-TKI耐药后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ICIs相关临床研究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上皮细胞膜表面,在恶性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的进展、凋亡抑制、新瘤血管生成及其转移能力等密切相关。研究发现,作为新的治疗手段,通过抑制EGFR的表达可改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效果。现综述EGFR靶向治疗在NSCLC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非小细胞肺癌肿瘤血管生成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小细胞肺癌(NSCLC)侵袭性生长、转移和预后依赖于血管生成.而血管生成受控于生长因子与细胞凋亡因子、蛋白水解酶和粘附分子间的复杂作用.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生长因子反义RNA、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和天然抗血管生成肽类物质等具有良好的抗血管生成作用,为NSCLC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抑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肺癌是当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肿瘤之一[1]。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化疗效果仍然不够理想,尽管新药(吉西他滨、紫杉类、长春瑞滨)和铂类联合组成的第3代化疗方案疗效有一定提高,但患者的生存受益仍然有限[2-3]。近年来,抗血管生成治疗已经成为治疗肿瘤侵袭和转移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4-5]。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化疗药联合有可能提高疗效,带来生存受益。  相似文献   

6.
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患者来说,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及抗血管生成治疗虽然可以改善其预后,但经相关研究发现,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不尽人意。近年来以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抑制剂为代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为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探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抗血管生成药物、放疗的各项治疗策略是目前肿瘤界的热门话题,本文将对NSCLC联合免疫治疗的现状进行总结与讨论。  相似文献   

7.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和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方面都已被证实临床获益。近年来研究表明,抗EGFR和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能进一步提高晚期NSCLC的治疗疗效,甚至可以缓解EGFR-TKI耐药现象。根据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不同分类,目前临床研究主要包括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单克隆抗体贝伐珠单抗联合EGFR-TKI和多靶点抗血管生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EGFR-TKI,其中前者的研究结果在安全性和效果方面尤为理想,因而有望成为部分晚期NSCLC患者新的治疗标准。  相似文献   

8.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增殖、浸润、转移都需要新生血管的支持,抗血管生成治疗已成为一种重要治疗手段。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作为关键的促血管生成因子,是目前NSCLC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的主要靶点。这些药物主要包括以VEGF或其受体VEGFR为靶点的单克隆抗体,及阻断VEGFR下游信号通路传导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VEGFR-TKI)两类。目前有两种抗血管生成单克隆抗体,贝伐单抗及雷莫卢单抗,被批准联合化疗一线或二线治疗原位进展或转移的NSCLC。多种VEGFR-TKI治疗NSCLC的临床试验均以失败告终,目前仅有安罗替尼在我国被批准用于NSCLC的三线治疗,而尼达尼布联合化疗在二线治疗中也显示了良好的生存获益。本篇综述我们将回顾总结抗血管生成药物单药或与其他抗肿瘤药物联用成功应用于NSCLC治疗的临床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9.
Zeng HS  Guo QS  Guan Y 《中华肿瘤杂志》2011,33(7):527-528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全部肺癌的80%~85%,局部复发和转移是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具有刺激血管和淋巴管生成的双重作用,其表达与肿瘤的血管和淋巴管生成及转移有关[1].我们探讨了VEGF-C在NSCLC患者外周血、淋巴结和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和相关性,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肿瘤高血压发生的规律及其高危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自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应用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60例,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及症状体征、肿瘤类型、治疗方案、ECOG及既往病史。结果:160患者年龄16~86岁,平均年龄(46.5±16.5)岁,男性共132例,女性28例,共有42例发生高血压,其中Ⅰ级6例,占14.28%,Ⅱ级15例,占35.72%,Ⅲ级21例,占50.00%,无高血压危象发生,经药物控制后血压稳定率100%。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既往高血压病史及肿瘤类型与抗血管生成药物致高血压有关(P<0.05),而性别、药物类型和ECOG评分均与抗血管生成药物致高血压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年龄(OR=2.850,95%CI:1.173~6.925)及既往高血压(OR=5.483,95%CI:2.945~10.209)为抗血管生成药物致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肿瘤,高血压发生率较高,以中度为主,药物控制良好,既往高血压史、肾癌等是抗血管生成药物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