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1984年3月~11月,在河北省食管癌高发地区涉县拉网普查的基础上,我们采用食管贲门细胞学拉网、纤维内镜及X线检查联合应用的方法进行贲门癌的早期诊断。X线检查贲门仅为粘膜轻微改变或未见改变,内镜检查仅为粘膜浅表性改变时,如果拉网及分段拉网两次发现腺癌细胞或内镜检查咬检阳性或贲门刷检阳性者,三项中具备一项即可诊断为早期贲门癌,共查出14例早期贲门癌。9例切除,8例病理为贲门粘膜内癌,1例为贲门粘膜高度不典型增生伴良性溃疡。  相似文献   

2.
食管吞网细胞诊断学的建立与食管癌现场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琼 《中国肿瘤》2000,9(5):215-217
我国太行山区林县、鹤壁一带食管癌的发病与死亡率高居世界之最,每死亡5人中就有一人为食管癌。1959年起大批专家技术人员进驻该地,建成了我国多学科大协作的食管瘤现场综合防治研究基地、当时食管癌临床诊断的主要手段为X线造影,只能发现中晚期病变。食管镜检查,病人痛苦很大、并有导致出血、穿孔危险,对早期癌也不敏感。因而,首要的关键就是必须找到一个准确、安全、实用的诊断方法。1 双腔塑胶管网囊食管细胞采取器的研制 我们从脱落细胞学诊断宫颈早期癌的成功,联想用食管脱落细胞诊断早期食管癌。1949年Imbrig…  相似文献   

3.
目前上消化道癌确诊的主要方法为内镜直视下粘膜病理组织检查,将快速印片细胞学检查(下称印检)与病理检查(下称病检)联合使用(下称两检),可提高癌肿的阳性检出率及内镜诊断的准确性。我院1988年3月至1990年6月,内镜、印检、病检联合使用,诊断上消化道癌399例,其中食管癌237例、贲门癌73例、胃癌87例、胃溃疡2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1984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医务人员在河南林县食管癌高发区进行了食管癌普查,X线检查177例,均为细胞学发现有鳞癌细胞者。X线诊断早期癌122例,高度可疑早期癌21例,X线阴性34例。食管镜及病理证实早期癌160例,食管上皮不典型增生17例。所有病例作了X线与食管镜的对照观察。X线诊断的准确性为81.4%,敏感性为84.3%,假阳性为4.4%,假阴性14.1%。以上结果表明X线检查在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中有较重要的作用,但是最后的诊断需内镜与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5.
早期食管癌在组织学上的定义是指癌仅侵犯粘膜及粘膜下层而无淋巴转移者。五年生存率日本有人报道为67.8%,国内文献及Levine 报道为90%以上。早期食管癌进展缓慢,可以在4~5年或更长时间处于相对稳定的早期癌状态,牛尾认为早期食管(ep 癌、mm癌)发展缓慢,但一旦浸润到粘膜下层则进展迅速,可见食管癌早发现早诊断的重要。食管镜可直接观察病变部位并对可疑病变活检进行病理检查,故是早期食管癌最可靠的诊断手段,文献报道内镜诊断早期食管癌的阳性率为93.04%,近几年来,经内镜的食管粘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FICE联合放大内镜对Barrett食管和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60例Barrett食管患者和74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染色放大内镜和FICE联合放大内镜检测,同时进行病理组织活检,内镜下诊断结果 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染色放大内镜检测Barrett食管和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低于FICE联合放大内镜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放大内镜对特殊肠化型上皮和异型增生检出率低于FICE联合放大内镜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ICE联合放大内镜对Barrett食管和早期食管癌患者腺管开口和毛细血管形态的清晰度均优于染色放大内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FICE联合放大内镜可明显提高Barrett食管和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对于Barrett食管和早期食管癌患者的诊断及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源于食管粘膜下鳞癌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生物学特性。方法 分析病理证实的27例源于食管粘膜下鳞癌的X线、内镜及临床特征,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患者吞咽障碍轻微,进展缓慢,内镜示肿物向食管腔内不同程度隆起,表面被覆食管粘膜;X线示食管腔内呈偏心性、坡状充盈缺损,局限性僵硬或轻度狭窄。淋巴结转移率为55.6%,术后随访1~4年,转移率为47.8%,其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0.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肉瘤五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食管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通过5例食管癌肉瘤术前X线钡餐造影术、纤维内窥镜观察,并术后病理检查、免疫组化学染色、随访。结果 5例食管癌肉瘤术前仅1例确诊,4例诊断为鳞癌。肿瘤为带蒂的息肉型,癌的浸润限于粘膜层。癌与肉瘤成分相间混杂但无移行过渡,免疫组化染色各自表达相应抗体。术后随访:5年以上3例,2 ̄5年2例,患者健在。结论 食管癌内瘤术前X线钡餐造影和胃镜难以确诊。其组织学上有别  相似文献   

9.
全食管粘膜碘染色在食管癌术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管粘膜碘染色是一种新兴的内镜诊断技术,称之为碘染色内镜检查(LCE),目前主要用于早期食管癌的检测与诊断。自1998年2月~2001年2月对461例拟行手术的食管癌病例进行了此项检查,旨在观察其在食管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发现这一方法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病变范围和提高多发癌灶的检出率,对外科手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8年2月~2001年2月对623例食管癌病例行LCE,其中518例接受手术治疗,461例作为本组观察对象。全组461例,男359…  相似文献   

10.
《肿瘤防治研究》1974,2(4):28-31
 食管的细胞学检查不但可以确诊食管部位的癌,同时还能查见粘膜上皮是否有炎症与增生等病变。近年来我们在食管癌高发地区深入农村,与当地基层卫生人员结合进行食管细胞学普查,发现不仅食管癌患病率高,而且食管上皮细胞增生的患病率也相应的高,本文从食管上皮细胞增生与食管癌的患病率的对比分析、食管上皮细胞增生病人的随访与早期食管癌的癌旁上皮检查等方面的观察,以探讨食管上皮增生与癌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食管的鳞状细胞癌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其发病率在世界各地相差悬殊。在中国70%的食管癌通过普查早期发现,经手术治疗者5年存活率高于90%,而未经治疗者为62.5%。而在美国所有食管癌的5年存活率近10%。通过普查发现早期食管癌是一公共健康问题。球网脱落细胞学检查是肯定的早期诊断方法。原位癌及侵入的病变在内镜和大体检查中是不明显的,实际66%的病人可由常规内镜检查漏诊,同时食管炎和原位癌  相似文献   

12.
曹小琴  郭兰伟  刘曙正 《中国肿瘤》2019,28(10):731-737
摘 要:[目的]探讨非高发区食管癌筛查人群的食管病理分布,评价食管癌筛查检出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食管癌发病率不高于河南省平均发病水平的3个县/市为研究现场,对当地40~69岁居民进行风险问卷评估,对高危人群开展以食管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为技术的食管内镜检查,并对内镜下异常的病变进行病理活检确诊。诊断结果以病理结果为标准。描述不同性别及年龄组人群食管病理分布。[结果] 参加食管癌内镜筛查人数23 733人,进行活检人数13 679人,活检率57.64%。食管疾病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食管炎性疾病、鳞状上皮轻度异型增生、鳞状上皮中度异型增生、鳞状上皮重度异型增生、食管早期癌、浸润癌。食管各类病变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且在男性人群中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内镜活检病理人群中,各类食管异常病理占比39.92%,癌前病变及食管癌占比7.28%,早期癌及以上病变占0.69%。内镜筛查人群中,各类食管异常病理占23.00%,癌前病变及食管癌占4.19%,早期癌及以上病变占0.39%。[结论] 内镜下碘染色技术用于非高发区人群食管癌筛查,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高发区食管癌筛查检出率。非高发区人群的食管癌筛查策略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平滑肌瘤8例,男5例,女3例,年龄30~58岁。5例术前经X线钡剂造影或内窥镜检确诊,经开胸行肿瘤摘除术;3例行开胸瘤体食管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其中行食管癌、贲门癌根治切除术中发现食管平滑肌瘤各1例,另1例术前误诊为食管中段癌经术后病理证实。作者分析了肿瘤的病理分型、误诊原因、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食管X线检查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方法;不典型的瘤体食管X线钡剂造影像或瘤体长度小于1cm时内窥镜检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粘膜外肿瘤摘除加肌层修补术是目前简便、安全、损伤小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赵守华  赫捷 《肿瘤》2008,28(2):177-180
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预后,脱落细胞学和内镜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提高了高危人群中食管癌的检出率,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则增加了诊断的准确性,血清肿瘤标志物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但其准确性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在诊断上消化道多原发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6月-2011年6月,接受胃镜检查患者2 452例。对检查中发现的可疑病灶分别使用普通白光内镜和窄带成像内镜观察病灶的形态、范围,同时应用放大内镜手动变焦观察黏膜表面腺管开口及微血管形态。对活检病理确诊的癌灶采用超声内镜、腹部CT或手术标本病理进行T分期。结果2 452例患者中检出多原发癌13例,均为同时双原发癌,检出率为0.53%。13例患者中合并早期癌的比例为30.8%(4/13),包括食管原位癌2例,胃黏膜内癌2例。结论早期癌在上消化道多原发癌中并不少见,但病灶隐匿,普通白光内镜检查容易漏诊,NBI可以提高其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肿瘤防治研究》1976,4(1):32-33
我们遵照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教导,多年来在太行山食管癌高发地区进行食管癌防治工作,使用食管脱落细胞检查和X线粘膜造影相结合的检查方法,发现了不少早期食管癌病例。因此对研究食管癌早期诊断,病程时间等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就早期食管癌19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提高早期食管癌的确诊率和远期生存率。方法对1977年1月至1997年9月手术治疗的72例早期食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X线检查的检出率为81.9%(59/72)、纤维食管镜检查的确诊率为89.1%(57/64)、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的确诊率为91.7%(11/12);术后5、10、1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1.2%(31/34)、66.7%(14/21)和62.5%(5/8)。结论高度重视早期食管癌的症状,选择针对性检查方法,必要时采用多项检查方法,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可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术后食管癌复发和转移是早期食管癌术后的主要死亡原因,因此,对早期食管癌也应按肿瘤外科的原则行食管的次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早期食管癌的确诊和定位比较困难,常规内镜检查也时有漏诊发生。1996年1月至1997年2月我们在常规内镜检查基础上应用色素卢戈氏液进行食管粘膜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取得满意结果。资料常规镜检中22例病人因发现可疑早期食管癌灶而入选,另20例内镜下诊断为食管炎为排除早期食管癌而进行染色检查,共计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32~73岁,平均53.2岁;临床症状有进食后烧灼感及梗噎感等,病程0.5~2.5年。方法1.应用Pentax—300电子胃镜常规内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用生理盐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食管,照相并记录病灶情况;2.将…  相似文献   

19.
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肿瘤防治研究》1974,2(2):26-35
 食管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为食管鳞癌)是我国北方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有关它的病理形态研究虽有不少报导,但都属晚期浸润癌。为了了解早期食管鳞癌的组织学特征,曾有一些作者对晚期食管鳞癌癌旁上皮与非食管癌尸检的食管进行研究。食管原位癌迄今仅见一、二例报导。最近Nabeya等报导了28例早期食管癌,但其中浸润深度达粘膜内3例,粘膜下25例,没有一例原位癌。  相似文献   

20.
作者报告了手术切除的早期食管癌贲门癌19例,占同期食管癌贲门癌手术的3.2%。全组男9例,女10例,年龄36~64岁,其中食管上段癌3例,中段癌13例,下段癌1例,贲门癌2例。临床症状:进食梗喷者13例,胸骨后疼痛7例,呕血1例。19例病人均作了X线钡餐检查,13例行胃镜检查,11例行食管拉网。全组病例左侧开胸手术根治,5例术中不能探及肿块都切开食管及贲门腔内观察或纱布涂擦破片检查发现癌灶。对早期食管癌贲门癌的病理肉眼分型,癌肿分类及浸润深度进行了描述。作者对影响早期食管癌贲门癌检出率的因素、早期癌的临床症状与病变的关系、提高早期癌检出率的途径及早期食管癌贲门癌的手术治疗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