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2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MVT)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 23例 M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中男 17例,女 6例;平均年龄 42岁.有 20例为急性 MVT,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便血等.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出率 94.1%;腹部 CT的检出率 100%.非手术治疗包括抗凝、溶栓及对症等,治愈率 81.8% (9/11例 );手术治疗 12例,包括肠切除和 Fogarty导管经肠系膜切缘的静脉分支切除肠系膜静脉血栓;手术并发症 33.3% (4/12例 ),其中顽固性腹水 2例,进食后腹痛 2例.住院期间死亡 2例 (8.7% ).随访 2个月至 9年,复发 3例,系出院后自行停用抗凝药物;死亡 3例,死因分别为心肌梗死、肝癌和肝硬化.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和 CT扫描对 MVT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抗凝治疗和手术是 MVT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和肠系膜静脉血栓(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MVT)形成的成因及诊治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以来收治脾切除术后门静脉及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脾切除后静脉系血栓的发生率为4.3%(12/280),其中PVT发生率为3.2%(9/280),MVT发生率为1.1%(3/280)。PVT和MVT患者均出现白细胞增多,血小板计数升高,D-D二聚体检测阳性和凝血功能异常。彩色多普勒超声、增强CT检查及MRA门静脉成像确诊9例,同时行肠系膜上动脉血管造影确诊1例,因急性肠梗阻剖腹探查术确诊2例。9例经积极的全身抗凝、祛聚、溶栓治疗1~2周好转出院。2例MVT因肠坏死行小肠切除肠吻合术,术后全身抗凝、祛聚治疗,痊愈出院。1例PVT血栓急性发展至肝内门静脉,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脾切除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早期诊断与及时抗凝治疗对预后有重要影响。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系膜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13例肠系膜血管疾病(MVD)患者的临床资料。13例患者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MAE)7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MVT)6例。 结果:13例患者均以急性腹痛就诊,分别行Doplex血管超声、CT、CTA、MRI检查,其中Doplex血管超声早期发现病变10例。3例患者接受非手术治疗;10例出现腹膜炎体征的患者行手术治疗,包括静脉切开取栓、Fogarty导管取栓、坏死肠管切除,术后均行了抗凝治疗。13例患者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结论:MVD易与其他急腹症混淆,其诊断有赖于对该病的高度临床警觉性与针对性检查,早期诊断与积极处理是成功治疗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肠系膜静脉血栓(MVT)发病率较低,约5%~15%患者可导致急性肠系膜缺血。临床体征无特异性,最常见的症状为腹痛。早期的CT诊断、正规的抗凝治疗、介入或手术恢复血流及加强监护等是治疗成功的基础。本文就MVT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策略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治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Wang Y  Li J  He S 《中华外科杂志》1997,35(7):443-445
作者报告了1967年-1995年收治的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6例的治疗经验。患者初诊主诉均为腹痛,13例有明显易患因素。1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行抗凝治疗后病情缓解出院,其余15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前仅1例仍,误诊14例。术后死亡7例,治愈8例,作者认为该病易患因素、症状与体征不相称的特点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T、选择性血管造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早期手术切除受累肠管及其系膜、及早行抗凝治疗是降  相似文献   

6.
腹部术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治疗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腹部手术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的诊治情况。结果:所有患初期症状重而体征轻,再次手术前仅1例确诊。4例患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全部经手术治愈。结论:该病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腹部手术后发生剧烈腹痛应想到本病的可能性,彩色多普勒超声,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敏感方法,早期行受累肠管及其系膜切除,有门静脉血栓时行门静脉取栓及早行抗凝治疗是本病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伍松合  唐乾利  李峰  李晴 《腹部外科》2001,14(2):104-105
目的 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MV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总结 2 0例MVT的临床经验 ,从病因、临床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2 0例MVT治愈 12例 ,死亡 8例。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 ,有 8例行二次手术。结论 MVT诊断缺乏特异性 ,B型超声和CT是较敏感的检查方法。早期彻底切除坏死肠段 ,包括静脉阻塞的肠系膜部分 ,及术中、术后抗凝治疗是防止复发、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探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MVT)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至2007年收治的10例MVT患者。结果继发性MVT患者占发病的绝大多数(70%,7/10例),早期症状不典型,主要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便血,误诊率60%(6/10)。9例手术患者均出现小肠坏死,切除坏死肠段和术后的抗凝是治疗关键。对比增强的CT是该病的首选检查方法。结论MVT是少见急腹症,容易导致诊治延误,对比增强CT是首选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手术和抗凝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早期在未出现腹膜炎之前可采用保守的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9.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治(附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报告了1967年~1995年收治的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6例的治疗经验。患者初诊主诉均为腹痛,13例有明显易患因素。1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行抗凝治疗后病情缓解出院,其余15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前仅1例确诊,误诊14例。术后死亡7例,治愈8例。作者认为该病易患因素、症状与体征不相称的特点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T、选择性血管造影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早期手术切除受累肠管及其系膜、及早行抗凝治疗是降低本病死亡率和复发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AMI)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均以急性剧烈腹痛为首发症状,13例有腹膜刺激征,5例出现腹膜炎并休克,CT检查确诊20例。14例经全身抗凝、溶栓治愈;手术治疗13例,12例切除坏死肠管,治愈7例,死亡6例,因放弃治疗死亡2例。结论 AMI临床上缺少特异表现,超声、血管造影及多排螺旋CT肠系膜血管成像有助于AMI的早期诊断,根据患者情况早期抗凝溶栓或手术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致肠坏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用武 《腹部外科》2006,19(5):287-288
目的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2005年间收治的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8例的临床资料。本组术前误诊率为100%,全部为术中确诊。手术方式均为坏死肠段切除+小肠对端吻合。结果本组术后死亡1例,近期复发2例,出现明显短肠综合征3例。结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误诊率相当高。其手术方式以坏死肠段切除为主。术中及术后抗凝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自2000年7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2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最常见的病因为腹部手术后,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腹痛(24/26,92.3%);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为肠系膜血管造影(100%)。26例保守治疗2例,介入治疗8例,手术治疗16例。结论对于可疑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应尽早行肠系膜血管造影,提高医生对肠系膜静脉血栓的认识和介入溶栓是提高肠系膜静脉血栓早期诊治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肠系膜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肠系膜上动脉灌注罂粟碱和经皮经肝肠系膜静脉取栓和/或溶栓联合治疗肠系膜静脉血栓(MVT)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北大三院经介入诊治的9例MVT。9例患者均行血管造影检查和超声检查,其中5例行CT检查,2例行MR检查。患者从就诊到明确诊断接受介入治疗的时间间隔为15~168小时。明确诊断MVT后即经外周静脉给予肝素抗凝治疗;9例MVT均行经肠系膜动脉灌注罂粟碱治疗,其中8例同时行经皮经肝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取栓和溶栓治疗。2例怀疑肠坏死介入治疗后行外科肠切除术。结果本组9例MVT中2例血栓局限在肠系膜上静脉内;7例血栓延及门静脉或脾静脉。9例患者7例治愈;1例不明原因猝死;1例因门脉高压行门腔静脉分流术后肝功衰竭死亡。结论经肠系膜动脉灌注罂粟碱联合经皮经肝门静脉、肠系膜静脉取栓和/或溶栓是治疗MVT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 presents as vague abdominal pain in patients with a medical or family history suggestive of a hypercoagulable state. Classic computed tomography findings will often confirm the diagnosis, and the presence of persistent abdominal pain or tenderness will determine the need for surgical intervention. Expeditious anticoagulation is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This case demonstrates the CT findings for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 and discusses the challenges of anticoagulation in a patient with 2 hypercoagulable disorders.  相似文献   

15.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27例诊治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研究1983年至2007年7月收治的27例急性MVT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者病程1~14 d,平均6.1 d.既往有门静脉高压症、下肢静脉血栓、肠系膜静脉血栓等病史或合并其他高凝状态者18例(66.7%).本组超声、CT、血管造影及外周血D-二聚体(D-Dimer)水平对急性MVT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0.6%(12/17)、75.0%(6/8)、100%(6/6)、100%(6/6).16例腹腔穿刺抽出血性腹水者均已继发肠管坏死.11例行溶栓、抗凝治疗,4例有效(36.4%).22例接受手术治疗,均行坏死肠管切除术,其中3例术中行经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取出术.3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并发心肌梗死,3例继发短肠综合征.4例手术后一周内急性MVT复发.8例在发病后1个月内死亡,其中7例为手术后死亡.19例存活的患者均接受了抗凝治疗.15例得到随访,其中7例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结论 对于急性MVT,血D-Dimer水平的检测以及针对肠系膜血管的影像学检查是尽早确诊的关键.对无活动性出血和腹膜炎的病例,首选考虑进行抗凝溶栓治疗.对已继发肠管坏死者应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16.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手术时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的诊治及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MVT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既往史、发病时间与治疗方式、手术与非手术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抗凝溶栓治疗的效果。结果 MVT发病以腹痛为主,9例之中有7例病人既往有血液高凝状态的病史。早期确诊的4例病人应用抗凝溶栓治疗,有3例非手术治愈。其余5例在发病后20~144h因腹膜炎而手术探查时确诊。手术切除肠管30~320cm。由于术后没及时应用抗凝治疗,1例发生了肠坏死而再次手术。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抗凝溶栓治疗能避免肠坏死,一旦出现腹膜炎或肠绞窄体征是手术探查的指征。手术时要正确判断尚有生机的肠管和尽量取出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主干内的血栓。手术后继续抗凝溶栓治疗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