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采用分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脊柱结核治疗效果。方法 1例已出现双下肢神经症状和大小便异常、X线片发现L3-4椎体终板破坏、椎间隙完全消失并向后成角的女性SLE患者,在正规抗痨药物治疗及激素保护下行两期手术治疗。第一期手术为后路L2-S1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及L2-S1横突间和椎板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第二期手术行前路经腹膜外人路L3-4椎体前方冷脓肿清除、病灶死骨刮除及L3-4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结果 患者下肢麻木消失,肌力及大小便功能恢复正常。ESR及C反应蛋白值改善。结论 分两期进行手术不仅有利于防止局部结核病灶扩散,而且能降低SLE的复发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16岁。因胸背部疼痛1个月,加重3d,于2005年10月9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参加军训时出现胸背部疼痛,逐渐加重,无发热、盗汗及夜间痛。入院前3d出现行走、平卧时剧烈疼痛。患银屑病1年,口服药物治疗,四肢关节无不适,无结核病史。入院查体:T7棘突压痛明显,无放射痛,下肢感觉、肌力、反射均正常;双手指甲凹陷、裂缝,甲下白斑,远指间关节过伸畸形,以左手为重;皮肤病变以双小腿及双足明显,可见界限清晰带标记性银色鳞片的红斑。胸椎正、侧位X线片示T7椎体楔形变,T6/7椎间隙轻度变窄,椎体间无骨桥形成,无椎旁包块影(图1)。胸椎CT示T7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侧前路钢板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多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22例患有骨质疏松性多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病例,进行侧前路钢板固定结合注射性硫酸钙椎体成形术治疗.本组22例患者均有骨质疏松并胸腰段多椎体不同程度的压缩骨折,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损伤.术前常规行X线片、CT或MRI检查,术后X线片,观察脊柱稳定性、脊髓功能及慢性胸腰背痛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经术后随访植骨部位均达到骨性愈合,感觉、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胸背部疼痛或不适明显缓解,无复发,行椎体成形术的椎体无一渗漏,近期疗效均较满意.[结论] 侧前路钢板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有利于同时解决胸腰椎后凸畸形对神经的压迫、脊柱的不稳定及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造成的顽固性胸腰背疼痛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侧经横突-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伴有肋间痛的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侧经横突-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32例伴有肋间痛的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弥散面积率,比较术前、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胸背部、肋间疼痛VAS评分、ODI、伤椎前缘高度、椎体Cobb角。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0个月。胸背部、肋间VAS评分、ODI术后1 d均较术前降低(P 0. 01),末次随访时进一步降低(P 0. 01)。伤椎前缘高度术后1 d较术前增加(P 0. 01),末次随访时较术后1 d无明显丢失(P 0. 05)。椎体Cobb角术后1 d较术前减小(P 0. 01),末次随访时较术后1 d无明显改变(P 0. 05)。随访过程中有2例再发非手术椎骨折。结论单侧经横突-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伴有肋间痛的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缓解肋间痛,恢复脊柱稳定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穿刺路径。  相似文献   

5.
经皮椎体成形术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自2002年8月~2006年6月共行经皮椎体成形术140例233个椎体,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访7~52个月(平均28.4个月),观察经过处理后的并发症的预后及远期并发症。[结果]140例患者中,61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43.6%。骨水泥漏45例,其中,12例骨水泥漏出现临床症状需要处理,疼痛加重10例,胸背部及下肢放射痛1例,给予消炎止痛药物口服后3~7d后消失,双下肢软瘫1例,CT提示椎管内骨水泥漏,急诊行椎板减压取出骨水泥,术后经过抗炎、脱水、激素、营养神经、针灸等处理,3个月后恢复行走能力,26个月后,仅仅遗留下肢无力症状;一过性低血压和意识障碍2例,经过补液、吸氧等处理后于术后30~60min恢复;呼吸困难、呛咳和胸部不适3例,拍片未发现明显异常,给予补液、吸氧、抗炎等处理后于3~5d消失;皮下血肿1例,于术后1周消失;术后1~12个月,相邻椎体新发骨折10例,分别进行保守治疗或再次行PVP手术而治愈。[结论]骨水泥漏是PVP最常见的并发症,严格把握适应证和提高手术技巧有助于减少PVP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经椎弓根钻孔减压治疗单纯椎体骨内水肿相关性腰背疼痛的具体方法及疗效.[方法]11例顽固性腰背疼痛患者,MRI发现与疼痛部位相符,在T1WI呈低信号,STIR呈高信号的水肿椎体,排除创伤、感染、肿瘤等病变后,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用9~13G骨穿针经椎弓根向椎体内钻孔1~3个,同时取少量组织病理检查.术后采用WHO疼痛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结果]8例患者术后24 h内症状完全消失,其余3例术后48 h后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1年症状无复发.[结论]经皮经椎弓根钻孔减压技术成熟,操作简单,治疗单纯椎体水肿相关性腰背痛疗效显著、迅速、持久.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双侧髌韧带自发断裂临床上极其罕见,国际上报道50例左右[1]。对于此类少见病,临床上容易误诊,错过最佳手术时机,膝关节功能恢复不理想[2]。本文报道1例因长期服用激素并发双侧髌韧带自发断裂的SLE患者的诊治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脊柱单椎体结核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旨在增加对该病的认识,降低临床漏诊及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12—2015-12诊治的8例单椎体结核。8例均经过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及乙胺丁醇强化治疗2个月后,异烟肼、利福平巩固10个月。2例行脊柱病灶清除、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无低热、盗汗等全身症状。1例胸片提示肺部结核,其余7例胸片及脊柱X线片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CT提示所有患者均有死骨,病灶边缘无硬化。MRI提示T1低信号、T2高信号6例,等信号1例,低信号1例,增强提示不均一椎体高信号;5例合并软组织肿块。8例均获得随访16~37个月,平均23个月。7例腰痛症状消失,1例右下肢放射痛症状消失。结论单椎体结核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不同于典型的脊柱结核,了解其影像学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降低误诊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往往是多发的,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选择造成症状的骨折椎体(病椎)以及常见的误区和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78个椎体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男15例,女33例,年龄67~82岁,平均77.3岁,椎体骨折部位T8~Ls,术前均行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T1W1,T2W1及STIR像MRI检查,结合患者的疼痛及叩痛部位来确定病椎.其中单侧注射36例,双侧注射12例,骨水泥注射量3~7 ml.临床疗效采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进行评价并对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平均15.6个月(12~26个月),VAS评分由术前9.1到术后2.2和最终随访时2.5(P<0.001).Oswestry评分由术前63到术后25和最终随访时28(P<0.01).所有患者腰背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其中30例疼痛完全消失,2例经右侧穿刺的患者右侧疼痛缓解,但左侧疼痛未缓解.1例T8椎体骨折的患者术后背部疼痛基本缓解,但双侧肋骨疼痛未缓解.1例术中穿刺时神经损伤,术后遗留下肢疼痛,1例患者术后即刻出现骨水泥单体中毒症状,3例胸片示肺栓塞但无临床症状,20例出现不同程度骨水泥渗漏,但无神经压迫症状,无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中病椎的选择要综合考虑,不仅根据X线片,更重要的是要结合MRI上T1W1像病椎表现为低信号,T2W1像上表现为高信号,而STIR像上仍表现为高信号;陈旧骨折没有必要穿刺;穿刺尽可能达到骨折最重的部位,必要时采用双侧穿刺;为避免肺栓塞,一定要等骨水泥较为粘稠即面团状时再注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膜外入路同一切口联合后方内固定术治疗胸段脊柱结核的效果。[方法]对2006年以来18例患T5~12椎体结核的病例,抗结核治疗2周后,进行同一切口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术联合后路椎弓根固定术,观察脊柱稳定性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术后随访植骨部位均骨性愈合,感觉、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胸背部疼痛或不适明显缓解,无复发,近远期疗效均较满意。[结论]前路手术可有效清除病灶、植骨,后路手术可固定多节段胸段脊柱,胸膜外入路同一切口联合后方内固定术治疗胸段脊柱结核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少年胸椎半椎体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07年6月应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及骨嵴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15例患者,男6例,女9例;年龄16~24岁,平均21.2岁.15例均为完全分节半椎体,半椎体位置T113例、T1212例.术后观察脊柱融合、畸形矫正率及内固定稳定情况.[结果]随访19~45个月,平均34个月,术前Cobb's角平均为52.3°±3.8°,术后为10.2°±1.4°,末次随访有1.6°的角度丢失,身高平均增加3.76 cm.均获得良好骨融合,融合时间3~5个月,平均3.6个月.无内固定失败及假关节形成.[结论]一期后路半椎体及骨嵴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是治疗青少年胸椎半椎体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的有效方法,具有较好植骨融合和稳定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Kyphon椎体复位系统治疗椎体血管瘤.[方法]采用Kyphon椎体复位系统从后方经皮穿刺经椎弓根向椎体内加压注射骨水泥治疗椎体血管瘤.[结果]对3例患者应用Kyphon椎体复位系统治疗椎体血管瘤,患者疼痛消失,患者术后1 d下床活动,脊柱功能良好,椎体结构未发牛改变,无1例发牛并发症,内固定无泄漏,周围无骨吸收及破坏.[结论]应用Kyphon椎体复位系统治疗椎体血管瘤操作简便,疗程短,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无需二次手术,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5岁,因反复胸背部疼痛不适5年余入院.病史:患者自诉5年前车祸时摔倒,背部着地,当时无意识丧失,无心慌气急等症状,后患者感胸背部疼痛不适,呈间歇性隐痛,久站、活动及天气变化时疼痛症状可加重,未行任何检查及治疗,病程中患者胸背部疼痛不适症状反复发作,自诉2年前症状加重,偶可影响夜间睡眠,2010年9月2日行CT检查示:T<,5>椎体膨胀性破坏,考虑血管瘤可能性大;2010年9月10日行胸椎MRI示(图1):T<,5>椎体信号异常,考虑血管瘤可能性大;2010年10月15日行ECT全身骨显像示:T<,5>椎体异常浓聚灶,提示骨代谢活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慢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VC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8月-2009年3月行PKP治疗的15例患者进行随访,手术前后给予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VAS变化的差异,了解并发症的发生及患者的主观满意程度.[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4.3个月;术前VAS平均为9.2分,随访时为2.7分;患者疼痛均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善;所有患者无骨水泥渗漏造成的神经压迫等症状,主观满意程度良好.[结论] 应用PKP治疗慢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疗效满意;对于MRI上T1T2均为低信号的患者,术中不应强调过度复位,易造成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对下腰椎结核经腹膜外入路行病灶清除椎管减压,大块髂骨植骨和侧方椎体间单钉棒加压固定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自2004年6月至2006年9月,对19例下腰椎结核病人行经腹膜外单切口入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内固定治疗,对其临床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9例中术前有神经根受压、下肢放射痛及感觉麻木无力5例,椎管内脓肿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2例,合并髂窝部巨大脓肿3例,术前均排脓引流,内固定选择中华长城钉棒系统,术中无髂静脉损伤,切口均甲级愈合,下肢放射痛及马尾神经受压,大小便障碍均恢复,1例术后3周手术侧股静脉血栓形成,经溶栓治疗后缓解。术后卧床4~6周后下地活动,随访3~28个月,平均15个月。X线片证实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或断裂,结核病灶无复发。结论一期对下腰椎结核,经腹膜外入路行病灶清除,椎管减压、大块髂骨植骨加侧方椎体间单钉棒加压固定治疗创伤小,固定节段少,植骨融合效果确定可靠。  相似文献   

16.
表观遗传学机制特别是DNA甲基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有重要作用.SLE病人T细胞DNA低甲基化;可导致体内甲基化敏感基因过度表达,从而激活T细胞使之成为自身免疫性细胞.已知SLE病人T细胞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PK)信号是有缺陷的,目前认为这一缺陷是由于T细胞蛋向激酶C(PKC)8活化受损引起的.异常的细胞凋亡会导致核抗原的产生,从而引起狼疮病人的免疫应答.深入研究DNA甲基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作用,有利于阐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为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侧前方入路截骨切除术行胸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方法,该方法操作方便、不易损伤神经组织,并能同时进行椎体间植骨融合.[方法]病人取侧卧位,作棘突旁2~3 cm的平行切口,纵形切开肌肉层,暴露横突及肋骨,切除1~2节肋骨及横突,沿椎弓根向前作骨膜下剥离,牵开脊神经根暴露椎体间隙及椎体后缘,在上一椎体的下缘和下一椎体的上缘作平行截骨切除两端的终板及纤维环,摘除髓核组织.然后再切除突入椎管内的椎间盘或增生的椎体后缘骨赘,达到彻底减压为止.最后在椎体间镶入植骨块,给予前路钢板内固定.[结果]25例用此方法治疗的病例,术后疼痛症状均消失,未见有因手术操作造成神经功能损害者.无脑脊液漏并发症发生.切口均为一期愈合.5例作了椎体间钢板内固定.20例仅作椎体间加压植骨内固定.[结论] TDH (thoracic disc herniation)是手术治疗的绝对适应证.以往采用后方入路切除TDH,常造成神经损伤并发症或减压不彻底的现象发生.本组采用侧前方入路,截骨切除TDH取得优良的手术效果,故推荐应用此方法.  相似文献   

18.
Chen ZQ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2):1689-1690
胸腰椎后凸俗称驼背,常见于先天性椎体发育畸形、陈旧性脊柱结核、陈旧性创伤和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其病程较长,多持续进展,容易引发神经损害,或合并有严重腰背部疼痛,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障碍.脊柱截骨矫形手术是治疗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经皮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皮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的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31例46椎,男9例,女22例,年龄61~78岁,平均68岁,椎体骨折位于T7~L3,术前对31例患者均拍摄X线片、CT及MRI,手术采用局部浸润麻醉,经双侧入路球囊扩张注射PMMA骨水泥20例,单侧注射11例,手术前后进行VAS评分、椎体矢状面指数及前后凸Cobb's角测量,进行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30个月,平均18个月,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7分降为术后2.5分(P<0.001),终末随访为2.8分,椎体矢状面指数(SI)由术前平均54%恢复至术后88%(P<0.001),终末随访为83%,Cobb's角由术前平均23°恢复为4.8°(P<0.001),终末随访为5.5°,术后93%的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无感染及胸肋部刺激性疼痛,无循环及呼吸系统并发症,4例术中发生少量骨水泥渗漏至椎体旁,经术中及术后长期观察,未造成任何神经及血管并发症.[结论]经皮后凸成形术在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中有确切缓解疼痛及恢复椎体高度和形态的作用,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在胸椎前路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行胸椎前路手术的可行性. 方法 2001年10月~2002年10月,我院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行胸椎前路手术14例.其中6例胸椎转移瘤行病变椎体切除、钢板骨水泥椎体重建及前路针棒内固定;4例胸椎结核行病灶清除、植骨及前路钉棒内固定;2例胸椎间盘突出症行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2例胸椎椎体骨折合并脱位行脱位椎体复位、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及前路钉棒内固定. 结果术后影像学显示病灶清除彻底,内固定效果确切.14例术后随访 4~12个月,14例胸背痛完全消失,13例脊髓压迫症中除1例转移瘤无改善外,其余12例肌力术前A~D级,术后恢复至C~E级. 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行胸椎前路手术方法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