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比较改良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行手术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的98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改良Stoppa入路组48例、髂腹股沟入路组50例。临床评估指标包括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复位满意度、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手术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获6个月至5年随访(平均12个月)。改良Stoppa入路组和髂腹股沟入路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分别为(9.2±2.7)cm和(15.1±4.3)cm、(1.7±0.7)h和(2.0±0.5)h、(545±230)m L和(721±156)m L,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5)。改良Stoppa入路组和髂腹股沟入路组复位优良率、末次随访Matta功能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4%(45/48)和92%(46/50)、96%(46/48)和96%(48/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Stoppa入路组术后深静脉血栓2例,髂腹股沟入路组切口浅表感染1例、深静脉血栓1例、股外侧皮神经麻痹3例、腹股沟疝1例;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效果可靠,与传统髂腹股沟入路相比,可以缩小手术切口、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及术后并发症,在显露髋臼四边体、高位耻骨支及双侧骨盆髋臼损伤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位髂腹股沟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骨盆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A组(采用高位髂腹股沟入路,34例)和B组(采用改良Stoppa入路,31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骨折复位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骨折均愈合良好。与B组比较,A组的手术时间和引流管拔除时间更短,切口更小,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及骨折复位满意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2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麻痹(5.9%),1例出现神经血管损伤(2.9%),B组有3例出现伤口液化(9.7%),1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麻痹(3.2%),1例出现深静脉血栓(3.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位髂腹股沟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骨折均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但高位髂腹股沟入路操作更简单,创伤更小,更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Stoppa入路联合髂嵴切口应用于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周围截骨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接受髋臼周围截骨术中应用Stoppa入路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18例20髋,女15例17髋,男3例3髋。患者年龄19~35岁,平均29岁。手术切口采用腹部横切口(即Stoppa入路)联合髂嵴切口(髂腹股沟入路的外侧窗)。记录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异体血输血量,术后12个月门诊随访时评估髋关节功能、影像学征象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手术时间125~180 min,平均145 min。Stoppa入路腹部横切口长5~10 cm,平均7 cm;髂嵴切口长4~8 cm,平均6 cm;切口总长度为12~16 cm,平均13 cm。术中出血量为500~1 600 ml,平均800 ml;异体血输血量为400~2 400 ml,平均1 161 ml。术后随访14~22个月,平均19.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80.3±8.5)分改善至术后12个月时(93.5±5.2)分,平均改善(13.2±6.0)分;中心边缘角由术前7.5°±5.4°改善至30.0°±4.6°,平均改善22.5°±4.5°。手术前后Harris髋关节评分与中心边缘角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全部截骨均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3.3个月。2髋耻骨支截骨延迟至术后6个月愈合。3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股外侧皮神经麻痹,未予特殊处理。结论 Stoppa入路联合髂嵴切口能够安全有效地完成髋臼周围截骨术,可以代替传统的髂腹股沟入路用于无须髋关节探查的轻度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  相似文献   

4.
经髂腹股沟入路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的中期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髂腹股沟入路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的中期随访结果。方法84例96髋接受经髂腹股沟入路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男6例,女78例;年龄11~46岁,平均27.6岁。髋关节发育不良87髋,Perthes病9髋。结果随访3.8~9.0年,平均6.0年。Harris髋关节评分从术前平均76.1分增加到末次随访92.7分;外侧CE角从8.7°增加到32.7°,前方CE角从-4.2°增加到36.4°,髋臼臼顶倾斜角从27.9°减小到9.4°。术前有66髋存在Shenton线不连续,术后为31髋;术前有76髋存在软骨下骨硬化,术后为34髋;术前有41髋存在软骨下骨囊变,术后为23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关节炎表现改善或未进展者78髋;骨关节炎表现有进展者18髋,4髋进展为T"nnis3级,其中3髋矫正不足,1髋截骨进入关节。主要并发症包括截骨矫正不足9髋,过度矫正17髋,截骨进入关节2髋,截骨块固定失败1髋,股神经麻痹1例,切口疝4例,股外侧皮神经永久性麻木8例,BrookerⅠ期异位骨化3例。结论经髂腹股沟入路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可获得畸形矫正与功能改善;缓解髋臼周围硬化和囊变,使髋臼周围骨质再生,保持关节间隙,延缓骨关节炎进展。手术操作正确、髋臼矫正位置准确是其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经改良的经髂腹股沟入路在骨盆内壁行Bemese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方法] 10例髋关节发育不良造成髋关节疼痛的患者行髂腹股沟入路髋臼周围截骨术,并对原截骨方法进行适当改良.患者平均年龄29岁,术前患者平均疼痛2.5年,髋关节活动度正常或基本正常,髋关节间隙正常或轻度狭窄.术前术后均测量CE角和AC角及Harris评分.[结果]术后10例经12 ~28个月(平均20个月)的随访.髋术后疼痛明显减轻,髋关节活动度保持正常.术后CE角和AC角及Harri评分明显改善,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骨盆内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可以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4):2286-2289
[目的]比较改良Stoppa切口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合并骨盆骨折的髋臼骨折患者80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Stoppa入路组和髂腹股沟入路组各4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显露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3 d骨折复位质量以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显露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oppa入路组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髂腹股沟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3 d Matta影像学评分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toppa入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髂腹股沟入路组为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有所提高(P<0.05),出院时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骨盆骨折的复杂髋臼骨折,改良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均效果显著,但前者手术暴露简单,对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符合现代骨科手术微创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改良的双窗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前部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15例髋臼前部骨折患者资料,男13例,女2例;年龄18 ~53岁,平均36.8岁;骨折根据Judet&Letournel分型:前柱骨折6例,横形伴后壁骨折3例,双柱骨折6例.6例前柱骨折患者采用单纯经改良的双窗髂腹股沟入路(包括耻骨联合上切口和髂嵴切口)复位和固定,其他9例患者加行Kocher-Langenbeck入路复位并固定.记录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采用Matta复位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系统评定髋关节功能. 结果 15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5个月(9~19个月)随访.1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23.2 ±85.8)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993.3±416.6)mL.术后根据Matta复位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15例患者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1例患者出现股外侧皮肤感觉减退,术后1个月自行恢复.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系统评定疗效:平均评分为16.9分(14~18分),其中优6例,良8例,可1例.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异位骨化、感染、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 结论 经改良的双窗髂腹股沟入路能够良好复位并固定髋臼前部骨折,具有创伤小、不显露股动静脉和股神经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采用改良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6-06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32例髋臼骨折,16例采用改良Stoppa入路(观察组),16例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对照组)。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骨折复位质量,以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8~25)个月。观察组切口长度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引流量、住院时间、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toppa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但改良Stoppa入路手术切口小,软组织损伤少,显露良好,能直视四边体骨折,骨折复位质量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前路微创小切口与传统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6月~2017年12月回顾性分析行前路手术治疗的40例Tile B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入路分为两组:髂腹股沟入路组20例,采用传统髂腹股沟入路;微创小切口入路组20例,采用微创小切口入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术后使用止痛药的情况,随访影像学评价和Majeed临床评分。结果两组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及术后止痛药使用例数比较,微创小切口入路组均少于髂腹股沟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均随访1年,至随访终末两组患者骨折均愈合,均未出现内固定失败。两组患者均于术后2~4月开始下地行走。髂腹股沟入路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2.9个月(2~4.5月),微创小切口入路组平均2.5个月(2~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月Majeed评分:髂腹股沟入路组优10例,良9例,可1例;微创小切口组优11例,良7例,可2例;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髂腹股沟入路组出现股外侧皮神经麻痹4例,伤口感染或伤口渗出延迟愈合5例,微创入路组无并发症发生;两组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1,P0.01)。结论两种入路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术后功能评价无明显差异,但微创小切口术式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伤口愈合快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髂腹股沟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与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2—2018-02手术治疗的106例不稳定骨盆与髋臼骨折,53例采用改良Stoppa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组),53例采用髂腹股沟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对照组)。结果 106例均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随访期间未出现深部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观察组切口长度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切口显露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D’AubignePoste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toppa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与髋臼骨折疗效优于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术中创伤小,骨折复位固定可靠,患者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1.
李敬  陈雷  周凯  林垂聪 《中国骨伤》2014,27(6):448-452
目的:比较改良前外侧入路与传统术式入路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分别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改良组)与传统联合入路胫骨前内侧钢板内固定(传统组)治疗45例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Ruedi-Allgower分型:Ⅰ型12例、Ⅱ型26例、Ⅲ型7例。其中改良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23~47岁,平均(36.3±7.2)岁。传统组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25~45岁,平均(33.8±6.4)岁。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并发症,并采用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4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1.7个月。传统组手术时间(74.7±9.9)min、术中出血量(94.4±10.4)ml与改良组手术时间(73.7±10.0)min、术中出血量(100.8±12.1)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切口术后并发症优于传统组(χ2=4.078,P〈0.05);改良组术后AOFAS评分(86.1±9.4)优于传统组(72.7±1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7,P〈0.05)。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具有术后功能恢复好、并发症较少的优点,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前外侧与后外侧入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THA患者50例共57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前外侧组25例(28髋)采用前外侧入路,后外侧组25例(29髋)采用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前外侧组和后外侧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两组术后3月、6月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前外侧组术后3周出现髋关节后脱位1例,予复位后恢复正常。后外侧组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前外侧与后外侧入路在THA术中不影响疗效,选择何种方式入路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显微内窥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双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03-2012-06对186例双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分别采用显微内窥镜开窗减压手术和传统开放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内窥镜减压组95例,开放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组91例,对两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内窥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均较开放组少(P<0.05),术后并发症少,两组术后ODI及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显微内窥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双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较开放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并取得与开放手术相似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PPH术治疗重度痔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112例重度痔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5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痔上粘膜环切术,观察组行改良的痔上粘膜环切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术后肛门疼痛及1个月内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性小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30天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肛门狭窄、肛门溢液的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切口出血、尿潴留、痔核回缩率方面,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满意度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但临床疗效两组无差异。结论采用改良的PPH治疗重度痔病能够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减轻术后肛门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可作为治疗重度痔病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闭合复位后小切口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与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82例62岁以上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中,采用PFNA固定109例、DHS固定73例,比较两组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和患髋关节的Harri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切口长度:DHS组为5~12(8.6±1.7)cm,PFNA组为3~5(3.8±0.6)cm,P0.05。手术时间:DHS组为55~120(71.6±15.8)min,PFNA组为35~70(45.2±9.6)min,P0.05。出血量:DHS组为250~800(358.2±42.5)ml,PFNA组为80~300(109.6±17.1)ml,P0.05。骨折愈合时间:DHS组为17~30(19.4±10.3)周,PFNA组为15~27(17.1±6.6)周,P0.05。术后并发症及输血情况:DHS组术后2周内死亡3例,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2例,术后输血31例,鹅头钉穿出股骨头8例,骨折不愈合3例;PFNA组术后2周内死亡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0例,术后输血23例,鹅头钉穿出股骨头1例,骨折不愈合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PFNA组明显优于DHS组(P0.05)。结论与DHS固定方法比较,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早期患髋功能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背景:跟骨是骨折常见部位,解剖学结构复杂,复位难度较大。手术是关节内骨折治疗的主要策略,既可恢复骨折部位形态,又可达到关节面重建的效果。目前选择何种入路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尚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在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治疗中的效果及其对距下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1年2月至2013年9月接受跗骨窦间隙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26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治疗情况(观察组),收集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及VAS评分),测量术前、术后3个月的跟骨长、宽、高度及B?hler和Gissane角,采用Maryland评分及AOFAS评分评价术后6个月的恢复情况, Morrey法评价术后6个月的距下关节活动度并记录末次随访的并发症情况。选取同期的28例接受“L”形外侧扩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及术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跟骨长、宽、高度及B?hler和Gissane角均优于术前,但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Maryland评分和AOF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距下关节的重度受限率及评分均较低,而轻度受限率较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跗骨窦间隙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较好,促进术后恢复并减少对距下关节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对比研究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O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进行LA和OA的93例小儿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等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儿手术及恢复顺利,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A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切口疼痛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低于O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OA比较,小儿LA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及美容等优势,是治疗小儿阑尾炎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和传统切口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研究,探讨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80例患者并分成两组,每组40例患者,分别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和传统切口,对切口长度,术中的失血量,术后的伤口引流量,手术时间,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术后第1、3、6个月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病人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6~24)。小切口组切口长度为6.8~10.3 cm,平均8.5 cm;传统切口组切口长度15.6~23.8 cm,平均18.2 cm;小切口组的术中失血、术后引流血量分别为163.8±15.6 mL,325.4±20.3 mL,传统切口组分别为283.5±13.5 mL,410.4±27.6 mL,两组均有差异(P<0.05);小切口组手术时间为89.4±14.2 min,传统切口组为123.5±10.3 min(两组比较,P<0.05);小切口组术后X线片髋臼外展角为43.8±8.5°,传统切口组为46.5±6.7°;小切口组前倾角为22.8±3.5°,传统切口组前倾角为23.5±2.9°,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术后第1、3个月随访,小切口组的Harris评分为69.5±8.9、84.8±7.3分,传统切口组为58.7±6.6、75.4±10.4分,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术后第6个月、12个月随访Harris评分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无脑血管意外、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下肢不等长等并发症。结论〓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减少了术中、术后的伤口出血及手术的暴露时间,有助于术后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laparoscopic nephron-sparing surgery,LNSS)与开放保留肾单位手术(opennephron-sparing surgery,ONSS)治疗直径<4 cm肾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96例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39例行LNSS,57例行ONSS。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热缺血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前后血清肌酐水平;并进行长期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结果:LNSS组中2例因出血明显中转开放手术,术中输血800 ml,余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12.8%);ONSS组中2例输血400 ml,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10.5%)。两组相比,LNSS组手术时间及术中肾脏热缺血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LNSS组均优于ONS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肌酐升高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LNSS手术时间及术中热缺血损伤时间较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操作难度较大,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但与开放手术相比,LNSS具有患者创伤小、出血少、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在合理选择适应证、熟练掌握腹腔镜操作与缝合技术的前提下,LNSS有望代替传统开放手术成为治疗小肾癌的新金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模型在复杂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2014年6月至2017年2月,选择复杂踝关节骨折患者78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X线进行手术设计,观察组采用3D打印个体化模型进行手术设计,两组都给予微创入路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钉道感染、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1%vs.25.6%,P<0.05)。术后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97.4%vs.74.4%,P<0.05)。结论 3D打印个体化模型应用于复杂踝关节骨折可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个性化的治疗,提高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