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用足背皮瓣带趾伸肌腱修复手背皮肤、肌腱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切取带趾伸肌腱的足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背皮肤肌腱缺损20例.皮瓣切取面积6.0cm×5.0cm~11.O cm×8.0 cm,移植1~3条伸趾肌腱. 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经过12~36个月的随访,皮瓣覆盖区平整、质地柔软、肤色与正常手部皮肤相近,伤手运动基本正常,感觉恢复良好.足部行走及足趾屈、伸活动无影响.结论 应用带趾伸肌腱的足背皮瓣是修复手背皮肤肌腱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螺旋桨状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肤筋膜瓣修复足背皮瓣供区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足背皮瓣切取后供区创面,设计以外踝上穿支为蒂,通过皮下筋膜层扩大切取的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肤筋膜瓣(皮肤宽度4~6 cm)旋转180.修复;供区直接拉拢缝合,受区皮下筋膜层表面一期或二期移植皮片修复.结果 2007年5月至2011年10月临床应用7例,皮肤筋膜瓣最大切取面积30 cm×11 cm,最小19 cm×8 cm,皮瓣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9~ 23个月,足踝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可正常穿鞋行走;修复手背皮肤肌腱联合缺损的足背趾长伸肌腱皮瓣全部成活,至少部分恢复主动伸指功能(2例进行了二期肌腱松解术).结论 该皮瓣血供确切,旋转修复距离足够,小腿供区仅留线状缝合瘢痕,适用于不同面积足背皮瓣切取后供区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超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皮肤缺损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2003年以来,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共12例,其中1例皮瓣切取面积最大达25cm×13cm,皮瓣完全成活。病例患者男,78岁,因车祸致左足背皮肤缺损1个多小时入院。入院检查:左足背内踝至第1、2跖趾关节趾蹼处有15cm×9cm皮肤缺损,第1跖骨、足舟骨及趾长伸肌腱外露,足背创面污染重,见泥沙、稻谷,周围皮肤软组织挫伤毁损重,入院后予以清创、预防感染及创面氯霉素盐水纱布换药等治疗半个月后肉芽创面红润,但仍有第1跖骨、足舟骨及趾长伸肌腱外露,其创面有16.0cm×9.5cm。治疗硬膜外麻醉,清创后足背创面有16.5cm×11.0cm,于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游离复合足背皮瓣修复手背皮肤、感觉神经及伸肌腱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游离复合足背皮瓣修复手部复合组织缺损14例,男11例,女3例;平均年龄27.6岁。受伤原因中,机器挤压伤9例,车祸辗挫伤3例,热压伤2例。缺损范围为5 cm×3 cm~15 cm×11 cm。采取供区中厚皮片植皮,切取带趾伸肌腱、皮神经的足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13例,带第2跖趾关节、趾伸肌腱、皮神经的足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复合软组织缺损1例。结果:急诊修复11例,5~8 d后手术3例。14例皮瓣中13例完全成活,1例出现外侧缘部分表皮坏死,脱痂后愈合。供区创面植皮I期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4年,皮瓣外形、质地均满意。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标准:优3例,良9例,可2例。结论:应用带皮神经及趾伸肌腱的复合足背皮瓣一期修复手背皮肤软组织、肌腱和神经的缺损是目前修复手背复合缺损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游离足姆趾背带部分姆长伸肌腱皮瓣修复指掌侧复合组织缺损的方法与疗效.方法:自2007年起,应用游离足姆趾背带部分姆长伸肌腱皮瓣修复指掌侧复合组织缺损5例7指,其中单侧姆趾带部分姆长伸肌腱皮瓣移植3例3指,双侧姆趾带部分姆长伸肌腱皮瓣移植1例2指,与同侧第二趾胫侧皮瓣串连移植1例2指.皮瓣切取面积为5.5cm×3.5cm~2.5cm×2.0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存活,其中一例供区植皮坏死,经创面换药处理后,癍痕愈合.5例中失随访一例,4例随访时间为6~12个月,皮瓣肤色红润,质地良好,手指外形度功能满意,供区足行走功能无影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良率达85.7%,皮瓣两点分辨觉达5~10mm.结论:游离足姆趾背带部分姆长伸肌腱皮瓣修复指掌侧复合组织缺损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游离足背皮瓣修复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游离足背皮瓣修复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例手背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切取带腓浅神经的游离足背皮瓣移植修复,其中1例携带第3、4趾趾长伸肌腱,1例同时切取第二足趾再造中指.皮瓣切取面积为5 cm×4 cm~21 cm x 12 cm.结果 10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1例皮瓣发生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发现静脉血栓形成,重新吻合血管后皮瓣存活.术后随访6~24个月,其中9例皮瓣无臃肿,皮肤质地、色泽接近正常皮肤,痛、温、触觉部分恢复;1例皮瓣肤色较深,质地硬.3例供区植皮坏死、肌腱外露,其中1例经换药后瘢痕愈合,1例行小腿内侧筋膜皮瓣修复,1例行足内侧岛状皮瓣修复.结论 应用足背皮瓣复合组织修复手背皮肤、肌腱和神经的缺损,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同时修复趾伸肌腱和足背创面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2月-2009年5月,收治11例伴趾伸肌腱损伤的足背复合组织缺损患者。男8例,女3例;年龄10~60岁,中位年龄45岁。致伤原因:锐器伤3例,压砸伤3例,交通事故伤5例。其中新鲜创面7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2~8h;陈旧创面4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3~15d。创面范围6cm×5cm~25cm×15cm。均合并趾伸肌腱缺损,其中第2~5趾1例,第3~5趾1例,第2~4趾2例,第2、3趾3例,第1、2趾1例,足趾3例。一期手术采用大小为8cm×7cm~27cm×15cm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同时利用阔筋膜桥接趾长伸肌腱两断端。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取中厚皮片移植修复。术后2~3个月二期手术松解肌腱、阔筋膜,并将阔筋膜分割制成肌腱样形态,术后加强足趾功能锻炼。结果一期术后皮瓣均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植皮成活,切口Ⅰ期愈合。二期术后7d3例皮瓣出现边缘坏死,宽0.5~2.0cm,经换药后15~20d愈合;其余患者皮瓣均成活,切口Ⅰ期愈合。二期术后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个月。4例皮瓣稍臃肿,其余皮瓣外形满意;皮瓣质地柔软,两点辨别觉为1~3cm。随访期间5例恢复部分背伸功能,背伸5~40°,屈曲功能基本正常;3例背伸功能丧失,但不影响足趾屈曲功能,患者行走正常。无足趾下垂畸形发生。结论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可以同时修复趾伸肌腱和足背创面,具有治疗时间短、对供区损伤小的特点,避免了术后出现足趾下垂畸形,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足部创面的的手术方法、技巧及效果. 方法 设计以腹壁浅动脉与旋髂浅动脉为蒂的游离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足部皮肤缺损创面.临床应用46例,皮瓣最大切取面积20.0cm×16.0cm,最小切取面积5.0 cm ×2.5 cm. 结果 术后41例完全成活,1例发生动脉危象改为游离植皮,2例切取后即改为游离植皮,2例发生部分坏死,1例发生静脉危象,经探查得以缓解,皮瓣成活.随访时间2~12个月,供区一期缝合,皮瓣质地、颜色良好,受区外观、功能满意. 结论以腹壁浅动脉与旋髂浅动脉血管为蒂的游离髂腹股沟皮瓣血供可靠、动脉供养面积大,供区损伤小,对手足肢体创面的修复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腓动脉穿支筋膜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探讨其手术注意事项及预防皮瓣坏死的措施。方法 2000年8月-2009年4月,应用腓动脉穿支筋膜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31例。男23例,女8例;年龄3~65岁,中位年龄34岁。病因:交通事故伤20例,机器绞伤2例,压砸伤2例,受伤至入院时间1~32d,平均15d;慢性溃疡及不稳定性瘢痕6例,病程6个月~10年;鳞癌1例,病程5个月。创面部位:足背偏内侧12例,足背偏外侧19例;跖骨中点以近14例,跖骨中点以远17例,其中10例达跖趾关节。创面均伴骨、肌腱外露,其中5例伴趾长伸肌腱断裂缺损,1例伴距骨骨折,1例伴距骨和第3跖骨骨折。创面范围为6.0cm×4.5cm~17.0cm×10.0cm,术中皮瓣切取范围为8.0cm×5.5cm~20.0cm×12.0cm;供区植皮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完全成活17例,创面Ⅰ期愈合。术后5~12d皮瓣远端表皮及表浅坏死6例,经换药或植皮后愈合;术后7~14d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及大部分坏死8例,其中1例位于足背偏外侧,7例位于足背偏内侧,3例经二期缝合、3例经植皮、1例经局部皮瓣移位、1例经交腿皮瓣移位修复愈合。供区植皮均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术后29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9个月,平均19个月。术后皮瓣稍臃肿,但均不影响穿鞋,质地软,色泽良好,无色素沉着。患者步态均正常。术前感染创面术后均无复发。5例重建趾长伸肌腱患者踝关节无跖屈及锤状趾畸形。2例骨折患者术后3个月均达骨性愈合。结论腓动脉穿支筋膜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适于修复足背偏外侧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足背偏内侧缺损时应注意确保皮瓣及筋膜蒂无明显张力,以保证皮瓣成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髂腹股沟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上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髂腹股沟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2例上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按创面大小切取皮瓣5 cm×8 cm~8 cm×16 cm。供区直接缝合或行中厚皮片植皮。结果 11例皮瓣完全成活; 1例皮瓣小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4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应用髂腹股沟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上下肢软组织缺损具有皮瓣切取方便、质量好、供区损伤小等优点,是修复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We describe our technique for performing direct thoracoscopic closure of a congenital partial pericardial defect, which was successfully employed in a 15-year-old boy. This is the first such report of a procedure that is noninvasive and may therefore become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for patients with a small congenital pericardial defect.  相似文献   

12.
完全性房室通道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总结94例完全性房室通道(com p lete atrioven tricu lar cana l defect,CAVCD)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一期手术矫治CAVCD 94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用双片法(涤纶片+心包片)65例,单片法29例,术中行房室瓣成形,并同期修补合并畸形。结果全组死亡10例(10.6%),其中<6个月者4例。4例术后出现二尖瓣中至大量反流,心肺功能衰竭死亡,3例因肺动脉高压危象死亡,3例分别死于低心排血量、脑并发症和气胸。随访84例,随访时间3~6个月,超声心动图复查二尖瓣轻度反流18例,轻至中度反流12例。结论严重二尖瓣关闭不全和肺动脉高压危象是CAVCD矫治术后主要的死亡原因,早期手术矫治和确切的房室瓣成形可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术中常规使用食管超声心动图对提高手术疗效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的 探讨口腔正畸联合种植修复治疗对于牙体缺损、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的修复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1月于西宁市口腔医院就诊的60例牙体缺损或(和)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患者,随 机分为单修组(n=30)和正畸+修复组(n=30)。单修组单纯开展牙体修复或(和)牙齿种植修复治疗, 正畸+修复组采取口腔正畸联合种植修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牙齿功能、口腔健康状态和并发症发生 情况。结果 正畸+修复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单修组的66.67%(P<0.05);正畸+修复组治疗后口 腔清洁程度、咀嚼功能、咬合功能、发音功能评分高于单修组(P<0.05);正畸+修复组OHIP-14评分低于 单修组(P<0.05);正畸+修复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与单修组的1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结论 修复前正畸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错牙合畸形,配合后续修复治疗可解决牙体、牙列缺损 问题,可有效恢复正常牙齿功能,提升口腔健康水平,且未增加并发症风险,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Summary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coralline hydroxy-apatite in combination with polylactide and polyglcycolic acid instead of a bone graft in the skull region is examinated. Coralline hydroxy-apatite blocks strengthened with a membrane made of a combination of polylactide and polyglycolic acid were inserted into bony defects created in 12 rabbit skulls. The blocks were observed during a follow-up of 12 months. They became fixed to the surrounding bone and no adverse effects or harmful reactions in the nearby tissues could be detected.  相似文献   

15.
同种异体手、拇指移植临床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手、拇指移植的可行性。方法同时选择两名ABO、Rh血型相同,不同侧手、拇指缺失的患者作为移植对象(左手、右拇指),与同一供体配型,确定合适供体。供体双上肢在无菌条件下经肘关节离断,4℃肝素生理盐水经肘部动脉灌注,低温保存。移植手术包括吻合动、静脉、神经、屈伸肌腱,克氏针贯穿内固定。术中优先吻合桡动脉,静脉端放血,利用受体自身血再次灌注移植手、拇指。术后常规“三抗”治疗、抗排斥反应治疗和功能锻炼。结果移植手、拇指术后经过顺利,未发生明显排斥反应。术后2周移植拇指虎口背侧发生感染,经调整抗生素,局部换药,再次缝合伤口,第5周拆线愈合。术后15个月,移植手、拇指血循环、皮肤温度、颜色与正常对侧相同。移植左手、右拇指感觉恢复到指尖,而且可以持物,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严格术前准备、合理术后用药(联合应用新型、高效抗免疫排斥药物)和及时功能锻炼,异体手、拇指移植是可行的,而且近期疗效和功能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游离肩胛区骨皮瓣在舌、口底和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实践。方法:应用肩胛区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因舌癌行扩大根治切除术后的舌、口底、下颌骨联合缺损病人2例,术中根据下颌骨、牙槽、口底和舌缺损的大小设计肩胛区骨皮瓣;术中顺向或逆向寻找血管蒂,掀起肩胛区骨皮瓣,游离移植于口内,吻合血管,固定肩胛骨瓣于颌骨缺损内,将皮瓣与口内缺损创缘缝合,覆盖牙槽、口底、再造舌。结果:骨皮瓣全部成活。患侧颌面形态和舌外形恢复满意。其中1例患者术后5天死亡,死因疑为消化道大出血。结论:肩胛区骨皮瓣具有血管恒定、切口隐蔽、对供区功能影响小、可供组织种类和组织量多、修复范围广等特点,是修复头颈部复合缺损的一种比较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Li Z  Cen Y  Gu M  Wang R  Liu Y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25(11):1343-1346
目的探讨一期切除侵及颅内的头皮鳞状细胞癌后重建颅骨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14例侵及颅内的头皮鳞状细胞癌患者。男6例,女8例;年龄29~76岁,中位年龄53岁。病程3~8年,平均6年。肿瘤部位:右颞顶部2例,左颞顶部2例,右额顶部3例,左额顶部1例,右枕部1例,左枕部2例,额部2例,顶部1例。头皮病变均呈外生型生长,病变直径为5~12 cm,平均8 cm。肿瘤分期均为T4N0M0。MRI检查示:肿瘤向内均侵入颅骨,其中硬脑膜内侧面完整12例,侵犯脑组织2例。无淋巴结转移。首先彻底切除病变的头皮、颅骨、硬脑膜及脑组织,头皮软组织缺损范围为8 cm×7 cm~15 cm×14 cm,颅骨缺损范围为5 cm×4 cm~12 cm×12 cm,硬脑膜缺损范围为4 cm×4 cm~9 cm×8 cm。然后采用合适大小的人工脑膜补片修复硬脑膜缺损,钛网修复颅骨缺损,周围邻位头皮瓣修复头皮缺损。供区植皮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及植皮均顺利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脑脊液漏、颅内及硬脑膜下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5年,平均4年。随访期间局部肿瘤无复发。患者头皮修复处毛发生长良好,钛网与局部组织相容性良好,无钛网外漏。无癫痫、肢体瘫痪等局部神经功能受损表现。结论一期彻底切除侵及颅内的头皮鳞状细胞癌后,可采用钛网重建颅骨、人工脑膜补片修复硬脑膜缺损。  相似文献   

18.
带蒂腓骨移位修复胫骨股骨长段骨缺损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目的 总结修复胫骨上段,中段及股骨下段长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自1974年5月 ̄1997年8月应用四种带蒂腓骨局部移位术修复胫骨,股骨头段骨缺损25例,其中胫骨上端良性骨肿瘤,瘤段切除后带蒂腓骨移位,膝关节融合9例,胫骨干良性长段骨肿瘤或瘤样病变者,截除后带肌蒂腓骨移位,行胫腓骨融合术9例,胫骨中下段广泛良性骨肿瘤或瘤样病变,截除后血管蒂腓骨向远端内侧移位,胫腓骨融合2例,股骨下端良性骨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19.
面颅部畸形常同时伴有皮肤、软组织及骨的畸形,尤其是外伤、感染、肿瘤等原因造成的面部多组织的损伤,单纯依靠修复皮肤或骨组织都很难达到治疗效果。作者通过22例面颅部畸形的综合治疗,即在修复面、颅骨的同时,进行皮肤软组织的修复,获得满意的整形及修复效果,本文结合病例对有关综合治疗的术前设计、充填材料的选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Five patients with triple shunt (atrial septal defect,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and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were treated surgically during the past twelve years (1978–1989). They developed severe cardiac and respiratory failure in the neonatal period and/or in early infancy. Simultaneous repair of the triple shunt was performed, but initially two patients suffering severe cardiac failure were lost immediately after operation. The following three patients were operated on relatively soon after establishing a definitive diagnosis and a successful outcome was able to be achieved. Repeated evaluation of the patient with echocardiography was necessary for diagnosis. Early primary operation is, therefore, considered to be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after confirming the diagn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