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载量对妊娠妇女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住院分娩孕妇共1 783例,其中HBV携带者631例,非HBV携带者1 152例;根据HBV DNA载量分组,HBV DNA载量≥1.0×10~3 U/ml者为阳性组(281例),HBV DNA载量1.0×10~3 U/ml者为阴性组(350例),同时收集无HBV携带孕妇1 152例为对照组。比较每组妊娠妇女分娩孕周、剖宫产率、住院时间、妊娠期并发症(早产、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胎儿窘迫)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和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情况。结果各组妊娠妇女分娩周数、剖宫产率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750、P=0.175,χ~2=1.575、P=0.230,F=0.982、P=0.465);三组妊娠妇女早产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148、P=0.006);阳性组患者早产发生率为8.84%,显著高于对照组(3.73%)(χ~2=13.328、P0.001);三组妊娠妇女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和胎儿窘迫等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阳性组和阴性组妇女出血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t=92.823、8.714,P均0.001),阳性组和阴性组妇女产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新生儿体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7.240、P0.001),而阳性组和阴性组新生儿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新生儿(t=15.243、14.871,P均0.001);三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85、P=0.203)。各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292、P0.001),进一步进组间比较发现阳性组和阴性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8.949、64.060,P均0.001),而阳性组和阴性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2、P=0.913)。结论 HBV DNA载量升高时,胎儿早产发生率、产妇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增加,但新生儿体重下降,而对妊娠期其他并发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HBV感染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于本院规律产检孕妇1 200例,分为H组(慢性HBV感染孕妇640例)及NH组(非HBV感染孕妇(无HBV及HCV感染560例),根据有无MS再分为H-M组(89例)、H-NM组(551例)、NH-M组(36例)及NH-HM(524例)。回顾性分析发生MS与不发生MS孕妇的母婴结局。 结果H组患者MS的发生率(13.91%)高于NH组(4.64%)(χ2= 4.912、P = 0.027),平均孕前体重指数、孕期平均空腹血糖、平均餐后2 h血糖、孕期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病毒载量、终止妊娠孕周,H-M组与H-NM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肝功能异常、剖宫产、阴道助产、产后出血、会阴裂伤和切口愈合不良等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H-M组患者均显著高于H-NM组,NH-M组患者均显著高于NH-NM组,H组患者显著高于NH组,H-M组显著高于NH-M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新生儿结局胎儿窘迫、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方面,H-M组显著高于H-NM组,NH-M组高于NH-NM组,H组高于NH组,H-M组高于NH-M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M组新生儿HBV感染率高于H-NM组(χ2= 4.646,P = 0.024)。 结论HBV感染孕妇较正常孕妇更易发生代谢综合征,且代谢综合征合并HBV感染者更易发生不良母婴结局,代谢综合征会影响孕期HBV病毒的复制以及母婴阻断的效果,应重视代谢综合征在HBV感染孕妇中的早期诊断、干预及预防。  相似文献   

3.
巨大儿对母婴的预后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分析巨大儿的影响因素及产妇分娩结局,为指导临床预防巨大儿发生,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对10年间的巨大儿发生率、剖宫产率、孕妇体重、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分娩孕周及分娩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分娩18 855例新生儿中巨大儿1 353例,占分娩总数的7.18%.巨大儿组孕妇肥胖者占67.92%,妊娠期糖尿病者占9.90%,显著高于非巨大儿组(均P<0.01);巨大胎儿组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巨大儿组(均P<0.01);分娩巨大儿的产妇产后平均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伤率显著高于同期分娩非巨大儿组(P<0.05,P<0.01).结论 应采取积极防治措施预防巨大儿的发生,以利于改善母婴预后,提高新生儿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食物交换份法干预妊娠期糖尿病(GDM)后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以确诊为GDM且住院分娩的112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选择无GDM的正常孕产妇11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孕妇糖化血红蛋白干预制后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巨大儿、先天畸形、早产、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新食物交换份法干预GDM可有效控制GDM妊娠期血糖并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胆汁酸、肝酶指标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诊治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给予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7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给予胆汁酸、肝酶指标的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并以同期我院收治的150例正常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四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产后出血方面: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发生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剖宫产比例更高,新生儿窒息率更高,低体重儿比例高,新生儿Apgar评分低,与其他组别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检测胆汁酸、肝酶指标,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进而评估产妇和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率、孕妇妊娠结局以及所娩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分析2011年1月1日~2014年10月31日于本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6311例HBV感染孕妇病历资料。根据孕妇肝功能情况分为A、B两组。A组患者(肝功能正常,慢性HBV携带或非活动HBsAg携带)5264例,B组患者(肝功能异常,慢性乙型肝炎)1047例。比较两组孕妇年龄和GDM发病率。比较两组中确诊GDM孕妇的妊娠和分娩情况以及所分娩新生儿的体重、窒息和畸形情况。结果 A组孕妇年龄(29.08±4.29)岁,B组孕妇年龄(29.73±3.61)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89、P0.001)。两组病例中诊断为GDM孕妇共1 906例,其中A组孕妇GDM发病率为1548/5 264(29.41%),B组孕妇GDM发病率为358/1047(34.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488、P=0.002)。对肝功能和年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肝功能和年龄是GDM发病的高风险因素(P=0.009、0.001)。两组GDM孕妇的年龄、早产情况、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宫内窘迫和剖宫产情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683、x~2=15.930、4.613、22.114和38.992;P=0.007、0.000、0.032、0.000和0.000)。两组GDM孕妇的羊水情况、胎儿宫内发育受限、死胎/死产、胎膜早破、助产和产后出血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GDM孕妇所娩新生儿的体重和窒息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88、P0.0001,x~2=4.923、P=0.027)。新生儿畸形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功能状态和年龄是GDM发生的高风险因素。HBV感染孕妇肝功能异常增加了GDM的发病率,增加了早产、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分娩巨大儿和低体重儿的几率,亦增加了新生儿窒息的几率。监测HBV感染GDM孕妇肝功能并维持其基本正常,有助于减少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分析巨大儿的影响因素及产妇分娩结局,为指导临床预防巨大儿发生,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对10年间的巨大儿发生率、剖官产率、孕妇体重、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分娩孕周及分娩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分娩18855例新生儿中巨大儿1353例,占分娩总数的7.18%。巨大儿组孕妇肥胖者占67.92%,妊娠期糖尿病者占9.90%,显著高于非巨大儿组(均P〈0.01);巨大胎儿组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巨大儿组(均P〈0.01);分娩巨大儿的产妇产后平均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伤率显著高于同期分娩非巨大儿组(P〈0.05。P〈0.01)。结论 应采取积极防治措施预防巨大儿的发生,以利于改善母婴预后,提高新生儿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母婴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12年3月我院就诊的459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重度子痫前期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妊娠高血压组,对比研究母婴并发症及分娩方式.结果:妊娠高血压组胎儿窘迫、早产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轻度组;轻度组孕产妇FGR、并发症显著低于重度组(P<0.0.01);妊娠期高血压组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轻度组,轻度组产后出血、早产、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显著低于重度组(P<0.05).结论:围产儿预后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适时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是重要的治疗措施,对提高母婴的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诱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36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患者分为2组,各18例。对照组无明显诱因,观察组有明显诱因。对比2组患者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分娩孕周短于对照组;阴道顺产率、新生儿体质量及1 min APgar低于对照组;剖宫产率、羊膜腔感染、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胎、胎位异常、妊娠期糖尿病、生殖道感染等,均为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诱因。有诱因的患者,具有较高的母婴患病率,与妊娠结局密切相关。应针对具体诱因实施相应处理措施,以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011年1月~2013年6月期间,选取75例经相关治疗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作为研究组,选取未进行血糖控制或血糖控制不理想的75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健康孕妇75例,回顾性分析3组孕妇的临床资料,比较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75例孕妇中,8例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症、3例出现酮症、5例出现羊水过多、7例出现胎膜早破、3例出现产后出血、7例出现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健康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可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多种并发症,通过加强对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可以明显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改善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或亚临床甲减者经过激素替代治疗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在本院妇产科分娩的单胎妊娠合并临床甲减(64例)或亚临床甲减(65例)共129例(病例组)患者,均在我院产科和内分泌科定期随诊,其中121例患者孕期甲功控制在正常范围。选取同期正规产检并分娩的无甲状腺疾病合并症产妇2,355例作为对照。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的一般情况和妊娠结局,并进一步分析病例组中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1)临床甲减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率(7.7%)高于对照组(2.3%,P<0.05),新生儿结局(新生儿孕周及出生体重)及其它妊娠并发症[胎心率不可靠(nonassuring fetal heart rate)、妊娠期糖尿病、羊水过少、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早产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三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病例组中,99例患者进行了抗体的检查,TPO-Ab阳性率为48.5%,TG-Ab的阳性率为40.4%,抗体异常与无异常的患者、新生儿结局及妊娠合并症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纳入病例中,除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在临床甲减的孕妇组中有升高以外,孕期临床甲减或亚临床甲减患者经过激素替代治疗控制甲功在正常范围内,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无明显增加,也没有观察到甲状腺自身抗体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septum,TCRS)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2007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因纵隔子宫致不孕不育患者47例,均行TCRS术。随访2年,对比同期1 348例正常子宫结构育龄妇女的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TCRS术前累积妊娠127例次,术后累积妊娠34例次,自然流产率由术前82.68%(105/127)下降至5.88%(2/34),足月妊娠率、活婴率分别由术前4.72%(6/127)和3.15%(4/127)上升至82.35%(28/34)和85.29%(29/34)。上述各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RS后妊娠者孕期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CRS后妊娠者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RS可明显改善纵隔子宫患者的妊娠结局,不增加孕期并发症,但TCRS后剖宫产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孕妇在不同妊娠时期的血浆D-二聚体及凝血四项的变化规律,分析监测D-二聚体及凝血四项的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自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定时进行常规体检的孕妇260例,按照孕期阶段分别于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妊娠后期、临产前进行血浆D-二聚体以及凝血四项的检测,并对所得结果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D-二聚体(D-Dimer)在孕妇整个妊娠过程中呈进行性升高(P〈0.05);凝血酶原时间(PT)在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妊娠后期过程中呈进行性缩短(P〈0.05),妊娠后期至临产期之间PT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酶时间(TT)在孕妇妊娠整个过程中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孕妇妊娠过程中呈逐渐缩短趋势,在妊娠早期至妊娠中期有明显的缩短趋势(P〈0.01),妊娠中期至妊娠后期之间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后期至临产期阶段明显缩短(P〈0.05);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在妊娠早期至妊娠中期明显增高(P〈0.01),妊娠中期到妊娠后期之间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后期至临产期阶段急剧升高(P〈0.01)。结论对孕妇妊娠过程中血浆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进行动态监测,有助于预防分娩过程中和产后的异常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以及动静脉血栓疾病等分娩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复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胚胎移植数量、质量对不同年龄阶段妇女IVF-ET妊娠率和多胎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772个行第二次IVF-ET的取卵周期,按年龄分三组(35周岁、35~37周岁和≥38周岁),以移植胚胎数量不同分为两组(A组,移植2个胚胎;B组,移植3个胚胎);再根据移植优质胚胎的个数将A组分别细分为A0、A1和A2组(优质胚胎移植数分别为0、1和2),同法B组分为B0、B1、B2和B3组(优质胚胎移植数分别为0、1、2和3)。比较临床妊娠率、多胎发生率等多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1)35周岁组:A组和B组临床妊娠率无显著差异(49.4%vs.42.5%,P0.05);A组的单胎妊娠率显著高于B组(75.3%vs.55.6%,P0.05),而3胎妊娠率显著低于B组(0%vs.9.8%,P0.05),其中B2组和B3组的单胎妊娠率低于A2组(P0.05),而3胎妊娠率高于A2组(P0.05)。(2)35~37周岁组:A、B两组的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的单胎妊娠率显著高于B组(86.7%vs.54.8%,P0.05),双胎妊娠率显著低于B组(6.7%vs.35.7%,P0.05);A0组无胚胎种植,B0组获得11.1%种植率和29.2%妊娠率(P0.05);A1组无双胎妊娠发生,但B1组双胎妊娠率为45.5%(P0.05);B2组双胎率显著高于A2组(53.3%vs.11.1%,P0.05)。(3)≥38周岁组:A、B两组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但B组妊娠率相对较高(23.7%vs.10.0%,P0.05)。结论年龄≥38周岁及无优质胚胎可移植的年龄35~37周岁妇女,增加移植胚胎数至3个,可能增加临床妊娠率;而对于38周岁尤其是35周岁的重复IVF-ET不育妇女,临床上有优质胚胎可移植时,移植胚胎数由3个降至2个可能并不降低临床妊娠率,但可以降低多胎妊娠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ATA)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8月~12月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中心接受IVF-ET治疗的153例不育妇女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TA,包括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其中ATA阳性组患者39例,ATA阴性组114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促排卵参数及妊娠结局进行分析,并对其中110例患者卵泡液中ATA进行检测。结果ATA阳性组流产率显著高于ATA阴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的受精率、种植率、妊娠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收集的110例患者卵泡液与血清中ATA水平呈正相关,其中TG-Ab r=0.93(P%0.05),TPO—Ab r=0.836(P%0.05)。结论ATA阳性患者行IVF—ET后妊娠流产率显著升高。不育妇女尤其是反复流产、反复IVF—ET失败患者,筛查ATA对指导诊疗、预测妊娠结局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淋巴细胞主动免疫联合地屈孕酮在封闭抗体阴性所致复发性流产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55例封闭抗体阴性所致的复发性流产,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联合地屈孕酮常规保胎治疗;对照组25例,未行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仅采用地屈孕酮常规保胎治疗。观察妊娠结局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妊娠成功率为83.3%(25/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妊娠成功率44.0%(11/25)(P0.05)。免疫治疗后,封闭抗体阳性组妊娠成功率91.7%(22/24)显著高于封闭抗体阴性组[50.0%(3/6)](P0.05)。结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封闭抗体阴性所致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成功率较高;主动免疫治疗后封闭抗体阳性组较阴性组妊娠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数目与母儿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IVF-ET术后受孕322例,比较单胎妊娠及多胎妊娠母儿结局。结果临床妊娠322例,分娩243例,多胎妊娠率为27.6%(89/322)。多胎妊娠各种并发症中妊高征发生率最高(25.42%),多胎妊娠组其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以及胎膜早破、妊高征等妊娠并发症的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组(P0.05),单胎妊娠者其孕龄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大于双胎妊娠者(P0.01)。结论IVF-ET术后多胎妊娠率较高,多胎妊娠者其OHSS、胎膜早破、妊高征等并发症及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发病率均较单胎妊娠者高,应限制胚胎移植数目以改善IVF-ET妊娠后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活动性及非活动性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HBV-GN)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收集本院2004年1月至2010年7月经肾活检确诊的39例HBV-GN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比较HBV感染活动组与非活动组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1)活动组循环补体4(CA)低于非活动组(P〈0.05),肾组织C1q检出率高于非活动组(P〈0.05),IgG、IgM、C3、Clq、HBV核心抗原(HBcAg)平均荧光沉积程度高于非活动组。(2)非活动组肾功能异常的发生率较活动组有升高趋势,且。肾脏病变程度较重(P〈O.05)。结论HBV感染活动组肾脏病理改变相对较轻,其发生可能与补体的参与及免疫球蛋白沉积增加有关。非活动组病理改变较重,且肾功能异常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稽留流产的临床病因学及局部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稽留流产的临床病因学及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稽留流产患者20例(稽留流产组),要求人工终止妊娠的正常妊娠妇女20例(正常妊娠组),记录两组吸烟、阴道流血及TORCH试验阳性患者比例,均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检测双侧子宫动脉及绒毛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稽留流产组孕妇的年龄与正常妊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稽留流产组孕妇的吸烟比例以及TORCH病毒感染率虽高于正常妊娠组,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怀孕时稽留流产组出现阴道流血的比例高于正常妊娠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子宫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稽留流产组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和PSV/EDV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两组绒毛间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稽留流产的临床病因学较为复杂,稽留流产时子宫动脉的高阻力状态可能引起胎儿血供减少,从而进一步导致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