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坦索罗辛联合米拉贝隆治疗轻中度前列腺增生(BPH)伴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诊断为BPH合并OAB的患者通过纳入及排除标准后得到研究对象7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坦索罗辛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35例。坦索罗辛组单用坦索罗辛(0.2 mg/d);联合用药组同时服用坦索罗辛(0.2 mg/d)和米拉贝隆(50 mg/d)。在基线和治疗12周后,对患者进行复诊及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储尿期症状评分(USPSS)、排尿期症状评分(VSS)、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尿流动力学参数改变情况[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RUV)]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共获得65例(92.86%)BPH合并OAB患者的可靠随访数据,平均年龄62(50~80)岁。两组患者的IPSS、USPSS、VSS评分及Qmax在治疗结束(12周)时相比其对应基线水平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OABSS治疗前后比较,坦索罗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用药组OABSS降低程度(ΔOABSS)显著优于坦索罗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残余尿量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结束后,联合用药组在IPSS、USPSS、OABSS评分方面相比坦索罗辛组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VSS、Qmax、RUV方面,联合用药组治疗后较坦索罗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共10例(15.38%)患者出现≥1次不良事件。结论 坦索罗辛联合米拉贝隆治疗BPH轻中度梗阻症状合并OAB有明显疗效,其疗效优于单用坦索罗辛,且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伴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本组良性前列腺增生伴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82例。年龄50~75岁,平均57岁。入选标准:平均每天排尿次数≥8次,夜间≥2次,每次尿量<200 ml;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第3项评分>2分,总分>3分。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实验组(44例)。2组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口服坦索罗辛0.2 mg,每日1次,共12周;实验组口服坦索罗辛0.2 mg,每日1次,索利那新5 mg,每日1次,共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排尿期症状评分、储尿期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OABSS、尿常规检查、不良事件登记等。 结果 ①对照组治疗前后IPSS评分(19.5±2.2 vs 15.6±2.4)、排尿期症状评分(15.6±2.4 vs3.4±1.7)、Qmax(13.7±3.8 vs16.6±4.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②实验组治疗前后IPSS评分(19.7±2.3 vs9.7±3.0)、储尿期症状评分(13.8±1.9 vs5.6±1.6)、OABSS( 10.3±1.8 vs5.3±1.3)、Qmax(14.1±4.1 vs 17.2±3.5),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③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IPSS评分(9.7±3.0 vs15.6±2.4)、储尿期症状评分(5.6±1.6 vs 12.0±1.6,)、OABSS(5.3±1.3 vs9.7±2.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排尿期症状评分(3.4±1.1 vs3.4±1.7)、Qmax (17.2±3.5 vs 16.6±4.1)、残余尿量(36.7±17.1 vs 35.7±1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均无急性尿潴留发生,对照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 3/38),实验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 (9/44)。 结论 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伴膀胱过度活动症有效、安全,疗效优于单用坦索罗辛。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过动症的疗效及神经阻滞机制。方法随机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07—2018-07间收治的80例BPH合并膀胱过动症的患者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坦索罗辛治疗,观察组给予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膀胱过度活动症自我评价量表(OABSS)评分、排尿期症状(VSS)评分、后储尿期症状(USPSS)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尿量(VV)、平均尿流率(Qave)、残余尿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IPSS、OABSS、VSS、USPSS、Qmax、VV、Qave及残余尿量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治疗BPH合并膀胱过动症,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西地那非联合坦索罗辛及单独应用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所致下尿路症状(LUTS)的临床疗效.方法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12分的本院2010年7月~2011年6月BPH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治疗组口服西地那非25mg,每日一次+坦索罗辛0.2mg,每日两次;对照组服用坦索罗辛0.2mg,每日两次,疗程8周.治疗后组间比较IPSS、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生活质量(QOL)和勃起功能国际问卷(IIEF-5),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IPSS明显下降,IIEF-5明显改善,QOL明显改善(P<0.05),两组Qmax和PVR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西地那非联合坦索罗辛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所致下尿路症状优于单独应用坦索罗辛,并可以改善患者的勃起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伴有或不伴有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尿液前列腺素E2(PGE2)的浓度,确定PGE2是否与BPH继发的OAB相关。方法:86例因下尿路症状(LUTS)就诊的BPH患者根据OAB症状评分(OABSS)分为OAB组和非OAB组。同时选取34例无LUTS的50岁以上男性为对照组。检测这些研究对象的尿液PGE2浓度,并检测BPH患者的残余尿、最大尿流率、前列腺体积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记录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OABSS评分。OAB组给予口服坦索罗辛(0.2mg,1次/d)和酒石酸托特罗定(2mg,2次/d),非OAB组只给予坦索罗辛(0.2mg,1次/d)治疗。PGE2浓度除以尿肌酐浓度为标准化的尿PGE2值。结果:对照组PGE2浓度均明显小于OAB组和非OAB组(P均0.05);OAB组PGE2浓度高于非OAB组(P0.05)。经过12周治疗后,OAB组PGE2浓度随着OAB症状的改善明显下降(P0.05),而非OAB组PGE2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OAB组的IPSS储尿期评分、OABSS评分都和PGE2浓度无关(P均0.05)。结论:伴有OAB症的BPH患者尿液PGE2的浓度明显高于正常者和不伴有OAB的BPH患者,并随着OAB的改善而下降。尿PGE2可作为BPH患者OAB存在与否的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西帕依麦孜彼子胶囊联合盐酸坦索罗辛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诊治为BPH的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用药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62.03±10.19)岁,病程(3.24±2.18)年;联合用药组年龄(64.77±10.33)岁,病程(4.09±2.63)年,对照组单用盐酸坦索罗辛胶囊0.2 mg,每日1次。联合用药组均口服盐酸坦索罗辛胶囊0.2 mg,每日1次,西帕依麦孜彼子胶囊0.5 g,每日3次,共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夜尿次数、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生存质量量表(QOL)评分等,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夜尿次数(3.60±1.81)次、Qmax(10.40±3.53)ml/min、IPSS(22.47±8.58)分、QOL(4.43±1.50)分,联合用药组夜尿次数(3.43±1.61)次、Qmax(10.14±3.43)ml/min、IPSS(21.93±8.79)分、QOL(4.73±1.31)分。治疗4周后,对照组夜尿次数(2.27±1.60)次、Qmax(14.36±3.03)ml/min、IPSS(17.20±8.43)分、QOL(2.93±1.68)分,联合用药组夜尿次数(1.30±1.18)次、Qmax(13.85±3.15)ml/min、IPSS(13.00±1.53)分、QOL(2.57±1.61)分。两组在治疗后其夜尿次数、Qmax、IPSS、QOL均优于治疗前(P均0.05),而治疗前后联合用药组改善情况:夜尿次数[-(2.13±1.11)]次、IPSS[-(8.93±6.01)]分、QOL[-(2.17±1.12)分]优于对照组:夜尿次数[-(1.73±1.07)]次、IPSS[-(4.80±3.87)分]、QOL[-(1.50±1.01)分](P0.05),而Qmax:对照组(3.95±2.53)ml/min,联合用药组(3.72±2.28)ml/min及残余尿量:对照组[-(26.43±30.49)ml],联合用药组[-(34.30±37.43)ml]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中发生不良反应3例(10.00%),联合用药组发生不良反应5例(16.67%),两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西帕依麦孜彼子胶囊联合盐酸坦索罗辛胶囊可改善BPH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治疗BPH伴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12月~2011年6月期间收集BPH伴有OAB患者262例,随机分成试验组(134例)和对照组(128例)。试验组患者口服坦索罗辛0.2mg,每天一次,同时口服索利那新5mg,每天一次;对照组患者仅口服坦索罗辛,用量用法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药物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观指标IPSS评分、OABSS评分及QOL评分和客观指标最大尿流率(Qmax)、24h排尿次数、尿急次数、急迫性尿失禁次数、夜尿次数、每次排尿量的变化,评估治疗后BPH患者OAB症状的改善情况及其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治疗前后组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的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变化值与对照组相比,除Qmax和每次排尿量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Qmax和每次排尿量治疗前后的变化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较低,分别为4.58%和2.47%,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治疗BPH伴有OAB患者的疗效,较单用坦索罗辛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对BPH继发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4年6月采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治疗的48例BPH继发OAB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和术后3~6个月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夜尿次数、储尿期症状评分、OABSS评分等指标的变化。结果:48例患者中,6例因术后OAB症状无缓解给予M受体拮抗剂。治疗前后(术后3个月)IPSS评分[(20.3±2.20)分vs.(8.1±3.0)分]、储尿期症状评分[(13.7±1.8)分vs.(6.1±1.9)分]、夜尿次数[(4.5±2.1)次vs.(2.1±1.2)次]、OABSS评分[(9.9±2.1)分vs.(5.3±1.7)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储尿期症状评分和IPSS等改善明显,术后3~6个月仍会改善。结论: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能有效地改善BPH继发OAB患者的症状,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治疗男性帕金森病患者LUT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5例伴有LUTS的男性帕金森病患者.年龄52275岁,平均62岁.帕金森病病史1.0210.5年,平均2.3年.治疗前患者IPSS评分为(18.3±3.3)分,最大尿流率为(8.5±3.9) ml/s,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ore,OABSS)为(10.9±2.2)分,残余尿量为(41.1±14.0) ml,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为(68.1±28.2)cmH2O(1 cmH2O=0.098 kPa).予琥珀酸索利那新(5.0 mg/d)联合盐酸坦索罗辛(0.2 mg/d)治疗,第4、8周随访,第4周尿急症状改善不明显者增加索利那新至10.0 mg/d.治疗8周后行超声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比较治疗前后患者IPSS评分、OABSS评分、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等参数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 结果 本组45例治疗4、8周后的IPSS评分分别为(13.3±2.4)分和(12.6±2.2)分,最大尿流率分别为(13.7±4.1) ml/s和(14.2±3.2) ml/s,OABSS评分分别为(7.8±2.1)分和(5.9±1.9)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OABSS评分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残余尿量为(38.5±12.7) ml,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为(63.2±30.1) cmH2O,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发生口干3例,视物模糊2例,便秘l例,无急性尿潴留发生. 结论 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治疗男性帕金森病患者LUTS症状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是控制男性帕金森病患者LUTS症状的可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α受体阻滞剂与M受体阻滞剂联合用药治疗合并下尿路症状(LUTs)的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为BPH的门诊患者22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给予坦索罗辛和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剂联合治疗(坦索罗辛组),另一组给予多沙唑嗪和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剂联合治疗(多沙唑嗪组),分别在用药0、6、12周时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生活质量指数(QOL)、最大尿流率(Qmax)的测定。结果 192例完成了实验。两组0周时各项指标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服药6周IPSS、Qmax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6周QOL、服药12周IPSS、Qmax、QOL两组相比,多沙唑嗪组优于坦索罗辛组(P0.05)。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均无尿潴留、头痛、便秘、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3人出现轻微血压下降,可耐受并坚持服药。结论α受体阻滞剂与M受体阻滞剂联合用药能够有效缓解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下尿路症状,改善最大尿流率。服药12周多沙唑嗪与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胶囊联合组优于坦索罗辛与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胶囊联合组,联合用药时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单用可多华及联合得妥治疗Ⅱ度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方法: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对87例平均每日排尿次数≥8次,夜间≥2次,每次尿量<200 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8分,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ABSS)≥3分,生活质量评分(QOL)≥3分,残余尿(PVR)≤100 ml,最大尿流率(Qmax)≥5 ml/s,前列腺重量2550 g,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μg/L,病程≥3个月的患者,随机分为单药组44例和联合组43例。单药组口服可多华4 mg,每晚1次,共8周。联合组口服可多华4 mg,每晚1次;得妥4 mg,每晚1次。用药时间为8周。观察指标为IPSS,OABSS,Qmax,PVR,PSA,前列腺重量,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两组间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8周后联合组IPSS、储尿期评分、OABSS、尿急评分、QOL、PVR分别由(15.51±3.80)分、(9.47±2.31)分、(8.21±2.55)分、(4.07±0.83)分、(5.07±0.86)分、(36.19±21.21)ml降低到(11.49±2.75)分、(5.74±1.66)分、(4.44±1.62)分、(2.26±1.05)分、(2.37±0.76)分、(24.98±17.60)ml(P<0.01)。单药组IPSS、储尿期评分、OABSS、尿急评分、QOL、PVR分别由(16.50±4.27)分、(10.48±2.75)分、(8.55±2.69)分、(4.25±1.06)分、(5.36±0.72)分、(44.55±22.39)ml降低到(13.68±3.69)分、(7.98±2.34)分、(6.32±1.97)分、(3.23±0.99)分、(3.43±0.66)分、(38.30±20.20)ml(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联合组IPSS、储尿期评分、OABSS、尿急评分、QOL、PVR改善优于单药组(P<0.01),而排尿期评分及Q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清PSA及前列腺重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急性尿潴留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可多华单用或可多华联合得妥均能改善Ⅱ度BPH合并OAB症状。可多华联合得妥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BPH患者并发膀胱过度活动症(OAB)与膀胱出口梗阻(BOO)程度的相关性。方法:163例BPH患者,根据OAB症状评分(OABSS)将患者进行严重程度分级:0级无尿急等OAB症状;OABSS为1级≤5分;2级6-11分;3级≥12分。经腹超声测定前列腺三径和前列腺突入膀胱的距离(IPP),尿动力学检查测定最大尿流率(Q_max)、剩余尿,最大尿流率时的逼尿肌压力(P&_det@Q_max),并计算出AG值,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检验。结果:按OAB症状严重程度分为四组:0级44例,1级35例,2级46例,3级38例。OAB症状程度轻重与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最大自由尿流率等无相关。IPSS评分随OAB症状加重而增高,0~3级分别为(8.4±4.2)、(12.7±3.8)、(15.6±3.6)、(18.5±4.1)分(F=49.931,P=0.000);前列腺中叶增生程度(IPP)呈现显著性升高趋势,0~3级分别为(0.4±0.3)、(0.8±0.5)、(1.1±0.7)、(1.3±0.6)cm(F=21.385,P=0.000);剩余尿量显著增多,0-3级分别为(50.6±36.1)、(64.5±29.0)、(68.3±30.8)、(72.71±39.2)ml(F=3.345,P=0.021);P_det@Q_max显著增高,0~3级分别为(48.3±7.5)、(53.6±27.9)、(58.7±29.1)、(70.4±26.8)cmH2O(1cmH2O=0.098kPa,F=3.722,P=0.012)。BOO(AG〉40)发生率分别为:0级36.4%(16/44)、1级54.3%(19/35)、2级58.7%(27/46)、3级73.7%(28/38),显示OAB症状与AG值呈正相关(r=0.263,P=0.001)。结论:BPH患者并发膀胱过度活动症与膀胱出口梗阻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Fu G  Liao LM  Hu Y  Li D  Ju YH  Wu J  Liang WL  Xiong ZS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3):1774-1777
目的 探讨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应用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BPH合并OAB患者37例,年龄52~89岁,平均(76±3)岁.术后3~6个月之内复查尿流率和残余尿量,术后平均随访4.9个月,通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影像尿动力学评价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术前平均IPSS评分29.6±5.2,术后下降到4.6±1.2.术前平均QOL评分4.3±0.9,术后下降到1.2±1.0.术前平均Qmax为(6±3)ml/s,术后升高到(21±5)ml/s.术前残余尿量平均(167±11)ml,术后下降到(41±18)ml.随访期间86.5%的患者OAB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但仍有13.5%的患者术后OAB症状持续存在.结论 合并OAB的BPH患者存在明确膀胱出口梗阻时,可以首先解除膀胱出口梗阻,但术后仍有部分患者残留有OAB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存在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的男性患者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术后症状改善的原因。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10年2月于北京朝阳区院接受TURP手术后症状改善的6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和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评分,尿流率,残余尿及压力一流率检查的各项数据,术后随访并再次记录上述指标。按术前存在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及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与否,分别将患者分为OAB组(n=34)与非OAB亚组(n=31),及B00(n=48)与非B00亚组(n=17)。结果65例患者TURP术中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5例患者前尿道狭窄,19例逆向射精,11例急迫性尿失禁加重,分别给予针对性处理后症状缓解。整体患者术前、术后相应数据的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术前IPSS评分22.67±4.92,术后IPSS10.51±5.79;术前刺激评分10.27土3.53,术后刺激评分6.32±3.45;术前梗阻评分12.13±3.92,术后梗阻评分4.19±3.33;术前QOL评分4.57±0.89,术后QOL评分2.27±1.30;术前尿流率(5.78±2.91)mL/s,术后尿流率(12.39±5.17)mL/s,术前残余尿(98.98±16.27)mL和术后残余尿(34.43±18.61)mL的配对t检验结果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进一步分析两个亚组的相应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站论前列腺增生导致下尿路症状的男性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前后IPSS评分(刺激评分及梗阻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显著变化;术前存在B00(伴或不伴OAB)的患者可于TURP术后症状改善、无或可疑BOO的患者也可试行TURP手术,术后症状也有望改善。  相似文献   

15.
哈乐治疗10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哈乐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珐17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哈乐+非那雄胺)(n=103)和对照组(非那雄胺)(n=69),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前列腺体积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变化。结果治疗后IPSS研究组下降了(9.8±0.6)分,对照组下降了(6.7±0.7)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用药后两组Qmax[(7.2±0.4)mL/s%(4.1±0.3)mL/s]、残余尿量[(22.7±2.0)mL vs.(18. ±2.2)mL]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研究组前列腺体积和血清PSA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但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哈乐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主观症状及客观指标,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剜除术(PKEP)与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术(PKRP)在Ⅳ度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具有手术指征的100例Ⅳ度 BP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 PKEP 和 PKRP,监测记录患者围手术期和术后随访1年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切除前列腺重量、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术后1年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对所测指标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两组一般情况(年龄、前列腺大小、合并症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KRP组、PKEP 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平均膀胱冲洗时间、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80.5±15.2)和(110.3±14.8)ml、(95.1±4.5)和(70.4±4.6)min、(3.6±1.5)和(3.0±1.4)d、(5.1±1.0)和(4.4±0.7)d、(7.5±1.4)和(6.2±1.5)d,以上指标 PKEP 组明显少于 PKRP 组(P &lt;0.05),切除前列腺重量 PKEP 组[(60.5±3.4)g]明显多于 PKRP 组[(54.0±3.6)g],术后1年两组患者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均比术前明显改善(P &lt;0.05)。结论 PKEP 治疗 BPH 具有与 PKRP 相近的近期疗效,而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恢复时间 PKEP 组明显少于 PKRP 组,PKEP 可安全、有效治疗 BPH,可作为手术治疗 BPH 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