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治模式下,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的综合治疗策略在老年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差异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6月~12月期间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肛肠外科专业组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资料,分析比较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60岁)之间应用综合治疗策略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在术前指标中,老年组患者合并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其他系统疾病的构成比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其中老年组术前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构成比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其余术前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术中指标的差异在2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指标中,老年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患者术后拔除胃管、尿管和引流管的时间和非老年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老年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经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与非老年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化疗相关并发症方面,2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老年患者可能术前基础情况更差、治疗难度更大,但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的综合治疗策略并不会导致老年组患者手术治疗的延误,而且手术干预过程中的术式选择也并不会受到影响,术后近期治疗效果满意。因此在老年群体中应用该策略是具有一定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年胃癌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征,以提高青年胃癌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63例青年胃癌患者(青年组.小于或等于40岁)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情况,并与同期654例中老年胃癌患者(中老年组.大于40岁)进行比较。结果青年组中女性、存在家族史及未分化型患者比例显著高于中老年组(均P〈0.05)。青年组患者根治性切除率61.9%(39/63),低于中老年组的93.1%(595/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53例(91.1%)患者获得了1~84个月的随访,青年组和中老年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40.5%和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手术根治性是影响青年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分层预后分析显示,行根治性手术的青年组和中老年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63.2%和5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姑息性手术后两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2%和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胃癌恶性度高.根治性切除率低,总体预后不佳;但积极行根治性手术者可达到与中老年胃癌相似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龄胃癌病人的临床特点,提高外科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0月至2003年10月间416例胃癌病人行标准胃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02例≥70岁胃癌病人中术前75例(73.5%)有并存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5%,术后病死率5.9%;314例〈70岁胃癌病人术前53例(16.9%)有并存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5%,术后病死率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无并存病在≥70岁组与〈70岁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1%和8.8%,病死率分别为0和0.03%,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胃癌病人常合并心脏病、肺部疾病、糖尿病等疾病。加强围手术期处理仍可使高龄病人耐受标准胃癌根治术,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青年与老年直肠癌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年与老年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差异。方法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自1990年1月至2000年1月收治40岁以下直肠癌患者138例(青年组),65岁以上者163例(老年组),对这组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生存分析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青年组Ⅲ期直肠癌患者比例(53.6%,74/138)明显高于老年组(34.3%,55/163);P=0.001;青年组中黏液腺癌和低分化腺癌患者比例(28.2%,39/138)也高于老年组(10.4%,17/163)P〈0.001。青年组和老年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50.4%和6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按照TNM分期进一步分析显示.同期别两组的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分期(P=-0.001)和淋巴结转移(P〈0.05)是影响两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与老年直肠癌相比,青年直肠癌患者的病期较晚、肿瘤分化程度较低,影响其预后;但相同病期者生存率相似。早期诊疗是提高直肠癌总体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年龄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对161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小于40岁者21例(青年组),40-60岁者62例(中年组),大于60岁者78例(老年组)。结果不同年龄组患者入院时的主要临床表现和肿瘤发生部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误诊率以青年组最高.为38.1%(8/21),显著高于中年组(9.7%,6/62)和老年组(2.6%,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与直肠癌分化程度及TNM分期均呈负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加.低分化和Ⅳ期直肠癌所占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老年和青年直肠癌患者某些临床病理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青年直肠癌患者肿瘤分化程度较老年患者为低.肿瘤分期较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肝转移和腹膜扩散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和近远期预后以及姑息性手术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05年7月间胃癌数据库资料中79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本组患者肿瘤穿透浆膜、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全胃癌、未分化癌、Borrmann Ⅳ型、女性患者因素与腹膜扩散相关,而Borrmann Ⅳ型、淋巴结转移、腹膜扩散与胃癌肝转移相关(P〈0.05)。肝转移患者1年生存率低于腹膜扩散患者(P〈0.05);而3、5年生存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扩散组中姑息性切除术患者1年生存率高于旁路手术/喂食性造口术和剖腹探查患者(P〈0.05);而肝转移患者3种手术者1、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肝转移的胃癌患者近期预后比腹膜扩散患者差;姑息性切除术可改善腹膜扩散胃癌患者的近期生存率。而对肝转移患者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浆胆固醇水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胃癌及胃溃疡病人手术前后血浆胆固醇水平及其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术前及术后10d测定150例胃癌和30例胃溃疡病人以及不同胃癌组织病理类型血浆胆固醇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癌术前血浆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1);胃癌术后较术前血浆胆固醇升高(P〈0.05),与胃溃疡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癌B组(组织分化差)术前血浆胆固醇较A组(组织分化好)降低(P〈0.05).A、B组手术后血浆胆固醇均升高,各自与术前相比,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特别是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血浆胆固醇水平降低,术后升高;降低、升高的程度与组织分化程度相关,癌组织分化越差,术前后血浆胆固醇降低、术后升高的程度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年龄因素与成人肾恶性肿瘤临床发病特点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年龄因素与成人肾恶性肿瘤临床发病特点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442例成年肾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年龄分为〈40岁组、40~60岁组和〉60岁组,对3组患者发病性别比例、症状表现、病理表现、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年龄因素与成人肾恶性肿瘤发病特点的关系。结果 3组男女比例分别为1.2:1.0、1.8:1.0、2.3:1.0,〈40岁组与〉60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43,P=0.033);偶发癌所占比例〈40岁组与〉60岁组均低于40~60岁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细胞癌在各种肾实质恶性肿瘤中的比例表现出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且〈40岁组与〉60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60岁组肾盂肿瘤比例为26.6%,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01);〈40岁组中10.2%的患者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肿瘤为高度分化不良或未成熟组织肿瘤,高于其他2组,但仅与〉60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3组临床分期构成比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40岁组中25.4%的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 年龄与成人肾恶性肿瘤临床发病特点之间关系密切,不同年龄人群具有不同的发病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根治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08年10月同期收治进行TME的腹腔镜手术(93例)和传统开腹手术(105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的手术方式、手术学指标、肿瘤学指标和近期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腹腔镜组和传统开腹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64.6±35.6)min和(141.9±29.4)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1.4+±20.2)ml和(180.0±64.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腔镜组有4例(4.3%)中转开腹,两组保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手术死亡。在切除标本长度、清扫淋巴结数量和肠管远切缘长度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标本远切缘病理学检查均为阴性。腹腔镜组的术后镇痛需求率、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流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或少于开腹组(P〈0.001);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19个月.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复发率和总生存率分别是4.4%和7.3%,97.8%和97.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TME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组织学前列腺炎对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PKEP)的影响程度和临床意义。方法通过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对231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根据手术标本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组:138例BPH伴组织学前列腺炎患者(炎症组)和93例单纯BPH患者(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增生腺体剥离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排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前列腺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A、IPSS评分以及尿流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组与对照组剥离时间分别为:(55±20)min和(37±1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组5例发生前列腺包膜穿孔,对照组无穿孔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10±90)ml和(105±5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组8例需术中输血,对照组无输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组与对照组术后发生暂时性尿失禁分别为63例和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尿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学前列腺炎是导致PKEP手术时间延长,增加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青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1年8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99例青年胃癌患者(年龄小于或等于40岁)的临床病理资料,并与同时期收治的40岁以上的894例中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中老年组比较,青年组胃癌患者以女性多见,更易累及全胃,BorrmannⅣ型和印戒细胞癌的比例更高,分化程度更低,浸润程度更深,更易出现腹膜转移(均P<0.05).青年组和中老年组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9.1%和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TNM分期(P=0.014)和手术方式(P=0.012)是青年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青年胃癌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后5年生存率为56.7%,姑息性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11.1%,而行姑息性减状术以及探查或活检手术者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后生存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年胃癌患者有其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但预后与中老年患者无异;TNM分期和手术方式是影响青年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根治性手术是获得长期疗效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40岁以下青年人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收治的有完整病理学分期资料的胃癌159例,按年龄分为≤40岁组(31例)和40岁以上组(128例),比较两组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40岁组有淋巴结转移者26例(83.9%);40岁以上组有淋巴结转移者80例(62.5%),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病人之间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移率及N2、N3站淋巴结的转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0岁组总体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7个月,40岁以上组为3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根治术的中位生存时间≤40岁组为34个月,40岁以上组为3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0岁以下青年胃癌病人的淋巴结转移数目多,转移率高,病理学分期晚,预后差;提高诊断率,进行标准化的胃癌根治术是提高青年胃癌病人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行经腹近端胃切除与全胃切除术后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期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中心行经腹近端胃切除术(近端胃切除组)或全胃切除术(全胃切除组)的85例AE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术后12个月,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30(QLQ-C30)和胃癌特异性评价量表(QLQ-ST022)测量其生活质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近端胃切除组患者在饮食受限、腹泻及气促方面的得分低于全胃切除组(P〈0.05),而在味觉改变和反流方面的得分高于全胃切除组患者(P〈0.05)。2组患者的其他项目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Ⅱ型和Ⅲ型AEG患者行近端胃切除+管状胃重建和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术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生。近端胃切除术在饮食受限、腹泻以及气促方面的效果更优;而全胃切除术在反流和味觉改变方面的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年轻和高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与生存率,探讨高龄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特点。方法根椐上海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数据统计,选取我院2002年1~12月手术的17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年龄分为年轻组(〈50岁,89例)和高龄组(〉70岁,89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计算。结果高龄组患者中鳞状细胞癌比例高于年轻组(Х^2=9.281,P=0.000),而性别、吸烟人数、病理类型、TNM分期、手术方式、术后放化疗等临床特征及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5.569,P〉0.05)。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者高龄组高于年轻组(Х^2=14.053,13.044,P=0.0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龄组高于年轻组(Х^2=12.842,P=0.000);高龄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43%,33.53%和27.83%;年轻组分别为77.78%,46.67%和44.0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风险相对较高,应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手术可获得与年轻患者接近的长期生存率,仍是值得首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髋关节液中Ⅱ型胶原羧基端端肽( CTX-Ⅱ)含量与股骨头坏死软骨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38例(43髋)股骨头坏死和6例(4髋、2膝)阴性对照患者,应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法测定关节液中CTX-Ⅱ含量,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股骨头坏死各组关节液中CTX-Ⅱ的含量明显高于阴性组,ⅢA组与阴性组比较( P=0.109),ⅢB组、ⅢC组分别与阴性组比较(P<0.01),三组间两两比较(P<0.05);<6月组与阴性组比较(P>0.05),6~11月组、≥12月组CTX-Ⅱ含量高于阴性组(P<0.01),<6月组CTX-Ⅱ含量低于6~11月组及≥12月组(P<0.05),而6~11月组与≥12月组比较( P>0.05);病因分组比较无差异( P>0.05);股骨头坏死髋关节液中CTX-Ⅱ含量与塌陷程度、疼痛时间、病因等因素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别为0.943、0.595( P<0.01),0.112(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关节液CTX-Ⅱ含量可作为生物标记物反映关节软骨病变程度,为临床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减压融合手术与传统减压手术治疗复杂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27例复杂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减压组60例采用单纯椎板间开窗减压术,减压融合组67例采用椎板切除减压及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患者JOA评分和VAS评分情况。结果 127例均获得随访,时间2年。JOA评分:减压组术前为13.46分±1.85分,术后2年为23.86分±1.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压融合组术前为13.72分±1.69分,术后2年为24.60分±1.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改善率减压组为66.92%±8.03%,减压融合组为71.20%±7.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VAS评分:减压组为3.85分±1.05分,减压融合组为2.26分±1.54分,减压融合组低于减压组(P0.05)。椎间隙高度:减压组术前为6.4 mm±2.6 mm,术后2年为5.3 mm±1.8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压融合组术前为6.2 mm±2.9 mm,术后2年为7.1 mm±1.6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滑脱程度:减压组术前为16.3%±5.2%,术后2年为15.4%±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压融合组术前为17.3%±4.9%,术后2年为12.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压融合手术与单纯减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早期疗效相当,但术后2年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较单纯减压手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再次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我科收治的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再次手术患者56例的临床病理及部分随访资料,采用X检验分析术后不同复发时间和首次不同手术方式的再次手术完整切除率,利用log.rank方法对2种再次手术方式(Dixon和Miles手术)进行生存分析。结果①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再次手术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明显多于首次手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直肠癌根治术后5年以后局部复发者的完整切除率明显高于直肠癌根治术后2年以内局部复发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直肠癌首次术式为Dixon术者的局部复发病灶的完整切除率明显高于首次术式为Miles术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再次手术为Dixon术者的中位生存时间、2年存活率及5年存活率均明显长于或高于再次手术为Miles术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直肠癌首次手术方式不同及术后复发时间不同,可影响术后局部复发病灶再次完整切除的几率,再次手术可作为直肠癌局部复发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在伴有周围神经浸润的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HMGB1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HMGB1在胃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50例伴有周围神经浸润胃癌组织、40例未伴有周围神经浸润胃癌组织、30例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HMGB1在伴有周围神经浸润胃癌组织、未伴有周围神经浸润胃癌组织及正常胃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00%、55.00%、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MGB1与伴有神经浸润的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大小呈正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HMGB1表达上调可能与胃癌组织周围神经浸润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HMGB1高表达可能促进胃癌细胞向周围神经组织浸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老年人(≥85岁)股骨颈骨折中的疗效比较。方法本组在2004年至2007年共收治67例股骨颈骨折的高龄患者,其中17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其余50例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随访3个月~4年,平均3.1年。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关节功能等进行比较。结果全髋关节置换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等明显要多于半髋关节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并发症、关节功能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老年人(≥85岁)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尽可能采用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半髋关节置换术完全可以满足该类患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胸膜腔胃与胸骨后胃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沈阳医学院附属奉天医院2009年2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62岁以上中上段食管癌患者4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胸膜腔胃组和胸骨后胃组。胸膜腔胃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62~79(64.70±11.47)岁,胃从胸膜腔路径行颈部吻合;胸骨后胃组20例,男17例、女3例,年龄63~77(65.90±12.72)岁,胃从胸骨后路径行颈部吻合。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5 d及术后30 d进行肺功能测定,比较呼吸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肺功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膜腔胃组术后15 d及30 d肺功能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胸骨后胃组术后15 d及30 d肺功能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骨后胃组术后15 d及30 d肺功能水平显著高于胸膜腔胃组(P〈0.05)。术后并发症包括胸膜腔组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1例,肺内感染5例,肺不张1例,胸骨后胃组出现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1例,幽门梗阻1例,肺部感染3例。随访1年两组患者呼吸方面症状与术后30 d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胸膜腔胃对肺功能有明显影响,而胸骨后胃对肺功能影响较小,适合高龄及肺功能差的患者,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