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将50例行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胸手术。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清扫淋巴结数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明显,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03-2018-07间在滑县人民医院就诊的76例早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组予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VAS评分,以及住院时间均小于(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效果。方法随机将52例肺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实验组应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观察比较两2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癌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可以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应用28F胶管与8FR弹性管胸腔引流对引流效果、疼痛程度及引流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行单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86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3)与B组(n=43),分别采用28F胶管与8FR弹性管行胸腔引流;比较两组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引流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2天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第3天引流量显著多于A组(P<0.05);两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第3天疼痛评分B组显著低于A组(P<0.05);B组术后引流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单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采用8FR弹性管胸腔引流可有效增加引流量,减轻术后疼痛程度,降低引流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且未影响术后引流时间,价值优于28F胶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治疗周围型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应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9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5例,女35例;年龄33~79(62.5±11.5)岁。观察术中淋巴结清扫组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疼痛评分。结果围术期无死亡。手术时间(135.0±32.5)min,术中出血量(230.0±80.4)ml,术后胸腔引流时间(4.8±2.1)d,术后第3 d疼痛评分(5.3±1.2)分。共清扫淋巴结520组,1 568枚,5.8组/例、17.4枚/例;淋巴结有转移71组,阳性率13.7%(71/520)。术后发生声音嘶哑2例;乳糜胸3例,经相应的治疗均治愈。随访90例,随访时间1~24个月,随访期间因肿瘤转移死亡4例;其余生存患者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对周围型肺癌患者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疼痛轻等优点。手术安全性、根治性与开胸手术相似,可作为治疗周围型肺癌患者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孔式与多孔式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并阐述单孔式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意义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98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孔式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单孔组)148例,多孔式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多孔组)150例,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单孔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盐酸哌替啶用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多孔组(P<0.01),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术后第3天、第7天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时点多孔组(P<0.01);两组术前生活质量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术后3个月功能状态、情感状态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多孔组(P<0.01)。结论与多孔式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相比,单孔式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能有效减少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机体恢复,同时提高患者的短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肺癌患者术后近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2年10月.2013年12月,4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自行选择手术方式,19例行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胸腔镜组),21例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开胸组)。术后3个月利用肺癌患者癌症治疗功能性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reatment-Lung,FACT-L)中文版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胸腔镜组在身体状况(19.90±1.30 vs.17.10±1.40,t=6.533,P=0.000),情感状况(16.95±1.25 vs.14.15±2.05,t=5.147,P=0.000),功能状况(18.50±2.35 vs.16.45±2.45,t=2.694,P=0.025)及附加状况(20.40±2.35 vs.18.45±1.25,t=3.321,P=0.009)方面评分均高于开胸组,在社会及家庭状况方面两组评分差异无显著性。胸腔镜组术后生活质量总体状况评分高于开胸组(89.50±6.54 vs.81.40±6.25,t=4.004,P=0.003)。结论 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影响明显小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相关指标的影响作用。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海南省农垦总医院胸外科收治的92例手术切除肺叶患者的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中采用最新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39例(胸腔镜组)、传统开胸手术治疗53例(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应激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胸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胸腔引流管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住院时间与传统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7天胸腔镜组的皮质醇、生长激素、前列腺素E2、P物质水平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第1、3、7天胸腔镜组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ɑ水平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较传统手术治疗NSCLC具有手术效果可靠、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应激反应水平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杂交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根治性、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54例临床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30例行单操作孔杂交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杂交组),24例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全胸腔镜组)。术前临床分期均为Ⅰ期,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组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置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第5天口述疼痛评分及住院费用等。结果: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组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置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第5天口述疼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方面,杂交组低于全胸腔镜组(P<0.05)。结论:单操作孔杂交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完全可达到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微创效果,手术难度较低,可操作性强,适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同时,此术式可节省一定的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微孔"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定本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双微孔"三孔胸腔镜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三孔胸腔镜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胸腔管留置时间、术后3天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及清扫淋巴结个数);比较两组疼痛数字评分情况(NRS)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胸腔管留置时间、术后3天引流量以及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清扫淋巴结个数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2、3、7天的术后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40.00%)(P0.05)。结论采用"双微孔"三孔胸腔镜手术切除肺叶,具有微创性,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减少并发症,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周围型肺癌单孔胸腔镜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机体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胸腔镜戳孔将8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分为2组,各41例。观察组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行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结果 2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术后第3天的血清炎症因子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炎症反应轻,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3D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10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肺癌病人12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行3D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行2D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术后外科病理分期、肺功能指标、疼痛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小时引流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术后外科病理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用力呼气肺活量1秒量(FEV1)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 97%)低于对照组(18. 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3D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肺癌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24小时引流量,改善肺功能,减少疼痛,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效果。方法将96例肺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全胸腔镜组和对照组,各48例。分别实施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全胸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短或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治疗肺部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全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患者31例为观察组,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3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术式、术后并发症及生存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48.26±30.92)min,术中出血量(127.65±19.47)ml,均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4.72±2.59)d,总引流量(1052.26±46.14)ml,术口Logas疼痛评分(5.18±1.7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切缘复发率(16.13%)、病死率(32.26%)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9个月(95%CI:5.6~11.8),中位生存期为22.7个月(95%CI:17.2~29.4);对照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12.5个月(95%CI:8.4~17.6),中位生存期为34.3个月(95%CI:25.6~43.4),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68%,与观察组的6.90%无显著差异。结论全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可有效清除病灶,减轻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促进术后康复,是肺功能不能耐受肺叶切除或合并其他疾病手术风险高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I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06—2020-01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行肺叶切除术的112例早期NSCI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及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将2016-06—2017-12间行传统开胸术的52例患者作为传统组,2018-01—2020-01间行单孔胸腔镜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微创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术后引流管引流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采用模拟视觉评分法(VAS)评价2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的切口疼痛程度。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微创组无中转开胸病例。2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引流管引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短(低)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术后第1天和第3天的VAS评分均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NSCIC均有确切效果。其中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患者恢复快,但对术者的操作水平及经验要求高。应结合患者病情及术者的技术水平合理选择手术方式,以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单孔与三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11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三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疼痛、血清炎症指标、随访气胸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胸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小时、术后24小时、术后48小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天、术后3天、术后5天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随访6~12个月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三孔VATS治疗,单孔组术后胸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后疼痛程度更轻,对机体损伤更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陕西省人民医院行肺癌切除138例Ⅰ/Ⅱ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8例、女50例,年龄44~76(57.4±8.8)岁。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胸腔镜组(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63例)和开胸组(传统开胸手术治疗,75例),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临床指标、手术并发症、肺功能变化。结果胸腔镜组和开胸组的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组数、清扫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镇痛时间、疼痛程度评分(NRS评分)、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开胸组(P0.05);手术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l%pred)、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FVC%pred、FEV1%pred比术前显著降低(P0.05);胸腔镜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胸组(20.63%vs.32.00%,χ2=3.974,P=0.046)。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Ⅰ/Ⅱ期NSCLC患者手术效果可靠,且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胸腔镜辅助微创小切口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对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2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各26例。微创组采用胸腔镜辅助微创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并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清扫。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胸手术切除肺叶并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清扫。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微创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总出血量、术后止痛药用量上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持续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上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胸腔镜辅助微创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单孔胸腔镜(VATS)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高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3—2020-04间新乡市中心医院胸瘤二科行单孔VATS治疗的182例高龄早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式分为肺叶切除术组(100例)和肺段切除术组(82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中情况、术后临床指标,以及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站数和清扫总个数、病理TNM分期,以及术后视觉模拟(VAS)评分、引流时间和引流量、肺部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总治疗费用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叶切除术组的房颤和DVT发生率均显著少于肺段切除术组,肿瘤最大直径和鳞癌比例均显著多于肺段切除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VATS肺段及肺叶切除术治疗高龄早期NSCLC近期效果相同,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个体化予以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两孔与三孔法胸腔镜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肺癌的近期效果。方法:收集总结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比较。共收集患者275例,最后纳入统计233例,其中行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79例(A组),行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154例(B组)。观察并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清扫淋巴结数量、站数、术后前3 d引流量、拔除胸引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及术后3 d、1个月、6个月的疼痛评分等。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增加操作孔或中转开胸情况。两组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管保留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清扫总数量、站数、N2组淋巴结清扫数量、站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 d、1个月及6个月疼痛评分均低于B组(P0.05)。结论:两孔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均可有效治疗肺癌,两孔法胸腔镜手术的术后疼痛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