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癌D2根治术淋巴结切除数目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数目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5年1月期间457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淋巴结转移组中,切除淋巴结超过20枚组患者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4%、49.0%和33.4%;切除淋巴结16~20枚组者则分别为71.5%、49.7%和40.1%。无淋巴结转移组中,切除淋巴结超过20枚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2%、92.7%和84.7%;切除淋巴结16~20枚组者则分别为94.0%、89.7%和81.4%。淋巴结清扫16~20枚与20枚以上者,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清扫淋巴结16~20枚即可。除非发现转移,否则不必过度追求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2.
Ⅱ期结直肠癌根治术淋巴结检出数目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Ⅱ期结直肠癌根治术淋巴结检出数目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80例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后5年内出现复发或转移的56例患者与无复发转移者平均淋巴结检出数分别为9.5枚/例和16.3枚/例(P〈0.01).术后5年内死亡的97例患者与健在者平均淋巴结检出数分别为11.1枚/例和16.7枚/例(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检出大于或等于12枚/例组和小于12枚/例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3.9%和62.0%(P〈O.01),复发转移率分别为6.4%和25.7%(P〈0.01),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与淋巴结检出数目有关(P〈0.05)。结论淋巴结检出数目多少影响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淋巴结检出数目多者复发转移率低.生存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影响淋巴结转移阴性的低分化和未分化胃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70例淋巴结转移阴性的低分化和未分化胃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行胃癌根治术,其中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15枚的患者161例、15~20枚患者53例、21 ~30枚患者33例、>30枚患者23例.采用门诊、电话、信件等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10月.采用COX模型逐步后退法进行预后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27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率为100.00%(270/270),中位随访时间为63个月(2~103个月).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63个月(2~103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3.0% 、69.5% 、58.5%.其中161例淋巴结清扫数目<15枚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8个月(2~103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4%、59.3%、48.8%;53例淋巴结清扫数目15 ~ 20枚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8个月(4 ~95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3%、84.9%、71.7%;33例淋巴结清扫数目21~ 30枚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8个月(34 ~ 94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97.0%、87.9%;23例淋巴结清扫数目>30枚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0个月(2~84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62.5%、54.2%.不同淋巴结清扫数目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077,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21 ~30枚患者预后优于15 ~20枚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24,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15 ~ 20枚患者预后优于>30枚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54,P<0.05);淋巴结清扫数日>30枚患者与<15枚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50,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浆膜浸润、Borrma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2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对进展期胃底贲门癌患者的预后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总结施行D2根治术的236例进展期胃底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清扫淋巴结的数目与术后5年患者的生存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236例进展期胃底贲门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37.5%。相同病期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随着淋巴结清扫数目的增加而增高(P=0.0013)。Ⅱ期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超过或等于20枚(P=0.0136)、Ⅲ期超过或等于25枚(P〈0.0001)、Ⅳ期超过或等于30枚(P=0.0002)、整组病例超过或等于15枚(P=0.0024)时生存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7%,淋巴结清扫的数目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101)。结论进展期胃底贲门癌患者在施行D:根治术时,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合理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并不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淋巴结清扫数目对无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对无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221例施行D2根治术、术后经病理证实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本组患者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分析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术后5年生存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221例无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83.5%.淋巴结清扫数目是影响本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之一.相同浸润深度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有随淋巴结清扫数目的 增加而增高的趋势(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pT1.2期≥15枚、pT3期≥20枚时,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较高(P<0.05).本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8%,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淋巴结清扫数目是无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应积极争取清扫足够的淋巴结,以提高疗效;合理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并不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探讨早期胃癌(EGC)患者行腹腔镜胃癌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术后生存的关系。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56例EG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淋巴结清扫数目组别间生存率的差异。56例患者中,清扫淋巴结数目16枚的组别(n=32)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6.4%和86.2%,清扫淋巴结数目5~15枚的组别(n=24)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6.1%和78.3%。两组相比,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C患者应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数目16枚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淋巴结检出数和淋巴结转移度(LNR)对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07例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 507例患者共计检出淋巴结5801枚;转移淋巴结1122枚;淋巴结转移数与检出数呈正相关(r=0.171,P<0.01).淋巴结检出数大于或等于12枚与小于12枚的Ⅱ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80.5%和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Ⅲ期患者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LNR的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淋巴结转移区域的同一LN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淋巴结检出数对Ⅱ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更为明显.为了获得更准确的分期及更好的预后,术中应尽量检出12枚/例以上淋巴结.LNR是Ⅱ~Ⅲ期结直肠癌的预后因素,用其评估患者预后时应兼顾淋巴结转移区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率(rN)对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0-2006年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接受根治性手术的71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淋巴结捡取数目将710例患者分为少于15枚组(327例)和15枚以上(含15枚)组(383例).按淋巴结转移率进行rN分期;按淋巴结转移数量进行pN分期.分别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来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少于15枚组和15枚以上组胃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4个月(95% CI:55.6~92.4个月)和96个月(95% CI:77.8~119.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rN分期既是少于15枚组(P<0.01,RR=1.225,95% CI:1.102~1.362),又是15枚以上组(P<0.01,RR=1.421,95% CI:1.269~1.592)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而pN分期仅仅是少于15枚组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RR=1.475,95% CI:1.168~1.863).采用rN分期系统,相同分期的两组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采用pN分期系统,在pN1期患者中少于15枚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15枚以上组(P<0.01).结论 淋巴结转移率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在判断胃癌预后中,按淋巴结转移率的rN分期不受检出淋巴结数目的限制,较pN分期系统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淋巴结转移率(MLR)对淋巴结清扫不足15枚胃癌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3年1月到2007年7月间收治的61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淋巴结清扫数目不足15枚者320例,15枚以上者29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病理N分期(pN分期)和不同淋巴结转移度分期(rN分期)中预后的差异.结果 通过Log-rank检验,确定MLR的界值,按此界值可分为rN1(MLR小于或等于10%)、rN2(MLR大于10%,但小于或等于30%)、rN3(MLR大于30%,但小于或等于60%)和rN4(MLR大于60%)4期.对于淋巴结清扫数目不足15枚者,上述不同rN分期患者的生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同一rN分期中,不同pN分期之间生存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pN2和pN3a期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不足15枚者与15枚以上者的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各个rN分期中,两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证实,rN分期是淋巴结清扫数目不足15枚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2,RR=1.617,95%CI:1.111~2.354).结论 rN分期能很好地对淋巴结清扫不足15枚胃癌患者的预后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理想的胃癌前哨淋巴结(SLN)检测方法.方法 前瞻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8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确诊的59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染料法组(20例)、核素法组(20例)和联合法组(19例),分别或联合注射专利蓝和99Tcm进行SLN检测.采用t检验和x2检验分析SLM的检出情况及SLN判断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结果 染料法组共检出SLN 38枚,平均1.9枚/例;核素法组共检出SLN 31枚,平均1.6枚/例;联合法组共检出SLN56枚,平均2.9枚/例.联合法组中同时被染料和核素标记的SLN为46枚,单独被染料和核素标记的SLN分别为6枚和4枚.3组SLN检测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P<0.05).其中联合法组SLN的检出数目明显多于染料法组和核素法组(t=4.21,3.54,P<0.05).染料法组、核素法组和联合法组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95%(19/20)和5%(1/20)、90%(18/20)和10%(2/20)、100%(19/19)和0,其中联合法组的准确率最高(x2=163.01,P<0.05),假阴性率最低(x2=170.14,P<0.05).结论 联合染料和核素标记物示踪法是检测胃癌SLN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对无浆膜浸润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行D2或D2以上胃癌根治术、且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616例无浆膜浸润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接受相同术式的有浆膜浸润的162例胃癌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无浆膜浸润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7.9%,明显高于浆膜浸润组的37.3%(P<0.01).不同浸润深度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T1a(M)95.6%,T1b(SM) 92.5%,T2(MP)73.5%,T3(SS) 62.7%,T4(SE、SI) 37.3%.按日本第13版《胃癌处理规约》,N0、N1(第1站)、N2(第2站)和N3(第3站)无浆膜浸润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1.5%、75.3%、54.8%和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第7版TNM分期,N0、N1(1~2枚)、N2(3~6枚)、N3a(7~15枚)和N3b(15枚以上)无浆膜浸润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1.5%、83.6%、59.8%、17.2%和11.8%,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是无浆膜浸润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P<0.0l).结论 无论是按转移淋巴结的范围还是数量进行评价,淋巴结转移均能对无浆膜浸润胃癌患者的预后作出较好的预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阐明淋巴结清扫与脾切除在残胃癌手术中的重要性。方法远端残胃癌患者63例,行D_2行淋巴结切除23例,非D_2淋巴结切除40例,并行脾切除30例,未行脾切除33例。观察患者的术后总体生存率,分析残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治疗和长期预后。结果D_2淋巴结清扫术和非D_2淋巴结清扫术切除淋巴结的平均数量分别为(16.5±1.5)枚和(7.7±1.4)枚,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1/pT2肿瘤患者脾门区域无淋巴结转移,pT3/pT4肿瘤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4例;浸润深度为pT3/pT4肿瘤患者切脾组生存率高于保脾组(P0.01),而pT1/pT2肿瘤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深度为pT3/pT4肿瘤患者D_2淋巴清扫术组生存率高于非D_2组(P0.01),而pT1/pT2肿瘤患者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根治性淋巴结清扫与脾切除对晚期(pT3/pT4)残胃癌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淋巴结微转移及临床病理因素对 pT1-4aN0M0期胃癌患者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的影响。 方法:纳入2008年1月—9月期间pT1-4aN0M0期胃癌患者行根治术者45例849枚HE染色阴性淋巴结,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这些淋巴结中CK19表达,观察其淋巴结发生微转移情况,并分析发生微转移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微转移的发生对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的影响。 结果:经免疫组化染色,849枚HE常规染色阴性淋巴结中CK19阳性表达率为8.13%(69/849);有31.11%(14/45)患者的淋巴结CK19表达阳性。术后随访时间13~69个月(平均随访时间55.08个月),淋巴结中CK19阴性表达、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87%、42.86%;两者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12,P=0.003)。淋巴结CK19阳性表达与胃癌患者的肿瘤直径(P=0.007)、浸润胃壁深度(P=0.032)有关,5年无瘤生存率与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Cox生存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微转移为独立预后因素,14例患者被检测出微转移,建议重新分期,重新分期率为31.11%(14/45)。 结论:胃癌pT1-4aN0M0期患者,免疫组化染色能检出常规HE染色阴性淋巴结中的微转移,有助于细化分期、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侧俯卧位全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清扫胸腹二野淋巴结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1年2月82例全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与78例常规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手术的胸腹部各区域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转移度、生存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清扫左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数目分别为(4.1±3.4)枚及(1.1±1.7)枚,上纵隔淋巴结数目分别为(6.8±5.O)枚及(4.9±4.0)枚,腔镜组均多于开放组(P〈0.05)。腔镜组3年生存率(65.4%)与开放组(62.3%)相似(10g—rank检验,X2=0.022,P=0.886)。结论侧俯卧位全腔镜食管癌切除淋巴结清扫疗效肯定,尤其是清扫上纵隔及左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方面,更为有效及彻底。  相似文献   

15.
淋巴结清除数目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局部淋巴结切除标本中切除淋巴结数目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 198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间有完整病理学检查和随访资料的 76例外科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病例做回顾性分析。以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两组 ,每组根据淋巴结切除数再分两组 ,即切除数 >5 0枚组和≤ 5 0枚组 ,计算 5年生存率并进行生存率Log rank检验。 结果无淋巴结转移组中 ,切除淋巴结数 >5 0枚者较≤ 5 0枚者 5年生存率高 2 3% ,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5 4 8,P <0 0 5 )。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 ,切除淋巴结数 >5 0枚者较≤ 5 0枚者 5年生存率高 36 % ,生存率也有显著差异 (χ2 =13 6 5 ,P <0 0 1)。结论充分的淋巴结切除可以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淋巴结切除数目应作为规范结直肠癌手术的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淋巴结清扫总数和阴性淋巴结数目对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1995年1月至2004年11月,对634例胃癌患者施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手术(R0切除).分析淋巴结清扫总数与阴性淋巴结数目的相关性;对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分析淋巴结清扫总数、阴性淋巴结数目与术后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本组591例(93.2%)获得随访,时间5~14年,其中位生存期为62.0个月,术后5年生存率为57.6%.淋巴结清扫总数与阴性淋巴结数目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浸润深度、阳性及阴性淋巴结数目和淋巴结清扫总数是影响本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相同TNM分期中,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有随淋巴结清扫总数和阴性淋巴结数目增加而增高的趋势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预测,淋巴结清扫总数每增加l0枚,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全组为13.1%、Ⅰ期为14.2%、Ⅱ期为20.5%、Ⅲ期为17.5%和Ⅳ期为10.9%;而每多清扫10枚阴性淋巴结,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亦可提高:全组为19.2%、Ⅰ期为20.1%、Ⅱ期为18.8%、Ⅲ期为18.4%和Ⅳ期为18.0%.结论 淋巴结清扫总数和阴性淋巴结数目可反映胃癌淋巴结清扫的程度并预测患者预后,应努力增加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胃癌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总数和阴性淋巴结数目,以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淋巴结检出情况,探讨其与TNM分期、预后的关系。回顾性分析36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统计病理对淋巴结转移情况、随访资料。结果显示,有淋巴结转移(LNM)病例中,切除淋巴结数〉12枚者阳性率为73.1%,切除淋巴结数≤12枚者阳性率为58.0%(P〈0.05)。淋巴结转移率(rN)分期rN0、rN1、rN2 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4.4%和56.3%(P〈0.05)。结果表明,淋巴结切除数目影响LNM阳性率、rN和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进展期低分化(G3级)胃癌预后的相关因素及淋巴结清扫数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至2007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并手术的484例进展期G3级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年龄、肿瘤浸润深度、肿瘤部位、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阳性数、淋巴结转移率和脉管癌栓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G3级胃癌患者清扫淋巴结数是否达到15枚对淋巴结转移数、淋巴结转移率、脉管癌栓、临床分期及5年生存率均有显著影响(均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转移率和脉管癌栓是其独立的预后因素(均P<0.05).进展期G3级胃癌淋巴结清扫大于或等于20枚/例组患者的预后优于少于20枚/例组(P<0.01).结论 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转移率和脉管癌栓是评估进展期G3级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淋巴结清扫数目应至少达到20枚以保证胃癌淋巴结清扫术的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0年来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外科治疗效果的变迁。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0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行胃癌手术切除的251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其按入院时间段分为前阶段组(1990-1999年)和近阶段组(2000-2009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差异。结果全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48.1%,其中行根治性切除患者5年生存率为53.7%。前阶段组与近阶段组患者肿瘤大小、病理类型、脉管癌栓、T分期、N分期、TNM分期和淋巴结清扫数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根治性切除患者,近阶段组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为(20.1±8.3)枚/例,明显多于近阶段组的(9.5±6.0)枚/例(P〈0.01)。前阶段组和近阶段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0.1%和51.5%,其中根治性切除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5.7%和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证实,时间段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HR=0.763,95%CI:0.669~0.872)。结论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近10年来胃癌外科治疗效果得到了确切提高。  相似文献   

20.
关于胃癌TNM分期系统中最少淋巴结检出数目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Chen B  Sun JY  Jin F  Xu HM  Wang SB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1):702-705
目的研究国际抗癌联盟(UICC)和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对胃癌TNM分期系统中准确分期的最少检出淋巴结数目。方法回顾性收集436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淋巴结数目、生存率等临床和病理资料,通过卡方检验和q检验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在pN0病例中,送检淋巴结1~4个,5~9个的病例,比10~14个和15个以上的5年生存率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14个检出淋巴结的病例与15个以上的5年生存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pN1,pN2患者,送检1~4个,5~9个和10~14个淋巴结者与15个以上者的生存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中检出10~19个淋巴结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20~29个及30个以上的患者,在Ⅲ期中,检出5~9,10~19,20~29个淋巴结者生存率显著低于30个以上的生存率(P<0.05)。结论淋巴结检出数目在胃癌pN分期中显著影响预后。pN0的最少检出数目应由原来的15个减至10个。而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至少应送检15个以上淋巴结。Ⅱ期病例最好检出20个淋巴结,而Ⅲ、Ⅳ期最好检出30个以上淋巴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