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小板降低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坏死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SAP 233例,按血小板是否为正常值,分成血小板降低组(<100×10~9/L)和血小板正常组(≥100×10~9/L),分析两组血小板变化与胰腺坏死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血小板计数降低组99例,占42.49%;血小板计数正常组134例,占57.51%.两组在APACHEⅡ评分、预后、有尤胰腺坏死及胰腺坏死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ANSON评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小板降低对提示胰腺病情程度、是否存在胰腺坏死、推测疾病预后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危重型急性胰腺炎(critical acute pancreatitis,CAP)的病程特点和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46例CAP病人的临床资料,重点对器官功能衰竭、胰腺(胰周)引流液病原学结果、外科治疗方式及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46例CAP病例中胆源性21例,高脂血症性14例,酒精性6例,原因不明5例。截至2017年1月,20例(43.5%)病人死亡。单器官功能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病人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8)vs.52.6%(20/38),P0.05]。胰腺(胰周)引流液培养共检出病原菌129株,多重耐药菌77株。其中感染率最高的普通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19.2%(10/52)],感染率最高的多重耐药菌为鲍曼不动杆菌[22.1%(17/77)];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病死率高于普通细菌组[50.0%(20/40)vs.0(0/6),P0.05]。采取以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为初始治疗方法的升阶梯策略病人的病死率为41.0%(16/39),而传统开放手术为初始治疗方法的降阶梯策略病人病死率为71.4%(5/7)。结论多器官功能衰竭和胰腺(胰周)引流液中多重耐药菌感染与CAP病人的预后密切相关,外科治疗应首选以PCD为初始方法的升阶梯策略。  相似文献   

3.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供血动脉改变的观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通过观察胰供血动脉的形态改变,探讨胰腺血管损害程度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病情严重程度、合并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经股动脉插管至腹腔动脉后行数字式减影血管造影,根据胰腺血管损害的数目和程度,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9例中40例(58%)胰腺供血动脉显示截枝、未显影、粗细不均等异常改变,29例(42%)胰腺血管无异常改变.两组的病情严重程度、合并症及预后等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1)胰腺血管损害致胰腺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是胰腺出血、坏死的重要原因.(2)胰腺血管损害的数目和程度与ANP病情严重程度、合并症及病死率呈正相关.(3)疏通胰腺供血动脉和改善胰腺的血液循环,是ANP综合治疗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4.
26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经验   总被引:53,自引:4,他引:49  
90年代以来 ,非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已逐渐为大家所接受 ,手术只是用于处理继发性胰腺感染等并发症。我们对我院 1990至 1999年收治的 2 2 3例及 1990年以前顺序收治的 39例SAP(共计 2 62例 )进行分析 ,总结经验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2 62例中男 135例 ,女 12 7例。年龄 15~ 84岁 ,平均 5 3 95岁。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胰腺外科学组SAP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 ,1990年以后的病人均有CT检查结果 ,所有病人均先在ICU行监护治疗。2 .分组及治疗情况 :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 2组。早期手术组 :1990年以前的 39例 ,经适当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主要病死原因,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6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1162例SAP病人,其中病死144例(12.39%),放弃治疗82例(7.06%),痊愈936例(80.55%),对病死组与痊愈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病死组APACHEⅡ评分和胰腺Balthazar CT评分高于存活组;病死组单一器官功能不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百分率与存活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无明显诱因的SAP病死率明显高于有诱因者.结论 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是治疗SAP可供选择的方法,无明显诱因的SAP是当前治疗的难题,胰腺的病变程度轻重及全身情况好坏是影响SAP病死率的首要原因,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维护重要器官功能的是其疗效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经皮置管引流(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 PCD)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合并胰腺坏死组织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应用PCD治疗34例胰腺坏死组织感染的临床资料。根据PCD治疗效果将34例SAP病人分为PCD治疗成功组和PCD治疗变更组,比较两组病人全身状况、局部病变以及PCD治疗过程的差异。 结果 19例经PCD治疗成功,成功率55.9%。两组病人胰腺坏死组织感染的CT密度平均值、CT分布范围值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胰腺坏死组织感染的CT密度平均值和CT分布范围值均为PCD治疗胰腺坏死组织感染的影响因素,其值越大,失败的风险性越高,不适合行PCD治疗。反之则建议首选PCD治疗。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84年1月至1995年12月共收治急性胰腺炎458例,根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胰腺外科学组1991年提出的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标准,59例为重症急性胰腺炎,通过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2例,女37例;年龄18~78岁。1991年底以前采取积极、早期手术治疗81992年后则根据病情,选择非手术或手术治疗。现将前8年与后4年病例分为A、B两组,两组治疗情况尼附表。两组手术方式均采取胰腺包膜切开和部分坏死组织清除、腹腔彻底冲洗、胰周多管引流。13例病人分别于术后l~6天死亡,死亡原因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病人早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双峰型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230例A P病人资料,据病人发病2周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水平变化,分为单峰组(160例)和双峰组(70例).比较两组病人临床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PCD)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胰腺周围组织坏死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对113例手术治疗的SAP合并胰腺周围组织坏死感染(胰腺坏死范围30%)患者资料,其中采用PCD治疗54例(PCD组),采取直接开腹手术引流治疗的有59例(开腹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白细胞、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糖值、血钙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实验室指标均较各自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后比较,PCD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糖值均明显低于开腹组患者(均P0.05);PCD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死亡或放弃治疗率均明显的低于开腹组(均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79.6%vs.81.4%)、引流液体细菌培养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CD治疗SAP合并胰腺周围组织坏死感染(胰腺坏死范围30%)的效果确切,同时具有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鉴别胰腺囊性肿瘤良恶性诊断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84年1月至2008年6月126例胰腺囊性肿瘤的病例数据、资料.根据病变组织学特征将病人分为恶性与良性两组,评估各种术前因素对恶性胰腺囊肿诊断的预测价值.结果 126例胰腺囊性肿瘤病人中,37例为恶性,89例为良性.单变量分析显示病人性别、症状(黄疸和体重下降)、血清CA199升高以及肿瘤内存在突起、实性成分或分隔等影像学特征在良恶性病变间存在显著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病人性别和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是恶性肿瘤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病人性别,肿瘤大小、临床症状(黄疸或消瘦)、影像学特征(肿瘤内有乳头状突起、实性成分或分隔)和血清CA199是诊断胰腺恶性囊性肿瘤的重要指标,临床可据此确定是否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急性胰腺炎病人再进食时间和种类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病人胰腺影像学变化与进食时间及种类的相关性。方法:将临床症状、体征已消失,血淀粉酶及尿淀粉酶基本恢复正常的204例AP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99例和观察组105例。对照组仅根据血淀粉酶及尿淀粉酶值、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和病人自我感觉而决定进食时间和种类;观察组除根据上述因素外,还依据胰腺的B超及CT影像学变化决定进食时间和种类。结果:进食1-28d期间两组腹痛发生率(对照组22.2%,观察组10.5%)和AP反跳发生率(对照组18.2%,观察组为0)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该研究还发现胰腺及胰周的影像学变化常常与病人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不一致;Bal-thazar CT分级和APACHE-Ⅱ记分越高,再进食后腹痛和AP反跳发生率就越高(P<0.05)。结论:胰腺影像学的变化情况可作为AP病人进半流质和普通清淡饮食最佳时机的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胆源性胰腺炎(BAP)和高脂血症性胰腺炎(HTGAP)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证据。方法:收集整理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70例临床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的病历资料,BAP组106例,HTGAP组64例,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基线数据、实验室检查和并发症等数据。结果:相比于BAP组,HTGAP组患者中位年龄较小(P0.001),体质指数(BMI)偏高(P0.001),伴有脂肪肝者居多(P=0.008);HTGAP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RP、PCT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血脂相关指标如TG、TC、LDL-C水平均高于B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BAP组患者电解质情况如血Na~+、Ca~(2+)水平均较HTGAP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P=0.004)。虽然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635),但BAP组较HTGAP组的胰腺假性囊肿发生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BAP和HTGAP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HTGAP好发于中青年,其患者BMI较高,且伴有血脂代谢紊乱等特点,同时HTGAP患者往往伴有严重的炎症反应。临床治疗中除了炎性指标外,血Ca~(2+)也需要定期监测,以评估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对BAP患者而言,早期入院治疗,可以减轻胰腺假性囊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8年1月至2007年5月,对53例SAP病人行超声引导下PCD治疗急性腹腔积液、腹腔感染和胰腺囊肿.所有病人均在行超声引导下PCD的同时常规放置两枚及必要时多枚引流管并行穿刺液常规和涂片染色、淀粉酶含量测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检查.结果 该组病人除局部穿刺点短期的疼痛外均无明显导管相关并发症.53例中,1例暴发性胰腺炎病人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PCD后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胰腺坏死并发腹腔感染病人PCD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经剖腹探查行坏死组织清除、外引流术,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2例治愈;2例胰腺真性囊肿病人行剖腹探查囊肿切除术;5例胰腺假性囊肿病人行PCD后,引流液未见明显减少,MRCP示囊腔与主胰管相通,行囊肿空肠Roux-er-Y吻合术.其余42例行PCD后均治愈.随访3个月至2年未见复发.总治愈率为96.2%(51/53),总死亡率为3.8%(2/53).结论 SAP的治疗应遵循微创化的原则,选择性应用超声引导下PCD治疗急性腹腔积液、腹腔感染和胰腺囊肿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保留脾脏的远端胰腺切除术与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治疗胰腺良性和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胰体尾良性肿瘤(包括交界性肿瘤)病人37例,将37例病人分为两组,保脾组11例,采用保留脾脏的远端胰腺切除术;切脾组26例,采用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比较两组病人的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疗效。结果保脾组和切脾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65.34±12.25)分钟和(170.72±14.37)分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血量分别为(108.52±13.11)ml和(186.25±17.43)ml,住院时间分别为(10.16±2.11)天和(12.78±2.78)天,奥曲肽使用量分别为(11.45±3.75)mg和(16.75±5.75)m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病人病理类型构成和肿瘤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均进行为期3年的术后随访,保脾组3年无病生存率为100%,切脾组为88.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治疗胰腺良性和交界性肿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内脏假性动脉瘤(PSA)是胰腺术后和胰腺炎少见但死亡率很高的并发症,外科手术和血管造影介入治疗是常用的方法,但临床尚无最理想的治疗手段.本文作者回顾性分析了1995~2005年印地安那州大学外科收治的37例PSA病例,其中13例并发于胰腺术后(POSTOP组),24例并发于胰腺炎(PANC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腺厚度与胰体尾切除术后胰漏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行胰体尾切除术15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胰漏情况分为术后胰漏组和无胰漏组,比较两组病人胰腺切缘厚度。再根据中位胰腺厚度分为厚胰腺组和薄胰腺组,比较应用手工缝合法和切割闭合器法处理胰腺残端时两组病人的胰漏发生情况。结果:胰漏组病人胰腺厚度明显大于无胰漏组病人[(26.80±4.95)mm比(24.17±5.86)mm,P0.05)。结论 :胰腺厚度是胰体尾切除术后胰漏的危险因素。对肥厚的胰腺可优先考虑手工缝合,或在切割闭合器的基础上行手工缝合加强,对减少胰漏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17.
急性胰腺炎腹腔渗出液特征与预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腹腔渗出液特征与其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观察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发病72h内被确诊为急性胰腺炎并且腹腔穿刺出腹腔渗出液的病人213例作为临床观察病例.入院后48h内行B超定位下腹腔穿刺引流或局麻下腹腔置入双套管或腹腔镜下腹腔放置双套管冲洗负压吸引引流,观察腹腔渗出液特征与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213例中血性渗出液147例,淡黄色渗出液66例.血性渗出液组渗出液蛋白、急性肺损伤、MODS、胰周感染、胰腺假性囊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淡黄色腹腔渗出液组(P<0.05).血性渗出液组病人ICU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手术率均比淡黄色渗出液组多,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渗出液特征与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有一定关系,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周贯穿式冲洗引流用于感染性胰腺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至2015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43例急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按术后冲洗引流方式分为贯穿冲洗组和网膜囊灌洗组,其中贯穿冲洗组病人术中安置胰周贯穿式冲洗引流管;网膜囊冲洗组病人术中安置小网膜囊灌洗引流管。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再手术、死亡以及胰周感染控制情况。结果术后贯穿冲洗组22例均治愈,4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网膜囊灌洗组21例病人中治愈17例,13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死亡4例。除外治愈率(100.0%vs.81.0%),两组病人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18.2%vs.61.9%)、病死率(0 vs.19.0%)、再手术率(0 vs.66.7%)、术后引流管通畅率(100.0%vs.60.7%)以及住院时间[(30.6±9.4)d vs.(70.5±30.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胰周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均呈下降趋势。术后第4周,贯穿冲洗组胰周残余感染6例,网膜囊灌洗组为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胰周贯穿式冲洗引流是急性胰腺炎术后残余感染性胰腺坏死的有效引流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我院2 0 0 1年3月~2 0 0 3年10月共诊治急性胰腺炎(AP)病人81例,其中用乌司他丁治疗42例,善得定治疗3 9例,两组病人疗效及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P <0 .0 5 ) ,差异无显著性。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急性胰腺炎,年龄14岁以上;临床症状及体征符合急性胰腺炎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胆源性急性重症胰腺炎微创治疗时机及方法的选择.方法 总结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8例微创治疗的胆源性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其中急诊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EST) 18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外引流(PTCD)4例,入院72 h内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或胆囊造瘘26例,胆囊切除+胆管探查(LCBDE) 10例.结果 临床治愈55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5.2%(3/58).并发胰腺假性囊肿10例.结论 依据病人病情,实行个体化治疗,选择合适的微创治疗时机及方法,是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