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对腹股沟疝的分型鉴别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3月于宁国市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102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斜疝、直疝、股疝的类型,多层螺旋CT诊断与手术结果对比,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效能,多层螺旋CT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的诊断符合率,多层螺旋CT检查腹股沟疝的影像学征象。 结果102例患者中单纯性斜疝70例,单纯性直疝20例,单纯性股疝5例,左侧复发性腹股沟直疝2例,右侧嵌顿性腹股沟股疝5例。CT诊断与手术结果相符的斜疝占64.71%(66/102),直疝占16.67%(17/102),股疝占6.86%(7/102)。多层螺旋CT诊断斜疝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33%、91.67%、91.67%;直疝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5.00%、85.00%、85.00%;股疝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30.00%、70.00%、70.00%。多层螺旋CT冠状位的诊断符合率为99.02%,稍高于矢状位的98.04%(P>0.05);冠状位的诊断符合率为99.02%,明显高于横断位的75.49%(P<0.05);矢状位的诊断符合率为98.04%,明显高于横断位的75.49%(P<0.05)。102例患者共有疝囊105个,斜疝患者有72个疝囊,直疝患者有23个疝囊,股疝患者有10个疝囊。93.06%(67/72)的斜疝疝囊的腹股沟管内环扩大,直疝及股疝疝囊的腹股沟管内环均正常;斜疝及直疝疝囊均无股三角填塞,股疝疝囊均股三角填塞;斜疝及股疝疝囊均无侧新月征,82.61%(19/23)的直疝疝囊具有侧新月征;斜疝及直疝疝囊位于腹股沟韧带的前方,股疝疝囊均位于腹股沟韧带的后方;90.28%(65/72)的斜疝疝囊壁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外侧,直疝疝囊壁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内侧,股疝疝囊壁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后下方。 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有助于腹股沟疝的诊断,与临床对腹股沟区解剖结构的了解相结合,对腹股沟直疝、斜疝及股疝的分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以下简称彩超)结合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腹股沟嵌顿疝中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于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为门诊收治的择期腹股沟疝患者,采用彩超结合CRP诊断;观察组为急诊收治的腹股沟嵌顿疝患者,采用彩超结合CRP诊断。分析2组患者的诊断效能及诊断符合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斜疝诊断阳性的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腹股沟斜疝阳性检出率为80.00%(24/30),稍低于观察组的86.67%(26/30)(P>0.05)。观察组患者的腹股沟斜疝诊断与手术结果相符合的阳性率为100%,稍高于对照组的93.33% (P>0.05)。观察组患者的准确度为100%、特异度为50.00%、灵敏度为92.31%、阴性预测值为50.00%、阳性预测值为92.31%,均稍高于对照组的93.33%、42.86%、86.96%、50.00%、83.33%(P>0.05)。 结论彩超检查可提高腹股沟疝的诊断准确性,还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CRP作为炎症的一种非特异性指标,对腹股沟嵌顿疝的鉴别诊断提供较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多排螺旋CT对腹股沟疝患者的影像鉴别与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黄山路院区)收治的86例成年男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多排螺旋CT图像,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进行价值分析。观察腹股沟疝的发生侧别及类型;分析多排螺旋CT对腹股沟疝的诊断价值,观察腹股沟疝的影像学征象。 结果86例患者共有104个疝囊。多排螺旋CT诊断斜疝的灵敏度为95.35%、特异度为94.12%;直疝的灵敏度为94.12%、特异度为95.35%。斜疝82个(95.34%)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且腹股沟管内环扩大;所有疝囊均无股三角填塞,且位于腹股沟韧带前方,无侧新月征。直疝疝囊均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且腹股沟管内环正常,无股三角填塞,位于腹股沟韧带前方;14个(82.35%)有侧新月征。股疝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后下方,腹股沟管内环正常,股三角填塞,位于腹股沟韧带后方,无侧新月征。 结论多排螺旋CT可显示腹股沟区解剖细节,可提高斜疝、直疝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在体格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基础上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对斜疝和直疝的鉴别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清C反应蛋白在腹股沟嵌顿疝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6月在武警海南省总队医院接诊的74例诊断为腹股沟嵌顿疝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合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指标,经手术探查进行分析。 结果(1)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见到腹股沟疝缺损的腹壁影像,能够判断嵌顿内容物的性质;(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直疝嵌顿占1.35%,斜疝嵌顿占91.89%,股疝嵌顿占6.76%,与手术探查结果一致;(3)嵌顿内容物的分布比例,内容物在肠管所占比例为56.76%,比例最多;内容物在大网膜的比例为39.19%;内容物在阑尾合并肠管中比例为2.70%;内容物在卵巢中的比例为1.35%。与手术探查结果一致;(4)腹股沟嵌顿疝的诊断中,血清C反应蛋白与之存在密切相关性。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清C反应蛋白在腹股沟嵌顿疝中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DCT)及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腹股沟疝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证实为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MDCT结合后处理重建诊断腹股沟斜疝32例共38疝,腹股沟直疝14例,疝囊直径为2.6~10.8cm,疝环直径为1.5~4.1cm,MDCT诊断与手术所见符合率为100%。腹股沟斜疝32例38个疝的疝囊均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和精索或圆韧带前侧,经深环进入腹股沟管,疝囊内容物为小肠肠袢25疝,大网膜及肠系膜13疝;14例腹股沟直疝的疝囊位于耻骨结节外上方,疝囊颈位于腹壁下动脉和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的内侧,疝囊内容物均为肠管及肠系膜样结构。32例斜疝中,嵌顿性疝合并肠梗阻8例,合并睾丸鞘膜积液的9例。结论 MDCT扫描结合后处理重建技术能清晰显示腹股沟疝的类型、疝囊部位、大小、疝内容物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能为腹股沟疝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疝修补术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于老年急诊患者出现腹股沟嵌顿疝危险因素评估,以及在急诊就诊过程中急诊优质护理措施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就诊的老年嵌顿疝患者72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患者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急诊常规疝手术前护理流程,观察组给予急诊老年嵌顿疝术前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及术后指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血肿、血清肿、急性疼痛、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总有效率为87.9%,观察组为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86.11%,观察组为9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腹股沟嵌顿疝患者在急诊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对于提升患者满意度等有显著的效果,对于老年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的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疝补片大小选择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30例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术中补片选择情况及影像学资料。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腹股沟疝共30例,术前应用该技术测量联合肌腱上方2 cm(横断位定点)处至上耻骨支的骨膜的距离,结合髂前上棘至耻骨结节的距离(体外测量),预判术中使用补片大小,并与术中实际应用的疝补片大小进行对比。 结果术前与术中2组数据关于联合肌腱上方2 cm(横断位定点)处至上耻骨支的骨膜的距离的测量的比较[(7.603±0.299)cm比(7.536±0.270)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非常准确的在腹股沟疝修补术前判断腹股沟疝患者在该手术中所需要的适合自己腹股沟区情况的疝补片的尺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联合腹股沟区小切口治疗难复性及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62例一期行疝修补手术的单侧难复性或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股沟区小切口联合TAPP修补术患者16例,行TAPP修补术患者21例,行开放无张力修补术患者25例。 结果TAPP联合腹股沟区小切口组与TAPP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并发症、排尿困难及睾丸坏死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住院费用及术后阴囊/会阴肿胀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PP联合腹股沟区小切口组与开放组比较,在住院时间、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及排尿困难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住院费用、手术时间、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APP联合腹股沟区小切口治疗难复性或嵌顿性腹股沟疝行可缩短住院时间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腹股沟疝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内蒙古包钢医院收治的100例同时行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扫描及疝修补术的病例,观察疝的影像学征象,类型及发生侧,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腹股沟疝的准确率、灵敏与特异度以及阴阳性预测值。 结果100例患者共有116个疝囊,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扫描诊断腹股沟斜疝的灵敏及特异度分别为93.33%、94.44%,阴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73%和94.91%;腹股沟直疝的上述指标分别为91.67%、95.65%、96.70%、89.19%;股疝上述指标均为100%。多排螺旋CT检查示股疝疝囊则位于腹股沟韧带后下方,存在股三角填塞,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疝囊均位于腹股沟韧带前上方,且不存在股三角填塞,但腹股沟斜疝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直疝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伴侧新月征。 结论斜疝、直疝和股疝具有特征性影像学征像,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可以显示腹股沟区解剖细节,对斜疝、直疝和股疝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腹股沟疝患者的超声声像特征,分析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腹股沟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万宁市人民医院超声科收治的65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55例,女性10例;年龄5~78岁,平均年龄(52.35±8.24)岁。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高频超声及CDFI检查,并与手术病理检查对照。 结果65例腹股沟疝患者中,直疝5例,易复性疝50例,难复性疝3例,嵌顿性疝5例,绞窄性疝2例。超声声像图显示,直疝患者局部腹壁无明显变化,层次清晰囊内可见少量液性暗区,经CDFI可见少量血流信号;易复性疝、难复性疝患者腹股沟管扩张,内可见肠管、大网膜回声,肠壁层次清晰,无增厚,大网膜网格状囊实性相间杂乱回声或不均匀实性回声,经CDFI可见多个长条状和(或)短棒状的彩色血流信号;嵌顿性疝患者腹股沟、阴囊、大阴唇内可见实性类圆形回声团块,边界清晰,肠壁增厚,回声减低,经CDFI可见血流信号明显减少,团块内可见少许散在的点状血流信号;绞窄性疝患者疝囊内可见渗出的液性暗区,肠壁明显增厚,回声极低,经CDFI可见血流信号急剧减少或消失。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超声诊断腹股沟疝的灵敏度为96.72%(59/61),特异度为75.00%(3/4),准确率为95.38%(62/65),误诊率为3.08%(2/65),漏诊率为1.54%(1/65);诊断直疝、易复性疝、难复性疝、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的符合率分别为80.00%(4/5)、100%(50/50)、66.67%(2/3)、80.00%(4/5)和100.00%(2/2)。超声测量直疝、易复性疝、难复性疝、嵌顿性疝、绞窄性疝的疝环内径与手术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6,1.435,0.878,0.376,0.784;P>0.05)。 结论高频超声及CDFI检查对诊断不明确的腹股沟疝患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作为临床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疝囊充气造影螺旋CT检查对腹股沟疝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例腹股沟斜疝和1例膀胱滑疝患者,实施气腹造影螺旋CT扫描检查,分析影像特点,进行术前预判。结果2例腹股沟斜疝清晰显示出卵圆形充气疝囊以及疝囊颈的大小和长度等特征。1例膀胱滑疝见部分膀胱组织突向疝囊内,无充气疝囊显示。所有患者影像结果和手术所见完全一致。结论气腹疝囊造影螺旋CT检查不必待疝内容物充填疝囊后即可作出临床诊断,较传统的液体疝囊造影,敏感性好且干扰少,成像质量高,有助于术前疝分型的规范判别,并有望在早期疝,隐匿性疝等缺乏明确体征患者的诊断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超高频探头双体位扫查在腹股沟疝诊断中的作用,并对该类病变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庐江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接受腹股沟疝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的资料。依据彩超诊断方法分组,42例低频探头联合双体位扫查者为对照组,48例高频探头联合双体位扫查者为观察组。描述2组患者的手术结果分布情况。以患者的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2组患者的腹股沟疝及其合并症的诊断准确率。描述腹股沟疝的超声声像图特征。 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结果显示,共有直疝20例,斜疝52例,斜疝合并直疝14例,股疝4例,2组的腹股沟疝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股沟疝整体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各类腹股沟疝中,观察组斜疝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直疝、斜疝合并直疝、股疝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股沟疝合并症的整体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单纯性腹股沟疝、合并精索脂肪瘤、合并鞘膜积液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股沟疝应用高频彩超和低频彩超配合不同体位扫描,均可取得良好的检测效果,而高频彩超对腹股沟疝及其各类合并症的诊断准确性更好,临床可依据现实情况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腹股沟嵌顿疝复位及修补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期间利用腹腔镜治疗11例急性腹股沟嵌顿疝患者(腹股沟直疝3例,腹股沟斜疝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患者在全身麻醉后嵌顿疝自动复位,4例在腹腔镜下行松解、复位;11例患者在腹腔镜下观察或采取促进嵌顿肠管血液循环恢复的措施后,均行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APP)。术后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平均随访6.6个月(2~12个月),无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腹股沟嵌顿疝复位及修补是一种安全并具有一定优势的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