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正常血清PSA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前列腺癌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收治的1例正常血清PSA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讨论正常血清PSA进展期前列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患者血清PSA水平一直处于正常水平,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前列腺癌,临床分期为T4N0M0,行前列腺去势术+抗雄激素治疗,现已无进展生存15个月。结论:正常血清PSA进展期前列腺癌多系特殊病理类型的前列腺癌,预后相对较差。在进行PSA筛查时,需综合考虑f/tPSA比值;术后随诊时需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以了解有无疾病进展;治疗上除采取内分泌治疗外,必要时宜早期采用放疗及化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的诊治水平。 方法 对 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8例术前均经膀胱镜检查及活检病理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 7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前列腺癌 ,1例为前列腺增生症 ,行膀胱前列腺全切术后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 4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及双侧睾丸切除术 ,术后使用丝裂霉素或BCG等膀胱灌注及氟他胺内分泌治疗。 1例行膀胱前列腺全切加回肠膀胱术。 8例中 2例失访 ,3例因多发性转移 ,术后存活 <1年 ,3例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全切术 ,术后随访 1.5~ 4.0年 ,经胸片、CT、同位素和PSA等检查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 结论 血清PSA测定、前列腺直肠指诊、经直肠前列腺B超检查、活检及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腺癌的主要方法 ,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列腺黏液腺癌的病理和诊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2例前列腺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特点。结果:2例患者年龄分别为73和84岁,因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入院。1例误诊为前列腺增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另1例直肠指检、B超、CT、MRI及PSA检查均提示为前列腺癌,行穿刺活检后确诊,根据患者全身状况行硬膜外麻醉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以改善排尿症状,术后病理检查回报为前列腺黏液腺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有较特异性表现。术后给予抗雄激素治疗等。结论:前列腺黏液腺癌在前列腺癌中罕见,没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治疗方法可采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诊断性前列腺电切(TURP)在前列腺增生合并血清PSA异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为临床处理前列腺增生合并血清PSA异常的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手段。方法: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71例,总结病理为前列腺癌患者的Gleason评分及预后。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检测其TURP术后6个月、1年的PSA值及IPSS评分,分析术后血清PSA值、IPSS的变化,评估TURP在前列腺增生伴血清PSA异常患者中的诊疗效果。结果:①40例前列腺穿刺活检阴性而血清PSA持续异常的患者中,2例术后病理示前列腺腺癌(2/40),Gleason评分为6分,另1例电切后病理示前列腺增生组织,但术后血清PSA持续异常(18μg/L),行2次活检,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6分,3例均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术后随访恢复好。31例拒绝活检患者中术后病理示前列腺腺癌9例(9/31)。Gleason评分79分,平均8分,1例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8例行内分泌治疗。②59例病理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其中血清PSA恢复正常者56例,显著降低者3例,IPSS评分有明显改善53例,6例尿道狭窄经过尿扩处理后评分亦有改善。结论:诊断性TURP可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检出率,改善患者的下尿路症状,且有利于患者血清PSA持续正常化。对血清PSA异常(>4μg/L),伴有下尿路梗阻状态、前列腺穿刺活检阴性的患者可考虑行诊断性TURP。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寻找预测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雄激素非依赖性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有效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347例,均接受最大程度雄激素阻断治疗.其中失效进展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AIPC)237例,接受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90例.对90例患者进行随访,末次随访时间2009年9月30日.将内分泌治疗前基线血清PSA、Gleason评分(GS)、临床分期、去势方案、抗雄激素药物方案、内分泌治疗过程中血清PSA最低值、达到PSA最低值时间、进展为AIPC时PSA速率(PSAV)、进展为AIPC时PSA倍增时间(PSADT)、内分泌治疗有效时间、进展为AIPC时年龄、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前PSA作为预测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是否有效的预测因素,行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90例患者中具有完整随访资料87例,其中有效17例(19.5%),无效70例(80.5%).至末次随访时,失效14例,仍有效3例.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中位有效时间4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进展为AIPC时PSAV(P=0.033)、进展为AIPC时PSADT(P=0.009)和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前PSA(P=0.002)为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有效性的预测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进展为AIPC时PSAV(P=0.042)和PSADT(P=0.036)为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有效性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进展为AIPC时PSAV和PSADT为预测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有效性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前列腺增生术(BPH)后发生前列腺癌(Pca)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提高对BPH切除术后发现的Pca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至2016年9月共收治的13例因BPH行前列腺切除术后发生Pca病人资料。Pca患者年龄74~85岁,平均81.3岁,诊断Pca距BPH手术时间4个月至21年,平均4.6年。BPH手术前资料:3例未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查,10例行PSA检查,其中2例正常,7例在灰区(4~10ng/m L),1例异常升高;5例为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8例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术后再次就诊时的主要症状:8例为排尿困难,2例肉眼血尿,2例为排尿困难伴有肉眼血尿,1例无症状,在随访时发现PSA异常。肛指检查2例为BPH,11例扪及硬结疑Pca。B超检查6例诊断BPH,7例疑Pca。PSA均异常升高。病理诊断均为前列腺腺癌,其中1例行TURP获得病理确诊,12例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获得病理确诊。所有患者均接受内分泌治疗,其中8例行手术去势+抗雄药物治疗,3例行药物去势+抗雄药物治疗,1例仅手术去势,未服抗雄药物,1例仅抗雄药物治疗,未去势治疗。3例行内分泌治疗(手术去势)外,再行TURP术。结果 1例3年后失访,12例得到随访。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3/13)、76%(10/13)和50%(6/12)。死亡6例中3例为Pca相关死亡,3例为非Pca死亡。结论 BPH与Pca的起病部位不同,BPH切除术后仍可能发生Pca,术后应定期随诊,及早发现并治疗BPH术后的Pca;高龄患者Pca发病缓慢。  相似文献   

7.
经尿道电切结合间歇性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20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结合去势后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经验。方法:20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行TURP并去势后,根据其术后血清睾酮及PSA水平间歇性进行抗雄激素的内分泌治疗。结果:随访12~60个月,平均28个月,所有患者近期排尿通畅,3例分别于术后36、38、48个月因重新出现排尿困难而再次行TURP治疗。平均生存时间5.3年,带瘤生存3年以上者16例;死亡3例,其中1例死于脑血管意外,2例因全身多处转移衰竭而死亡。结论:TURP结合间歇性内分泌治疗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有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延长前列腺癌细胞对雄激素的依赖时间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癌患者去势术后的睾酮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去势术后平均睾酮水平,以指导内分泌治疗。方法 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40例,去势术后,未用任何抗雄激素药物,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1、3、6、9、12个月,观察血清总睾酮和PSA变化。结果 去势术后6个月,40例患者血清睾酮平均水平〈1.9nmol/L(95%可信区间1.2~1.9nmol/L);13例患者睾酮〉1.9nmol/L,平均Gleason评分为6.8分。术后6个月,36例患者PSA〈1ng/ml,平均Gleason评分为6.3分;4例患者PSA〉1ng/ml,平均Glcason评分为8.0分。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去势术后,平均血清睾酮水平〈1.9nmol/L,部分患者需继续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术后PSA逐渐下降,6个月降至最低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PH切除术后前列腺癌的临床特点。方法:报告9例BPH切除术后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前列腺癌发病距BPH手术时间为0.5~8年,平均4.6年。患者BPH术后主要因尿频、排尿困难、肉眼血尿或骨痛而再次就诊。血清PSA异常8例,前列腺结节5例,同位素扫描(ECT)骨转移1例。9例均行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1例骨痛者行辅助放疗。结果:7例获随访0.5~8年,其中死亡2例,病变稳定4例,病变进展1例。结论:BPH切除术后的病例仍有发生前列腺癌可能,术后应定期随访,及早发现术后前列腺癌。血清PSA、直肠指检及前列腺穿刺活检是BPH术后前列腺癌诊断的主要方法;早期可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晚期或转移者则以内分泌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的漏诊原因,减少漏诊率,提高诊断率。方法:80例疑似前列腺癌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TRUS引导下穿刺活检,结果均为阴性,均行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标本行病理检查。结果:25例术后病理报告为前列腺癌,漏诊率31.25%(25/80)。其中10例行经会阴前列腺癌根治术、8例行手术去势、7例行药物去势。结论:TRUS引导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存在一定的漏诊,多次或多点穿刺活检可以减少漏诊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初诊时即伴有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行内分泌治疗后,早期(1年内)出现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诊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97例伴有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内分泌治疗后1年内未进展为CRPC的患者纳入A组,将1年内进展为CRPC的患者纳入B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术前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PSA值、前列腺体积,高血压的比例,糖尿病的比例,长期(≥1年)使用阿司匹林的比例,长期(≥1年)使用二甲双胍的比例,活检方式(穿刺活检/电切活检),去势方式(手术去势/药物去势),Gleason评分,抗雄激素药物种类,是否使用89锶内照射治疗。将上述指标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内分泌治疗后1年内出现CRPC的患者48例(49.48%)。单因素分析中,术前血红蛋白值、Gleason评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活检是导致患者出现早期CRPC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leason评分(P=0.010)、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活检(P=0.002)是导致出现早期CRP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有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行内分泌治疗后出现早期CRPC的比例高;Gleason评分越高以及采用电切活检是导致患者出现早期CRPC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怀疑伴有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需要谨慎选择电切活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D期前列腺癌(PCa)患者药物去势治疗的效果与雄激素受体(AR)、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相关性。方法:对33例D期PCa患者给予LHRH类似物 抗雄激素药物进行药物去势治疗,结合免疫组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R、PSA与癌组织分化程度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leason不同评分组间血清PSA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 Gleason评分值与原位PSA免疫标记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性(P<0.01);原位PSA免疫标记表达与血清PSA不具有相关性。结论:PCa组织中AR、PSA表达与D期PCa患者行药物去势疗法疗效有密切关系;血清PSA变化是监测PCa肿瘤复发与疗效的可靠瘤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2018年我院收治的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放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共40例,平均年龄(71.93±6.83)岁,中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为317.7(71.19~911.83) ng/mL治疗方案为去势治疗+比卡鲁胺行全雄激素阻断。放疗组共40例,平均年龄(71.13±9.48)岁,中位PSA水平为300.35(100.00~799.23)ng/mL,治疗方案为去势治疗+比卡鲁胺行全雄激素阻断,在内分泌治疗3个月后行前列腺局部立体定向放疗,采用陀螺旋转式钴60放射治疗系统治疗,放疗剂量:50%GTV 3.0~3.5 Gy×10~11次,每周照射5次。观察血清PSA进展时间、PSA缓解率、3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中位随访28个月,放疗组失访1例,对照组失访2例。两组患者年龄、血清PSA、Gleason评分、T分期、骨转移数量、去势治疗方式(手术或药物去势)、进入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后采取的二线内分泌治疗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PSA进展中位时间为12.43个月(95%CI:10.80~14.78),放疗组的PSA进展中位时间为18.40个月(95%CI:10.99~25.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SA缓解率、3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组的主要不良反应有放射性膀胱炎,CTCAE分级为1级,给予对症治疗后均在放疗后1个月内完全消失,两组均有1~2级的潮热及血糖升高,无须处理自行缓解。结论:对于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同时早期给予前列腺局部立体定向放疗,与单独内分泌治疗相比可延长患者PSA进展时间,并且有延长患者总生存时间的趋势,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晚期前列腺癌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对36例晚期前列腺癌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加雄激素全阻断疗法。结果随访4~48个月,所有患者术后近期排尿通畅,转移性骨痛减轻或消失,血清PSA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直肠指诊前列腺体积缩小。2例患者后期转移性骨痛症状反复发作,转上级医院放疗。结论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加雄激素全阻断疗法。能显著改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15.
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的诊断与治疗(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对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平均年龄66.2岁,术前均经膀胱镜检查及活检病理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均为II至III级)。1例术前既往诊断为前列腺癌,4例术后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4级至6级;2例行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术。1例行膀胱前列腺全切加回肠膀胱术。1例行径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1例因身体原因仅行姑息性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术后随访8个月至26个月。1例术后20个月后死于全身广泛转移;1例随访14个月带瘤存活;余3例经胸片、CT、同位素和PSA等检查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膀胱癌患者,如合并的前列腺癌,如果重视不够容易被漏诊。血清PSA测定、前列腺直肠指诊、经直肠前列腺B超检查、活检及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腺癌的主要方法,当诊断膀胱癌同时存在局限性前列腺癌时,治疗方案应根据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的分期、分级综合而定。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并不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再发前列腺癌的机理及诊治措施。方法收集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近10 a收治的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再发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患者,分别于术后第4年、8年发现前列腺癌。1例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于术后第8年发现前列腺癌。2例行开放前列腺癌根治术,1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随访至今,3例患者均健在,未发现生化复发及骨转移。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切除术不能预防前列腺癌。直肠指检、PSA检测、直肠超声前列腺穿刺活检是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再发前列腺癌的重要方法。重视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再发前列腺癌的认识,早期诊断和及时采用以前列腺根治术为主的综合疗法,可获理想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合并膀胱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156例前列腺腺癌患者资料,对其中4例合并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4例前列腺腺癌患者均接受B超、尿镜检和膀胱镜检查,发现同时合并膀胱移行细胞癌。其中2例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和双侧睾丸切除术;1例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和药物去势;1例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和耻骨后前列腺根治切除术。术后均接受膀胱灌注治疗。随访12。36个月,除1例膀胱癌复发接受再次电切手术外,其余均无肿瘤复发。结论有血尿、排尿刺激症状和长期吸烟史的前列腺癌患者以及准备行前列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应进行膀胱镜检查以除外合并膀胱肿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间歇性内分泌治疗及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应用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临床分期为T3期前列腺癌27例,间歇性内分泌治疗为药物去势联合抗雄激素治疗的全雄性激素阻断治疗,治疗时限选择为内照射前3个月加内照射后6个月,以后根据每月PSA的检测结果决定是否进行内分泌治疗,如果PSA持续升高,就再次启用内分泌治疗。内照射治疗是通过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经直肠超声引导将125I粒子均匀植入前列腺内。结果27例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6~57个月,平均49个月。27例患者术后6个月后血清PSA均降至正常,前列腺体积明显缩小。其中3例患者术后26个月PSA持续上升,经内分泌治疗3~5个月后2例下降至正常范围,1例恶化发生骨转移,PSA无进展生存率96.3%。结论间歇性内分泌治疗与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联合应用是近年来晚期前列腺癌综合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间歇性内分泌治疗及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应用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临床分期为T3期前列腺癌27例,间歇性内分泌治疗为药物去势联合抗雄激素治疗的全雄性激素阻断治疗,治疗时限选择为内照射前3个月加内照射后6个月,以后根据每月PSA的检测结果决定是否进行内分泌治疗,如果PSA持续升高,就再次启用内分泌治疗.内照射治疗是通过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经直肠超声引导将^125I粒子均匀植入前列腺内.结果 27例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6~57个月,平均49个月.27例患者术后6个月后血清PSA均降至正常,前列腺体积明显缩小.其中3例患者术后26个月PSA持续上升,经内分泌治疗3~5个月后2例下降至正常范围,1例恶化发生骨转移,PSA无进展生存率963%.结论 间歇性内分泌治疗与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联合应用是近年来晚期前列腺癌综合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前列腺增生术后发生前列腺癌1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BPH)术后发生前列腺癌(PCa)的临床特征。方法:报告12例BPH术后发生PCa患者的临床资料,PCa距BPH手术时间为10个月~14年,平均5.6年。患者BPH后因尿频、尿急、排尿困难、血尿、疼痛而再次就诊。检查血清PSA异常11例,前列腺结节8例。B期3例、C期3例、D期6例。12例均行双侧睾丸切除术[白膜下睾丸切除4例,3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10例;内照射治疗骨痛3例。结果:随访4个月~8年,平均4、5年。死亡3例,病变稳定6例,2例病变进展.1例失访。结论:BPH手术不能预防PCa的发生;血清PSA和直肠指检是BPH术后前列腺癌诊断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