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收肌腱转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治疗青少年复发性髌骨脱位(RDP)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5月至2014年9月,收治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19例,其中男6例,女13例;年龄13~17岁,平均16岁;病程3~18个月,平均6个月。所有患者行大收肌腱转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比较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外侧髌股角及Q角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膝关节疼痛、肿胀,髌骨脱位或半脱位发生。外侧髌股角由术前的(-3.8±4.9)°恢复到术后的(10.3±4.1)°;Q角由术前的(16.4±3.1)°减小至术后的(10.5±1.2)°;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68.6±8.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93.7±6.5)分,其中优15例,良3例,可1例。结论:采用大收肌腱转位重建内侧髌骨韧带可明显恢复髌骨稳定性,是治疗青少年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关节镜辅助下自体半腱肌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012—2015年期间我院收治的36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进行关节镜辅助下自体半腱肌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手术前后及随访期内定期行CT检查,记录髌骨外移率、髌骨倾斜角及髌股合适角,并做好Tegner、Kujala、Lysholm评分。结果 36例患者随访时间1~3年,平均1.5年。患者术前髌骨外移率、髌骨倾斜角及髌股适合角分别为(49.13±2.37)%、(12.31±2.83)°、(35.86±5.01)°,末次随访时为(8.92±1.67)%、(7.98±1.33)°、(12.07±1.73)°,改善明显(P0.05);Tegner、Kujala、Lysholm术前评分分别为(3.36±0.87)分、(56.91±3.07)分、(57.23±2.83)分,末次随访时为(5.33±1.02)分、(90.18±3.01)分、(92.53±2.81)分,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自体半腱肌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可有效恢复关节解剖结构,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治疗髌骨脱位股骨侧止点定位方法及效果。方法 2014年1月—2018年9月,收治35例髌骨脱位患者。男14例,女21例;年龄16~38岁,平均22.6岁。患者均有膝关节扭伤史;病程1~7 d,平均2.8 d。髌骨脱位2~4次,平均2.5次。术前Lysholm评分为(47.60±11.24)分,Kujala评分为(48.37±9.79)分。髌股适合角为(31.40±6.81)°、髌骨倾斜角为(29.95±5.44)°、外侧髌股角为(-11.46±5.18)°,胫骨结节-股骨滑车间距为(16.66±1.28)mm。于关节镜辅助下取自体半腱肌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在髌骨内缘中点与中上1/3点应用带线锚钉固定韧带,分别在内收肌大结节、股骨内上髁及其两点间中点以及偏前、偏后位置钻入克氏针,将肌腱固定于克氏针,膝关节屈曲过程中观察韧带等长性、张力、髌骨轨迹及髌股对合关系,选择最佳股骨侧止点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术后影像学检查测量髌股适合角、髌骨倾斜角、外侧髌股角,评估髌股对合关系;应用Lysholm评分与Kujala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膝关节及切口感染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4个月。术后12个月,Lysholm评分为(94.40±3.99)分、Kujala评分为(92.28±4.13)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随访期内均无髌骨再脱位发生。术后12个月髌股适合角为(6.57±4.59)°、髌骨倾斜角为(9.73±2.82)°、外侧髌股角为(7.14±4.63)°,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有限切开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时,应用股骨侧解剖标志定位,通过观察内侧髌股韧带张力、等长性以及髌股关节对合关系、髌骨轨迹,可以使股骨侧止点定位更准确,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用半腱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和用髌韧带内1/3重建髌胫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25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19例;年龄15~38岁,平均(22.36±5.20)岁。全部患者均在麻醉下取半腱肌肌腱重建髌股韧带,取髌韧带内1/3带胫骨结节骨块重建髌胫韧带。术后复查CT和X线,测量髌骨-股骨适配角、髌骨倾斜角,髌骨外移度、Caton指数、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tibial tubercle-trochlear groove,TT-TG)距离值作为影像学评价;以膝关节功能Lyshlom评分、Kujala评分、J形征和恐惧试验作为临床疗效评价。结果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18.16±6.85)个月。患者术后均未再次脱位。Kujala评分:术前(54.60±11.08)分,术后(75.40±7.49)分;Lysholm评分:术前(43.48±6.78)分,术后(93.20±3.52)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髌骨-股骨适配角:术前(13.74±5.09)°,术后(4.14±2.52)°;髌骨倾斜角:术前(16.89±4.09)°,术后(3.40±1.37)°;髌骨外移度:术前(33.14±3.99)mm,术后(7.40±2.69)m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TG值、Caton指数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查体J形征阴性,恐惧试验阴性。结论本研究采用半腱肌肌腱重建髌股韧带联合髌韧带内1/3重建髌胫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在技术上是安全,可在短期随访时间内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目的:探讨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中期效果。方法:2007年2月至2010年1月,复发性髌骨脱位65例,男6例,女59例;年龄17~24岁,平均20岁;右膝35例,左膝30例。全部取自体同侧半腱肌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及Tegner进行功能评分,影像学采用Congruence角及Sulcus角评分。结果:全部病例获随访,时间15~23个月,平均20个月,无膝关节髌骨半脱位或脱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从术前的(60.6±3.7)分升至(89.8±4.6)分(t=-15.58,P=0.00);IKDC评分从术前的平均(40.0±3.5)分升至(82.0±3.6)分(t=-27.44,P=0.00);Tegner评分从术前的平均(3.6±0.4)分升至(5.6±0.3)(t=-10.84,P=0.00);Congruence角由术前的平均(26.4±3.9)°降至(4.3±1.8)°(t=16.15,P=0.00);Sulcus角由术前的平均(148.8±2.0)°降至术后的(140.5±1.6)°(t=10.51,P=0.00)。结论: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能提供足够的张力,维持髌骨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早期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治疗急性创伤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髌骨创伤性脱位病人15例,伤后早期行MPFL重建手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评估髌骨稳定性,并比较病人伤前及术后末次随访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Kujala评分和Tegner评分。结果所有病人术后随访平均18.6个月。末次随访时,均未出现髌骨再次脱位,体检髌骨外推试验及恐惧试验均为阴性。伤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Kujala评分和Tegner评分分别为(90.6±13.1)分、(92.3±12.4)分和(5.9±1.3)分;术后末次随访评分分别为(91.2±12.5)分、(95.1±13.2)分和(6.2±1.6)分,与伤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创伤性髌骨脱位早期行MPFL重建手术,能够良好恢复髌骨稳定性和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收肌腱转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 femoral ligament,MPFL)治疗青少年复发性髌骨脱位(recurrent dislocation of patella,RDP)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4月至2013年7月,本院收治复发性髌骨脱位19例(20膝),其中男4例4膝,女15例16膝,年龄14~18岁,平均15.2岁。脱位次数2~4次。所有患者均行大收肌腱转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术,术前、术后采用Lysholm评分及Insall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2个月。术后髌股关节稳定,无髌骨脱位再次发生。Lysholm评分术前平均(61.6±4.0)分,术后(93.4±3.4)分(P0.01)。术后疗效按Insall标准进行评价,优13例(13膝),良4例(5膝),可2例(2膝)。优良率为90.0%(18/20)。结论采用大收肌腱转位重建MPFL手术治疗RDP疗效可靠,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康复快,可有效防止髌骨脱位的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内侧髌股韧带解剖重建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3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行关节镜内侧髌股韧带解剖重建术治疗,术后给予渐进式康复运动锻炼,随访6个月,观察术前、术后6个月髌骨外移率、髌骨倾斜角、髌骨适合角改善,并行Kujala主观评分、Lysholm评分和Tegner运动功能评分等膝关节综合功能评分。结果:33例均获得满意随访,术后6月髌骨合适角[(10.84±1.23)°]、髌骨倾斜角[(8.21±0.74)°]、髌骨外移率[(9.75±1.37)%]均低于术前[分别为(38.26±6.57)°、(15.61±1.33)°、(52.91±7.36)%,P0.05];术后6月Kujala主观评分[(82.19±8.96)分]、Lysholm评分[(86.49±6.27)分]、Tegner运动功能评分[(5.54±1.36)分]均高于术前[分别为(63.27±7.15)分、(54.39±4.52)分、(3.02±0.56)分,P0.05];术后6月髌骨外移不超过50%髌骨宽度,无髌骨再脱位或半脱位发生,J型征、髌骨研磨试验、恐惧试验术后均阴性。结论:关节镜内侧髌股韧带解剖重建术能够有效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改善膝关节的稳定性并避免脱位复发,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2):2057-2062
[目的]探讨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髌骨脱位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60例髌骨脱位患者,采用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进行治疗,术后行膝关节CT检查,测量股骨滑车沟角、关节融合度角、外侧髌骨角、髌骨倾斜角;采用Kujala评分和Lysholm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主观评估,并与术前进行对比。[结果]术后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时间为(12.9±2.5)个月。伤口一期愈合,无感染、不愈合发生,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体格检查髌骨倾斜试验、髌骨外推试验阴性,无复发性脱位发生。术后CT测量,髌股适合角由(21.89±4.49)°减小为(10.70±2.12)°;外侧髌骨角由(2.03±5.49)°增加为(8.29±2.13)°;髌骨倾斜角由(22.10±4.2)°减小为(12.70±1.6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关节功能评分:Kujala评分由(57.47±7.99)提高为(87.57±5.88);Lysholm评分由(62.32±5.36)提高为(92.15±3.6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侧髌股韧带双束解剖重建治疗髌骨脱位,能纠正不良的髌骨轨迹,改善患者主观症状,提高膝关节功能。短期临床观察无复发性脱位发生,但是重建手术中创伤大,中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联合胫骨结节移位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 2012年2月—2013年12月,关节镜下行自体半腱肌双束等长重建MPFL联合胫骨结节移位术治疗24例(24膝)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男7例,女17例;年龄18~37岁,平均23.2岁。1例曾于外院手术后脱位复发,其余均为首次手术。病程6个月~20年,平均5.6年。恐惧试验及髌骨外推试验均为阳性。术前Lysholm评分为(49.79±11.67)分,Kujala评分为(49.63±6.28)分。X线片示13例髌骨及股骨滑车存在发育不良;8例存在高位髌骨(Caton-Deschamps指数1.2);髌股适合角为(23.96±5.54)°。CT检测示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间距(tibial tuberosity-trochlear groove distance,TT-TG)值为(23.71±2.35)mm。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2例获随访,随访时间59~81个月,平均66.8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再脱位;恐惧试验及髌骨外推试验均为阴性。术后1周X线片及CT复查,髌股适合角为(–1.96±4.65)°,TT-TG值为(13.75±1.89)mm,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术后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分别为(81.13±17.76)、(91.35±3.60)、(92.23±2.71)分,Kujala评分分别为(84.04±3.98)、(91.48±3.64)、(91.45±3.29)分;术后各时间点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按照Insall评价标准评定疗效,获优11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86%。结论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重建MPFL联合胫骨结节移位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可以有效改善髌股关节匹配关系,早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治疗髌骨脱位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MPFL重建治疗髌骨脱位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重建术中移植物股骨止点定位、移植物张力及固定角度、术前膝关节股骨滑车发育不良、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值异常、高位髌骨及髌骨倾斜角等因素,均是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结论 MPFL重建治疗髌骨脱位需注意手术技巧及消除其他导致髌骨不稳定的因素,以减少并发症及手术失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MPFL)重建治疗急性髌骨脱位(acute patellar dislocation, APD)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科采用关节镜辅助下MPFL重建手术治疗19例APD病人,其中男7例,女12例;年龄为(21.5±6.3)岁。所有病人于术中进行关节镜检查,评估髌骨轨迹,然后进行MPFL重建。术后6个月随访复查X线片及膝关节CT,测量膝关节Q角,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病人术后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术后所有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1.7±5.3)个月。术后无髌骨再脱位发生,恐惧试验阴性,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6个月,19例病人的髌骨Q角为15.37°±1.46°,较术前的17.63°±1.83°显著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38,P<0.001);术后6个月19例病人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90.47±2.83)分,较术前的(67.63±7.14)分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052,P<0.001)。结论关节镜辅助下MPFL重建治疗APD的中期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腘绳肌腱移植包埋法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复发性髌骨脱位67例,其中男28例,女39例;年龄10~42岁,平均22岁。临床表现为膝关节不稳感,"打软腿",髌骨错位感,膝前疼痛等。67例均行腘绳肌腱移植包埋法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术前后采用Lysholm评分及Q角变化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术后6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60个月,平均(27.5±13.4)个月。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无髌骨脱位或半脱位发生。Lysholm评分由术前76.35±2.86提高到术后82.71±2.29;Q角从术前(18.75±2.33)°降至术后(13.28±1.75)°。结论:腘绳肌腱移植包埋方法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可以提供足够的张力,恢复髌骨稳定性,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MPFL)重建的股骨侧骨道预定位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6月对36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进行MPFL重建术前预定位股骨侧骨道。术前行膝关节侧位X线片和CT平扫检查时,于膝关节内侧内收肌结节附近及髌骨内侧缘固定2枚钢珠。取股骨内侧髁与内收肌结节中点为MPFL股骨侧止点,通过测量两钢珠及连线与MPFL股骨侧止点的位置关系,在患者皮肤上标记出MPFL预定位点。于预定位点取关节镜入路,在关节镜下进行MPFL重建。[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未发现再次髌骨脱位。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和Kujala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影像方面,术后骨道位置与术前规划骨道一致,末次随访时膝关节Caton指数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末次随访时髌骨倾斜角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结论]通过术前预定位MPFL股骨侧骨道,在关节镜下重建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疗效可靠,并且可以避免术中使用C型臂透视带来的电离辐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2):1134-1138
[目的]探讨弧形骨槽联合髌内侧骨筋膜覆盖技术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a femoral ligament,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中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本院2012年2月~2015年10月诊断为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患者25例,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13~35岁,平均20.7岁,手术以收肌结节与股骨内上髁最高点连线的中点作为MPFL股骨止点并建立7 mm骨道,髌骨内缘1/3做髌骨侧止点,使用磨钻于该止点建立约2 cm的弧形骨槽以充分包埋移植物并用骨筋膜充分覆盖和固定移植物。将移植物两游离缘由髌骨侧从股内侧肌斜束与关节囊之间自股骨侧切口穿出并于骨道内口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临床评价包括手术前后的Kujala、Lysholm和Tegner评分,影像学分析包括手术前后的髌股适合角(congruance angle,CA),髌骨倾斜角(patellar tilt angle,PTA),髌骨外移率(patellar lateral shift ratio,PLSR)。[结果]术后随访时间均在12个月以上,平均(18.84±4.95)个月,未见复发、感染等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Kujala、Lysholm和Tegner临床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所有患者影像学指标均恢复至正常范围,术前术后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弧形骨槽联合髌内侧骨筋膜覆盖技术双束解剖重建MPFL具有切口小、复发率低等优点,中短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9):1770-1773
[目的]介绍采用横穿髌骨的双髌骨骨道技术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技术和效果。[方法]有35例患者(37例膝)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平均年龄(22.14±5.58)岁(14~36岁),术后平均随访(30.62±12.78)个月(15~56个月)。本研究使用同种异体肌腱作为移植物,髌骨及股骨侧均于MPFL解剖止点处固定,其中髌骨侧采用横穿髌骨的双骨道技术,股骨侧使用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术前和术后采用临床及影像学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术前Kujala和Lysholm评分分别为(57.13±9.06)和(47.08±14.14),末次随访其相应评分分别为(91.71±2.81)(P0.05)和(91.81±4.95)(P0.01)。术前所有患者髌骨恐惧试验均为阳性,术后均为阴性。Insall-Salvati指数从(1.23±0.16)降为(1.08±0.08)(P0.01),Blackburne-Peel指数从(1.09±0.15)降为(0.90±0.20)(P0.01),Caton-Deschamps指数从(1.18±0.15)降为(0.96±0.15)(P0.01),髌骨适合角从(18.30±17.40)°降为(3.11±9.90)°(P0.01),髌股外侧角从(3.43±3.78)°增加到(14.94±5.67)°(P0.01)。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髌骨骨折及再次脱位。[结论]采用横穿髌骨的双髌骨骨道技术解剖重建MPFL是一种可靠的治疗髌骨脱位的方案,能明显改善髌骨稳定性及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半腱肌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及临床疗效。方法我科在2014年4月至2016年7月,通过关节镜辅助下半腱肌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17例,术后定期随访,末次随访评估手术前后外侧髌股角、膝关节Kujala、Lysholm评分。结果 17例患者,2例后期失访,平均随访时间19.4个月。复查J-sign(-)、髌骨恐惧试验(-)、髌骨外推移位试验(-),末次随访评估手术前后外侧髌股角、膝关节Kujala、Lysholm评分,行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术后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自体半腱肌肌腱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是一种疗效显著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腱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16例(18膝)复发性髌骨脱位行关节镜下半腱肌腱重建MPFL的手术治疗.结果 16例随访6~23个月,术后关节活动度均恢复正常,Lysholm评分为92.8分.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腱双束重建MPFL的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有效重建膝关节的稳定,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探查修补治疗初次髌骨脱位或半脱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先行关节镜检查,仔细观察髌股关节对合情况,伴发伤给予镜下相应处理.髌骨内侧纵形或斜形切口,切开后仔细查找MPFL,对于MPFL探查明显破裂者,给予修补缝合;探查不明显者,可取一1.2 cm左右宽度的条状内侧支持带,远髌骨端游离,通过关节镜监视,在适当的张力下,将游离端缝合在内侧副韧带股骨止点处.股内侧肌和远端切口缝合,将重建韧带包埋.[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2~56个月,平均23个月,关节功能良好,髌骨稳定性好,髌股关节对合良好,与健侧对比无明显差异.术后Lysholm评分:优25膝,良4膝,可1膝,优良率为96.67%.[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探查修补治疗初次髌骨脱位或半脱位,直观,准确,能够有效防止其复发脱位,对于维持髌骨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1):1041-1043
[目的]探讨保留股骨止点的内收大肌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对12例髌骨复发性脱位(单侧10例,双侧2例)行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保留股骨止点的内收大肌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测量髌股外侧角的大小及Lysholm评分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术后1年Lysholm评分由术前(65.1±18.6)分显著提高到术后(92.0±10.1),髌股外侧角由术前(-2.1±8.7)度恢复到(10.4±3.9)°。所有患者在术后6~8个月恢复到受伤前的运动水平。[结论]保留股骨止点的内收大肌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可明显恢复髌股关节稳定性,是治疗儿童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