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功能性颌骨重建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评价采用多种骨瓣进行功能性颌骨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61例颌骨缺损患者,首先应用多种骨瓣重建颌骨的连续性,然后植入骨结合种植体,利用种植义齿重建患者的咀嚼和发音功能。61例患者中,男39例,女22例,平均年龄48岁(20~61岁)。游离髂骨瓣32例,血管化腓骨瓣21例,单纯牵引成骨重建颌骨7例,其他骨瓣1例。共植入种植体247颗。种植固定义齿修复29例,种植体支持的活动义齿修复32例。结果:种植义齿修复完成后平均追踪49个月(6~114个月),种植体脱落6颗。1例患者在修复完成2年后因肿瘤复发死亡(含4颗种植体,不计入存活种植体)。至最后复查,共237颗种植体仍在行使功能,累计5年存活率为95.95%。结论:应用游离髂骨瓣、血管化腓骨瓣重建颌骨的连续性后,植入骨结合种植体,能够有效地重建患者的咀嚼、发音功能,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腓骨瓣是下颌骨缺损重建的首选复合瓣之一,它可修复各种下颌骨复合缺损。本文综述了腓骨瓣的应用解剖、临床应用、供区并发症及骨融合种植体和牵引成骨技术在腓骨瓣的应用,表明了腓骨瓣在下颌骨缺损功能重建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应用腓骨肌瓣180°折叠即刻种植牙植入修复下颌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切除下颌骨肿瘤,同期应用血管化腓骨肌瓣180折叠即刻种植牙植入骨中修复下颌骨缺损 ,探讨腓骨肌瓣折叠及即刻种植牙植入的手术特点。方法 :对1例下颌骨造釉细胞瘤的病人行肿瘤及下颌骨切除的同时将腓骨肌瓣180折叠并移植至缺损部即刻植入种植牙一枚。结果 :六个月后曲面断层片显示种植体骨整合愈合情况良好。结论 :腓骨肌瓣180折叠即刻种植体植入可以一次手术达到恢复有牙患者下颌骨应有高度和连续性及咀嚼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3D打印种植导板引导前牙牙种植在不同术式下的精度。方法 选择21例(32个牙位)牙缺失患者,制作仿真翻瓣与不翻瓣颌骨模型,分为翻瓣组(FP组)与不翻瓣组(FPS组),分别设计制作牙种植导板,比较两组牙种植体实际位置与术前规划在顶端、底端、垂直向距离的偏差值和角度偏差值。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FPS组与FP组种植体顶端、底端、垂直向距离偏差值和角度偏差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FPS组相比,FP组偏差值更小,精度更高。结论 3D打印种植导板可提高牙种植的精确性,翻瓣与不翻瓣的不同术式对牙种植精度有一定的影响,临床医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5.
应用腓骨肌瓣-种植体一期功能性修复下颌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应用显微外科和种植技术,在切除肿瘤和下颌骨同时即刻行腓骨肌瓣游离移植,并同期植入种植体,对腓骨肌瓣的特点,术中注意事项,义齿修复前准备等问题进行讨论。方法 对2例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患者在切除肿瘤和下颌骨同时行腓骨肌瓣游离移植,并植入种植体共5枚。结果 术后一年观察,移植骨存活良好,种植体与移植骨之间为骨性结合,义齿修复后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3D打印种植导板引导前牙牙种植在不同术式下的精度。方法 选择21例(32个牙位)牙缺失患者,制作仿真翻瓣与不翻瓣颌骨模型,分为翻瓣组(FP组)与不翻瓣组(FPS组),分别设计制作牙种植导板,比较两组牙种植体实际位置与术前规划在顶端、底端、垂直向距离的偏差值和角度偏差值。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FPS组与FP组种植体顶端、底端、垂直向距离偏差值和角度偏差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FPS组相比,FP组偏差值更小,精度更高。结论 3D打印种植导板可提高牙种植的精确性,翻瓣与不翻瓣的不同术式对牙种植精度有一定的影响,临床医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CBCT扫描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技术(CAD/CAM)制作口腔种植导板,然后评价该类导板在手术备孔中的精度。方法:利用口腔锥形束CT(ConeBeamCT,CBCT)扫描6位患者的上下颌骨,获得颌骨数据后,利用医学种植软件和快速成型技术制作CAD/CAM导板。依靠导板植入24颗种植体,术后再次拍摄CBCT,配准术前、术后数据,测量种植体在预期位置上的偏离值。结果:种植体植入后颈部偏离值为(1.03±0.55) mm,顶端偏离值(1.19±0.56) mm,角度偏离值 (3.12±2.64)°。结论:CAD/CAM种植导板能够有效地将设计方案转移到手术过程中,降低手术风险,获得较高精度,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利用残余腓骨增加下颌骨缺损腓骨重建患者垂直骨高度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2例下颌骨缺损血管化腓骨重建后拟行种植牙修复的患者,利用腿部残余腓骨段进行垂直骨增量,同期或延期植入种植体并最终完成牙列修复,对术后骨吸收情况和种植体稳定性、存留率等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6个月,近中骨块和远中骨块的吸收量分别为(0.94±0.18)mm和(0.89±0.15)mm;术后12个月,吸收量分别为(1.16±0.21)mm和(1.07±0.17)mm。种植体植入6个月和12个月后,ISQ值分别为(67.25±6.43)和(71.08±4.89);边缘骨吸收量在植入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分别为(0.65±0.12)mm和(0.76±0.18)mm。术后1年种植体存留率为87.1%。结论: 非血管化腓骨具有可靠的抗吸收能力,在下颌骨缺损重建术后垂直骨高度不足的情况下,可为种植体植入提供充足骨量,并维持长期稳定性和存留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带血管蒂腓骨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患者用腓骨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手术采取血管吻合、坚固内固定方法恢复下颌骨形态及完整性。其中22例患者为单纯腓骨瓣移植,3例患者为携带肌皮瓣或皮瓣的腓骨瓣移植,3例患者还同期植入种植体共5枚。结果:25例患者平均随访917个月,成功率为96%。3个患者的5枚种植体均达到良好的骨整合效果,并已行上部义齿的修复。62% 的患者可正常进食,余38%的患者可进软食。96%的患者面部外形的恢复达满意或较为满意。所有患者均能正常行走,无1例出现踝关节不稳定。结论:带血管蒂的游离腓骨组织瓣具有众多其它自体骨组织瓣不可比拟的优点, 是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数字化外科辅助下以咬合为导向的髂骨瓣重建上颌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对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行数字化外科辅助上颌骨肿物切除、即刻上颌骨重建手术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主要评价指标为牙弓重建率、重建牙弓与镜像牙弓之间的夹角、最大及最小颌间距离,次要评价指标为手术时间及面部对称性满意度。结果: 8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4例。中位数年龄为32岁(范围:15岁~55岁)。平均牙弓重建率为(86.3±5.7)%,重建牙弓与镜像牙弓的平均夹角为(11.4±6.7)°,平均最大颌间距离为(12.9±1.5)mm,平均最小颌间距离为(8.6±2.3)mm, 平均手术时间为(326±60)min。所有患者对术后外形的恢复均满意。结论: 数字化外科辅助下以咬合为导向的髂骨瓣重建上颌骨缺损能够获得较好的远期种植义齿修复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骨整合早期种植体周骨组织的影响。方法 在小鼠腿骨植入钛种植体区局部注射外源性NGF,建立小鼠腿骨钛种植体-NGF模型。并于术后1、2、4周分别采用苏木精-伊红(HE)和Masson染色,探讨NGF在种植体骨整合早期不同时间点对种植体周骨胶原成熟的影响。结果 HE染色与Masson染色显示,体内局部注射NGF使小鼠股骨头钛种植体模型中种植体周骨量、骨胶原成熟度增加。术后第1周和第4周实验组成熟骨胶原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体内局部注射NGF能加速小鼠腿骨内钛种植体周新生骨胶原的早期成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对大鼠种植体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股骨植入种植体模型,愈合早期连续注射PDGF,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分析PDGF对种植体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结果 PDGF增加大鼠股骨种植体周围早期神经纤维数量,对种植体周围后期神经纤维数量无显著影响。同时,这些神经具有周围神经纤维的典型结构。结论 PDGF可以促进种植体周围早期神经再生。本研究为实现PDGF促进种植体周围神经再生,进而改善种植体感觉功能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对大鼠种植体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股骨植入种植体模型,愈合早期连续注射PDGF,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分析PDGF对种植体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结果 PDGF增加大鼠股骨种植体周围早期神经纤维数量,对种植体周围后期神经纤维数量无显著影响。同时,这些神经具有周围神经纤维的典型结构。结论 PDGF可以促进种植体周围早期神经再生。本研究为实现PDGF促进种植体周围神经再生,进而改善种植体感觉功能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颧种植体结合血管化腓骨瓣修复双侧上颌骨缺损的生物力学分布情况,为临床上颌骨缺损功能性修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患者的CT扫描数据、图像及图形处理技术,模拟上颌骨双侧骨缺损状态.依照临床上颌骨缺损后修复设计方法,应用腓骨瓣、颧种植体结合常规种植体植入,利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该设计的生物力学情况.结果:颧种植体结合血管化腓骨瓣修复双侧上颌骨缺损模型的应力分布中,应力最大值分别出现在颧种植体穿过腓骨和颧骨的部位.种植体结构中弯曲变化的位移不明显,并且种植体整体位移在颧骨附近逐渐减小为零.结论:实验表明(牙合)力引起的应力主要由颧骨和腓骨所承担,颧种植体结合血管化腓骨瓣修复双侧上颌骨缺损能够合理分散并传导(牙合)力,其周围支持组织具有良好的应力分布.该方法恢复了双侧颧突支柱的功能,是一种双侧上颌骨缺损功能性重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显微牙周外科技术在种植体附着龈增宽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20例种植体周附着龈不足或缺失的患者,采用显微牙周外科技术增宽种植体周的附着龈。术后观察游离龈瓣的存活状态,并记录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年时附着龈的宽度,计算术后1年附着龈的收缩率。结果 20例患者的游离龈瓣均存活,术后1年附着龈宽度为(3.05±0.44)mm,与术前相比增加了(2.56±0.31)mm,与术后即刻相比减小了(2.13±0.28)mm,附着龈收缩率为41.22%±5.04%。结论 显微牙周外科技术应用于附着龈增宽术可获得较高的成功率,能较好地提高种植体周附着龈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体的材料对其种植体及其修复体临床存留率的影响。文献检索: 根据PRISMA声明(系统性回顾及Meta分析优先报告的条目),用电子数据库手动检索相关文献。检索范围为种植支持无牙颌固定修复体的临床研究,且研究的样本量不少于10人。本研究主要目的是评估不同修复体材料对种植体支持无牙颌固定修复种植体存留率及修复体存留率的影响。结果: 共检索到文献2254篇,其中41篇文献入选。统计结果显示不同常用修复材料的无牙颌种植修复种植体存留率为:金属烤瓷修复体:97%(95%CI [0.96;0.98]), 全瓷修复体:99%(95%CI [0.98;1.00]),金属烤塑修复体:97%(95%CI [0.96;0.98]),三组有显著性差异(P=0.0337)。而修复体存留率为:金属烤瓷修复体:95%(95%CI [0.89;0.97]),全瓷修复体:97%(95%CI [0.92;0.99]),金属烤塑修复体:97%(95%CI [0.95;0.98])),三者无显著性差异(P=0.3796)。三种修复体的饰面崩瓷率从低到高依次为:金属烤瓷修复体:8%(95%CI[0.03;0.20]),全瓷修复体:15%(95%CI [0.06;0.32]),金属烤塑修复体:22%(95%CI [0.13;0.33])。进一步将修复体材料细分为5个亚组(非贵金属烤瓷,氧化锆烤瓷,贵金属烤塑,非贵金属烤塑,PMMA)进行种植体及修复体存留率的统计。与上述结果类似,不同常用修复材料的种植体存留率有显著性差异 (P=0.0126),而修复体存留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修复体材料的选择似乎对种植支持无牙颌固定修复的种植体及修复体存留率在临床上无明显影响。种植体支持的无牙颌修复体有较高的崩瓷率,仅修复体的存留率这一个参数难以描述该种修复材料实际的临床效果,参考价值有限。本研究纳入文献数量有限,在选择氧化锆烤瓷或金属烤塑作为种植无牙颌修复体时,建议临床医师要慎重。  相似文献   

17.
CAD/CAM联合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双侧下颌骨大范围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恢复双侧下颌骨大范围骨缺损的解剖外形、重建患者咬合功能的有效方法。方法:对病变累及双侧下颌骨、需进行(或已进行)节段性骨切除术的15例患者行术前CT扫描,提取扫描数据,采用CAD/CAM快速原型技术行数字化颅颌面骨三维重建和下颌骨实体模型打印。在实体模型上设计截骨区间和钛网外形,数控成型机冲压钛网,使预成钛网与缺损区下颌骨外形完全一致。切取腓骨肌皮瓣,血管化游离移植联合预成钛网植入完成下颌骨缺损的修复重建。结果:15例患者腓骨肌皮瓣全部存活,创口愈合良好,下颌骨解剖外形包括自然弧度、曲率和高度恢复满意,同期修复者手术前后容貌无明显变化。结论:CAD/CAM快速原型技术联合游离腓骨肌皮瓣移植修复双侧下颌骨大范围节段性骨缺损,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重建下颌骨的自然外形,维持患者容貌,也为种植体植入及咬合功能重建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上颌前牙区应用根膜技术即刻种植1年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0例上颌前牙区牙齿不能保留的患者,应用根膜技术保留唇侧根片并同期植入种植体,术后6个月行永久冠修复,术后1年复查。术后1年统计种植体存留率;测量术后即刻和术后1年种植体唇侧硬组织厚度;统计术后1年种植修复体牙间乳头外形,并对修复体的红白美学进行评分;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满意度。结果 术后1年复查,种植体存留率为100%;种植体唇侧颈、中、根部硬组织厚度相较于术后即刻分别减少(0.27±0.21)、(0.19±0.20)、(0.28±0.29) mm;术后1年3个测量位点唇侧硬组织的厚度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个位点硬组织厚度的变化量无明显差异(P>0.05);修复体牙间乳头大多充满邻间隙,粉红色美学指数为9.10±0.54,白色美学指数为9.00±0.63;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患者满意度高。结论 根膜技术应用于上颌前牙区无法完全避免种植体唇侧硬组织的吸收,但短期修复美学效果良好,长期的临床效果仍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儿童期下颌骨髁突受损通常导致错颌畸形和面部生长不协调。本研究目的是评价自体喙突移植重建下颌骨髁突对儿童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面部生长发育的远期影响。方法 追踪评估2008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颌及关节外科的10名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儿童患者,其中包括3名男性和7名女性,于5~12岁期间接受了关节间隙成形术、同侧喙突移植髁突重建术和带蒂颞筋膜瓣置入术。术后追踪3~8年,平均4.9年。术后拍摄曲面断层X线片,测定患侧下颌体长度和下颌支高度的生长量并与健侧相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追踪结束时10名患者的最大开口度为32~41 mm,平均35.6 mm。自体喙突移植重建髁突解除强直后下颌支高度和下颌体长度均继续生长,但是依然存在生长不足的现象。与初始数据(术后)相比,患侧下颌支高度(随访结束)增加了25.3%(P<0.05),患侧下颌体长度增加了26.1%(P<0.05)。对比患侧与健侧的下颌骨生长率,患侧下颌支高度增长量与健侧相比少47.1%(P<0.05),患侧下颌体长度的增长量与健侧相比少27.2% (P<0.05)。结论 自体喙突移植重建下颌骨髁突治疗儿童颞下颌关节强直后,患侧下颌骨可继续生长,但依然会存在生长不足的现象。在颞下颌关节强直治疗完成后,相比于健侧,患侧的生长率是减小的。  相似文献   

20.
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同期修复上下颌骨缺损: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1例游离腓骨瓣同期修复上下颌骨缺损,对其治疗设计及并发症作一临床分析。腓骨瓣同期修复上下颌骨缺损为颌骨重建提供了新思路,可应用于某些特殊病例的治疗,准确的术前设计及细致的腓骨塑形是手术的关键。本病例术后4个月上下颌移植腓骨块之间形成骨桥,导致张口受限,是血管蒂附带的腓骨骨膜成骨所致,再次手术切除骨桥及骨膜,并随诊2.5a,未再出现张口受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