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时心率变异性 (heartratevariability ,HRV)降低 ,并且HRV降低与预后有密切的关系[1] ,本文用动态心电图 (Holter)对AMI患者恢复期HRV进行分析 ,以探讨AMI后HRV的变化。1 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心肌梗死组 :AMI患者 5 6例 (依据 1979年WHO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 ,男 4 4例 ,女 12例 ;年龄 3 5— 77岁 ,平均 5 6± 11岁 ;前壁梗塞 3 3例 ,下、后壁梗塞 2 3例 ;3 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所有患者均在AMI…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率变异性改变及其临床意义苏立明,赵成英近年来,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无创性指标──HRV已受到重视,尤其是对AMI后HRV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通过测定28例AMI、24例OMI、20例UAP及20例正常人的HRV...  相似文献   

3.
心肌梗塞患者24小时和短期节段性心率变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心肌梗塞(MI)后心率变异(HRV)的特点,昼夜节律变化的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AECG)技术连续观察了28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平均11天)、32例陈旧性心肌梗塞(OMI)患者(平均81天)及36例正常人的HRV多项时域指标。结果:HRV在AMI患者明显缩小,在OMI患者已基本恢复,但仍低于正常人。如以HRV<50ms为异常,AMI、OMI及正常人3组的阳性率分别为42.9%、6.2%和0。与未发生严重心律失常者比较,OMI组发生严重心律失常者HRV减小。AMI患者HRV昼夜节律被破坏。结论:对于预测心肌梗塞患者的预后,24小时HRV分析较之短期节段性HRV分析具有更大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留义  张炳勇  时全福  王丽霞 《临床荟萃》2001,16(24):1125-1126
急性心肌梗死 (AMI)存在主自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表现为交感神经活动增强 ,迷走神经系统活动减弱[1] 。交感迷走神经系统调节的失衡与AMI心律失常、猝死和左室功能异常密切相关。反映机体自主神经活动状态的心率变异性 (HRV ) ,在AMI高危险程度预测中的价值已得到肯定[2 ] 。本文用HRV作为自主神经指标分析选择性 β1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美托洛尔对AMI后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并探讨其在AMI早期的使用价值。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43例AMI患者 ,男 35例 ,女 8例 ,年龄 31~6 9岁 ,平均 ( 5 4.6± 6 .9)岁 ;…  相似文献   

5.
心率变异性 (HRV)反映了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本研究目的是采用心率变异性分析 ,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 CEI)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共 6 6例系 1997年 6月~ 2 0 0 0年 6月住院确诊急性心肌梗死 (AMI) ,诊断按WHO标准。并除外下列情况 :基本心律为非窦性心律 ,房室束支传导阻滞 ,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休克及溶栓治疗的患者。1 2 方法 入选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卡托普利组 ,34例 (男2 0例 ,女 14例 ,平均年龄 5 8 6± 7 4岁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 6 2…  相似文献   

6.
心率变异性 (HRV)分析是反映支配心脏自主神经活动性一项无创性指标。最近发现 ,HRV降低是预测心肌梗死(MI)后严重心律失常发生和猝死的重要指征之一 ,其预测价值优于心室晚电位左室射血分数、室性期前收缩频率、MI早期并发症和Killip分级等指标[1] ,我们运用这一指标 ,客观评价倍他乐克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常规治疗组 (常规组 ) :6 4例AMI,男性 39例 ,女性 2 5例 ,年龄平均 5 3 4岁 (33~ 78岁 ) ,心功能Ⅰ级 2 5例 ,Ⅱ级 2 0例 ,Ⅲ级 19例。倍他乐克治疗组 (β组 ) :…  相似文献   

7.
心率变异性目前被认为是一项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病人猝死危险性的独立指标,本文采用HRV时阈法研究33例AMI,16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并与105例正常人的HRV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AMI组和AP组HRV值明显降低,与正常组对比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但HRV值降低与心肌梗塞部位,范围无关,可能为心梗引起的应激反应所造成的体液及神经调节改变所致。AP组HRV值降低,可能存在迷走神经功能损害,劳累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8.
心率变异性(HRV)目前被认为是一项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病人猝死危险性的独立指标,本文采用HRV时阈法研究33例AMI、162例冠心病心绞痛(AP)患者,并与105例正常人的HRV值进行对比,结果发现AMI组和AP组NRV值明显降低,与正常组对比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但HRV值降低与心肌梗塞部位,范围无关,可能为心梗引起的应激反应所造成的体液及神经调节改变所致。AP组HRV值降低,可能存在迷走神经功能损害,劳累型心绞痛发作与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迷走神经张力减弱有关,与正常组对比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培哚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留义  张炳勇  时全福 《临床荟萃》2001,16(20):937-938
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目的 ,主要是阻止已有的左心收缩功能障碍发生心室重塑 ,进一步加重心功能损害。有研究发现左心室功能的恶化与迷走神经张力下降有关 ,迷走神经张力可作为评价心源性猝死和泵衰竭的指标[1,2 ] 。本研究拟通过心率变异性 (HRV )分析 ,评价AMI后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 ,观察不同剂量培哚普利对其影响 ,探索改善AMI患者预后的可能治疗途径。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5 1例AMI患者中男 40例 ,女 11例 ,年龄 34~ 67岁 ,平均 ( 5 2± 9.1)岁。病例入选标准为年…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高血压30例的心率变异性及其昼夜节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曾武涛  冷秀玉 《新医学》1999,30(7):389-39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其昼夜节律变化的规律。方法:通过记录30例Ⅰ、Ⅱ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正常血压者(对照组)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24小时内每1小时的心率变异性(HRV)的时域指标(pNN50、rMSSD、SD)。结果:高血压病组的各项HRV指标均较对照组低(P〈0.05,P〈0.01),昼夜节律性明显减弱。结论:高血压病患者植物神经调节异常,HRV及昼夜节律均减弱。  相似文献   

11.
以往的临床研究发现,心肌梗塞(MI)后出现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和神经内分泌紊乱[1],且与心脏事件关系密切[2]。已证实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BARA)可以改善MI患者的预后[3]。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是近几年来广泛用于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状况的一项无创指标。本文选择陈旧性心肌梗塞(OMI)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用美托洛尔治疗并与对照组对照,旨在探讨BARA对冠心病患者HRV的影响以及与心律失常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自1996年6月~1999年2月住院及专科门诊OMI患者92例,男69例,女23例,…  相似文献   

12.
心肌梗死病人梗死部位与心率变异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刚 《护理研究》2003,17(3):153-154
心率变异 (HRV )作为心肌梗死 (MI)病人预后的一项新指标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特别是MI后HRV减低是诱发心源性猝死的又一因素。因此 ,用HRV来观察和衡量心脏自主神经的功能 ,并用于MI后预后的判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通过对 65例MI病人与 5 0例正常人的动态心电图监测 ,旨在探讨MI病人HRV特点及临床意义。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随机选择临床确诊的MI病人 65例 ,依冠心病MI的诊断条件 ,即持续疼痛≥ 30min、酶学的改变、心电图有异常Q波出现及ST段持续抬高的缺血性改变。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依…  相似文献   

13.
王丽霞  王留义  赵士超 《临床荟萃》2000,15(16):745-746
众多研究表明 ,心肌梗死时存在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紊乱 ,主要是迷走神经活动降低 ,交感神经活动增强 ,这种改变是导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原因。目前心率变异性(HRV) ,作为自主神经张力的最敏感指标已被公认[1,2 ] 。HRV持续低下 ,是心肌梗死后猝死和致命性心律失常高危患者极为重要的独立预测因素。本文观察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患者口服培哚普利治疗前后的心率功率谱变化 ,探讨其治疗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我院 1997年 3月至 1999年 2月住院的心肌梗死患者 3 6例 ,根据病史、心电图变化确诊为OMI ,心肌…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对用心率变异性 (HRV)时域和频域方法分析肥厚型心肌病的自主神经功能变化和相关因素做相关分析。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 1993~ 1995年门诊及住院肥厚型心肌病 2 2例患者 ,年龄 2 8~ 5 2 (平均 38± 8)岁 ,男 13例 ,女 9例 ,另选性别年龄与之相符的 2 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1 2 HRV测定 采用长程法 ,用美国Biomedical.system公司的新世纪智能动态心电图监测系统 ,选择CM1、CM5及相似aVF式Ⅲ导三个导联 ,对磁带记录到的心电信号经A/D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入微机 ,经HRV分析软件 …  相似文献   

15.
李辉绚  刘基高  陈澍 《实用医学杂志》2002,18(10):1107-1107
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和活性增加在高血压发病机理中具有一定作用。一些学者认为 :交感神经活性增加主要参与原发性高血压早期的始动机制。为此 ,本文通过对临界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分析及其 2 4h动态血压 (ABPM )的昼夜节律观察 ,以探讨交感神经功能在临界高血压中的作用。1 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试验组 :临界高血压患者 [DBP 90~ 94mmHg或 (和 )SBP 14 0~16 0mmHg] 48例 ,其中男 2 8例 ,女 2 0例 ,平均年龄 47 3岁。对照组 :正常血压者表 1 两组HRV结果比较 ( x±s)分组MeanNN(ms)SD…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昼夜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对22例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及24例单纯糖尿病患者进行24小时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并进一步发现其昼夜变化规律,同时与年龄、性别相当的31例正常人HRV资料比较。结果:1糖尿病患者各项时域分析指标均较正常组降低(P〈0.05);2与单纯糖尿病患者比较,有心血管合并症的糖尿病患者HRV参数中SDNN、SDANN、SDNN-index、RM  相似文献   

17.
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发生紊乱,心率变异(HRV)变小,室颤及猝死的危险性增高,住院期间死亡率较高[1]。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肌梗死病人猝死发生率,但这种作用与HRV的关系及对HRV的影响报道甚少。本文旨在观察AMI患者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本文采用时域分析方法对3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情况和30例正常心率变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3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HRV时域分析指标SDNN~SDANN〉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且心功能3级以上者明显低于心功能1~2级者(P〈0.01和P〈0.05),以左室射血分数和SDNN之间做相关笥分析  相似文献   

19.
左室肥厚(LVH)是冠心病(CAD)的严重并发症,它是预测CA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也是心律失常发生的病理基础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心率变异性(HRV)变化与CAD预后密切相关,冠心病HRV异常降低,预示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增大[2]。本文拟通过对LVH与HRV及心律失常的关系的研究,进一步了解它们在CAD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本院临床诊断为CAD患者86例,男50例,女36例,平均年龄(56.5±7.4)岁,其中心肌梗死15例,心绞痛71例。入选病例均排除有房颤、束支传导…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患者夜间心率对24小时心率变异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春涛 《临床荟萃》2002,17(6):323-324
本文中分析了 81例高血压病患者夜间心率 (2 3∶0 0~8∶0 0 )变化对 2 4小时心率变异性 (HRV)时域指标的影响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81例均为住院患者 ,均符合WHO/ISH标准。根据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中夜间 (2 3∶0 0~ 8∶0 0 )共 10小时期间每小时心率情况分为两组。①高血压病心率增快组(HREH) :凡夜间每小时最低心率≥ 6 0次 /min和最高心率≥10 0次 /min ,累积百分率均大于 5 0 %者 ,男 2 0例 ,女 10例 ,年龄 38~ 70岁。②高血压病心率偏慢组 (LREH) :凡夜间每小时最低心率≥ 6 0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