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阿什里德培训模式在儿科新护士培训管理中的应用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儿科新护士20名为对照组,采用传帮带教学法进行培训;选择2017年儿科新护士20名为试验组,采用阿什里德培训模式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比较2组新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专科实践能力考核成绩及培训满意度,观察组阿什里德培训模式的教学效果评价。结果 观察组新护士专科理论考核成绩得分(82.25±4.67)及专科实践能力考核成绩得分(81.35±4.76)均高于对照组(73.45±6.97,68.25±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新护士对阿什里德培训模式的教学法认同率较高,观察组对培训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阿什里德培训模式能提高儿科新护士的专科理论和实践能力,对提高新护士对培训方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情景模拟演练在急诊规培护士技能操作培训中应用效果,为提高规培护士急诊临床工作抢救能力及提高急诊规培护士技能操作水平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的急诊科28名规培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法进行培训,选取2016年1~12月急诊科28名规培护士作为实验组,采用情景模拟培训法进行培训。比较2组培训效果。 结果 培训后实验组护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χ2=5.240,P=0.022)。 结论 情景模拟培训能提高急诊科规培护士的操作技能与临床批判性思维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学习型团队模型联合线上孕妇学校课程在产科新入职护士培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福建省泉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产科A、B区新入职护士(n=42)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区的新入职护士纳入对照组(n=21),B区为观察组(n=21)。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培训,观察组采用学习型团队模型联合线上孕妇学校课程为指导的教学模式进行培训,培训时间均为3个月。培训前及培训3个月末,比较2组新入职护士的护理行为能力、产科知识、操作技能、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 培训前,2组新入职护士的护理行为能力、产科知识、操作技能、工作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3个月末,观察组的护理行为能力6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产科知识及操作技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工作满意度3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以学习型团队模型联合线上孕妇学校课程的教学模式对产科新入职护士进行培训,有助于提高其护理行为能力、产科知识、操作技能掌握程度及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手术室护士和手术相关病房护士对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及差异情况。方法 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通过问卷对5家北京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室护士和手术相关病房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对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相关知识认知得分为(8.25±2.61)分,整体认知水平偏低,且手术室组对术中压力性损伤定义、鉴别诊断正确率均低于手术室相关病房组(χ2=7.380,P=0.006;χ2=11.950,P=0.001);术中压力性损伤评估工具使用中选择Waterlow量表的最多;2组对预防措施的重视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159,P=0.076),但部分条目手术室护士得分低于病房护士(P<0.05)。结论 重点对手术室护士开展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认知培训和教育,同时加强手术室护士和手术相关病房护士的交流合作和培训教育,提高整体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培训者培训模式在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护理骨干32名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进行培训,选取2016年护理骨干32名为实验组,采用改良的培训者培训模式进行培训。培训合格后分别对2015年及2016年的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比较2组培训者和被培训者的操作技能水平。 结果 实验组操作技能水平好于对照组,2016年低年资护士操作技能水平也好于2015年组。 结论 通过实施改良的培训者培训,使培训者的行为修养、带教师资能力得到提升,被培训的低年资护士护理操作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达到规范化、同质化,确保临床护理操作技能的规范化落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工作坊教学模式在手术室新护士侧卧位安置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7年8月新入职的15名护士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7月入职的12名新护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演示训练传统的培训模式,观察组按照工作坊模式进行培训。对比2组新护士的侧卧位理论与操作考试成绩,培训满意度及效果评价。结果 观察组新护士的侧卧位安置理论成绩高于对照组、临床操作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工作坊在新护士侧卧位安置培训中取得较好效果,提高了新护士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水平。有效的培训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与专业技能,最终达到正确安置患者体位。  相似文献   

7.
严丹丹  蔡珣  刘芹 《护理学报》2020,27(10):19-22
目的 探究CDIO教学模式对护士糖尿病管理知识和在线学习态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12月351名我院临床一线在岗护理人员,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174名)与对照组(177名)。对2组临床护士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演示-练习-指导方式进行,观察组采取CDIO教学模式进行培训。培训前及培训6个月末评估2组护士糖尿病管理知识和在线学习态度得分。结果 培训6个月末,观察组临床护士糖尿病管理知识的整体自我评估、操作轻松程度的自我评估、政策熟悉度的自我评估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计算机使用、互动性、良好的学习体验、获取知识、促进护理实践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CDIO教学模式下,可提高临床护士的糖尿病管理知识,改善其在线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护士规范化培训模式改进在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沈阳市某三甲医院临床护士764人为研究对象,以护士核心能力为基准进行规范化培训模式改进,包括重新设置课程内容、培训方案、考核方案、培训师选拔标准和质量监控方案,并将该模式应用于护士规范化培训。采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调查改进模式实施前后护士的核心能力。结果 实施改进培训模式后,护士的核心能力总均分高于实施前(t=-43.766,P<0.001)。结论 改进的规范化培训模式可以提高护士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ICU护士对“拯救脓毒症运动1小时集束化治疗” (hour-1bundle,H1B)的知晓情况,为护士H1B知识培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8年11月以整群抽样方式选取43家三甲医院272名ICU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ICU护士对脓毒症运动H1B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ICU 护士对脓毒症运动H1B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平均得分为(3.29±0.68)分,合格率仅20.59%;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职称、层级、护龄、ICU工作年限及是否参加过H1B培训是影响ICU护士H1B知识掌握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CU护士对脓毒症运动H1B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较差,管理人员应加强ICU护士H1B相关知识的培训,尤其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提高ICU护士护理脓毒症患者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江敏  邹灯秀  严丽  黄素芳 《护理学报》2019,26(11):28-31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培训平台的翻转课堂在新入职护士高质量心肺复苏培训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某三级甲等医院的新护士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入职新护士62名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培训心肺复苏;2018年入职新护士63名设为观察组,采用基于微信培训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心肺复苏培训。2组护士培训内容、培训老师、培训地点、培训设备和课时均相同。比较2组新护士培训后心肺复苏的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和教学满意度。结果 培训后,观察组新护士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护士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微信培训平台的翻转课堂能激发护士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优化教学过程,明显提高心肺复苏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三级甲等医院护士长职业生涯成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8—11月选取湖南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20名护士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职业生涯成功量表、组织认同问卷、护士长变革领导力自评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护士长职业生涯成功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三级甲等医院护士长职业生涯成功总分为(39.92±6.54)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担任护士长年限、职称、护士长变革领导力、组织认同感进入回归方程(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39.8%。结论 本组三级甲等医院护士长职业生涯成功得分处于较高水平,担任护士长年限、职称、护士长变革领导力、组织认同感是职业生涯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医院管理者应建立健全完善护士长的岗位管理体系,开展持续性领导力的培训课程,加强对护士长的支持力度,为其提供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进而提高其职业生涯成功水平。  相似文献   

12.
弋新  陈刚  刘晓云  黄婵  叶艳  吴霜 《护理学报》2023,30(1):67-71
目的 探索临床护士心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了解护士群体的心盛水平及心理健康状况,为基于积极心理学角度制定临床护士心理健康及幸福感培训方案及干预措施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运用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问卷及心盛量表,通过问卷星线上发放问卷,对四川省成都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回收率100%。结果 临床护士心盛总分14~56分,条目均分(5.49±0.96)分。婚姻状况、聘用方式、陪伴家人离世的经历、对待死亡的态度4个因素是临床护士心盛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共解释了总变异的35.2%。结论 临床护士心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已婚、正式编制、有陪伴家人离世经历、对待死亡态度更坦诚的临床护士心盛水平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非伤口专科护士对湿性敷料认知的现状,为医院制订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制量表对福建省4所三级甲等医院937名非伤口专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得出非伤口专科护士对湿性敷料认知的现状及相关培训需求现状,并比较不同特征非伤口专科护士对湿性敷料认知的差异。结果 非伤口专科护士对湿性敷料认知及培训需求得分分别为(38.56±13.26)分和(32.43±7.74)分,得分率为56.71%和81.08%,不同年龄、职称、工作年限、是否为科室伤口负责人的非伤口专科护士对湿性敷料认知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伤口专科护士对湿性敷料认知不佳,对湿性敷料知识的需求较高。医院应对非伤口专科护士的伤口及敷料知识进行系统培训,及时更新其伤口护理理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我国31个省份三级医院专科护士的培养及管理现状,为规范三级医院专科护士的培养及使用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8年8月—9月抽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92所三级综合或专科医院的护理部专科护士负责人作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以电子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 结果 三级医院拥有的专科护士数量达到45.5(18.0,100.0)名,涉及的专科护士种类多样;专科护士学历以本科为主、中级职称最多,省级护理学会培养的专科护士最多;专科护士在临床发挥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专科护理(97.3%)、护理管理(81.2%)、护理教学(77.5%)、护理科研(61.9%)等方面;目前针对专科护士管理的相关制度有岗位管理制度(92.0%)、考核制度(69.8%)、晋升制度(49.4%)、薪酬制度(38.0%);管理者对专科护士在临床发挥的作用较为满意,认为影响专科护士发挥临床作用的因素:支持政策不够(80.9%)、临床工作负荷过重(79.3%)、角色定位不清(67.9%)、岗位职责不明(57.6%)。管理者认为目前专科护士培养仍存在无再认证(63.6%)、质量参差不齐(58.0%)、缺乏统一认证机构(54.5%)等问题。 结论 专科护士整体素质较高,在临床专科护理中发挥了重要角色,管理者应进一步完善专科护士的晋升制度、薪酬制度,以提高专科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应给予专科护士更多支持,包括政策支持、明确岗位职责等;培训机构应同质化专科护士的培养质量,促进专科护理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多中心横断面调查,分析老年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pressure injury,PI)、失禁相关性皮炎(incontinence-associated dermatitis,IAD)和皮肤撕裂伤(skin tear,ST) 3类皮肤损伤的现患率及危险因素,为预防皮肤损伤提供依据。 方法 2021年3月31日,来自20个省(区、市)50所医院的1 067名护士对所在医院年龄≥60岁的患者进行全身皮肤检查,以判断皮肤损伤发生情况及类型,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病情资料和有无PI发生危险等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3类皮肤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共调查14 470例老年住院患者,年龄为(73.35±8.90)岁,皮肤损伤总现患率为6.69%,PI、IAD、ST的现患率分别为3.91%、1.89%和0.8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PI发生危险、协助自理、低蛋白血症、汉族、贫血、慢性病数量≥2种和年龄≥71岁为老年住院患者发生PI的独立危险因素;有PI发生危险、协助自理、低蛋白血症、慢性病数量≥2种、住院时间≥8 d和年龄>80岁为IAD的独立危险因素;有PI发生危险、低蛋白血症为ST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3类皮肤损伤均为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类型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不尽相同。制订预防策略时既要关注危险因素的独立作用,也要考虑其联合作用,采取综合预防措施,以提高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全国三级综合医院落实《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的现状,以及新护士对培训的感受和意见,为进一步完善培训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8年 8月—9月抽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 421所三级综合医院以及62 031名新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问卷星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 91.6%的医院开展了新护士规范化培训项目。基础培训时长为4.0(2.0,6.0)周,专业培训时长为11.0(3.0,23.8)个月。基本理论知识培训落实率为88.8%~98.6%,常见临床护理操作技术培训落实率为81.6%~97.7%;临床科室轮转落实情况为内科(91.0%)、外科(91.8%)、重症监护病房(85.8%)、急诊(85.1%)、妇产科(72.7%)、手术室(71.3%)、儿科(70.6%)。培训方法主要为操作示教(96.8%)、课堂讲授(95.5%)、临床查房(91.5%)及个案护理(82.0%);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方式为标准化病人(76.7%)、高仿真情景模拟(63.4%)。78.0%的新护士认为培训内容符合大纲要求,55.8%的新护士认为规范化培训的时长合适,52.0%的新护士认为临床科室的轮转频率合适。新护士对规范化培训的认可程度较高(84.2%),其中对带教教师的满意度最高;影响新护士感受的主要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集体归属感(65.2%)、工作强度(65.0%)、带教规范性(58.3%)、薪酬分配(56.5%)、病房人际关系(45.4%)和个人发展(45.2%)。结论 《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发布以来,我国三级综合医院的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开展率较高,但在培训时长、培训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需要进一步贴近临床需求,以提高全国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效果,同时,建议医院在培训中重视新护士的个体感受,促进新护士的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护士对手术部位感染防控措施认知现状,探讨并分析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太原市5所三甲综合医院325名神经外科护士就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内容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神经外科护士手术部位感染防控措施认知得分为(9.35±1.24)分。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护龄、是否参与临床教学工作、接受手术部位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次数、管理者对手术部位感染防控重视程度是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措施认知得分的影响因素。 结论 神经外科护士对手术部位感染防控措施的认知情况有待进一步提高,科室管理者需提升自身的重视程度,加强对护士的知识教育,提高护士对手术部位感染防控知识掌握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广东省二、三级综合医院护士工作状况并分析其差异,为不同级别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实证支持。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于2018年收集广东省36所二、三级综合医院4 163名护士的一般资料、护理工作环境、护理工作受限水平、护士工作疲溃感、工作满意度及留职意愿。结果 护士对护理工作环境总体评分为3.03(2.74,3.61)分,其中对“人力物力充足性”以及“护士参与医院事务程度”维度评分最低,分别为3.00(2.50,3.50)、3.00(2.56,3.56)分;三级医院护士对护理工作环境总体及各维度评分均低于二级医院护士(均P<0.001)。护士报告护理工作受限项目为6.0(1.0,11.0)项,三级医院护士报告护理工作受限的项目数明显高于二级医院护士(P=0.036)。护士工作结局方面,二、三级医院护士的情感耗竭、去人格化的水平均为中度,个人成就感缺失的水平为高度,对工作表示满意的护士占61.42%,有留职意愿护士比例为79.87%;与二级医院相比,三级医院护士工作疲溃感程度较高(情感耗竭、去人格化维度均P<0.001),对工作满意及有留职意愿护士比例较低(均P<0.05)。 结论 广东省二、三级医院护理工作环境仍有改善空间,护士工作负担较大、工作疲溃感程度较高、对工作满意度较低,其中三级医院问题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某市三级甲等医院护士知晓病人安全文化的现状,为将安全文化融入到护理工作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护士进行病人安全文化的调查。结果:其护士的病人安全文化知晓平均得分为(3.28±0.35)分;急诊科、ICU和妇产科护士得分低于其他科室(P<0.05);工作年限为6~10年和11~15年2组的护士得分低于其他组(P<0.05)。结论:某市三级甲等医院安全文化建设基础比较好;建议重点加强急诊科、ICU、妇产科等科室的安全文化建设;注重中年护理人员的安全文化意识培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锐器伤、血液暴露及工作场所暴力3种职业暴露的发生状况及防护行为现状。方法 便利抽取21所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依据每所医院急诊科排班整群抽取1组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及锐器伤、采血过程中血液暴露、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现状及防护行为,调查对象匿名填写问卷。结果 共收集问卷1 150份,有效问卷1 102份,有效回收率为95.83%。在过去1年中,急诊科护士至少经历过1次锐器伤、采血中的血液暴露、语言暴力、身体暴力及性骚扰的发生率分别为37.8%、36.4%、68%、12%和5.3%;急诊科不同的工作区域,锐器伤(χ 2=16.805,P=0.010)、语言暴力(χ 2=98.509,P<0.001)、身体暴力(χ 2=79.916,P<0.001)发生率不同。在发生职业暴露的护士中,92.8%的护士在发生锐器伤后能够挤血,同时用流动水冲洗并消毒;69.8%的护士在采血过程发生血液暴露后能够冲洗暴露部位并消毒;在工作场所暴力发生时,41.3%的护士耐心解释,30.0%的护士忍让回避。3种职业暴露的上报率均较低(<30%)。结论 急诊科职业暴露发生率相对较高,管理者需要重视急诊科的工作环境建设,加强采血过程和工作场所暴力的职业防护培训,同时增强对3种职业暴露的上报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