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观察氨磷汀保留灌肠对前列腺癌调强放疗患者的肠道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51例首次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2组,其中21例患者接受常规放疗护理(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了氨磷汀灌肠治疗(观察组),即于每次放疗前1 h排空大小便后运用氨磷汀进行保留灌肠,1次/d,每次保留40 min,排空后进行放射治疗。结果本研究51例前列腺癌患者均完成放射治疗计划,均未发生4级及以上放射性直肠炎。干预后,观察组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43.33%)低于对照组(66.67%),且主要集中在1级,无2级和3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对照组有4例发生2级放射性直肠炎,有1例发生3级放射性直肠炎;两组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肿瘤治疗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运用氨磷汀保留灌肠在降低前列腺癌调强放疗患者肠道毒性反应的同时不影响患者放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保留灌肠对防治放射性直肠炎的作用。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康复新护理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40例,均采用康复新液灌肠,观察组为自放疗开始后灌肠,每日1次,至常规放射治疗结束为止,出现放射性直肠炎患者灌肠处理直至症状消失。常规护理组为出现Ⅱ级肠道反应后开始灌肠,每天1次,直至症状消失。晚期出现放射性直肠炎时以同样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直至症状消失。结果康复新液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总治愈率82.6%,总有效率100%,治疗慢性放射性直肠炎总治愈率69.5%,总有效率91.3%。观察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为32.5%,对照组为65%(P〈0.05);慢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观察组为17.5%,对照组为30.0%,(P〈0.05)。结论康复新液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效果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放疗期间持续保留灌肠可明显降低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吴莹嘉  郭素萍  冯惠霞 《全科护理》2012,(20):1887-1888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急性毒副反应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直肠癌病人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急性反应及护理措施。本组主要急性毒副反应有: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皮炎、手足综合征,对不同时期毒副反应的病人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52例不同毒副反应病人均顺利完成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进行手术。[结论]合理的护理措施可预防和减轻放化疗急性期毒副反应,确保治疗顺利进行,提高直肠癌病人的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及保肛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药物保留灌肠在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效果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对36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进行药物保留灌肠及护理。结果36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第5 d达到94.4%,第10 d达到100.0%。结论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并辅以综合护理,可有效治疗放射性直肠炎。  相似文献   

5.
我国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提高,现已成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国内以中低位直肠癌居多,占直肠癌的74.14%[1]。对于晚期及低位直肠癌可联合术前放疗以提高及保肛的几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放射性肠炎是直肠癌放射性治疗常见并发症,患者多伴不同程度下消化道出血,以便血、大便次数增多、下腹胀痛及贫血等症状为主。我科收治1例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伴下消化道反复出血的患者,经过内镜下止血、输血、手术等一系列治疗及精心的护理之后,病情已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3.0T MR DWI评价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4例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直肠癌且术前MR分期为T3、T4期;均于新辅助放化疗前及治疗后术前1周接受DWI联合常规MR序列扫描;根据Dworak's肿瘤消退分级标准,其中敏感组(TRG 3~4级)21例(21/54,38.89%)、不敏感组(TRG 0~2级)33例(33/54,61.11%)。测量直肠癌病变区治疗前后长度、厚度及ADC值,计算治疗前后的差值(Δ长度、Δ厚度、ΔACD)及变化率(长度%、厚度%、ACD%)。结果 54例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病变区较治疗前长度缩短、厚度减低、ADC值升高(P均<0.01)。新辅助放化疗后敏感组ADC值、ΔADC值及ADC%均高于不敏感组(P均<0.05)。结论 新辅助放化疗对进展期直肠癌有效,治疗后病变区ADC值、ΔADC及ADC%指标对疗效有评价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放射性直肠炎35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我们对35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给予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5例,均为正在接受或曾接受盆腔放疗的患者.男15例,女20例;年龄21~62岁,中位年龄55岁.其中宫颈癌12例,卵巢癌5例,直肠癌18例.EORTC[1]分级:1级21例,2级14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放射性直肠炎及膀胱炎在宫颈癌放疗患者中的发病情况,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3年1-10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就诊并行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 496例,采用外照射并腔内后装放疗进行根治性放疗,观察所有患者不同年龄、不同放射剂量、不同病期放射性直肠炎及膀胱炎的发生情况。结果254例患者出现放射性直肠炎及膀胱炎,发病率达16.98%,其中,放射性直肠炎发病率为10.50%,放射性膀胱炎发病率为6.48%;对于放射性直肠炎,3个不同时间段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2.06%、10.42%、9.1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同病期患者的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707,P=0.000);对于放射性膀胱炎,3个不同时期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期患者的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016,P=0.040)。结论适量减少放射剂量、优化放疗方案、尽量减少膀胱和直肠的照射能有效防止宫颈癌放射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前新辅助治疗在直肠癌手术辅助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将78例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直接根据患者的TME分级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术后常规进行化疗;观察组在手术前给予新辅助治疗.对2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阴中瘤边缘阴性率(RO切除率)、肿瘤切除率、保肛率及术中输血率]及术后不良反应(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肾功能损害、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RO切除率、肿瘤切除率、保肛率均高于对照组,术中输血率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术前新辅助治疗对提高直肠癌患者的保肛率、肿瘤切除率及减少术后的不良反应有着明显的效果,是直肠癌患者很好的术前辅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发结直肠癌的病例超200万,死亡病例数高达60万以上,在恶性肿瘤中排名第4[1].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和保肛率,降低局部复发率.放射线除对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外,还会损伤正常组织,放射治疗的同时可产生如放射性皮炎、直肠炎等并发症[2].而近年来,随着直肠保肛手术的增加尤其是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及吻合口技术的普遍应用,导致直肠阴道瘘发生率增加[3] ,同步放化疗和直肠阴道瘘也加剧失禁性皮炎的发生.针对失禁性皮炎、放射性皮炎形成的共同创面,如何合理利用造口袋收集大便预防感染,同时选择哪种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前行综合治疗各时段肛周皮肤急性损伤的防治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12月167铡低位直肠癌患者行术前放化疗综合治疗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效纯疗麓强旺周皮肤反应予以按时段针对性护理。结果综合治疗过程中,167例患者肛周皮肤急性损伤均控制在Ⅰ-Ⅱ度(按CTC3.0标准),无1例患者因皮损反应严重中断治疗。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前行放化疗综合治疗,肛周皮肤护理是护理工作重点之一。分时段的皮肤护理可将患者肛周皮肤急性反应有效控制在Ⅱ度以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术前加速超分割适形放疗加同步化疗对低位直肠癌的治疗结果,探讨其放化疗模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4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入组该研究,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直肠腺癌,治疗前均行CT、MRI及直肠内超声检查,临床分期为T2~3N0M0。放疗靶体积为GTV基础上外放3~5cm,每次150cGy,每日2次,2次放疗间隔时间≥6h,连续治疗14d,总剂量4200cGy。同时口服卡培他滨化疗(1250mg/m^2,每天2次,连续治疗14d)。放化疗结束后3~4周进行手术,手术均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结果总有效率为90.5%,其中完全缓解率为50.0%,部分缓解率为40.5%;直肠内超声及MRI证实降期率为76%(32/42),术后病理降期率为69%,保肛率为76%。生存及局控时间从放射治疗开始之日算起,3年局部控制率为93%,无病生存率为89%。3级急性毒副反应(放射性直肠炎)仅为9%,腹泻2%,中性粒细胞减少1%,乏力3%,手足综合征4%。结论低位直肠癌术前加速超分割适形放疗加同步口服卡培他滨化疗可以有效地缩短治疗疗程,能够显著地降低肿瘤的临床分期,提高了手术切除率及保肛率。  相似文献   

13.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治疗疗效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能否在术前判断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比较常规T2WI与DCE—MRI对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准确性。方法收集术前或术后病理确诊的直肠癌患者40例。其中行术前新辅助治疗者22例,未进行术前新辅助治疗者18例。所有患者均在GE1.5T Twinspeed HD MR扫描仪行盆腔动态增强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2WI压脂、T1WI、DWI,快速三维容积T1加权脂肪抑制成像增强扫描(3DLAVA)。分析动态增强瞌线的各项参数在新辅助治疗前后的变化,观察癌灶曲线上升速率。结果①对未进行术前治疗的直肠癌分期的准确性:DCE—MRI与常规T2WI对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性分别为83-3%和66.7%,对环周切缘阴性判断准确性为88-2%和70.6%。T2WI及DCE—MRI均能发现直径≥2mm的淋巴结。②对新辅助治疗后直肠癌再分期的准确性:DCE—MRI对T、N再分期的准确性可达86.4%:和81.8%,对环周切缘情况判断准确性为100%。而T2WI进行T、N再分期较困难。③治疗前癌灶的曲线上升速率明显高于正常肠管;治疗后达病理完全缓解组原癌灶部略低于下段正常肠管,但是差异不明显;治疗后未达病理完全缓解组癌灶部仍高于下段正常肠管。结论DCE—MRI对术前直肠癌分期的准确性高,并能够准确判断新辅助治疗后痛周切缘情况。癌灶与参照肠管的上升速率比较有助于在术前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放疗对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疗效、肿瘤分期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间到山西省肿瘤医院肛门结直肠外科住院的部分中低位直肠癌患者57例。全部病例术前均经直肠指检、螺旋CT、盆腔MRJ、直肠腔内超声及肿瘤标志物等检查,证实为进展期直肠癌,并按AJCC标准进行TNM分期(Ⅱ期21例、Ⅲ期33例、Ⅳ期3例),术前接受了新辅助化放疗(化疗方案为FOLFOX6、放疗总剂量为40Gy,2Gy/次),化放疗结束后,遵循TME原则行手术治疗。结果(1)新辅助治疗后,Ⅱ期21例患者中3例降为ToNoM0,10例降为Ⅰ期;Ⅲ期33例患者中14例降为I期、11例降为Ⅱ期,Ⅳ期3例患者中1例降为Ⅲ期,总的降期率为68.4%;T分期38例(66.7%)下降;N分期25例(69.4%)下降,新辅助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肿瘤明显降期,差异显著,分别为(z0=46.83,P〈0.001;X2=43.5,P〈0.001;X2=23.49,P〈0.001)。(2)新辅助治疗后57例患者CEA、CA19.9、CA24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CA724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3)新辅助治疗后局部肿瘤浸润及转移淋巴结有不同程度减轻;肿瘤平均直径由治疗前的4.3缩小为2.1cm。(4)2例患者因化放疗期间毒副作用而终止术前治疗,未进行手术。(5)保肛率为82.7%(43/52),且无一例发生围手术期死亡。结论术前经新辅助治疗对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肿瘤明显降期,肿瘤标志物水平降低,临床和病理缓解率增加,提高了肿瘤切除率和保肛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直肠癌造口术后病人的焦虑状况,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直肠癌造口术后病人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 对31例直肠癌造口术后出院康复的病人实施延续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31例病人干预前后的焦虑状态.结果 干预前31例病人中有焦虑症状者17例(54.84%),经延续护理干预后,病人的焦虑程度较干预前明显降低(t=6.142,P=0.000).结论 直肠癌造口术后的病人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状态,延续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直肠癌造口术后病人的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术前和术后放化疗对直肠癌病人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的158例中晚期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78例接受直肠癌手术前放化疗联合治疗(术前放化疗组),80例接受直肠癌手术后放化疗联合治疗(术后放化疗组),随访6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保肛率、生存率、放化疗急性反应发生率与严重程度、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等指标。结果术前放化疗组的保肛率(93.15%)大于术后放化疗组的保肛率(68.42%),局部复发率(16.44%)高于术后放化疗组的局部复发率(3.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14.53、6.42,P均〈O.05);两组患者肿瘤远处转移率、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0.74、0.05,P均〉0.05);两组均没有出现4级以上毒副反应情况,两组的患者皮肤放射反应、胃肠道反应、膀胱放射反应和骨髓抑制反应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U分别=0.15、0.72、0.56、0.82,PN〉0.05)。结论术前放化疗和术后放化疗患者的毒副作用基本相似,但是术前放化疗患者的手术保肛率要高,术后放化疗患者的局部复发率要低于术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行股静脉穿刺输液在神经外科脑疝患者术前抢救中的意义.方法 将我科334 例单侧瞳孔散大的脑疝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A 组(外周静脉输液组):静脉留置针行外周静脉穿刺输液120 例.B组(中心静脉输液组):中心静脉穿刺置管输液102 例.C 组(静脉留置针行股静脉输液组):静脉留置针行股静脉穿刺输液112 例.比较三组患者穿刺成功所需时间(T1 )、输注20%甘露醇250 ml 所需时间(T2 )、术前瞳孔回缩例数.结果 T1 :A 组为(2.16 ±0.82)min,B 组为(11.73 ±4.43)min,C 组为(2.29 ±0.92)min.经t 检验:PAB <0.05,PBC <0.05,PAC >0.05.T2 :A 组为(35.78 ±1.69)min ,B 组为(19.74 ±1.97)min,C 组为(19.81 ±2.03)min.经t 检验:PAB <0.05,PBC >0.05,PAC<0.05.瞳孔回缩例数:A 组为18 例,B 组为20 例,C 组为36 例.经χ2 检验:χ2 =0.825,PAB >0.05,χ2 =4.341,PBC <0.05,χ2 =9.533,PAC <0.01.结论 静脉留置针行股静脉穿刺置管输液能快速建立输液通道,且输液速度快,能够快速有效输注20%甘露醇等高渗脱水降颅内压抢救药物,迅速降低颅内压,缓解脑疝,为进一步手术治疗赢得时间,效果优于外周静脉输液及中心静脉输液,且并发症低,在神经外科脑疝患者的抢救中意义明显.  相似文献   

18.
新辅助放化疗对食管癌手术和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术前放化疗(新辅助放化疗,CRTS)与单纯手术(S)治疗食管癌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RCTs)进行Me-ta分析,探讨CRTS对食管癌手术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PubMed及手工检索所有已发表的关于CRTS与S治疗食管癌的RCTs。检验异质性,并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结果 14项RCTs纳入本研究,共1737例食管癌患者,文献质量评价根据Cochrane Reviewers′ Handbook4.2.2为A或B。CRTS组与S组比较,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RTS组2年、3年、4年、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1.06(95%CI0.99~1.13;P=0.1)、1.18(95%CI1.04~1.33;P=0.01)、1.39(95%CI1.23~1.58;P<0.00001)、1.27(95%CI1.04~1.55;P=0.02)、1.41(95%CI1.18~1.69;P=0.0001)。切除率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1(95%CI0.97~1.05;P=0.67),但CRTS组有较高的完全切除率,RR1.44(95%CI1.23~2.74;P=0.008)。总体死亡率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2(95%CI0.89~2.48;P=0.503),但CRTS组手术相关死亡率相对较高,RR1.70(95%CI1.12~2.56;P=0.01)。二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23(95%CI0.93~1.78;P=0.13)。二组远处转移率及总体肿瘤复发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分别为1.18(95%CI0.75~1.68;P=0.71)、1.07(95%CI0.76~1.56;P=0.18),但CRTS组局部区域复发率降低,RR1.18(95%CI1.22~1.61;P=0.0001)。CRTS组病理完全缓解率达10.0%~45.5%。同步CRTS与序贯性CRTS比较,前者(RR1.34,95%CI1.06~1.89,P=0.013)比后者(RR0.86,95%CI0.67~1.38,P=0.29)更有益于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结论与S治疗食管癌相比,CRTS降低了肿瘤局部区域复发率,提高了患者的3年、5年生存率;手术切除率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RTS完全切除率提高,但其手术相关死亡率相对较高。二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根据放射性直肠损伤运用保留灌肠护理研究的需要,探讨并建立符合放射性直肠损伤研究的动物模型。方法选择SD大鼠为实验动物,根据预实验结果,选择21Gy、22Gy、23Gy、25Gy、30Gy作直线加速器单次直肠局部照射,比较大鼠摄食饮水量、体重、排便、精神及自主活动情况,光镜下观察直肠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应用剂量22Gy源皮距90cm、单次盆腔局部照射所致的大鼠直肠炎症状与临床病人的病情接近。结论本模型适合放射性直肠损伤保留灌肠药物治疗、护理研究等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临床及病理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收治的老年直肠癌患者300例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单因素分析显示,根据癌变部位、肿瘤长度分组的患者之间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症状持续时间、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病理分型、浸润程度、治疗方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分组的患者之间生存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EA水平、浸润程度、治疗方式是影响患者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老年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术前CEA水平、浸润程度、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