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评估消毒供应中心(CSSD)复用医疗器械在新型循环管理模式下的应用。方法 自2020年1—6月某院CSSD复用医疗器械实行常规管理模式,并于2020年7—12月实施FOCUS PDCA循环管理模式,比较两个阶段复用医疗器械的管理、洗涤、包装质量与管理评分,以及医院感染发生率和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 CSSD新型循环管理模式下清洗合格率99.67%、灭菌合格率99.86%、包装合格率99.76%、发放合格率99.81%、洗涤与包装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管理模式(P<0.05)。新型循环管理模式下锐器伤发生率2.00%、湿包发生率1.00%、器械丢失率1.00%、指示剂漏放率0.00%、医院感染发生率1.00%,均低于常规管理模式(P<0.05)。新型循环管理模式设备管理、环境管理、知识掌握评分、满意率高于常规管理模式(P<0.05)。结论 FOCUS PDCA循环管理模式用于CSSD复用医疗器械管理中可有效提高消毒质量,提升医护人员满意度,还可降低医院感染和医疗器械风险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HT5"H〗摘要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防控措施。方法 选取2 841例神经外科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神经外科患者院内感染率及其感染部位分布情况,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法分别筛选神经外科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神经外科患者院内感染率高达17.53%,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泌尿道和上呼吸道为主|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合并基础疾病、病情危重、使用呼吸机、中心静脉置管、留置导尿管、联合使用多种抗菌药物和住院时间长等。结论 神经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而且引起感染的高危因素较多,应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降低其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对新型泌尿外科护理管理干预模式预防不良事件和院内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泌尿科收治的住院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给予护理管理干预模式,比较2组患者院内感染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医疗纠纷、护理差错和护理风险等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服务态度、服务效率、沟通能力、专业技能和护理结果等护理质量分数显著升高(P<0.05)。结论 新型护理管理干预模式可降低泌尿外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院消化内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特征。 方法 对荆州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2016-2017年住院治疗的3 118例患者进行临床感染分析。 结果 3 118例患者中有160例患者发生了院内感染,感染率为5.13%。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者居多,上呼吸道与泌尿系统感染次之,且此3个部位的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的感染(P<0.05);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P<0.01),以肺炎克雷伯菌居首,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且三者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病原菌(P<0.05)。原发疾病感染中,消化道肿瘤患者、肝硬化患者和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P<0.05);感染的主要原因与患者的年龄和住院时间有很大的相关性,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P<0.05);住院时间在30 d以内的患者感染率明显小于30 d以上的患者(P<0.01)。 结论 中医院消化内科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感染特征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根据其感染特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是降低感染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了解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特点,为SSI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对2015年1-12月手术出院患者进行SSI监测。 结果 22 060例手术患者中,发生SSI 68例,发病率为0.31%;胸外科和神经外科SSI发病率较高,分别为2.42%和2.05%;手术风险分级0-3的患者SSI发病率分别为0.12%、0.69%、1.74%和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SI类型中器官(或腔隙)感染占52.94%;手术部位病原学送检率为76.47%,阳性率为75.93%,共检出病原菌4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8.14%。结论 器官(或腔隙)感染是SSI主要类型,革兰阴性菌是SSI主要病原体,应重点关注胸外科和神经外科以及手术风险分级高的患者的SSI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观察同病种同室隔离措施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效果。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手段和实施应急隔离措施,对一起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该医院神经外科ICU确认发生了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事件,在无单间隔离条件下,实施同种病原菌同室隔离。但经过应急隔离处理措施后,3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均先后好转、临床治愈和治愈出院,未出现交叉感染病例,有效控制了感染暴发。结论 在无单间隔离病房的条件下,实施同病种同室严格隔离措施可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蔓延。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预测医院妇产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旨在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灰色GM(1,1)模型预测分析方法,对某医院妇产科住院患者2016年全年医院感染登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妇产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发生率所拟合灰色GM(1,1)模型的检验统计量C值均<0.35,且P值均>0.95,模型拟合精度为Ⅰ级;预测值与实际值平均误差值(MAPE)为0.02%~0.24%。预测结果显示,该医院妇产科住院患者2017年全年医院感染月发生率均值为2.94%。结论 灰色GM(1,1)模型的拟合情况、模型检验、预测结果符合实际情况,数据可用于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提前预警。  相似文献   

8.
王春  朱坚  周清 《中国消毒学杂志》2020,37(11):878-880
摘要 目的 分析医院实施MRSA目标性监测和综合干预措施对降低骨科术后MRSA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骨科手术患者,2018年1-6月为干预前阶段,2018年7月-12月为干预阶段,对骨科手术患者实施MRSA目标性监测和综合干预措施,分析骨科患者术后MRSA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对比干预前后医护人员手和鼻咽部MRSA检出情况和各项干预措施依从性以及骨科MRSA院内感染的趋势。结果 骨科患者术后MRSA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开放性骨折﹑手术时间﹑应用抗生素种类和糖尿病。干预前医护人员手MRSA检出10例,鼻咽部MRSA检出12例,干预后医护人员手MRSA检出2例,鼻咽部MRSA检出1例,2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各预防防控措施依从性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干预前骨科患者标本MRSA检出35例,干预后骨科患者标本MRSA检出14例,干预前后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实施MRSA目标性监测和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骨科MRSA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评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控制效果,探讨MRSA医院感染管理防控有效措施。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和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比某医院实际干预措施前后MRSA检出及感染情况,对干预措施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规范流程和采取综合感染控制措施后,MRSA检出率和医院感染患病率低于2012年水平(P<0.05)。结论通过督导各项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落实,可以降低MRSA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张丹  王芳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9,36(12):939-941
摘要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控制手术室院感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2015-2018年荆州市中医医院手术室实施PDCA循环前后的临床资料,按其管理方法分为常规组和PDCA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在手术室院感质量管理方面的成效。 结果 PDCA组在环境、消毒隔离、安全及物品药品等管理评分中均高于常规组(P<0.01);手术切口病原菌检出率低于常规组(P<0.01);手术切口感染率低于常规组(P<0.01);PDCA组Ⅰ类、Ⅱ类、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14%、3.23%和7.02%,均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组多项监测指标的合格率明显提高(P<0.05)。 结论 手术室应用PDCA循环实现了预防在先的管理理念,为手术室院感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某医院泌尿外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某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以2019年1—12月的1 123例老年患者为疫情前组,2020年1—12月的982例老年患者为疫情组,对2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部位及季节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疫情前组泌尿外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疫情组(P<0.05),疫情期间呼吸系统医院感染发生率降低(P<0.05)。2019年不同季度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020年不同季度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新冠疫情期间,泌尿外科老年住院患者呼吸系统的医院感染率显著降低,2020年第一季度泌尿外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季度。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了解儿童专科医院神经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术后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前瞻性目标监测,对2014年7月1日-2015年6月30日期间某儿童医院脑外科282例手术患者进行跟踪调查,分析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282例手术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8例,感染率为9.93%;医院感染29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0.28%。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34.48%),其次是手术部位感染(31.03%)和下呼吸道(24.14%)。共监测脑外科手术310台,手术部位感染率为2.90%。儿童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接受手术次数、手术时间、是否植入OMMAYAR囊、术中是否使用显微镜、术中输血史、术中留置导尿、术前预防性用药种类、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和住院天数共9项因素;其中术中留置导尿、术后抗生素使用>7 d和住院天数是主要危险因素(OR=3.53、3.40、1.02,P<0.05)。结论 为防控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患儿术后发生医院感染,重点要关注术中导尿管留置、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和住院时间等重要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构建医院感染现患率预测模型及应用价值观察。方法〓通过医院感染患病率监测,构建灰色GM(1,1)预测模型,评估模型的效能。结果〓本次构建的全院及重症医学科、急诊科、骨科、神经外科5个灰色GM(1,1)模型C≤0.35、P≥0.95,模型的拟合等级均为“优”,相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均在1%以内。结论〓所构建的灰色GM(1,1)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变化趋势,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器械相关感染目标性监测运行模式对控制器械相关感染的意义。方法 建立器械相关感染目标性监测运行模式,调查某医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重症监护室、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老年病科使用呼吸机、中央导管和尿管的住院患者。结果 2013-2016年重症监护室、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和老年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和例次发病率均降低;医院感染日发病率和日例次发病率也均呈下降趋势;呼吸机使用率、尿管使用率、中央导管使用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病率、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呈下降趋势(χ2=7.966、7.857,P<0.05)。结论 通过建立器械相关感染目标性监测运行模式开展目标性监测可有效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和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对临床工作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了解某疗养院院内感染现状及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7年8月-2010年12月住院疗养的12 909份病历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影响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因素。结果共发生院内感染309例,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39%。 结论该疗养院院内感染率低于医院要求标准,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基础疾病、高龄等为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影响因素及病原菌特点。方法 通过临床感染监测和细菌分离鉴定技术,对某医院住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病原菌分布特点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该医院356例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有49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的发生率为13.76%。从49例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分泌物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1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的构成比依次为64.29%、26.79%和8.93%。年龄≥60岁、造口、合并肠梗阻、合并基础疾病、围术期合并其他部位感染以及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构成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该医院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在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较高,革兰阴性菌为最主要致病菌,其与多种因素关系较为密切,应针对危险因素实施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的现况及发展特点,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制订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通过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系统和HIS系统获取某三甲医院2015—2019年医院感染数据,计算和分析各年度的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和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 2015—2019年医院感染发生率依次为1.34%、1.51%、1.31%、1.19%和1.05%,总体呈下降趋势;不同年龄段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分析发现其发生风险呈现U形分布,随着年龄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其中0~20岁和71岁以上的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明显高于21~70岁的患者;重症医学部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为10.66%;下呼吸道感染是首要的感染部位,占28.41%,且每年占比均居首位;医院感染病原学检查送检率为74.53%,病原菌分离阳性率为57.67%;检出革兰阴性菌占57.01%,虽每年占比均居首位但呈下降趋势(χ2=10.81,P<0.01);革兰阳性菌占27.04%,呈增长的趋势(χ2=33.80,P<0.01)。结论 该医院医院感染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年龄是影响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重点防控上呼吸道部位感染和革兰阴性菌的引起的感染。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了解新生儿病房患儿医院感染特点和现状,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方法通过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某医院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状况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共调查新生儿病房住院患者2 832例,发生医院感染 69 例,医院感染率为2.4%;以呼吸道和血液相关感染为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为4.5%,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RBSI)的发生率为 8.5 %。千日感染率从2013年的4.22‰下降至2015年的1.74‰,呈下降趋势。结论该医院新生儿病房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新生儿呼吸道和血流相关感染为控制重点。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在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效果。 方法 采用RCA分析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缺陷的根本原因,针对物体表面卫生学监测、手卫生以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措施落实等关键要素制定改进方案,落实完善体系、明确职责、针对性培训、规范操作、考核评估、监督问效以及循环改进等措施。评估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 应用RCA后,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中的物体表面卫生学监测合格率及手卫生监测合格率、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措施落实率均有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应用RCA方法是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促进质量持续改进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了解骨科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HAI)的发生与构成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PubMed、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检索文献,收集2001年后公开发表的有关骨科患者HAI的国内流行病学研究文献,应用STATA 12.0软件计算合并的HAI发生率和构成比。结果 共有33篇文献纳入研究,统计期内共报道156 447例骨科住院患者,诊断为HAI的4 817例。各研究间HAI汇总后发生率为4.0%(95%CI为3.6%~4.4%)。2004-2010年HAI发生率4.1%(95%CI为3.0%~5.3%),2011-2015年4.0%(95%CI为3.5%~4.5%)。感染部位构成比中位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手术部位32.08%、呼吸道31.20%、泌尿道15.79%、皮肤软组织5.72%和胃肠道5.22%。结论 骨科患者HAI发生率为4.0%,感染部位以手术部位和呼吸道为主,应建立定期监测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