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化痰止眩汤加减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0例符合后循环缺血诊断标准及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口服化痰止眩汤,对照组予口服倍他司汀。分别于就诊时、第14天进行眩晕程度评定。超声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测定两侧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及血小板α颗粒蛋白140(GMP-140)。 结果:治疗14天后,治疗组DHI-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基底动脉、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治疗前相比GMP-140有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GMP-140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化痰止眩汤对于改善后循环缺血属痰瘀阻络型的眩晕症状、脑部血流速度及抑制血小板活化,疗效都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滋肾平眩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肾阴不足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肾阴不足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同时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滋肾平眩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和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23%比80.77%,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平眩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肾阴不足证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能改善患者的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活血化痰方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5月收治的10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接受活血化痰方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左侧椎动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化痰方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地效果显著,可有效调节血液流变学,提高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2):198-200
目的 探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使用长春西汀与阿加曲班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长春西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加曲班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单位时间内椎动脉血流速度,两组治疗前后ESCV和DHI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64%)高于对照组(80.36%)(P<0.05);两组给药前单位时间内左、右椎动脉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给药后两组单位时间内椎动脉血流速度均有所提高,其中观察组左、右椎动脉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ESCV和DH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ESCV评分高于对照组,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使用长春西汀与阿加曲班联合治疗的疗效优于单一使用长春西汀治疗的效果,联合用药明显提高了临床总有效率和单位时间内椎动脉血流速度,改善ESCV和DHI评分,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尼莫地平联合参芪四虫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实验组采用尼莫地平联合参芪四虫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椎动脉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流速、平均流速。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流速、平均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流速、平均流速均较治疗前上升,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尼莫地平联合参芪四虫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西药盐酸倍他司汀与中成药血塞通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2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盐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血塞通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血液流变学指标、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8.33%)(χ2=5.098,P=0.023);观察组在改善患者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血小板黏附率(PAR)方面均优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方面优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均优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盐酸倍他司汀与血塞通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4):2613-2614
探索脑供血不足性眩晕应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的临床疗效。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比灵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椎动脉血管搏动指数、椎动脉血流速度、基底动脉血管搏动指数、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椎动脉血管搏动指数、椎动脉血流速度、基底动脉血管搏动指数、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脑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 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和治疗组(n=41)。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联合微波治疗,治疗组采用银质针导热联合颈椎牵引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 个疗程后利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及经颅多普勒超声对两组进行检测,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的ESCV评分,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以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银质针导热疗法联合颈椎牵引能加快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仰卧位旋按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并与颈椎牵引作用效果进行比较。方法:①选择1999-09/2001-01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颈椎病专科门诊就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均对治疗方案及检测指标知情同意。②按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n=30,男10例,女20例)和对照组(n=30,男12例,女18例)。治疗组:采用仰卧位旋按手法治疗,隔2d行1次手法,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坐位布托带颈椎牵引,隔2d日牵引1次,10次为1个疗程。③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经颅多谱勒超声仪(AUS-128DP深圳产)检测双侧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④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治疗前椎动脉血流速度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快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双侧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和右侧椎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明显较治疗前加快(P<0.05)。结论:仰旋按手法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且其作用效果强于单纯颈椎牵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8月治疗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17例,以采用倍他司汀治疗的57例患者为对照组,以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治疗2周后,研究组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疗效确切,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浆相关因子、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11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处理,对照组58例应用甲磺酸倍他司汀,观察组59例在此基础上增加氟桂利嗪,对比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浆相关因子、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显著快于对照组,血栓素B2和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氟桂利嗪能够通过增加椎动脉的血流速度,改善血浆相关因子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增加椎基底动脉供血,从而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电针及运动疗法,对照组单纯给予运动疗法.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检测2组患者惟-基底动脉血液流变学改变,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经4周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上述指标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相对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后发现,治疗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联合运动疗法能进一步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加速病情缓解,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倍他司汀联合氢溴酸樟柳碱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2月就诊的68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以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予以倍他司汀联合氢溴酸樟柳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眩晕症状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82.35%(P<0.05)。治疗1周、2周后观察组的眩晕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倍他司汀联合氢溴酸樟柳碱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症状和脑部血液循环,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5):2379-2381
目的研究前列地尔与丹参川芎嗪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96例PCIV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于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研究组采用前列地尔与丹参川芎嗪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及左椎动脉(LVA)血流平均速度]、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RVA、BA、LVA血流平均速度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个月WHOQOL-10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与丹参川芎嗪联合治疗PCIV,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灯盏花素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椎-基底供血不足患者280例,按就诊时间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40例。治疗组予灯盏花素针1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14 d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参麦注射液3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14 d为1个疗程。分别在用药前后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测定左/右椎动脉(LVA/R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和血管阻力(RI)。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71%)明显高于对照组(85.71%)(P〈0.05);两组用药后较用药前椎动脉、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值增加(P〈0.05),PI增加(P〈0.05),RI减少(P〈0.05);治疗组用药后椎动脉、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平均速度较对照组增快(P均〈0.0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6):841-843
目的探究丁苯酞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头晕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8月我院进行诊治的后循环缺血性头晕患者145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采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流速度及其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评估丁苯酞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头晕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7%,高于对照组的8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右椎动脉、左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和收缩期峰流速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管炎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1.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头晕的临床疗效显著,对促进患者缺血区血流量的增加,改善微循环及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选取2011年6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78例单纯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疏血通治疗,研究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疏血通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差异。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9%,高于对照组的74.4%(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左右椎动脉(LVA、RVA)、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联合疏血通治疗单纯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效果确切,具有协同作用,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增强脑缺血区的血流供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舒血宁联用尼莫地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进行探析。方法:临床资料来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并给予不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38例(95%)有效,远高于对照组15例(37.5%),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的差异性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等动脉的血流速度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舒血宁联用尼莫地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药枕盐熨疗法干预椎动脉型颈椎病,分析其对双侧椎-基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并对患者症状、颈椎功能以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SPSS 17.0软件随机序列生成模块按1∶1比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以大青盐为中药热导体,采用长柱形药枕进行盐熨治疗,对照组予以颈椎牵引加蜡疗干预,2组均治疗4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对2组治疗前后双侧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不对称性、搏动指数(PI)进行比较,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定患者症状程度与功能变化,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前,2组双侧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与不对称性、PI、ESCV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4周后,2组血流速度减慢患者双侧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的均值[(LVA+RVA)Vp/2]、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均值[(LVA+RVA)Vd/2]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2组血流速度增快患者(LVA+RVA)Vp/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LVA+RVA)Vd/2下降不如(LVA+RVA)Vp/2显著;组间比较,仅观察组中血流速度减慢患者(LVA+RVA)Vp/2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③2组治疗后PI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观察组中血流速度减慢患者PI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④双侧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不对称性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双侧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的差值[|LVA-RVA|V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ESCV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23.13±3.15)分]高于对照组[(21.73±3.3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药枕盐熨疗法作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椎-基动脉血流状况,有效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提高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与赛美奥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患者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00例,采用灯盏花素与赛美奥每日1次静脉滴注;对照组40例,采用复方丹参与培他啶每日1次静脉滴注。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花素与赛美奥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