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是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需要迅速确诊和治疗的急危症.AAD不同程度的逆行进展,可累及冠状动脉口或分枝,这种情况占全部AAD的7%~13%[1-2],而其中4%~12%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3-4].AAD与AMI两种心血管危重病临床表现相似,一旦同时出现使诊断与治疗变得更为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142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急诊外科治疗的经验,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急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01~2009-12收治的142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手术及术后1年随访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手术治疗组114例,保守治疗组28例.随访所有出院患者至1年.结果 两组的术前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4例手术治疗患者均为急诊手术,入院至手术的时间间隔为(12.9±8.5)h,住院死亡率7.89%(9/114),随访1年死亡1例,存活率91.2%(104/114);保守治疗28例,住院死亡率42.86%(12/28),随访1年死亡10例,存活率21.4%(6/28).两组在住院死亡率及1年存活率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是急诊常见的致死性急症之一,保守治疗预后较差.采用经胸超声及主动脉3D-CT的检查方案可快速有效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急诊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可明显提高近期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近期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在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护理经验。方法收集在本院治疗的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AKI的患者16例,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疗法,行床旁CRRT治疗,监测肾功能、电解质、中心静脉压、p(O_2)/FiO_2,并从CRRT管路、心理、皮肤、饮食等多方面进行护理。结果 1例合并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死于脑梗死,其余14例行CRRT治疗后肾功能恢复,且均治愈出院。结论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AKI患者死亡率高,早期行CRRT治疗可有效的减少死亡率,术后护理及全面的病情观察及判断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正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是指急性的主动脉的内膜和中层弹力膜撕裂,导致高压血流经破裂的内膜口冲入血管壁中层顺行或逆行剥离,并通过一个或数个破口与主动脉真假腔相交通。英国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报道AAD每年约6/10万的发病率~([1]);未经治疗的患者出现症状后,其致死率每小时增加1%~2%~([2]),它是一种少见但危及生命的心血管急危重症。以前人们对该病认识不足导致误诊漏诊,死亡率高,现在对其警惕性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的临床诊治及误诊、预后情况。方法对2004年1月—2016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收治的AAD 16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男女比5.46∶1,年龄20~91(51.22±14.44)岁,平均病程4 h,均经全主动脉螺旋CT动脉造影(CTA)检查确诊。DeBakey分型Ⅰ型87例(51.79%),Ⅱ型20例(11.90%),Ⅲ型61例(36.31%)。以胸(背)痛为首发症状最常见,共128例(76.19%)。门急诊首诊误诊率36.31%(61/168),误诊时间1~24(10.5±7.4)h,误诊最多的疾病是急性心肌梗死,其次是慢性肾脏病。50例住院1 d,86例住院≤4 d。院内病死率首诊收住非心血管内科患者高于首诊收住心血管内科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e Bakey Ⅰ型和Ⅱ型107例住院期间均采用药物保守治疗,De Bakey Ⅰ型死亡18例,De Bakey Ⅱ型死亡1例;De Bakey Ⅲ型61例中18例行腔内隔绝术治疗,其中院内死亡1例;43例行保守治疗,其中院内死亡3例。De Bakey Ⅲ型AAD患者腔内隔绝术治疗与保守治疗院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AAD发病有逐年增多趋势,且临床首诊误诊情况严重。De Bakey Ⅲ型AAD患者在院内病死率方面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并不优于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样心电图表现而最终诊断为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连续入选武汉同济医院2003-01-2013-12收治且最终诊断为AAD的患者804例,其中Stanford A型患者263例(32.7%)。统计心电图以ACS样表现入院患者的比例,比较A型和B型2组患者心电图表现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ACS样心电图表现是否为AAD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3.1±11.4)岁。男性患者和吸烟的比例,B型夹层组均高于A型组(均P0.05)。入院心电图呈ACS样改变的患者占所有患者的7.5%(60/804),A型和B型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心电图以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为表现的患者占1.4%,A型高于B型。以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为表现的患者占6.1%,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型夹层中,心电图有ACS样心电图改变的患者合并心包填塞和夹层累及冠状动脉开口的比例明显高于无ACS样心电图改变者。入院收缩压≤90mmHg(1mmHg=0.133kPa)、心包积液和入院ACS样心电图改变均与AAD患者院内死亡呈独立相关。结论:以ACS样心电图表现而最终诊断为AAD的患者并不少见,其中多以NSTEMI心电图表现为主,易于混淆诊断,ACS样心电图表现是AAD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联合D-二聚体对于诊断主动脉夹层(AAD)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近5年我科收治的怀疑急性主动脉夹层而行主动脉CT造影的病例共387例,根据最终诊断分为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组和非AAS组。分析其临床资料,计算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ADD-RS),并分析D-二聚体水平(243ng/mL为阳性)。结果AAS共161例,包括主动脉夹层AAD 151例(93.79%),壁间血肿5例(3.11%),主动脉溃疡3例(1.86%),腹主动脉瘤破裂2例(1.24%)。AAD中Stanford A型占71例(47.02%),Stanford B型占80例(52.98%)。D-二聚体阳性诊断AAS的敏感性为90.7%,特异性为26.1%;而D-二聚体>5000ng/mL诊断AAS的敏感性为22.4%,特异性为95.1%。15例AAS患者D-二聚体<243ng/mL。在AAS组内,ADD-RS=0、ADD-RS=1及ADD-RS>1分别占4.97%(8/161)、78.88%(127/161)及16.15%(26/161)。ADD-RS1诊断ASS的敏感性为95.0%,特异性为35.0%。ADD-RS=0并D-二聚体阴性者为22例,均为非AAS组,表明ADD-RS=0联合D-二聚体阴性排除AAS的敏感性为100%。ADD-RS>1联合D二聚体>5000ng/mL诊断AAS的敏感性为100%。结论ADD-RS联合D-二聚体可以极大提高临床排除或诊断AAD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E)评价高血压合并A型主动脉夹层(AAD)患者升主动脉纵向力学特征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高血压合并AAD患者40例为D组,另选同期年龄、性别匹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依据升主动脉直径分为A组(直径35 mm, 40例)、B组(35 mm≤直径45 mm, 40例)及C组(直径≥45 mm, 40例),40例年龄、性别匹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直径35 mm);常规超声测量Valsalva窦(ValS)、窦管交界(STJ)及升主动脉直径(AAd),静息状态下测量血压及心率;2D-STE分析获得升主动脉前、后壁纵向应变(AW-LS、PW-LS),二者均值记为平均LS(Mean LS)。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患者(A组、B组、C组及D组)的AW-LS、PW-LS明显减低(均P0.05),且随管径扩张程度增加,LS逐步减低,高血压合并AAD患者的LS最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ean LS与脉压是高血压患者发生AAD的独立相关因素。Mean LS联合脉压预测高血压患者发生AAD的ROC曲线下面积达0.912(灵敏度92.5%、特异度82.5%)。升主动脉LS与AAd、收缩压和脉压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2D-STE可初步评价高血压并发AAD患者的升主动脉力学功能改变,升主动脉LS可能是与高血压患者发生AAD相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术前死亡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A型AAD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在术前死亡,分为术前死亡组和术前非死亡组,统计分析两组资料。结果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示,急性Stanford A型AAD术前死亡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合并昏迷;单因素分析示,疼痛3级、EF值及FS值是急性A型AAD术前死亡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年龄和昏迷是急性A型AAD术前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疼痛3级、EF值、FS值是其影响因素,而非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夹层是最凶险的心血管疾病,未经治疗的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人24 h内死亡率高达21%。发病在两周内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发生主动脉破裂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致死的危险性较大。目前主张尽早采取手术治疗。近年来,手术治疗的方式和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手术死亡率仍偏高。自2003年1月~2008年10月,我院共收治20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其中手术治疗17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患者抢救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AAD 24例(夹层组)与急性心肌梗死45例(心梗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入院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不同类型AAD患者D-二聚体水平变化,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计算D-二聚体诊断AAD的临界值,分析诊断效能。结果急诊入院时夹层组、心梗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10366.91±945.93)μg/L、(3859.43±590.3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Stanford A型AAD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Stanford B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De BakeyⅠ型、Ⅱ型、Ⅲ型AAD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ROC分析显示,当D-二聚体临界值设定为500μg/L时,其曲线下面积最大,诊断灵敏度为92.4%,特异度为90.3%,阴性预测值为100.0%,阳性预测率为93.5%。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AAD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能协助急诊医生进行AAD快速筛查,提高诊断准确性及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正>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是一种发病率逐年上升心血管系统急危重症〔1〕,典型的AAD患者表现为剧烈、突发、胸背部、撕裂样疼痛。严重的可以出现突然晕厥、心衰、甚至来不及抢救就突然死亡。有报道称,此病在早期有剧烈症状时病死率是1%~2%,在1周内病死率高至50%,1个月内的死亡概率可达60%~70%。现阶段想要明确诊断AAD,临床常用的方法有CT血管造影(CTA)、磁  相似文献   

13.
<正>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危重症心血管疾病。AD的年发病率约为2.8~6.0/10万,患病的平均年龄为63岁,65%为男性。1970年Daily根据夹层的累及范围提出了Stanford分型,将AD分为A、B两型。凡是累及升主动脉者为Stanford A型,仅累及胸降主动脉及其远端者为Stanford B型[1]。其中,急性Stanford A型AD发病急骤,病情凶险,是心血管外科中的灾难性疾病,其发病率为2.53/10万人/年,保守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未经治疗的Stanford A型AD患者出现症状后入院前死亡率为17.6%,入院后24 h内死亡率高达21.4%。  相似文献   

14.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一旦确诊,应予急诊手术治疗.但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高,急诊手术死亡率为20%左右[1-2].我院于2006年2月至2009年8月,对17例该病患者行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替换加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并发症及其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AD)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全主动脉CTA诊断为ADD的患者41例,术前均行TEE检查,根据TEE检出主动脉根部受累情况分为三组:夹层未累及主动脉根部16例(A组)、主动脉根部轻至中度受累9例(B组)及主动脉根部重度受累16例(C组)。观察各组主动脉根部形态、夹层受累情况(主动脉瓣叶形态、功能)及冠状动脉起始段形态,测量并比较各组主动脉瓣环内径、主动脉窦部内径、窦管交界内径及可显示升主动脉段的最大内径,术后TEE即刻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41例患者术前TEE对升主动脉内撕裂的内膜片显示阳性率为100%。B、C组主动脉窦部内径均大于A组,C组主动脉窦部内径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C组患者主动脉瓣环和升主动脉内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手术证实,术前TEE诊断夹层累及冠状动脉的特异性为62.5%,敏感性为56.0%。术后TEE成功评估了人工主动脉瓣或修复主动脉瓣形态、功能,以及人工血管、冠状动脉等吻合情况。结论术前TEE能准确评估AAD主动脉根部及冠状动脉受累情况,术后TEE可即刻评估手术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血清B型钠尿肽(BNP)水平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测定42例AAD患者血清BNP浓度,根据血清BNP增高的程度将42例患者分为A、B2组.A组23例,BNP峰值≥500 ng/L;B组19例,BNP< 500 ng/L.分析血清BNP浓度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42例AAD患者BNP浓度均增高,A组中发生夹层继续分离及住院期间病死率分别为47.83%( 11/23)、26.09% (6/23),明显高于B组[15.79%(3/1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8、0.024).结论 AAD患者血清中的BNP浓度与病情程度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结合D-二聚体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急诊快速筛查中的意义。方法:收集31例经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201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制定的《主动脉疾病诊疗指南》里的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对全部病人进行夹层风险评分并结合D-二聚体检测,评估早期筛检AAD的敏感性。结果:在高风险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概率得分比非主动脉夹层患者明显增高(61.3%vs 3.0%,P0.05)。而高风险组敏感性为63.8%,特异性为96.7%误诊率9.5%;在低风险组D-二聚体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AAD分别92.8%和64.3%,阴性预测值为97.8%,误诊率为1.6%,两组特异性、误诊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夹层风险评分、D-二聚体较高的病人诊断主动脉夹层有良好的特异性。相反,动脉夹层风险评分、D-二聚体较低的病人可安全有效地排AD,误诊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急诊早期高敏肌钙蛋白T(hs-TnT)水平,并评估其预测患者短期预后的情况。方法:使用Elecsys 2010系统检测103例A型AAD患者入院时hs-TnT、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其他生物学指标,并根据入院时患者的hs-TnT水平将其分为hs-TnT(+)组(≥0.014ng/ml)和hs-TnT(-)组(0.014ng/ml)。通过Kaplan-Meier法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曲线,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模型分析评估hs-TnT水平能否预测患者的院内死亡风险,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各因素预测院内死亡风险的截断值。结果:全部患者中,hs-TnT(+)组63例,hs-TnT(-)组40例,hs-TnT(+)组患者的病死率、最大主动脉直径、hs-CRP和D-dimer水平均要显著高于hs-TnT(-)组(P0.05),且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低于hs-TnT(-)组(P0.05);死亡患者的hs-TnT水平显著高于存活患者(P=0.003);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hs-TnT是预测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4);Kaplan-Meier曲线分析表明hs-TnT(+)组患者的院内死亡风险要显著高于hs-TnT(-)组患者(P=0.021);ROC曲线分析显示当hs-TnT的截断值为0.042ng/ml时(P0.01),其预测短期院内死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8%和76.4%。结论:hs-TnT可能可以作为A型AAD患者危险分层的标志物,但其与A型AAD患者远期预后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影响其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特征及住院期间病情变化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主动脉夹层发病的平均年龄(50.1±11.2)岁,男女比例6.5∶ 1.0,最多见症状为胸痛(占70.8%).Stanford A型夹层的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50.1±8.3)h、平均年龄(44.6±8.1)岁、入院时血压(142.6±43.5/68.3±25.0)mm Hg与既往有高血压史的病例比率(53.3%)均少于Stanford B型,分别为(112.3±9.8)h、(52.0±12.8)岁、(159.0±36.4/92.5±22.7)mm Hg和73.5%(P<0.05);Stanford A型动脉夹层合并马凡综合征患者比率(13.3%)及死亡率(33.3%)高于B型(分别为0和9.6%;P<0.05);心包积液和意识障碍的发生率也高于B型(P<0.05).结论 主动脉夹层多发生于中壮年男性,冬季发病率较高.A型主动脉夹层的就诊时间早,发病年龄相对年轻,心包积液和意识障碍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高.出现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及Stanford分型为A型是预测死亡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D-二聚体(D-D)、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AAD患者(出院时好转患者91例,死亡52例)凝血功能、心功能、炎性指标,判断D-D、NT-proBNP、cTnT和PCT在AAD预后判断中的价值。结果死亡组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cTnT、NT-proBNP、PCT高于生存组(P0.05)。D-D+PCT、D-D+NT-proBNP、D-D+cTnT、NT-proBNP+cTnT、NTproBNP+cTnT+D-D及NT-proBNP+cTnT+D-D+PCT并联法联合检测(1项为阳性即判定为阳性)对AAD预后判断的敏感性分别为100%、98.1%、96.2%、78.8%、98.1%及100%;序贯法联合检测(各项均阳性判定为阳性,1项阴性即判为阴性)对AAD预后判断的的特异性为70.3%、44.1%、92.3%、94.5%、94.5%及97.8%。结论联合检测D-D、cTnT、NT-proBNP、PCT有助于判断AAD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