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两种低分子肝素和肝素钙在血液透析中抗凝效果对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观察速避凝和法安明两种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中抗凝效果。方法选择39例常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3组,分别使用肝素钙、法安明和速避凝抗凝进行血液透析2次。观察透析结束后出血、透析器凝血情况,测量透析器容量及KT/V值,同时检测透析前,透析后30分钟、2和4小时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活动度(PA)、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凝固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结果透析后齿龈出血肝素钙组明显多于法安明组和速避凝组;两种低分子肝素组压迫止血时间明显短于肝素钙组(P均<0.05);速避凝组体外循环系统血栓形成率最高,与肝素钙组比较P<0.05;但3种肝素使透析器容量下降率及对KT/V值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法安明组及速避凝组PT无变化,PA增加,APTT、TT延长,FIB升高;肝素组透析30分钟即出现PT、APTT、TT显著延长,PA降低及FIB升高,并延续至透析结束。结论低分子肝素作为血液透析抗凝剂可起到与肝素钙同样的抗凝效果,同时减少出血倾向。使用速避凝抗凝时,至少应用0.4ml,才可达到理想抗凝效果。  相似文献   

2.
血液透析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和普通肝素相关实验参数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和普通肝素抗凝时相关实验参数的变化。方法 22例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分别用低分子量肝素和普通肝素抗凝,监测指标包括抗因子Xa活性(AFXa)、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 应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时APTT、TT在透析过程中延长不明显(P>0.05),普通肝素组APTT、TT于透析30分钟及透析结束时明显延长,甚至部分血液不凝。低分子量肝素组透析结束时血浆抗FXa活性较透析前有显著性差异,且透析后30分钟及透析结束时均明显高于普通肝素组(P<0.001)。结论 低分子量肝素抗凝作用同APFF、TT无一定相关,低分子量肝素抗凝作用可由抗-FXa水平作为可靠根据,低分子量肝素在血液透析抗凝过程中比普通肝素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重组水蛭素(rH)在家兔体内的抗凝活性生物半衰期的测定,为rH的临床应用和治疗药物监测提供实验资料。方法 家兔i.v.rH前及后采血,用血凝仪测定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基于其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确定rH抗凝活性消除动力学类型,并计算抗凝活性生物半衰期(t1/2(E))。结果 rH对APTT呈剂量依赖性延长,在rH12.5—100.0μg/kg的剂量范围内呈良好线性(r=0.9612)。APTT延长%经对数转换与i.v.50.0μg/kg rH药后时间呈线性相关(r=0.9901),其抗凝活性消除动力学属于一级动力学,求得其t1/2(E)为26.64min。结论 rH抗凝活性在体内衰减快速,进一步支持临床采用静脉滴注给药,以及在治疗药物监测时首选APTT为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重组水蛭素腹腔给药对角叉菜胶致小鼠尾部血栓的抗凝作用。方法用角叉菜胶(40 mg/kg,sc)复制小鼠尾部血栓模型。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重组水蛭素后测定小鼠尾部血栓形成相对平均长度(RATL)、凝血酶时间(TT)及血浆复钙时间(RT)。结果重组水蛭素对角叉菜胶诱发小鼠尾部血栓形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可显著延长小鼠血浆的TT、RT(P〈0.01)。结论重组水蛭素具有抗凝和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下高凝状态的实验室诊断标准及评价肝素抗凝治疗有效的实验室指标。方法测定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患儿治疗前后的D-二聚体(D-Dimer)、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原(Fbg)及氧饱和度(SaO2)并进行对比。结果67.1%的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患儿的D-Dimer升高,治疗前58例患儿的AT-Ⅲ活性及SaO2明显降低,TT、APTT明显缩短。经肝素治疗后,37例治疗组患儿的D-Dimer下降、SaO2升高、TT明显延长、Fbg明显下降。结论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存在高凝状态,其实验室诊断标准是:D-Dimer升高、AT-Ⅲ降低、TT、APTT缩短。评价肝素抗凝治疗有效的实验室指标是:D-Dimer下降、AT-Ⅲ活性>70%、TT、PT、APTT延长、Fbg下降。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4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自动血凝仪对肝硬化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进行TT、PT、APTT、Fib的测定。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TT、PT、APTT明显延长(P〈0.01),Fib明显降低(P〈0.01),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其凝血功能障碍越明显。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液处于明显的低凝状态,及时对此类患者检测凝血指标有利于了解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预防继发性出血,指导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为临床透析治疗调整肝素用量提供参考。【方法】对57例MHD患者分别在透析前和透析后30min抽取静脉血栓测其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透析后30min时PT、APTT、TT等凝血功能指标均较透析前显著延长(P〈0.01),其中23例透析后TT超出测量范围,而PLT、FIB与透析前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HD患者透析前后PT、APTT和TT变化很大,监测凝血功能,有助于调整肝素用量。  相似文献   

8.
人胎盘抗凝蛋白变体的抗凝与抗栓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索新型抗凝蛋白质--人胎盘抗凝蛋白变体(annexin V derivative,AND)抗凝和抑制动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比较实验组动物和对照组动物在用药前,用药后15,30,60 min及停药2 h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g)含量.用药15 min后用球囊剥脱股动脉内皮并监测股动脉远端的血压,记录脉压为0的时间即血栓完全闭塞血管的时间.最后剪取球囊损伤的股动脉,测量所形成血栓的长度、血栓的湿重和干重.结果抗凝指标用药组在用药后15 min时,其APTT值最长,且APTT值明显长于生理盐水组(P<0.05),短于肝素组(P<0.01),肝素组的APTT、TT值明显长于其他3组,PT值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Fg的影响大剂量用药组似乎可以降低Fg的血浆含量;血栓质量无论是湿重还是干重AND组都明显轻于对照组(P<0.001),大剂量AND组血栓干重显著轻于小剂量组(P<0.05);小剂量AND组血栓的长度明显短于生理盐水组(P<0.05),但和肝素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5),大剂量AND组明显短于生理盐水组(P<0.01)和肝素组(P<0.05);脉压为0的时间AND组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和肝素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N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凝和抗栓剂,其抗凝作用在用药后15 min时最强.AND抗凝作用弱于普通肝素,但抗栓能力强于普通肝素,在临床治疗血栓性疾病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前质量控制在凝血项目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患者的血浆标本检测凝血项目: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标本的轻度溶血对检查结果没有明显干扰,但在严重溶血状态下 TT 明显延长。标本的采血量过少,则 PT、APTT、TT 都明显延长,FIB 水平也明显降低。采血量过多,对PT、APTT、TT 结果虽无明显影响,但 FIB 水平则会增高。标本离心后室温放置2、4 h,测定结果与即刻测定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室温放置6 h 以后 PT 明显缩短,APTT 明显延长,对 TT、FIB 结果没有明显影响。结论凝血试验中由于血样的溶血、采集量、存储等原因造成的标本不合格对凝血指标均有明显的影响,是导致检验结果误差的主要因素。分析前质量控制是凝血项目检测的重要组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手术前和出血性疾病的重要检测指标。通过对PT、APTT的检测,可了解血液内外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的大致变化。但临床实验检查常见PT正常或延长,而APTT则明显延长或不凝,常见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标本放置时间对部分血凝检测结果的影响,为规范分析前过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00份枸橼酸钠抗凝外周血标本分别在室温放置1、2、4、6、8和10h后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含量的测定。根据不同检测项目和时间段分组,使用SAS统计软件包对上述4项指标在放置2、4、6、8、10h所得到的检测结果与放置1h内检测的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胛、PT、TT测定在标本采集1h内的结果与2和4h后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6h后检测的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Y测定在标本采集1h内检测的结果与2、4、6、8和10h后检测的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bg测定在标本采集1h内的结果与2h检测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之后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于凝血试验的标本在室温存放一段时间后,对不同检测项目均造成一定影响,标本采集后应在1h内检测,如不能做到也应在2h内检测完毕,否则会对检测结果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标本放置时间对部分血凝检测结果的影响,为规范分析前过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00份枸橼酸钠抗凝外周血标本分别在室温放置1、2、4、6、8和10 h后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含量的测定。根据不同检测项目和时间段分组,使用SAS统计软件包对上述4项指标在放置2、4、6、8、10 h所得到的检测结果与放置1 h内检测的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PT、TT测定在标本采集1 h内的结果与2和4 h后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6 h后检测的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T测定在标本采集1 h内检测的结果与2、4、6、8和10 h后检测的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bg测定在标本采集1 h内的结果与2 h检测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之后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于凝血试验的标本在室温存放一段时间后,对不同检测项目均造成一定影响,标本采集后应在1 h内检测,如不能做到也应在2 h内检测完毕,否则会对检测结果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疾病分型中血浆凝血指标及D-二聚体的鉴别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5日~2月24日在荆州市中心医院诊断为COVID-19的52例患者住院期间检查的101份血凝标本,将样本按采血时患者的疾病分期分为轻症(n=31)和重症(n=70)。应用非配对t检验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 曲线)分析探讨凝血指标以及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其中凝血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g)。结果 101份血凝标本中,重症组凝血指标中的APTT,TT和PT以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g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TT,PT,D-二聚体,APTT+TT,APTT+PT和TT+P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05,0.749,0.760,0.949,0.764,0.758和0.865。结论 单独D-二聚体、凝血指标联合使用对COVID-19疾病分型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可辅助临床诊疗,进一步推广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实验前相关因素对测定新生儿血浆PT、APTT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凝、离心、黄疸等实验前相关因素对测定新生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I]r)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优化试验条件。方法本试验选取100名外科术前体检无异常发现的新生儿,所有入选新生儿均无血栓性疾病及出凝血功能障碍,无心、肾、肝等重要脏器疾病。将此100名新生儿分为3组,分别为抗凝剂比例影响组(包括抗凝剂比例9:1组和抗凝剂比例校正组)、离心条件影响组[2000r/min(离心半径为10cm)离心10min;3000r/min(离心半径为10em)离心10min组;2500r/min(离心半径为10cm)离心15min组]、生理性黄疸影响组。利用STAG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以上几个处理组的标本进行检测,并且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逐步优化实验条件。结果在相同离心条件下,抗凝剂9:1组的PT、APlTr明显延长。在抗凝剂比例经过校正的情况下,2000r/min(离心半径为10em)离心10min组的PT、APTT明显延长;3000r/min(离心半径为10cm)离心10min组中大部分标本PT、APTT正常,个别出现溶血的标本PT明显延长。2500r/min(离心半径为10cm)离心15min是新生儿检测胛、APTT的最适离心条件。在抗凝剂比例经过校正,2500r/min(离心半径为10cm)离心15min的条件下,生理性黄疸组与无生理性黄疸组的胛、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处理新生儿血浆标本时,应进行抗凝剂比例校正,离心转速不宜过快,否则容易引起溶血,从而引起实验误差。可以通过适当降低离心速度,延长离心时间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生理性黄疸基本不影响PT、APTT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ⅠB)等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抗凝静脉血标本50例,血浆用于立即测定凝血4项指标和在室温放置2 h、4 h、6 h和24 h后测定凝血4项指标;并分别于室温、-4 ℃和-20 ℃下保存24 h后测定凝血4项指标.抗凝血室温放置2 h,离心分离血浆后即刻进行凝血指标检测.采用血液凝固仪测定研究指标,采用随机单位组设计资料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 与留取即刻检测相比,血浆放置2 h APTT、PT、TT和FⅠB等各种指标水平均无明显差异;血浆标本放置4 h开始,APTT、PT和TT等指标出现明显延长,且变化程度随放置时间延长加重,FⅠB水平无明显改变;抗凝血标本放置2 h留取的血浆标本各指标均有明显变化.-4 ℃下血浆标本保存24 h APTT、PT、TT和FⅠB等指标测定结果未出现明显改变,-20 ℃下24 h APTT出现明显延长.结论 对于凝血功能4项指标的测定,采集标本后应及时送检和尽快分离血浆.常温下血浆标本应在2 h内完成测定;-4 ℃下血浆标本保存24 h PT、APTT、TT和FⅠB等指标测定结果未受影响,低温保存应注意避免标本冻融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标本血量不足对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58例血量不足标本,要求血细胞比容在20%~55%,离心后无溶血、脂血及黄疸。按血量与抗凝剂比例分为8∶1组与7∶1组两组,再分别抽取两组患者合格血量(2.7 mL )标本作为各自对照组,检测4个组血样的PT、APTT。结果 PT在血量与抗凝剂比例为8∶1组和8∶1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量与抗凝剂比例为7∶1组与7∶1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在血量与抗凝剂比例为8∶1、7∶1组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项目的检测中,PT、APTT 的结果受血液和抗凝剂比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石冬敏   《中华护理杂志》2002,37(5):329-330
目的 :观察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 ,为合理安排采血时间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血液标本 30例测定凝血四项 ,室温放置 2h和 4h后再分别测定凝血四项 ,与即刻测定结果进行配对分析。结果 :即刻测定结果与室温放置 2h和4h后测定结果比较 ,凝血酶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标本久置 ,致凝血酶时间测定结果缩短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结果延长 ;凝血测定应在采血后 2h内完成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与凝血功能障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2DM)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分别检测糖尿病组(n=85 )和对照组(n =6 0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结果 (1) 2DM组与对照组比较:无论有无血管并发症2DM患者PT、APTT显著下降(P <0 .0 5或P <0 0 1) ,FIB显著上升(P <0 .0 5或P <0 .0 1) ,无血管病变组TT的变化没有统计意义;伴血管病变组患者TT显著下降(P <0 0 1)。(2 ) 2DM组组内比较,伴血管病变组凝血指标PT、APTT、TT均较无血管病变组显著下降(P <0 0 1) ,且FIB水平显著上升(P <0 .0 5 )。(3)DM患者血脂异常的分型比较,DM患者以高甘油三酯血症为主,有血管并发症组的高甘油三酯血症阳性率可达2 8.9% ,但两组差异不明显(P >0 .0 5 ) ;并且TG与四项凝血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的障碍,且随着血管并发症的出现,患者凝血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C肽、胰岛素抵抗(IR)水平与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观察组)及100例T2DM未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PT、APTT、TT、Fib与C肽、IR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凝血四项与C肽、IR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PT、APTT、TT及C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Fib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C肽水平与PT和APTT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02、0.224,P<0.05),IR水平与PT和APTT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13、-0.253,P<0.05)。结论 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凝血功能障碍与C肽水平下降和IR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病毒灭活冷沉淀在肝硬化大鼠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只健康大鼠为健康对照组,20只肝硬化大鼠为实验组,两组均输入10ml病毒灭活冷沉淀,24h后剪各组存活大鼠尾尖取血2ml,测定血清中Fg和PT、TT、APTT含量。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实验组Fg显著降低,PT、TT、APTT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输入前后未见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输入后凝血结果较输入前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灭活冷沉淀对肝硬化大鼠有良好的纠正凝血功能效果,为病毒灭活冷沉淀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