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和间歇充气加压泵联合弹力袜预防腰椎融合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对病人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9月行腰椎融合术后病人158例随机分为A组(n=85)、B组(n=73),A组从术后12h开始连续7d口服利伐沙班,每日10mg;B组术后当天至术后7d采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每次30min,每日2次,术后当天至术后7d采用双下肢长腿弹力袜。两组均于术后7d停止预防措施。术前及术后7d检测凝血六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抗凝血酶(AT)、D-二聚体、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行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术后观察记录48h引流量、注意有无出血并发症、下肢肿胀等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征象。[结果]两组病人术后7d内均无VTE发生、无出血并发症;术后两组间48h引流量、PT、APTT、A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术后7dD-二聚体分别比术前增加了3.6倍、7.4倍,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术后7dFIB分别比术前增加了51.8%、49.9%,术后7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TT时间术后7d比术前降低了9.4%,B组术后7d与术前比较无变化,术后7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与间歇充气加压泵联合弹力袜两种方法预防VTE效果相当,利伐沙班应用后对病人PT、APTT、AT、FIB等凝血功能的影响小,临床观察无出血并发症,未增加出血风险,在D-二聚体水平控制上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腰椎手术患者术后应用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对凝血功能变化和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前瞻性选取130例老年腰椎疾病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n=65)和治疗组(n=65),对照组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组术后给予利伐沙班。比较两组用药前后凝血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术后创口引流量以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出血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患者PT和APTT均显著延长(P0.05),两组间术后PT和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血小板计数均有所升高(P0.05),术后14天呈下降趋势(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创口引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下肢静脉血栓和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伐沙班可有效预防腰椎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较低分子肝素更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神经外科脑肿瘤患者围术期血小板(PLT)计数及凝血-纤溶系统相关指标的动态变化。方法收集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住院脑肿瘤患者共73例,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采集空腹静脉血标本,检测PLT计数、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n=30)进行比较,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脑肿瘤患者术前PLT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D-二聚体及FIB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开颅术后第1天,PLT计数与FIB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而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P0.05)。术后第3天PLT计数仍较术前下降,FIB呈回升趋势,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二聚体仍维持较高水平,但与术后第1天相比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脑肿瘤患者围术期存在凝血及纤溶功能异常,严密监测围术期凝血及纤溶相关指标对早期发现静脉血栓等术后并发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aprini评分联合Wells量表指导预见性干预对骨科大手术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护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住院部收治的176例进行骨科大手术后患者,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8例。对照组运用Wells量表评估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予以对应防护,观察组以Caprini联合Wells量表对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基于不同风险等级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检测结果以及VTE发生率。结果观察组D-D(mg/L)、FIB(g/L)、PT(s)、APTT(s)等各项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VT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大手术住院患者围手术期联合运用Wells评分及Caprini评分,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策,可有效改善相关指标检测结果,降低围术期VTE发生风险概率。  相似文献   

5.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指标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采用凝血仪和血常规检测仪检测患者的PT、APTT、TT、FIB和PLT,并以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晚期恶性肿瘤组患者的PT、APTT、TT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含量在乳腺癌组、肺癌组、结直肠癌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在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组有增高的趋势,肝癌组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PT、APTT、TT时间显著延长,是发生血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对其进行经常的凝血功能检测及适当抗凝药物的使用有助于减少血栓性疾病的发生;且在乳腺癌组、肺癌组、结直肠癌组FIB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活血通脉汤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临床效果及静脉血栓形成、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膝关节置换术8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观察组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活血通脉汤进行治疗,对照组膝关节置换术后仅采用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后1周临床治疗效果,术后1个月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术前24 h和术后6、48、72 h凝血功能指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总有效率82.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静脉血栓形成率2.5%明显低于对照组静脉血栓形成率1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4 h,两组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较术前24 h缩短,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均较术前24 h升高;观察组PT、APTT及FIB较对照组延长或升高,DD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两组PT均较术前24 h缩短,APTT均较术前24 h延长,FIB和DD均较术前24 h升高;观察组PT和APTT长于对照组,D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两组APTT及FIB、DD较术前24 h延长或升高,观察组PT较术前24 h延长,对照组PT较术前24 h缩短;观察组PT、APTT较对照组延长,FIB和DD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活血通脉汤治疗效果好,可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并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凝血指标水平的变化,探讨凝血功能异常与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观察组)、正常待产孕妇(对照组)各64例,检测并比较2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PT百分活动度、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时间(thrombintime,TT)、D-二聚体(D-dimer,D-D)、血小板计数;采用Shapiro-Wilk检验2组血小板计数分布范围。结果2组PT、PT百分活动度、INR、FIB、TT、D-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分布范围较对照组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子疴前期孕妇凝血功能除出现异常高凝外,还可能合并继发性纤溶亢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术后早期使用CPM机规律锻炼活动方案对下肢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将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早期使用CPM机规律锻炼,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术后2天内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相关临床表现,监测术后第7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对相关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术后第1~2天,观察组患者肢体温度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1~2天,观察组踝上5 cm、髌下10 cm肢体周径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髌上10 cm肢体周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2天,疼痛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7天,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AC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CPM机规律锻炼能够减轻关节置换患者术后DVT的相关症状,并可降低血液粘稠度,从而降低DVT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踝泵运动与间歇性充气加压泵护理对剖宫产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14例剖宫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为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踝泵运动与间歇性充气加压泵联合干预。结果干预后7 d,实验组深静脉血栓发生例数为2(3.51%),对照组为8(14.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PT和APTT明显低于术前(P0.05);实验组术后PT与APT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股静脉血流速度,实验组的干预7 d峰流速、干预7 d平均流速、干预14 d峰流速和干预14 d平均流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6.5%)明显高于对照组(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泵运动与间歇性充气加压泵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并且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凝血功能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24例AIDS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为对照组,均在入院时抽取静脉血,观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D二聚体(D-D)等项目。观察组86例未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38例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上述凝血指标。根据患者是否栓塞分为栓塞组与未发生栓塞组,并比较栓塞组与未发生栓塞组治疗前与对照组凝血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的PT、APTT、TT、FIB、PLT、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疗程后,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组的PT、APTT、TT、FIB、PLT、D-D明显高于未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栓塞组和未发生栓塞组治疗前PT、APTT、TT、FIB、PLT、D-D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栓塞组PT、APTT、TT、FIB、PLT、D-D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DS患者凝血功能会出现异常,且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IDS患者,其血液会处于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股骨干骨折患者围术期血液标志物的变化与下肢静脉血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四川省骨科医院住院治疗的30例股骨干患者作为试验组,26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手术前第1天、术后第1、3、7天凝血4项、D-二聚体(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维酶原活化物抑制物(PAI-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P-选择素(P-sel)、白细胞介素-10(IL-10)、血小板计数(PLT)各项拟定指标。结果同健康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无明显变化;纤维蛋白原(FIB)、D-D术后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LT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术前比较,D-D、t-PA、PAI-1、vWF:Ag、P-sel、IL-10、FIB均有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T、TT及APTT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和D-D在整个围术期呈进行性升高,术后第3天达最高值,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术后进行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降到最低。结论股骨干骨折患者围术期存在创伤、手术、大量失血等刺激,机体处于高凝状态。监测围术期D-D、t-PA、PAI-1、vWF:Ag、PS、IL-10、FIB动态变化,对早期发现患者是否处于血栓前状态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在房颤合并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抗凝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26例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3例。对照组采用华法林治疗,观察组163例予以达比加群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药物安全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D-D、FIB水平均降低,APTT、PT均升高,且观察组D-D、FIB均低于对照组,APTT、P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PLT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后不同时点观察组P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抗凝治疗中使用达比加群酯效果较好,利于改善患者凝血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与其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该院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135例,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且合格的健康者57例纳入对照组。检测恶性肿瘤患者及对照组人群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凝固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对不同肿瘤分期、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同类型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恶性肿瘤患者PT、APTT缩短,D-二聚体及FIB水平升高(P0.05)。食管癌、乳腺癌、胃癌患者PT、TT、APTT较肺癌组延长,D-二聚体及FIB水平较肺癌组降低(P0.05)。恶性肿瘤(肺癌、食管癌、乳腺癌、胃癌)患者Ⅲ~Ⅳ期PT、TT、APTT缩短,而D-二聚体、FIB水平升高(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较无淋巴结转移者PT、TT、APTT缩短,FIB水平增高(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存在高凝状态。不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不同的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也有差异,凝血功能的异常有可能参与了肿瘤的进展和转移。  相似文献   

14.
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血浆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非妊娠妇女组Ⅰ;健康临产妇女组Ⅱ和子痫前期组(轻度、重度)Ⅲ;子痫组Ⅳ;慢性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组Ⅴ;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组Ⅵ妇女的血浆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组Ⅱ妇女的PLT、APTT测定值较组Ⅰ妇女的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Ⅱ妇女的PT测定值较组Ⅰ妇女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Ⅱ妇女的FIB、D-二聚体测定值较组Ⅰ妇女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Ⅲ妇女的PLT、PT、APTT测定值较组Ⅰ、组Ⅱ妇女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Ⅲ妇女的FIB、D-二聚体测定值较组Ⅰ、组Ⅱ妇女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Ⅳ、组Ⅴ、组Ⅵ妇女的PLT、PT、APTT测定值较组Ⅰ、组Ⅱ妇女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Ⅳ、组Ⅴ、组Ⅵ妇女的FIB、D-二聚体测定值较组Ⅰ、组Ⅱ妇女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前动态监测D-二聚体及凝血功能指标,对预防、诊断和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在分娩前、后可能出现大出血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肝病患者止凝血3项和血小板参数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止凝血3项和血小板参数指标的变化在慢性肝病患者病情变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北京普利生C2000-1血凝仪和法国ABX-MICROS-60血液分析仪,对126例慢性肝病患者与36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指标检测.结果 PT、APTT、FIB、PLT、PCT、MPV、PDW 7项指标中,慢性肝炎中度组与对照组比较,仅PLT低于对照组(P<0.05),但其值基本在正常范围,而PT、APTT、FIB、PCT、MPV、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肝炎重度组与对照组比较,PT延长,FIB、PLT、PCT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肝炎后肝硬化、慢性重症肝炎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PT、APTT明显延长,FIB、PLT、PCT显著减少,MPV、PDW增大均有差异(P<0.01,P<0.05),且异常程度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止凝血3项和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可作为肝病患者肝功受损程度的评价指标之一,动态观察该项目,有助于了解慢性肝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出血倾向、治疗效果的观察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凝血标志物与炎性因子联合检测在肺癌患者术后发生血栓栓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肺癌术后进行静脉置管的患者115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合并血栓栓塞患者33例作为观察组,未合并血栓栓塞的患者8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分析其对肺癌术后发生血栓栓塞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PT、APTT、TT、FIB、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M、TAT、PIC、t-PAIC、D-D、FD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P、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M、TAT、PIC、t-PAIC、D-D、FDP、CRP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肺癌患者术后发生血栓栓塞的AUC分别为0.685、0.751、0.762、0.755、0.785、0.717、0.763、0.871,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最高。结论检测凝血标志物和炎性因子对肺癌患者术后发生血栓栓塞具有较高诊断效能,需早期监测其各项指标水平变化,有助于降低术后血栓栓塞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桃红四物汤预防腰椎手术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从2016年1月1日起入院准备行腰椎手术的病例,术前常规查双下肢深静脉B超,白介素-8、血小板计数、血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等,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术后常规第二天予抗凝治疗,治疗组在抗凝的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对照组常规抗凝治疗。两周后复查双下肢深静脉B超、血红蛋白、白介素-8、血小板计数、血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对比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观察治疗后血红蛋白、白介素-8、血小板计数、血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血红蛋白计数、APTT及PT水平高于对照组;术后白介素-8、血小板计数、血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联合常规抗凝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腰椎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并且改善术后患者的应激状态,减少失血及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联合分级护理干预对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后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6例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先根据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对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进行分级,再依风险等级予以分级护理。比较两组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护理满意度及手术前后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水平。结果:观察组VTE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栓最大宽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更短,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则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3d时D-二聚体、PL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与指导、个人特质及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出院指导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联合分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后患者VTE的发生,降低术后D-二聚体、PLT水平,促进术后恢复,并可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凝血指标与血小板相关参数在肝硬化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其临床意义,为肝硬化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80例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及80例体检正常者(对照组),根据肝硬化Child-Pugh分级标准将观察组分为A、B、C级。应用血细胞分析仪及血凝仪检测血小板相关参数和凝血指标,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凝血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含量(FI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观察组血小板PDW、PLT、MPV、PCT与对照组的差异,以及观察组凝血指标FIB、PT、TT、APTT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Child-Pugh各分级比较中,A、B、C级血小板参数逐渐降低,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级比较MPV、PLT、PC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级凝血指标中TT、APTT、PT逐渐增大,FIB逐渐降低,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级比较APTT、FIB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正常人群,肝硬化患者各项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均出现异常,同时肝硬化严重程度不同的各项指标均有差异,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能够反映肝硬化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对肝硬化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常见血液肿瘤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健康体检者120例(健康对照组)与初诊常见血液肿瘤患者170例(血液肿瘤组)为研究对象,检测2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和血小板计数(PLT)等凝血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液肿瘤组PT、APTT、FIB、D-D明显升高,PLT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常见血液肿瘤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监测血凝指标有助于及时发现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