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全股骨人工假体置换治疗复发性骨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春  甘林  屠重棋 《华西医学》2003,18(1):86-87
骨肉瘤属高度恶性肿瘤 ,由于其早期血行转移 ,术后复发机会较高 ,对于复发的病例一般均采用截肢术。本例患者一般状况好 ,第一次手术后行足量化疗 ,并坚持要求保肢治疗 ,故于 2 0 0 2年 1月在我院行全股骨人工假体置换重建术。1 资料患者 ,女 ,6 3岁 ,因左股骨骨肉瘤术后 10月 ,左大腿肿痛伴活动受限 1月入院。 10月前出现左大腿疼痛伴肿胀于当地医院就诊 ,诊断为“左股骨中上段骨肉瘤” ,行肿瘤局部切除自体腓骨、髂骨移植术 ,术后左长腿石膏托制动。术后化疗 3个疗程。术后 3个月去除石膏托固定 ,开始非负重功能锻练。术后 10个月出现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通过骨性指标测量指导手术中放置截石位的可行性.方法 将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进行截石位手术的患者8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摆放截石位;试验组在测量患者的股骨长度,角尺测量两大腿间、小腿与大腿间、搁脚板与搁脚架之间角度的基础上,根据测量结果指导截石位肢体位置的摆放.比较两组患者体位摆放后即时患者及手术医生的满意度,以及术后3 d患者的舒适度.结果 术后即时,试验组患者和医生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3 d出现脚麻、活动受限和皮肤受压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骨性指标的测量,为截石位的摆放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和手术医生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股骨及软组织恶性肿瘤传统治疗方法为截肢。近年来,由于大剂量化疗方法的运用及手术方法上的改进,对肢体恶性肿瘤逐渐采用大剂量化疗,手术、放射免疫等综合治疗,大大提高了治愈率。1991年5月以来我们对2例股骨恶性肿瘤病人采取瘤段大腿切除,小腿旋转提升成形术。充分利用残留肢体的手术方法。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此手术的成功,术后护理非常重要。现将2例病人护理的初步体会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例1,男性,65:患者,岁。诊断左股骨下端巨细胞瘤Ⅰ级。1990年5月行肿瘤刮除骨水泥填充术,术后11个月肿瘤复发入院。1991年5月行左瘤  相似文献   

4.
大腿肌群麻痹,屈膝畸形是脊髓灰质炎较常见的后遗症,股骨髁上后倾成角截骨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大多数病人术后能收到不用手按膝或弃拐行走的满意疗效,国内已有报告,并提出了常见的并发症。但尚未见到对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作详细分析的报道。我院骨科自1978年10月至1982年12月,共做股骨髁上后倾成角截骨术108例,发生并发症19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儿童股骨远端恶性肿瘤旋转成形术的护理窦灵蓉,黄云江,刘素琴关键词股骨恶性肿瘤,旋转成形术,护理Keywords:MalignanttumoroffemurRotatory-plastyNursingcare治疗股骨恶性肿瘤的传统方法是大腿高位截肢或髋...  相似文献   

6.
股骨髁上后倾成角截骨术是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膝关节挛缩畸形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本文介绍了我科针对股骨髁上后倾成角截骨术的术式特点,制定并实施的术后体位和康复护理方法。一般资料 1968—1989年,我科收治小儿麻痹后遗症膝关节挛缩畸形患者共3073例。其中男1220例,女1853例。最大年龄38岁,最小年龄11岁,平均年龄18.3岁。通过股骨髁上后倾成角截骨术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术后体位护理和康复护理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股骨髁上后倾成角截骨术的特点:由于儿麻后遗症膝部畸形程度不同,所以对股骨髁上后倾成角截骨角度要求特别严格。角度过大或过小,都将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二联或三联截骨即Salter骨盆截骨加坐骨耻骨支截骨加股骨转子下旋转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方法采用Salter骨盆截骨加坐骨耻骨支截骨加股骨转子下旋转截骨钢板内固定术。对18例22髋进行了联合手术,分析治疗结果。结果所有病例均在术后得到随访,按Mckay临床评价标准,优16髋,良4髋,中1髋,差1髋。结论该联合术式应用于18月龄~12岁之间的发育性髋脱位患者,能获得再发育的良好的稳定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探讨针对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采用前外侧联合内侧切口治疗的疗效。方法纳入2015-01-01—2016-07-01收治的64例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将奇数号患者纳入A组,将偶数号患者纳入B组,A组采用单一大腿前外侧切口入路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B组采用经大腿前外侧切口联合内侧小切口入路锁定接骨板固定,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随访6个月,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较A组显著减少(P0.05)。B组各随访时间下,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P0.05)。术后6个月B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7.5%,比A组的65.6%显著更高(P0.05)。结论在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中,采用前外侧联合内侧切口治疗疗效比单一大腿前外侧切口治疗更加有效,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显著更优。  相似文献   

9.
加强术后护理和指导患者分阶段完成康复是四肢人工关节手术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2003年8月-2006年6月,我们采用全股骨假体置换保肢术治疗3例股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加强护理及康复,有力地保障患者获得了良好的肢体功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单边截石位、仰卧剪刀位和侧卧位等手术体位对老年创伤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收治的22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体位法分为截石位组、仰卧位组及侧卧位组,每组75例.术中均采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治疗,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结果 3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石位组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均短于仰卧位组、侧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Ⅱ术式采用单边截石位、仰卧剪刀位及侧卧位治疗老年创伤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较好,术后并发症少.而截石位术中透视时间及手术时间较短,可降低反复透视对医患的危害,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髋关节王换术股骨转子下截骨在髋关节发育不良CroweⅣ型患者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改良研究.方法: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对髋关节发育不良CroweⅣ型17例(17髋)患者实施股骨转子下2.5 cm处短缩旋转截骨,断端采用锁定钢板外侧固定,再植入Zweymuller-S L喷涂生物股骨柄,复住.结果:患者术后Harris评分63~92分,平均81分,其中优2例、良10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70.5%;股骨侧截骨处均骨性愈合,无假体松动,无神经麻痹,患侧髋无疼痛,活动度良好,Trendelenburg征阴性,无需辅助行走,结论:股骨转子下截骨法可纠正髋关节发育不良CroweⅣ型患者的下肢长度及前倾角,提高截骨端骨愈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内翻截骨术手术前后髋臼指数等参数的变化及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该手术对发育性髋关节(DDH)脱位患儿的治疗作用。方法对60例DDH患儿均采用股骨近端内翻截骨术治疗,观察髋臼形态、颈干角、骺干角大小变化、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髋臼指数平均矫正度数分别为20.91°,60例DDH患儿84髋行股骨近端内翻截骨术治疗后,按Severin标准判断,59髋为优,16髋为良,7髋为可,2髋为差,优良率为89.3%。术后短期并发症存在不同程度的髋关节功能受限。结论股骨近端内翻截骨术作为治疗DDH的手段,能有效矫正髋臼指数、再塑股骨头、矫正前倾角、减小颈干角、改善髋关节活动受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桃红四物汤联合五苓散加减方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术后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及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除给予上述治疗外,术后次日口服桃红四物汤联合五苓散加减方,疗程为2周.术后第1、14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情况,记录大腿围、Merle d'Aubigne-Postel髋关节评分、骨折临床证候评分.结果 术后第14天,2组VAS评分低于术后第1天,大腿围短于术后第1天,且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大腿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2组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均高于术后第1天,骨折临床证候评分低于术后第1天,且治疗组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高于对照组,骨折临床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2组骨折临床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PFNA内固定术后口服桃红四物汤联合五苓散加减方可有效减轻疼痛、肿胀程度,改善髋关节功能,加速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术式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1997~2005年收治发育性髋关节脱位25例32髋,均采用髂腰肌腱松解骨牵引后,分别行骨盆髋臼周围截骨造盖术、改良Salter骨盆截骨术、改良Chiari内移截骨术结合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术治疗。结果:术后1~5年随访McKay评分:优23髋,良3髋,可4髋,差2髋,优良率81.25%。结论:骨盆髋臼周围截骨造盖术结合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术安全有效,是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71岁。发现左大腿后侧肿物8个月。缘于2012年10月发现左大腿后侧有一约3cm×4cm肿物,未行进一步治疗,现患者发现肿物逐渐长大,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专科查体:左大腿后侧可触及一15 cm ×10 cm囊性肿物,触痛,质硬、活动度差,皮肤感觉及末梢血运正常。CT检查:左侧股骨中段后方可见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为9.9 cm ×9.7 cm ×15.4 cm,边界清晰,内密度欠均匀,可见斑片状高密度影及低密度影,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晰,推挤邻近肌肉(大收肌、股二头肌、半膜肌及半腱肌),股骨形态密度未见异常(图1)。 CT诊断:左侧股骨中段后方肿块,恶性肿瘤可能性大。住院手术见:见左大腿后侧肌肉及间隙有一大小约15cm×10cm×7cm 囊实性肿物,部分包膜存在,肿物生长侵蚀、破坏周围软组织,肿物实质类鱼肉状,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内有淡黄色果冻样液体,坐骨神经及后侧血管包裹粘连受压水肿严重。术后病理诊断:(左大腿后侧)梭形细胞恶性肿瘤,结合免疫组化及HE切片考虑为恶性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16.
改良截石位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良截石位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截石位手术病人54例,随机分为两组,传统方法组:托腿板支托病人大腿,托腿板关节端置于腘窝处;改良方法组:将托腿板从支托大腿改成支托小腿,避开对腘窝的压迫,从而防止托板压迫血管和腓总神经,及术后对截石位采用双下肢先后平放的方法。结果改良组术后24h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及术后截石位采用先后平放的方法 ,能显著减轻BP的变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术后康复。结论改良截石位在基层医院是值得推广的。  相似文献   

17.
1993年3月~1997年9月我科对5例大腿中下段恶性肿瘤和股骨发育不良患者施行大腿中下段及膝部节段截肢、小腿旋转180°(足跟指向前方,足尖指向后方)再植以踝代膝手术.通过加强心理护理和完善的术前准备.术后再植肢体血循环的观察,加强再植肢体和再造膝关节功能训练.随访1~2年,重建的膝关节功能良好,装上假肢能参加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剪刀体位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优势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86例进行股骨近端髓内固定(PFNA)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术中体位的不同分为剪刀体位组48例和截石体位组38例,统计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术中会阴部及(或)健侧肌肉疼痛情况。结果剪刀体位组手术时间(35.0±5.2)min,短于截石体位组(42.3±5.6)min(P0.05);剪刀体位组透视(10.2±1.1)次,少于截石体位组(14.7±2.1)次(P0.05);剪刀体位组术中出血(151.3±5.2)m L,截石体位组(149.1±4.9)m 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剪刀体位组术后出现会阴部不适2例,无健侧肌肉疼痛,截石体位组出现会阴部不适4例,健侧肌肉疼痛2例,会阴部及健侧肌肉疼痛者2例。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采用剪刀体位具有节约手术时间、减少放射次数、术中会阴部及(或)健侧肌肉疼痛并发症少的优点,术中护理方便,临床效果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2007年2月—2011年1月收治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患者12例,其中3例伴髋内翻(颈干角95°~120°,平均110°)。对3例股骨近端病变范围小、骨强度佳者采用刮除病变、植入同种异体骨治疗;对6例病变范围大、骨强度不佳者,采用刮除病变、植入同种异体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对3例病变范围大、骨强度不佳的髋内翻的患者,同时行圆顶截骨矫正手术。结果:术后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2.5年。所有患者植骨区术后3个月均有轻度骨吸收,10~14个月植骨区骨结构渐致密。3例行单纯刮除病变、植入同种异体骨的患者中2例术后复发,经再次刮除病变、植入同种异体骨、重建钉内固定后治愈;6例刮除病变、植骨联合钢板内固定的患者中,1例复发,行再次手术;3例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伴髋内翻的股骨力线均完全矫正,截骨面呈骨性愈合,髋内翻畸形的颈干角矫正为95°~120°,股骨相对长度矫正后较术前延长2.0~3.6 cm。10例患者术后步态正常,1例扶单拐行走,1例不扶拐跛行。9例疼痛消失,3例疼痛明显减轻。结论:对于轻中度股纤维结构不良患者采用刮除病变、植入同种异体骨、对伴髋内翻的患者同时行圆顶截骨矫正手术可有效恢复骨量和股骨生物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大段病骨切除+旷置及截骨延长治疗股骨慢性骨髓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例慢性股骨骨髓炎患者报告,根据股骨大最大周经,股骨髁至股骨大长度,依据X光片判定的病骨切除范围和截骨位置,设计组装好改良的Ilizarov外同定架。手术彻底切除病骨及周边坏死组织,在股骨上干骺端截骨。术后7d以0.7~1.0mm/d速度延长。结果经8~15周(平均11周)固定延长至骨缺损端会师。继续维持外固定架固定,平均7个月,达到临床骨性愈合。其截骨延长区及骨缺损对合处均对位对线良好。结论该方法手术操作难度不高,安全可靠,术后维护简单,效果理想。无需内固定和植骨,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地治疗创伤性及感染性股骨长段骨髓炎及骨不连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