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脑梗死缺血及再灌注损伤机制复杂,丁苯酞作为一种新的神经保护药物可以阻断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的多个环节,发挥抗脑缺血作用,现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本文就丁苯酞的具体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Fas蛋白在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及丁苯酞对其的影响.[方法]8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丁苯酞治疗组.各实验组又分为缺血再灌注后6h、12h、24h亚组.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病理学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TUNEL法原位检测凋亡细胞,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Fas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6h后胞浆中Fas蛋白表达增多,24 h达高峰.缺血再灌注组中Fas蛋白呈强阳性表达,丁苯酞治疗组中Fas蛋白阳性表达较弱,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苯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神经细胞坏死和凋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可能是通过抑制Fas蛋白的释放起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以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4只KM小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丁苯酞低剂量组(20 mg/kg)、丁苯酞中剂量组(40 mg/kg)、丁苯酞高剂量组(80 mg/kg)。模型组和丁苯酞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同样手术操作但不进行线栓。观察各组小鼠神经功能损伤、脑梗死、脑水肿、氧化应激、炎性反应、脑组织凋亡情况以及MMP-9、TIMP-1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丁苯酞低剂量组、丁苯酞中剂量组、丁苯酞高剂量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百分比、脑组织含水量、细胞凋亡率、伊文思蓝(EB)、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aspase-3、Bax蛋白水平、MMP-9、TIMP-1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 <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Bcl-2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比较,丁苯酞低剂量组、丁苯酞中剂量组、丁苯酞高剂量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百分比、脑组织含水量、细胞凋亡率、EB、MDA、NO、TNF-α、Caspase-3、Bax蛋白水平、MMP-9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SOD活性、Bcl-2蛋白水平、TIMP-1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 <0.05),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丁苯酞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调节小鼠脑组织氧化应激、细胞凋亡以及血脑屏障有关。  相似文献   

4.
丁苯酞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机制与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有一定关联,丁苯酞可能是潜在的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本文综述了目前丁苯酞在帕金森病细胞模型、动物模型中的保护机制和帕金森病患者中的治疗作用,并指出丁苯酞与帕金森病研究的新方向,为明确丁苯酞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保护机制。方法 16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10)、缺血再灌注组(IR组,n=50)、丁苯酞高剂量后处理组(高剂量组,n=50)、丁苯酞中剂量后处理组(中剂量组,n=25)和丁苯酞低剂量后处理组(低剂量组,n=25)。后4组线栓法制作缺血2 h再灌注模型。Sham组术后24 h处死,其他各组分别于再灌注6 h、12 h、24 h、48 h、72 h处死,5只用于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的表达。Sham组、IR组及高剂量组另5只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IRT1及PGC-1α的表达。结果与IR组比较,丁苯酞各剂量组各时间点凋亡细胞数均显著减少(F160.60,P0.001),SIRT1、PGC-1α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F87.20,P0.001)。与低、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各时间点凋亡细胞数更少(P0.05),SIRT1、PGC-1α阳性细胞数更多(P0.05),低、中剂量组之间除再灌注6 h外,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IR组比较,高剂量组各时间点SIRT1及PGC-1αm RNA表达均明显增多(t4.13,P0.01)。结论丁苯酞能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可能与上调SIRT1及PGC-1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缺血再灌注组)、丁苯酞治疗组(治疗组),每组12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于脑缺血2 h后再灌注。治疗组于脑缺血1 h给予丁苯酞混悬液(按体质量80 mg/kg)腹腔注射。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组给予腹腔注射相同容积的0.5%Tween80溶液。采用Long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应用TTC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用免疫组化法(SABC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和凋亡诱导因子(AIF)表达水平,应用HE染色观察脑组织细胞形态学改变。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x?)表示,多组比较用方差分析,两样本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未见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脑组织未发现脑梗死病灶;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1.50±0.55)分]较模型组[(2.67±0.52)分]低(P<0.01),治疗组脑梗死体积[(22.33±4.48)%]明显低于模型组[(33.84±3.37)%,P<0.01];模型组脑组织PARP-1、AIF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6.17±2.79)个/400倍视野、(14.67±2.07)个/400倍视野]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分别为(5.83±0.75)个/400倍视野、(4.00±1.79)个/400倍视野,均P<0.01],治疗组脑组织PARP-1、AIF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6.67±2.66)个/400倍视野、(9.17±2.93)个/400倍视野]较模型组少[分别为(26.17±2.79)个/400倍视野、(14.67±2.07)个/400倍视野,均P<0.01]。结论丁苯酞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ARP-1/AIF通路及细胞Parthanatos样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脑梗死(CI)的致残率很高,幸存者留下较多后遗症.研究证明,丁苯酞(d1-丁基苯酞)可通过多个环节阻断脑缺血引起的病理生理发展过程,可改善缺血区脑灌注,增加缺血区毛细血管的数量,增加缺血区脑血流量;缩小梗塞面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减轻脑水肿等[1-3].因此,本文采用丁苯酞治疗CI,现将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MP9、Bcl-2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以及黄酮对脑缺血损伤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MMP9、Bcl-2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缺血再灌注20min后CAI区的MMP9表达明显增加,其阳性细胞数与假手术组对比有明显差异,黄酮可使其表达显著降低;黄酮组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Bcl-2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可诱导海马CM区的MMP9表达增加,MMP9表达增加可能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黄酮可抑制MMP9表达,提高Bcl-2蛋白表达,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机体器官缺血一定时间后再恢复血流灌注,组织损伤反而进行性加重,可引起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研究表明电针刺激穴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但其相关机制的研究尚少,为此我们应用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电针对神经元细胞凋亡及BCL-2和BAY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背景:大量研究资料表明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而中药丹参作为整形外科皮瓣移植后的常用药物,具有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皮瓣坏死的作用.目的:综述丹参对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 Elsevier 数据库和 CNKI 数据库中1980-01/2010-04 关于丹参对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方面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丹参,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或"salvia miltiorrhizae,flap,ischemia-reperfusio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根据纳入标准选择 50 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关于丹参对防治心、肝、脑、肾、肠道等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较多,大量研究表明丹参可从细胞水平、基因水平、微循环方面,多条途径、多种机制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但丹参对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较少,其确切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因此关于丹参对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将成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中药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晴晖  陈穗 《实用医学杂志》1998,14(11):850-581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许多中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而自由基的毒性损伤、钙反常机制等均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1,2]。本文就中药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1清除氧自由基大量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时有大量的氧自由基(OFR)生成,OFR对机体的损害主要是氧化脂类、蛋白质和酶类,最终导致膜功能受损,并造成脑结构和功能的损伤[3,4]。现已发现许多中药能提高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的抗氧化酶活性,抑制OFR生成,促进OFR清除,并抑制OFR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心血管疾病领域研究的重点与热点问题之一.大量研究资料显示瘦素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损伤与修复机制,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新近研究工作发现:瘦素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疾病的损伤作用,而瘦素预处理却产生显著性的心肌保护作用.本文就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瘦素的作用予以综述,对瘦素机制进行深入探讨,期望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李春敏 《临床医学》2023,(1):100-102
目的 分析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商丘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4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巴曲酶组与丁苯酞组,每组57例。巴曲酶组予以常规治疗和巴曲酶治疗,丁苯酞组在巴曲酶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脑血流灌注[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结果 丁苯酞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8%(53/57),高于巴曲酶组[64.91%(3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丁苯酞组CBF、CBV高于巴曲酶组,NIHSS评分低于巴曲酶组,BI评分高于巴曲酶组,MoCA评分高于巴曲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ACI效果确切,可改善脑血流灌注,改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已成为阻碍缺血心肌从再灌注治疗中获得最佳疗效的主要难题,其保护机制涉及多条信号转导通路,且存在相互交叉影响,许多药物及机械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是通过这些信号通路来实现的。蛋白激酶G(protein kinase G,PKG)及再灌注损伤挽救激酶(reperfusion injury salvage kinases,RISK)信号通路均有保护作用,但之间是否有联系尚不明确,现就二者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内在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缺血预处理联合山莨菪碱(Anisodamine,Ani)治疗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脑缺血预处理及Ani在脑缺血再灌注时对海马CA1区HSP70蛋白的表达,存活神经元数目及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脑缺血预处理联合Ani治疗可使脑缺血再灌注时海马CA1区HSP70蛋白的表达快速而持久,并可减轻脑组织超微结构的损害,减少神经元的丢失,提高神经元的存活数目。结论:脑缺血预处理联合Ani治疗可增加脑缺血再灌注时HSP70蛋白的表达,提高存活神经元数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薯蓣皂甙对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薯蓣皂甙(Dioscin)对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3组:假手术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模型组和薯蓣皂甙预处理组。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再灌注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含量。结果:同假手术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恶化,SOD活性降低和MDA浓度显著增加(P〈0.01),薯蓣皂甙预处理组则显著改善了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增加SOD的活性并降低MDA的浓度(P〈0.01)。结论:薯蓣皂甙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部分机制可能与提高SOD活性、减少MDA生成从而减轻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应用丁苯酞注射液对患者脑血流灌注以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8年12月洛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脑梗死急性期并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情况、脑血流灌注情况。结果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脑血流灌注指标及认知功能评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认知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脑血流灌注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应用丁苯酞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患者脑血流灌注,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8.
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研究证明,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能起到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自由基堆积、中性粒细胞活化、钙超载、再灌注心律失常及心肌细胞凋亡有关,本文就缺血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线粒体功能变化及山莨菪碱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线粒体功能变化及山莨菪碱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家兔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0min、再灌注2h观察脑线粒体呼吸功能、呼吸链氧化酶活性、线粒体内Ca^2 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线粒体呼吸控制率、磷氧比、氧化磷酸化效率及烟酰胺腺喋呤二核苷酸氧化酶、琥珀酸氧化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明显降低(P<0、01),而线粒体Ca^2 、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再灌注早期给予山莨菪碱治疗后,上述线粒体损伤性改变明显减轻。结论:山莨菪碱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线粒体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a^2 拮抗、抑制脂质过氧化及保护呼吸链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胰腺组织氧自由基(MDA)、胰腺组织钙、胰腺细胞凋亡等的变化及异搏定对缺血/ 再灌注损伤胰腺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钳闭大鼠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制备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取Wistar 大鼠63 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 再灌注异搏定保护组。结果 缺血/ 再灌注异搏定保护组大鼠胰腺组织MDA、组织钙、胰腺细胞凋亡明显较缺血/ 再灌注组低,病理改变轻。缺血/ 再灌注组胰腺细胞凋亡与MDA、组织钙存在相关性。结论 异搏定降低胰腺组织MDA和组织钙含量,抑制细胞凋亡,保护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胰腺;胰腺缺血/ 再灌注损伤中存在细胞凋亡机制的参与;细胞凋亡存在MDA和组织钙超载的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