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生物膜是附着于受感染组织或植入物表面,由微生物及其自身产生的多聚糖、蛋白等细胞外基质构成。念珠菌属尤其白念珠菌是医院获得性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真菌,很多念珠菌感染与医疗植入材料表面生物膜形成有关。存在于生物膜的念珠菌表现出更强的耐药性,且传统的抗真菌药难以清除生物膜,很多情况下不得不移除医疗植入材料,因此给  相似文献   

2.
背景:近来大量研究证实,骨科植入物感染与植入材料表面形成细菌生物膜有关.由于全身应用抗生素的效果不甚理想,加之不良反应较大,所以应选择在植入物局部采用与细菌生物膜黏附释放机制针锋相对的抗感染手段.目的:探讨植入物术后易感及耐药因素,并结合此因素介绍近年来逐渐被接受的各种抗菌涂层的效果和机制.方法;检索Scopus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1990-01/2010-01有关骨科植入物术后感染,细菌生物膜及植入物表面抗菌改性相关研究.结果与结论:在植入物表面生物相容性,耐磨耐腐蚀性研究进展的同时,抗菌性的研究也在进行.植入物表面抗菌改性的理念被广泛接受.可以说细菌的"零黏附"即是抗菌改性的终极目标.可是虽然各种抗菌涂层的研究繁多,大多都集中于体外实验阶段,相关动物实验甚至体内实验研究甚少.所以现今的理念依旧停留于植入物周围的机体自身免疫防御才是主要的抗感染机制.故加强植入物抗菌方面的生物学研究迫在眉睫,既不影响骨性融合又对周围组织影响微小的抗菌涂层可能就是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细菌生物膜耐药机制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细菌形成生物膜后耐药性极强,可以逃避宿主的免疫作用,在感染部位难以彻底清除,是临床上难治性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目的:文章综述了细菌生物膜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以便寻找有效控制手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新药开发.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1998-01/2008 12关于细菌生物膜耐药机制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生物膜;耐药性;细菌;感染"或"biofilm:Drug resistance;bacteria;Infectio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细菌生物膜感染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285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23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对细菌生物膜形成机制的了解,有利于更合理选择抗生素,有效的控制好临床感染.细菌形成生物膜后耐药性明显增加,耐药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生物膜的ESS物理屏障作用、特殊微环境、细菌密度感应系统等在耐药形成中都发挥一定作用,而且可能是多因素协同作用.通过该方面的机制研究指导临床用药和新药开发.  相似文献   

4.
生物膜是微生物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被自身产生的胞外聚合物包裹的高度密集微生物群体。大部分细菌和真菌感染都与生物膜相关。生物膜的形成不仅降低了抗菌药物的疗效,增加了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且能够帮助微生物逃脱宿主的免疫攻击,从而容易造成治疗过程中或是治愈后感染的复发,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该文就生物膜概念及形成机制、生物膜与相关感染、生物膜与微生物耐药性、生物膜实验室检测及其防治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人体植入物感染的手术室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赵林 《护士进修杂志》2006,21(3):218-220
各类人工物体的植入手术作为人体功能重建的有效治疗,在不断完善发展起来,主要人体植入物包括人工假体、固定材料、人工血管、心脏瓣膜、腹膜修补片、各类同种异体置换材料等。手术后植入物感染的发生取决于细菌的数量、毒力及机体免疫力[1]。术中切口细菌残留、术后细菌经血液播散是植入物感染发生的基本来源和途径,其中手术室空气中细菌坠落污染占植入物感染的90%,这些细菌多来自进入手术室的人员;患者自身皮肤污染占5%~15%[2],笔者分析了人体植入物感染与手术室的相关因素,以期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植入物感染。1手术环境1.1现代化手术室包…  相似文献   

6.
背景:表皮葡萄球菌是材料植入后感染的主要病原体,致病机制是在材料表面形成生物膜,生物膜形成后,单一用药抑制其细菌生长的效果较差。目的:建立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体外模型,观察夫西地酸钠联合利福平对表皮葡萄球菌体外培养生物膜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生物膜,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最低抑菌浓度,将低于最低抑菌浓度的夫西地酸钠和利福平单独或联合使用作用于表皮葡萄球菌早期与成熟期生物膜,观察其对表皮葡萄球菌早期和成熟生物膜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夫西地酸钠和利福平均可抑制表皮葡萄球菌的黏附和生物膜的形成,对早期及成熟期生物膜内细菌有杀菌效应,二者联合应用后疗效明显优于单独应用(P〈0.05)。提示夫西地酸钠联合利福平可明显抑制抑制表皮葡萄球菌的黏附和生物膜的形成,对早期及成熟期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有破坏作用,具有明显杀菌活性,是治疗细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7.
背景:高浓度葡萄糖培养条件下,细菌在生物材料表面有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目的:观察血糖升高对表皮葡萄球菌在动物体内清除能力及植入性生物材料上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高血糖树鼩模型(血糖≥11.1mmol/L),采用生物膜形成阳性与阴性表皮葡萄球菌感染高血糖与正常对照树鼩,并同时在动物股静脉内植入PVC导管。结果与结论:感染生物膜形成阳性的表皮葡萄球菌株后,血糖≥11.1mmol/L树鼩血液、心脏、肝脏、肾脏、胰腺的细菌感染率及菌落计数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扫描电镜观察血糖≥11.1mmol/L组植入生物材料上有明显的生物膜形成。感染生物膜形成阴性表皮葡萄球菌株后无论血糖高低,均未观察到生物膜形成。表明血糖升高不仅使植入生物材料树鼩的细菌清除能力下降,同时可诱导细菌在植入生物材料表面形成明显的生物膜。  相似文献   

8.
背景:由于生物材料和人工器官在临床应用逐渐增多,给临床患者进行治疗疾病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最为常见的是生物材料植入人体后引起的细菌感染。目的:探讨生物材料在抗细菌黏附中的作用,抗菌生物材料的分类及特点。方法:生物材料在机体引起各种感染的原因是由于细菌生物膜的形成,防止生物材料置入后感染的关键是抑制细菌在生物材料表面的黏附以及防止细菌在生物材料表面形成细菌生物膜。细菌表面黏附重点是改变细菌自身的特性和材料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通过改变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来减小材料和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主要采用化学接枝法、等离子体法、气相沉淀法等。预防细菌黏附首先要增强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其次要使界面快速的被组织覆盖,形成严密的连结界面。结果与结论:抗菌生物材料分为无机抗菌生物材料、天然抗菌生物材料和合成抗菌生物材料,无机抗菌材料以银系材料为主,天然抗菌生物材料以壳聚糖研究为较多,合成抗菌生物材料以季铵盐类材料为代表,各种材料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需要进一步的体内外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来验证和推动抗菌生物材料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背景:研究证实,以生物材料为中心的感染细菌临床株致病力与其在中心静脉导管材料表面形成细菌生物膜的能力呈正相关。目的:分析肺癌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表皮葡萄球菌icaA、icaDmRNA表达及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与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关系。方法:种属鉴定相关性血流感染肺癌患者表皮葡萄球菌类型后行细菌基因组DNA抽提,PCR法检测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icaA、icaDmRNA表达及生物膜表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相关性血流感染与未感染肺癌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结果与结论:相关性血流感染肺癌患者表皮葡萄球菌操纵子icaA、icaD基因表达与生物膜形成呈正相关(P〈0.01),且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阳性患者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较无相关性血流感染肺癌患者高(P〈0.05)。表明置入中心静脉插管引起表皮葡萄球菌感染icaA、icaD基因表达阳性肺癌患者较易形成细菌生物膜,外周血高水平转化生长因子β1对细菌生物膜形成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耐药机制及防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性在世界范围内暴发流行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尤其在重症监护病房及烧伤病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被称为21世纪革兰阴性菌的"MRSA"、"超级细菌",近几年研究表明这与致病菌形成生物膜有关。本文对近几年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现状、生物膜形成、耐药机制及其防治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背景:了解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及对伤口愈合的影响机制,防止细菌生物膜对伤口愈合的影响,对于提高慢性伤口的治愈率有重要作用.目的:综述细菌生物膜对慢性伤口的影响机制,以及现有的治疗护理对策.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Springerlink及CNKI数据库2008至2013年发表的文章,检索关键词为“细菌生物膜,慢性伤口感染;bacterial biofilm,Chronic wound infection”.选取与伤口感染、细菌生物膜相关的治疗及护理方面相关的文章.结果与结论:大量研究证实,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引起的慢性感染常与生物膜形成相关,细菌生物膜形成是导致慢性伤口难以愈合的重要因素之一.生物膜形成机制复杂.目前主要通过规范操作及环境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时清创来预防细菌生物膜的形成.针对细菌生物膜的治疗主要有超声治疗、负压治疗、噬菌体疗法、乳铁蛋白、硝酸镓、乙二胺四乙酸、木糖醇、蜂蜜、中药、高压氧治疗等.  相似文献   

12.
背景:医疗器械尤其是高分子介入性导管引起的导管相关型感染是院内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导致人体感染的真正原因是器械或导管表面形成了菌膜。目的:对菌膜的形成机制,影响菌膜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以及当前抑制菌膜形成的常用方法进行综述。方法:以"菌膜,生物膜,生物被膜","高分子,塑料,橡胶"和"biofilm,polymer,plastics,rubber"为检索词在medline、life sciences、Toxline plus、Derwent drug file、CBMDisc、CMCC等数据库和www.ncbi.nlm.nih.gov、www.uspto.gov、www.patent.com.cn等网站进行检索,得到相关国内外文献214篇。排除陈旧和内容类似文献,选择43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目前对菌膜在高分子器械表面形成过程和形成机制已经基本阐述清晰,但迄今为止,菌膜的研究多集中从微生物学、医学、基因角度进行,对菌膜的防治也是直接从利用抗生素的抑制方面考虑,文章着重从材料角度探讨抑制菌膜的可能途径及其在临床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背景:能够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的高分子血液透析导管材料对预防高分子导管相关感染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综述血液透析导管材料的选择及其引发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PubMed数据库2005/2011与血液透析导管材料及其引发感染的防治相关的文献。结果与结论: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和透析充分的首要条件,由导管引发的感染也十分常见,其中导管材料选择、操作是否无菌、感染原因、部位、感染后处理是关键因素,直接影响到是否可以深静脉留置导管成功且能否稳定可靠。目前倾向首选硅胶类或聚氨基甲酸乙酯导管,高分子材料透析导管中带涤纶套永久性双腔血液透析导管长期留置具有不影响血流动力学、不需要反复进行皮肤穿刺、良好的抗感染性能、留置取出简单等优点,是老年透析、严重心血管疾患及肾移植过渡期患者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生物被膜阳性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中生物被膜阳性菌的类型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便于采取易行实用的预防对策,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祁阳县人民医院给以尿道插管的住院病人导尿管标本进行无菌采集,对其行一系列处理筛查生物被膜阳性菌,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1TEK-32进行细菌鉴定及用纸片(K—B)法对其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结果共收集导尿管标本220例,其中确诊为尿路感染的标本为132倒,感染率为60.0%,生物被膜阳性菌78株,阳性率达35.5%。分别是:7株铜绿假单胞菌;24株粪肠球菌;29株表皮葡萄球菌;18株溶血葡萄球菌。结论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中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易形成生物被膜,且耐药情况严重。生物被膜菌组与浮游菌组比较,药敏分析有差异,生物被膜组细菌耐药性更强。  相似文献   

15.
Microbial biofilms are microcosm attaching irreversibly to abiotic or biotic surfaces and they are promulgated as congregate of single or multiple populations. The potential of lipid- and polymer-based drug delivery carriers for eradicating biofilm consortia on device-related nosocomial infections is explored in this review. Liposomes-loaded with antimicrobial agents could effectively be applied as anti-biofilm coating to reduce microbial adhesion/colonisation onto medical devices and as drug delivery carriers to biofilm interfaces and in intracellular infection. Many polymer-based carrier systems have also been proposed, including those based on biodegradable polymers such as poly(lactide co-glycolide) as well as fibrous scaffolds and thermoreversible hydrogels and surface (properties) modified polymeric catheter materials such as antimicrobial, antiseptic or metallic substances-coated polymeric materials. Their contribution to the prevention/resolution of infection is reviewed.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与其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4年8月该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生物膜形成情况及生物膜形成与耐药性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分泌物、腹腔积液等;强度为"+"生物膜菌株56株,占66.67%(56/84);强度为"-"生物膜菌株3株,占3.57%(3/84),所占比例最低,96.43%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具有生物膜的菌株耐药性明显高于不具有生物膜的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强度生物膜菌株的耐药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与其耐药性密切相关,但不同强度生物膜与其耐药性无明显相关性,值得对生物膜与其耐药性的关系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九江地区近2年来导尿管插管后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菌构成,细菌耐药性和生物被膜形成情况,以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于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选择我院住院部收治的CAUTI患者145例为对象,对其导尿管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和细菌生物被膜的检测。结果共分离出118株生物被膜菌,检出率81.4%;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46.61%;大多数生物被膜菌株有较厚的生物被膜;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等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很高的耐药率,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情况也相当严重。结论针对大多数生物被膜菌株有较厚的生物被膜,要选择细菌生物被膜敏感的抗菌药物,根据菌株的药敏试验,合理地制定治疗方案,以便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8.
背景:加强骨质疏松模型的研究,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非常必要。目的:综述现有的山羊骨质疏松模型的特点,为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提供帮助。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中2005-06/2011-02关于去势雌性山羊骨质疏松模型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山羊、卵巢切除"或"osteoporosis,animal model,goats,ovariectomy"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建立骨质疏松模型的方法、评价标准,骨质变化等有关的研究,排除重复研究及建立雄性动物骨质疏松模型的研究。结果与结论:初检得到48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21篇文章进行综述。山羊来源方便,容易处置,具有自动排卵和与成年妇女相似的排卵周期,是理想的实验动物材料;能获取大量血、尿和骨骼标本,是理想的制备骨质疏松模型的实验动物。去势法是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常用的方法,山羊骨质疏松模型的建立将为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骨折防治药物的开发、改进内置物设计等提供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